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六三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灭蜀之后,第.二年他的儿子司马炎就废除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晋武帝司马炎为安抚蜀汉十族,便对汉蜀的旧臣采取笼络收买的怀柔政策,征召他们去洛阳任职。时李密在徘徊犹豫之中·决定暂时不去。于是以尽孝祖母为名,写了上武帝的《陈情表》。他在《陈情表》中描写他幼年时的生活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尝废离。……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意思是:我生下来才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便去世了。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劝我母亲改嫁,改变了我母亲守节的志向。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孱弱,亲自把我抚养。我小的时候,常常生病,到了九岁还不能行走。孤单困苦,没有依靠。直到长大成人,还是上面没有叔伯,下面没有兄弟,……单身独立,只有形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并且祖母刘氏早年就有疾病,常常躺在床上,不能行动,我侍奉汤药,不曾离开过她。……〔而今〕祖母刘氏的病日愈沉重,正象太阳快往西山落下去了一样。她只有一丝儿气了,生命非常危急,早晨都很难料到她能不能活到晚上。我没有祖母,也就没有今天;祖母没有我,她也无法度过晚年。我们祖孙二人是相依为命的啊!)
晋武帝看了他的《陈情表》后,为了维护其“以孝治天下”的幌子,就答应李密的请求,免于应征,并在生活上予以优厚的照顾。
后来人们把“零丁孤苦”说成“孤苦伶仃”,用来形容困苦孤单,无依无靠。
瓜田李下
《旧唐书·柳公绰·公权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唐文宗李昂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近来人们对朝廷有些啥议论。柳公权回答说:“您派郭旻做邠宁的主官,有些人赞同,也有些人反对。”
文宗听后,皱了皱眉,显出不大高兴的神情。过了一会儿,他对柳公权说:“郭旻做官一向没有什么过失,今天以金吾大将的身份放任邠宁做个主官,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呢?”柳公权说:“按郭旻对国家的功劳,派做邠宁的主官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听议论的人说,郭旻是因为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样的官职的。”文宗听了柳公权的这些话,双眉紧锁,似乎受了极大的委曲,赶紧解释说:“郭旻的两个女儿进宫不是献给我的,而是去伺候太后。”柳公权说:“瓜李之嫌,何以户晓?”(意思是:瓜田李下的嫌疑,怎能给每个人都说得清楚呢?)唐文宗无法,只得摇摇头。
后来人们用“瓜李之嫌”或“瓜田李下”比喻容易使人发生嫌疑的地方。
官官相护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五回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曹州于家屯那个地方,有个财主名叫于朝栋,他有两个儿子。有一年秋天,他家被强盗抢了一次,于家即到官府报案,结果有两个小强盗被捉去杀了,因而强盗与于家结了仇。强盗为了报复,在一次抢劫之后,把一部分赃物悄悄地放进于家一间放杂物的屋子里。
曹州长官玉贤带领人马追捕强盗,途中在于朝栋家搜出了强盗所藏的赃物,于是不由分说,将于朝栋父子三人抓去。此事明明是冤枉,但曹州府玉贤既不调查核实,又不听从下人的意见,硬把于朝栋父子三人放在站笼里活活折磨死了。
于朝栋等死后,众人愤愤不平。
不久,众人议论开了,有的人建议:此事应往上告,要上面重审。有人却不同意这样做。理由是:民家被官家害了,除了忍受,没有别的办法。倘若上告,照例仍旧发回来审问,这样又落在他手里,岂不是又要倒霉么?当时又有人建议,请于朝栋的女婿去上告,因他是秀才,知书识理,一定有办法。于朝栋的女婿对众人说:“我去是很可以,只是于正事无济,反叫站笼里多添一个屈死鬼。你想,抚台一定要发回原官审问;纵然派个委员前来会审,官官相护,……他是官,我们是民……这官司打得赢打不赢呢?”众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没有办法,只好罢了。
后来人们引用“官官相护”或作“官官相为”表示官吏们互相包庇。
鬼鬼祟祟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晴雯得了伤寒,头痛脑热,懒怠动弹。宝玉给房中人说:“不要声张,不然太太知道了,又要叫晴雯搬回家去治。家里纵好,到底寒冷,不如在这里。”宝玉接着又说:“晴雯在里间屋好好躺着,我叫人请了大夫,悄悄从后门进来诊治。”
医生看病后,一个老婆子把药取了回来。宝玉命丫环就在屋内的火盆上煎。晴雯说:“这里煎药,弄得满屋子药气,还是拿到茶房里去煎罢!”宝玉说:“药气比一切的花香还香呢!我屋里各色香都齐了,就缺少药香。”一面说,一面命人煨上。一切安排停妥之后,宝玉才去给贾母王夫人请安。
宝玉来到贾母房中时,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王熙凤等正在和贾母谈笑。宝玉请了安,坐了一会儿,因惦记着晴雯等,便回到自己的房中。宝玉一踏入房门,药香满室,但不见一人,只有晴雯独卧炕上,脸上烧得绯红。用手一摸,滚烫滚烫的。宝玉见此情景说道:“别人去了也罢,麝月秋纹也这么无情,各自去了!”晴雯答道:“秋纹是我撵了他去吃饭了,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两个人鬼鬼祟祟的,不知说什么。”
原来平儿来找麝月,是告诉她小丫头坠儿偷了镯子,因晴雯是火爆性子,怕她忍不住气要打骂坠儿,所以把此事悄悄地对麝月说了。
后来人们用“鬼鬼祟祟”表示行动不光明正大。
国色天香
唐·李浚《摭异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太和年间,有一次,文宗皇帝李昂在程修己的陪同下,到御花园赏花。这时园中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妍。当文宗看到花王——牡丹的时候,便问身边的程修己道:“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为首?”(意思是:而今都城里传唱牡丹诗的哪一个数第一?)程修己回答说:“中书舍人李正封有诗道:‘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文宗听了,赞叹不已。
后来人们从李正封的两句诗中摘取“国色天香”来形容牡丹的色香皆佳,不同于一般花卉,也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国士无双
《史记·淮阴侯列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韩信从小就喜欢兵法和武艺,后来成了汉初具有卓越才能的军事家。
当秦王朝政治腐败不堪之际,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在群雄起来反抗暴秦的声浪中,韩信带着武器投奔项梁。项梁失败之后,他又跟随项羽。在项羽的军队中,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只任过中郎。他曾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都没有采纳。韩信认为,项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从人心的向背看,项羽不如刘邦,再从项羽的为人、个性及其种种措施看,也不及刘邦。因此,他认为项羽的势力“其强易弱”,于是便去投奔刘邦。他在刘邦手下做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韩信为了得到进身之路,经常与萧何谈论军事。为此萧何很重视他。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韩信仍未得到刘邦的重用,他便弃刘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报告刘邦,便亲自去追。刘邦误以为萧何也逃跑了,又怒又忧。两天后,萧何回来了,刘邦既惊且怒又喜。萧何把追韩信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不信。他说:“逃跑的将领数以十计,为什么你只去追韩信呢?”萧何说:“其余诸将,得来容易,至于韩信可以说是‘国士无双’(意思是:一国之中,找不到第二个这样杰出的人才)。如果大王果真只想做汉中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了。”在萧何的极力推举下,刘邦乃拜韩信为大将。
后来人们引用“国士无双”(国士:国内最有才干的人)表示国内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奇才。今用来称赞当代杰出的人才。
过河拆桥
《元史·彻里贴木儿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元代有个许有壬,从小就饱读经书。后来,经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从此官位逐步升到参政。可是当他升到参政后,就竭力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当时,治书御史普化对他这一作法很有意见,就讥讽他说:“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
许有壬听了很不舒服,认为这是对他莫大的侮辱,于是就称病不再出来了。
后来人们引用“过河拆桥”比喻利用他人达到目的之后,就把别人一脚踢开。
过五关,斩六将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三国时候,曹操发兵二十万攻打徐州。刘备战败,投奔袁绍;关羽被围,投降曹操。后来关羽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便辞别曹操前去与刘备相聚.
在往河北途中,由于未得到曹操的通行文凭,故沿途屡遭艰险。出发的第二天到东岭关时,即被守将孔秀带兵拦住。孔秀要关羽留下老小作为人质,方可过关。关羽闻言大怒,纵马提刀,直取孔秀。两马相交,只一回合,大刀起处,孔秀尸横马下。关公斩了孔秀后,向洛阳进发。洛阳太守韩福及其牙将孟坦带兵把关,不让通行。韩福、孟坦惧关羽勇猛,不敢力敌,乃设计擒之。即孟坦出战,佯败诱关来追,韩福用暗箭射杀。谁知孟坦佯败回马时,关羽马快赶了上去,一刀把孟坦砍为两段。韩福见状,立即暗放一箭,正中关羽左臂。关羽奋起追杀韩福,他手起刀落,带头连肩,将韩福斩于马下。
关羽斩了韩福、孟坦,连夜投汜水关来。守将卞喜埋伏刀斧手二百余人于镇国寺中,以设宴相请为名诱杀关羽。关羽幸得寺中僧人普净(关羽的同乡)的帮助,识破奸计,拨马把卞喜杀死。杀了卞喜,关羽一行往荥阳进发。荥阳太守王植,表面热情接待,暗中却令一千多军士围住驿馆,只待半夜一齐放火。关羽幸得王植手下的胡班帮助,及时离馆出走。王植得知,拍马挺枪来追关羽;关羽接战,只一刀把王植砍为两段。关公一行人急急赶路,来至滑州黄河渡口,守将秦琪不让渡河。关羽纵马提刀与秦琪战,二马相交,只一合,关公刀起,秦琪头落。这时关公向着其余军士大声说道:“挡我道路的已被我杀,你们这些兵士不用害怕,赶快准备船只,送我过河。”军士撑来船只,关羽一行乃渡过黄河。“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于是进入袁绍地界。
后来人们把“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概括为“过五关,斩六将”,用以表示英雄气概或英雄事迹。现用来比喻克服重重困难。也用来形容有的人只留恋过去的成绩和功劳而不再求进步,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