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沧海之盾:海洋军事与海军趣闻
16876100000029

第29章 海军趣闻(1)

海军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它以战船或舰艇为主线,从原始简单的古代战船,发展到多系统的现代舰艇,从个别分散的技术推演出密集综合的技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趣闻和趣事。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些趣闻来回味海军的无穷魅力吧!

木质帆船的终结

19世纪中叶,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开始建造蒸汽轮舰船。然而,各国海军的大部分舰船仍为木质帆力船,只是有的在大舰上装上了铁板护甲罢了。1853年,南欧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因利害关系所在,英、法、埃等国联合土耳其向俄国开战,进攻高加索。这年11月中旬,联军海军主力从黑海撤回到博斯普鲁斯海峡,留下土耳其海军元帅奥斯曼率领的混合舰队(10艘巡航舰、4艘运输船和2艘武装蒸汽轮船)装载粮食、弹药,因途中遇俄舰拦阻,土舰队只得在北部港口锡诺普湾暂避,等待联军接应。

11月30日早上,大雾笼罩锡诺普湾,为防敌军偷袭,奥斯曼令各舰尽可能靠近海岸锚泊,以得到海岸炮的掩护。时近中午,轻风吹散了浓雾,只见悬着英国旗帜的6艘战列舰和2艘巡洋舰张着满帆驶近港口,呈“八”字形抛锚于土舰外侧。12时30分,来舰黑森森的炮口同时转向土舰,舰桅上的蓝“米”字旗也换成了白“十”字俄国旗。土军这才恍然大悟,匆忙备战。

土耳其的16艘军舰共有510门小口径臼炮,炮手还未上炮位,就遭到了拥有720门大、中口径轰击炮的俄国舰队的突袭。俄舰凭其舰体三层护甲和火力优势,借助顺风、背光的有利阵位向土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几分钟后,木质结构的土舰大都起火,两艘弹药船中弹爆炸,霎时火光冲天,碎木横飞,尸漂海面。奥斯曼见大势已去,下令断锚突围。不久,舰沉人伤,被俄军俘虏。一时尚未被击中的土舰官兵操纵着火炮,拼死反击,但很快被优势的俄舰炮火所摧毁。

这场一边倒的战斗持续了4个半小时,土耳其损失舰船15艘,伤亡官兵3000余人,奥斯曼以下200人被俘。而俄军在这场战斗中仅亡37人,伤235人,只有几艘舰只受轻伤。战后,有人形容此役是挥舞大刀的蛮汉与手持竹棒的小孩决斗,胜败决然。这场战斗,与其说是一场激烈的大海战,不如说是一次残酷的大屠杀。

锡诺普海战以事实说明了木质帆船已不再适宜大规模海战。它作为帆船时代的最后一场海战而载入史册。此后,以蒸汽轮机为动力的各型铁甲战舰相继问世,海战出现了新的格局。

铁甲舰之间的交战

1805年,法国人格里弗最早提出用铁板代替木板建造军舰时,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理由是钢铁没有浮力!事隔48年之后,南欧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锡诺普之役宣告了木质帆船已不适应海战。深刻的教训促使法皇路·易拿破仑下令建造浮动的装甲炮台——铁甲舰船,以抵御枪炮弹的伤损。第二年,法国在新建的两艘木质军舰水线以上的壳板外,全部覆盖了100毫米厚的铁板,这两艘军舰在1855年与俄国舰队交战中,虽然舰舷被137发24磅重的炮弹击中,却未造成重大损失,最后将俄舰击退。

1859年10月,法国正式建造的第一艘装甲蒸汽轮机军舰“光荣”号下水(主要部位铁甲厚120毫米,航速13节,排水量5617吨);1860年12月,英国装甲舰“战斗”号下水(铁甲厚114毫米,航速14节,排水量9.210吨)。

1861年4月,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双方竞相建造铁甲舰试图夺取海战的胜利。北军在林肯总统的授意下,不到百日就赶造了8艘蒸汽铁甲炮舰。其中“蒙尼陀”号舰体低平,包有5~8层25毫米厚的铁板,其排水量为1000吨,航速6节,装有280毫米炮2门;几乎同时,南军也建造了一批铁甲舰,其中,“梅里马克”号装甲舰几乎没有上层建筑,厚厚的铁板把木质船体包得严严实实。该舰排水量3500吨,航速5节,装有229毫米炮4门,178毫米、152毫米炮各2门。

1862年3月8日,北军在汉普顿(美国东海岸诺福克附近)集中了35艘大型军舰,数艘炮舰和汽船,准备向南军发起登陆作战。已有准备的南军先行出动“梅里马克”号和5艘炮舰,以突然的动作袭击北军泊地,击伤和撞击北军护航舰各1艘。尽管北军的舰炮和海岸炮进行了猛烈的反击,但落在“梅里马克”号上的一发发炮弹都被弹了开来,军舰完好无损。3月9日,北军“蒙尼陀”号等3艘炮舰参战,坚实的“蒙尼陀”号与“梅里马克”号持续战斗了6个小时,虽然两舰炮战多为直射,但由于炮弹杀伤威力小,均未给对方造成重大损伤。战至黄昏,双方只得罢战撤离。

汉普顿海战是铁甲舰与铁甲舰最早的海战,它显示了铁甲舰体的良好防弹力,从而结束了木质军舰的漫长时代,开创了装甲舰海战的先例。而后,随着铁甲舰的普及,铁甲的厚度不断增加,由此又导致了各国寻求能穿甲的新型火炮和新型炮弹。战争的攻与防不断推动着海战武器装备的更新和发展。

军舰怕进水更怕失火

军舰活动在海上,既怕水也怕火。三国时的赤壁之战,东吴就是以火攻取胜。现代的军舰,对水、火也视之如虎,把防沉和防火放在了首要地位。近几十年来的舰艇事故有许多火灾有关,尤其是前苏联的核潜艇,曾多次发生火灾,有几次造成艇沉人亡。平时是这样,战时更几乎全是“火灾”。这是因为舰艇装载了大量的弹药、燃料,舱内还有大量的易燃物品,一旦中弹必将引起大火或弹药爆炸。马岛战争中,英舰“考文垂”号护卫舰被“飞鱼”导弹击中,按理水面以上部分被炸是不会“丧生”的,但导弹剩余的燃料一直在燃烧,在舰上引起大火,致使该舰最后沉没。因此,火是舰艇的大忌,军舰的许多地方不准有明火(电焊、划火柴之类),并配有许多灭火器材,如各种灭火器、海水灭火系统、灭火工具,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装置等。舰上的每个人都要学习防火灭火规定和知识,操练灭火方法,学会使用灭火工具,并组织有专门消防队,称损害管制区队。

风对水雷的影响

1942年5月3日,一艘从牙买加出航装满香蕉的运输船,在海上被不明物体炸沉。7月7日,又有一艘货船在香蕉船附近被炸沉。究其原因,是它们触上了水雷。这一海区不属战略航线,也没有人在此布雷,那么水雷是哪里来的呢?原来,1942年4月,美国为保卫其墨西哥湾锚地,防止德国潜艇的袭击,在基韦斯特布下了一个有3400多枚水雷的雷阵。没想到这一带风很大,大风掀起的涌浪把固定水雷的锚索冲断,水雷就在水中随流漂去。有一些漂到牙买加附近,就出现了上述几艘船被炸事件。还有一部分冲到了英属洪都拉斯,也造成了一些船只被炸事件。因当时是战争年代,无法去论理,更无法索赔,当时船东也就只好认“命”。但通过这一事件,人们弄清了风对布雷和布设的水雷的影响严重,在某些风大的海域布雷就要考虑加固锚索,最好是不在风浪大的海域布雷。事情总是有两个方面,这一知识也给对方军舰提供了可乘之机,为免遭水雷攻击,尽量选择风浪大、敌不便布雷的海域航行,也是一条防水雷措施。

磁性引信的失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发明了一种磁性引信的鱼雷。这种鱼雷就是在它的头部装有磁力线圈,当接近敌舰时,由于舰体磁场的感应,使线圈工作引爆鱼雷。这种引信比触发引信有独到之处,即使鱼雷稍有误差不能命中,只要在目标附近通过也会引爆,击毁敌舰。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曾有潜艇报告这种磁性引信鱼雷工作不正常,不是提前就是推后爆炸。

1943年7月,美国海军“黑鲹”号潜艇在潜望镜中发现一艘船,立即向其接近,不久看清这是一艘大型油船,潜艇艇长大喜过望,因为猎获到一个大家伙。这艘油船是日本开战后用一艘捕鲸船改装的,排水量达19260吨,现正在运油途中。油船在航行中突然听到船体有撞击声,接着就发生了两声爆炸,动力系统被炸坏了。不能动的船成了鱼雷的靶标,船长以为必死无疑了,谁知不久只听到船舷有撞击声但无爆炸响,船长在纳闷,潜艇艇长也不明白,前4条鱼雷爆炸了2条,为什么后发射的9条一条不中呢?他哪里知道,这9条鱼雷全部命中,只是没爆炸而已,都是引信出了毛病。算油船“命大”,暂时躲过了这一劫。

磁性引信在当时算是高科技了,但各国的产品都不过关,德国曾因此出现过鱼雷饥荒,数月后才逐渐解决。

军舰“涂脂抹粉”探究

军舰外部涂漆除了防锈外,用的颜色也是为了隐身,至于涂什么色,要根据海区、岛岸背景及气候等外界因素而定。1945年,美国从关岛派往日本海执行任务的潜艇就特地将外舷的浅灰改为深灰,这是探明了这一海区的最佳隐蔽色才改换的。

20世纪初,舰艇的观察以目力为主,英国一位在海军服役的美术家提出对军舰实施迷彩伪装,当这艘涂了白、黑、蓝三色的军舰在沿岸出没时,警卫队竟没有发现它,这是首次出现的迷彩伪装。这种迷彩伪装1917年10月传到了美国,也被美海军采用。

1939年,英国一位叫丘里的迷彩设计家又提出了防空迷彩,并建议用无光泽油漆,以免因光线反射被发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英国海军元帅蒙巴顿设计过粉红色迷彩,1991年一批英国画家为舰桥和炮塔设计过上浓下淡的迷彩,均达到满意的效果。

现在已不是目视时代,军舰的“迷彩”也升级了,涂上了有吸收雷达波功能的涂料和防护层。

军舰上严禁饮酒

所有军舰上都规定不准喝酒,即使在重大节日,值班的舰员也不准喝酒,不值班的也只能适量饮点果酒、啤酒之类的低度酒。这是根据历年来发生事故总结出来的:喝酒要误事,喝酒可能发生事故。但在来访的马来西亚军舰上,我们却看到了不准喝酒而天天喝酒的事。

1993年8月,2艘马来西亚皇家海军的舰艇来我国访问。每天晚餐后,除值班人员外,几乎所有的舰员全部外出,逛夜市、唱卡拉OK,更多的是去喝啤酒。原来,马来西亚海军有个规定,只要没有紧急、特殊任务,晚上时间归个人支配,可自由上岸,怎么去玩、玩什么、玩多长时间都不管,只要第二天早晨能起床就行。在马来西亚舰艇上是绝对禁止饮酒的,但不禁止你到岸上去饮,所以马来西亚的水兵在舰上不饮酒,天天可以到陆地上饮酒。

黄金作压舱铁事件

压舱铁,是放在舰船底部为保持舰船的稳性而放置的压重物,形如两块砖大小的铸铁,数量是根据舰艇稳性要求,通过均衡计算得出的,且要放在规定的位置上。既要前后、左右平衡,重心尽量向下,又要使舰船有足够的供人员活动或运输装载的空间。

“二战”期间,美太平洋舰队的“鳟鱼”号潜艇,奉命为前沿几个岛屿运送弹药和补给品。为了尽量多的装些物品,潜艇卸下了部分压舱铁,装满物资后就悄悄出航了。潜艇途经中途岛又补充了一次燃油,就昼夜兼程赶路,路上也没有遇到敌情,顺利地到达科拉多吉尔岛。卸下货物后,麻烦就来了:在全岛找不到合适的东西来替代压舱铁。没有压舱铁是不能出航的,因为重心上升使稳定中心高变小,甚至变成负值,不要说出航,在码头上也可能翻掉。正在一筹莫展时,有人提出可否用黄金作压舱铁,艇长说可以是可以,但哪有那么多贵重的金属?别说,还真有。原来,战争开始后,美军把马尼拉银行仓库的金条、银币抢运到岛上,现在感到在此存放也不保险,不如趁此机会把它们充作压重物运回美国。于是,2000千克金条,1.8万千克银币装上潜艇作了压舱铁,使潜艇顺利出航。

女兵在军舰上的工作

女军人上舰工作,看来是争得了妇女的权利,但女军人在舰上的工作也不轻松。她们要和男兵一样站岗放哨,还要干污染严重的诸如刷油漆的活。她们在舰上要穿粗布军服、扎绑腿、系武装带、剪短发。尽管在专门为她们改装的居住舱内全是女兵,但不到熄灯是不准脱军装的。她们不准染指甲、涂口红,不准在舰上会男友,即使男友在同一舰上工作,见面时也不准拥抱、亲吻和谈情说爱,连拉手也不准,每天也只是吃饭时能在饭厅里见个面而已。谁违犯这些规定就要受到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