书城自然科学深水弋者:形态各异的海洋动物
17196500000012

第12章 匪夷所思的鱼类(3)

黄颡鱼一般在2龄达到性成熟。黄颡鱼的产卵活动多在气候由晴朗转变阴雨的夜间进行。每年的5~7月,雄性黄颡鱼会先游至沿岸地带水草茂密的淤泥黏土处,筑好以供雌性黄颡鱼产卵的鱼巢。雄鱼筑巢后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鱼到来,然后在巢里进行产卵受精。雌鱼产过卵后便会离巢觅食,而雄鱼则会留在巢附近守护发育中的卵和仔鱼,直到仔鱼能离巢自由游动时为止,这个过程一般需要7~8天。

黄颡鱼的生长速度较慢,其个体体重一般为200~300克。在自然水域中,1龄的黄颡鱼可长到体长为56毫米,体重为5.7克。2龄的黄颡鱼可长到体长为98.3毫米,体重为20.6克。3龄的黄颡鱼可长到体长为135.5毫米,体重为36.1克。4龄的黄颡鱼可长到体长为160.1毫米,体重为58.2克。5龄的黄颡鱼可长到体长177.7毫米,体重为81.3克。

黄颡鱼是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它的背鳍刺和胸鳍刺均有毒腺。人们常因黄颡鱼的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热,患处剧痛0.5~1个小时才会停止。

水域中的小狮王:狮子鱼

狮子鱼生活在白海和巴伦支海的海域,体长约为50厘米,听名字就给人弱肉强食的凶残印象,其外貌也并非慈眉善目。可谁想到,狮子鱼竟有一颗百般呵护儿女的慈父之心。

当雌性狮子鱼在退潮海水的边沿产卵后,雄性狮子鱼就能够及时承担作为父亲的责任和义务。狮子鱼能够尽心尽力地守护在鱼卵旁边,除了保护鱼卵不受凶猛动物的伤害外,它还会在退潮时,把嘴里的水喷吐到鱼卵上,以保持孵化所必需的湿润。为此,它们练就了用尾巴拍击海水,将溅起的水花喷洒到鱼卵上的绝招。鱼卵孵化成幼鱼后,雄性狮子鱼的慈父之心并未减退,仍然一如既往地陪伴、护卫在幼鱼群的左右。当遇到险情时,长着吸盘的幼鱼就向鱼爸爸游去,不一会儿工夫,鱼爸爸的周身就被吸附在它身体上的幼鱼密密麻麻地簇拥起来。看上去,它们父子间也不知道究竟是谁护卫谁了。慈父就这样满载着吸附周身的幼鱼,游向深海中的安全地带。

三棘狮子鱼

三棘狮子鱼俗名淡水狮子鱼,原产地为东南亚沿岸及各河口水域。此鱼的头很大,占体长的1/3,而且口大齿细。它的头虽然大,但却生着一对小小的红眼睛,不对称的形态,非常有趣。另外,三棘狮子鱼也是一种毒鱼,身体厚圆而且有很多瘤状突起,好像蟾蜍的皮肤。它的体色随环境不同而复杂多变,像变色龙一样通过伪装来蒙蔽敌人,从而使自己得以生存。它通常以土黄色和橘黄色为主。

狮子鱼总会让人联想到好莱坞电影里那些蛇蝎美人:美,而且毒辣。但无论是美艳的外形还是带毒的刺,这些对于狮子鱼来说,都不过是自然选择中获得的生存方式与手段,而非攻城掠寨的利器。

如果狮子鱼没有遇到威胁、遭受攻击,它会很乐意在海里悠闲地过着“贵妇”生活。当我们充分了解到狮子鱼的生存方式后,也许我们能够谅解狮子鱼的剧毒。

狮子鱼之所以能够在海中如此悠然自得、目中无人,主要是它们背鳍、胸鳍和臀鳍上长长的鳍条在起作用。这些鳍条的基部都有毒腺,鳍条尖端还有毒针。平时,这些鳍条都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形似刺猬,即使那些对狮子鱼下手的掠食者们也会无所适从。

当然,狮子鱼防御再严密,也有自己的弱点,它的腹部没长刺棘,而狮子鱼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当狮子鱼遇到危险或是在休息时,它就会用腹部的吸盘把自己紧紧贴在岩壁上以寻求保护。

狮子鱼的蜇刺过程既简单又有效。当你试图接近狮子鱼时,它就会向后退,这不是表示狮子鱼害怕,而是在为进攻做准备,狮子鱼的进攻一般在眨眼间就会发生,当毒刺蜇进人体组织时,位于毒刺根部的毒囊早已做好了准备,只要随便一挤,狮子鱼就能释放出毒液,毒液通过毒刺造成的伤口注入人体组织的内部。如果狮子鱼的蜇刺越重越深,毒液造成的伤害就会越大。

如果你不小心接近并逾越了狮子鱼的“安全尺度”,就会被它刺伤,那就需要马上向专业医疗人员寻求帮助,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对伤口进行及时正确地处理,疼痛就会加剧,而且还可能会引起许多长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第三节五颜六色的观赏鱼类

观赏鱼之王:锦鲤

锦鲤是红色鲤鱼的变种,红鲤传入日本后,经过改良,产生了色彩鲜艳的锦鲤。至今,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品种的各色锦鲤。锦鲤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存活率很高,在公园和庭院中被广泛养殖。

锦鲤在生物学上属于鲤科,鲤科是所有鱼种中最大的一科,超过1400种鱼种。是风靡全球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由于它对水质要求不高,食性较杂,易繁殖,故受到人们的欢迎。

锦鲤生性温和,喜群游,易饲养,对水温适应性强。它可生活于5~30℃的水温环境,生长水温为21~27℃。杂食性。锦鲤个体较大,体长可达1米,重10千克以上。它于2~3岁达到性成熟。它的寿命长,平均约为70岁,于每年的4~5月产卵。

锦鲤的生长速度受水的温度和饵料的充足与否的极大制约,此外,雌、雄锦鲤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差异。大的锦鲤体长可达0.9米以上,红白锦鲤鱼的底色为白色,鱼体上映衬着红色斑纹。其中,红色斑纹在眼部之上的红白锦鲤,以及嘴部没有红色只有白色的红白锦鲤是比较珍贵的品种。

中国的锦鲤文化

中国自古就有“鲤鱼跳龙门”之说,喻人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广东、港澳等地信奉以水为财,因此在庭院或阳台养鲤已成为一种时尚。锦鲤文化也已是当今一项重要的活动,比如“中国锦鲤之乡(江门)”全国诗词邀请赛,曾经轰动一时。中国古代宫廷最少从唐代开始就已经有大规模养殖锦鲤的记录。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金鱼和锦鲫则有1400多年的历史。

锦鲤经过培育成功后,因为它的稀有珍贵,日本贵族便将其放在庭院中精心饲养,曾一度成为了皇宫贵族的观赏品,因此锦鲤又被称为“贵族鱼”。此外,锦鲤在日本还被称为“神鱼”,并有水中“活的宝石”的美称。

龙凤锦鲤鱼又叫做凤尾锦鲤,是不可多得的观赏鱼中的上品。它有着独特的外形——头形似龙头,长有4条威武的长鱼须,尾鳍就像凤凰的尾巴。在水里游动时如蛟龙腾空,摆动尾巴时极像凤凰飞天。因此,人们把它看做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锦鲤是一种彩色的鲤鱼,因为鱼体表面色彩鲜艳、花色似锦,所以被称作“锦鲤”。

中国在明代就把红鲤作为观赏鱼饲养。红鲤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在饲养过程中,发现这种鲤鱼会发生色变,根据红鲤容易变异的特点,经过选种、改良,培育出许多新品种,初称为“花鲤”,后改称为“锦鲤”。

海底鸳鸯:蝴蝶鱼

蝴蝶鱼属蝶鱼科,主要分布于太平洋、东非至日本等海域。它的外形就与陆地上的蝴蝶一样,有着五彩缤纷的图案,大部分分布在热带地区的珊瑚礁。蝴蝶鱼用尖尖的嘴啄食附在珊瑚或岩石上的小动物,蝴蝶鱼由于体色艳丽,深受中国观赏鱼爱好者的青睐。

蝴蝶鱼也叫热带鱼,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鱼类,最大的可超过30厘米,如细纹蝴蝶鱼。蝴蝶鱼身体侧扁,适宜在珊瑚丛中来回穿梭,它们能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岩石缝隙里。蝴蝶鱼吻长口小,适宜伸进珊瑚洞穴去捕捉无脊椎动物。你知道为什么它叫做蝴蝶鱼吗?这其中的原因是这种鱼和我们见到的陆地上飞舞的蝴蝶长得很像,非常美丽。

蝴蝶鱼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鱼类,侧扁的身体使得它们能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岩石缝隙里,并且可以伸进珊瑚洞穴去捕捉无脊椎动物。蝴蝶鱼还具有一系列适应环境的本领,它的体色可以随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尾蝴蝶鱼改变一次体色通常要几分钟,而有的只需要几秒钟。蝴蝶鱼能够改变自己的体色是因为,它的体表有大量色素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可以展开或收缩,从而使体表呈现不同的色彩。

蝴蝶鱼常把自己真正的眼睛藏在穿过头部的黑色条纹之中,而在尾柄处或背鳍后留有一个非常醒目的“伪眼”,以此来迷惑捕食者。当捕食者向其“伪眼”袭击时,蝴蝶鱼则剑鳍疾摆,逃之夭夭。

在弱肉强食的复杂海洋环境中,珊瑚鱼的变色与伪装,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达到与周围物体乱真的地步,在亿万种生物的顽强竞争中,赢得了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蝴蝶鱼是一种对爱情十分忠贞专一的动物,同鸳鸯一样,它们一般都成双成对地在珊瑚礁中游弋、嬉耍,形影不离。当其中的一尾蝴蝶鱼在进行摄食时,另一尾就在其周围警戒以防不测。

蝴蝶鱼一般在沿岸的浅水水底产卵。蝴蝶鱼的早期发育需经两个阶段:羽状幼体阶段,即浮游生活阶段;纤长幼体阶段,即营底栖生活阶段。蝴蝶鱼的羽状幼体形态十分特殊,其主要特征是在背鳍前方有一丝状或羽状附属物。

披着银甲的将军:金鱼

金鱼属鲤科鱼类,是野生鲫鱼的彩色变种。野生鲫鱼的体色为银灰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身体呈纺锤形,流线型的双侧使其能在水中快速游动。然而,经人工培育后,鱼体逐渐变成短圆形,垂直而坚挺的尾鳍逐渐变成渐长、倾斜面的双尾。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金鱼,与其祖先在外形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中国是金鱼的故乡。早在晋朝时,史书上就有红色鲫鱼的观赏记录。繁衍至今,人们又培育出许多怪异、奇特、逗趣的品种。

金鱼起源于中国,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金鱼易于饲养,形态优美的金鱼能美化环境,很受人们的喜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鱼。

金鱼名称的由来

鱼类和人类的关系甚为密切,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捕捉鱼类作为食物。在距今3200多年前,中国已有了养鱼的记录(根据殷墟出土甲骨卜辞),由于长期的捕鱼、养鱼,同鱼类接触的机会颇多,这也就是对鱼类的观察机会非常之多,了解也多,所以很容易发现在野生鱼类中发生变异的种类,尤其是变为金色或红色的种类更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时人们把金色或红色的鱼类统称为“金鱼”。我国明代伟大的本草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写有:“金点有鲤鲫鳅数种,鳅尤难得,独金鲫耐久,前古罕知……”

美丽的金鱼依头部、身体、尾鳍以及有无背鳍等特征被划分为五大品系,分别是龙种金鱼、龙背种金鱼、文种金鱼、草种金鱼和蛋种金鱼。

龙种金鱼又名“龙眼”、“龙睛”、“凸眼”等,外形与文种金鱼相似,不同之处是龙种金鱼的眼球突出于眼眶外。自古以来人们就视龙种金鱼为正宗,有50多个品种,名贵品种有凤尾龙睛、喜鹊龙睛、玛瑙眼、黑龙睛、葡萄眼、灯泡眼等。

龙背种金鱼为新近分出的品种,外形与蛋种金鱼相似,不同之处是龙背种金鱼眼球突出于眼眶外,名贵品种有朝天龙、龙背、龙背灯泡眼、虎头龙背灯泡眼、蛤蟆头等。

文种金鱼一般身体较短,各鳍较长,背鳍、尾鳍分叉为四,眼球平直不突出,从上俯视,鱼体犹如“文”字,故而得名,名贵品种有珍珠、鹤顶红、虎头等。

草种金鱼又称“金鲫种”,是金鱼的祖先,外形似鲫鱼,身体扁平呈纺锤形,背鳍正常。

蛋种金鱼,外形与鲫鱼有较大差异,体短而肥,圆似鸭蛋,眼球不突出,背部平直无背鳍,名贵品种有凤蛋、红蛋、水泡眼、绒球蛋、狮子头等。

金鱼的五大品系又各分为若干类型,品种的优劣也有一定的评判标准。虽然不同种类金鱼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但总体来看,金鱼的鳍和颜色是重要依据。在鳍方面,胸鳍、腹鳍、臀鳍、尾鳍都讲究对称,以鳍大而薄,似蝉翼的为好。在色泽方面,红色鱼要从头至尾全身红似火;黑色鱼要乌黑泛光,永不退色;紫色鱼要色泽深紫,体色稳定;五花鱼要蓝色为底,五花齐全;鹤顶红要全身银白,头顶肉瘤端正鲜红;玉印顶要全身鲜红,头顶肉瘤呈银白色且端正如玉石镶嵌。

金鱼之所以有这么多品种,是和近千年来劳动人民的精心选育分不开的。据传,金色鲫鱼发现于晋朝,而被正式作为观赏鱼则是在南宋早期。至明朝出现盆、缸养鱼的方法后,饲养金鱼才得以普及,并进入了盆养家化的阶段。到了清朝,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选种培育,并最终培育出今天多姿多彩的金鱼品种。

为什么普通鲫鱼会变成美丽的金鱼呢?原来,家化是形成金鱼品种的决定因素。盆养以后,生存竞争的现象消失了,水质、营养、饲养方法等因人因地而异,促使金鱼发生变异,如体型、鳍、鳞片色素的细胞等都发生了不同形式与不同程度的改变。饲养者再精心加以培育,就逐步培育出许多不同的品种。

据报道,欧美各国人民也十分喜爱金鱼。现在欧美各国饲养的金鱼,最初都是由中国传入的。

鱼中之凤:孔雀鱼

孔雀鱼又称为彩虹鱼、百万鱼,是一种非常容易饲养的热带淡水鱼。孔雀鱼有着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形状和旺盛的繁殖力,而且性情温和,因此备受热带淡水鱼饲养者的青睐。

孔雀鱼是卵胎生鳉鱼的代表,有“百万鱼”之称,具有周期性的生产力,是初饲养观赏鱼者家中的常客。中国早期的孔雀鱼以东南亚进口及国内南部生产为主,它们都对水的硬度有很高的要求,并且都是采取室外培育,可以受到阳光的充分照射,从而拥有鲜艳的色泽。

孔雀鱼是最容易辨别雌雄的。雌鱼腹部比较大,在肝门前方有一块透明的胎斑,在快生殖的时候胎斑成黑色。而雄鱼的特点就是腹部较小,瘦长,最关键的就是它的臀鳍演变出交接器,用于繁殖时输送精子。所以雄鱼的臀鳍前方的几根鳍条比较粗大。而雌鱼的臀鳍则是均匀的。

孔雀鱼名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