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与英国、美国两国为争夺大西洋制海权而进行了历时5年零8个月的海上交通线作战,称为大西洋之战。大西洋交通线是英国赖以输入战略物资的生命线,法西斯德国为迫使英国屈服,决定使用大部分海军兵力破坏英国大西洋交通线,由此引发了这场战争。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正式宣战。当天德国海军元帅邓尼兹派出的“U-30”号潜艇便初战告捷,击沉英邮轮“雅典娜”号,由此大西洋海战拉开序幕。在大西洋之战中,美英参战战斗舰艇约3000艘,飞机800多架,损失商船1840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约1400万吨,占损失总吨位的76%;德国共投入潜艇约1160艘,被击沉约780艘,占投入潜艇总数的67.2%。此战充分显示了海上破交战和保交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写道:“大西洋战役自始至终一直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主导因素。我们一刻都不能忘记,不论在陆地、在海洋、在天空或其他任何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最终与大西洋战役的结果息息相关。那个可怕的、从不间断的苦难的历程——我们经常处于极度的困境和挫折中,而且总是面临着无形的危险,最终偶然和戏剧般地走上了光明的大道。”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海军自毁干戈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大敌当前、民族危亡之秋,一向与人民为敌的南京国民党政府仍然顽固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对日实行陆海全面避战。
7月29日,得寸进尺的日本驻华武官本田忠雄蛮横地要挟国民党海军要员:不得干涉日军的行动,要“严守中立”、“不扩大事态”……当时,国民党海军已具规模,编有4个战斗舰队和巡防、练习、勤务等舰队,拥有战斗舰艇120余艘,辅助舰船近百艘,总吨位10余万吨。
畏敌如虎的海军当局,在敌人的淫威下屈服了。他们命令驻泊旅大的第3舰队退避青岛,游弋南海的第4舰队返抵虎门,留守舟山、上海的海军主力——第1、第2舰队及各型辅助舰船移位南京。至此,万里海疆已无舰艇巡航,前沿港口已无战舰驻守。日本海军兵不血刃就夺得了中国的制海权。
制海权丧失后,海军当局还异想天开地企图依靠一条长江来保全危在旦夕的南京。他们想步日本海军当年旅顺口“沉船堵港”后尘,把战舰当铁石,在江阴航道上施行“沉船锁江”。
江阴,位于长江下游、南京以东150千米处。这里江窄流急,陡峭的江岸置有陆炮60余尊,驻有海陆军数万,有“长江咽喉”之称。如果凭险据守,水陆配合,日海军内犯将是困难的。但悖逆民意的国民党海军却演出了最愚蠢的、自欺欺人的“沉船锁江”、“曲线退兵”等鬼把戏。
守卫南沙海疆之战——赤瓜礁海战
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所属舰艇部队对侵入中国南沙群岛海域寻衅的越南舰船及其强占赤瓜礁的武装人员进行反击作战,称为赤瓜礁海战。
南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越南政府不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多次声明和严正警告,先后强占其中多出岛礁,并经常派遣舰船侵入南沙群岛海域。
1988年3月14日,越南海军登陆舰“505”号和运输船“604”号、“605”号,侵入中国南沙群岛之赤瓜礁、鬼喊礁和琼礁海域寻衅,输送40余名武装人员强行登上赤瓜礁,登礁越军不但不听从礁上中国考察人员的劝阻,竟开枪打伤考察人员。同时,越南“604”号船船员用机枪向在该海域执行巡逻警戒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和礁上的考察人员射击。中国海军舰艇和考察人员被迫进行自卫还击,经过1个多小时激战,击沉越军运输船2艘,重创其登陆舰1艘,俘虏9人,维护了中国南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海洋权益。
“战斧”飞向波斯湾——海湾战争
长期以来,中东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大国利益长期争夺的场所。1990年8月2日,对科威特蓄谋已久的伊拉克,突然出兵占领科威特全境,并宣布科为其第19个省。1991年1月17日,英、法等38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航空兵和海军舰艇发起“沙漠风暴”行动,对伊实施空袭和导弹攻击,海湾战争就此爆发。战争共分两个阶段:空中战役阶段(1991年1月17日~2月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2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摧毁了伊拉克的主要军工厂、军事设施和军事力量,使伊军指挥系统瘫痪,为后续地面进攻创造条件。地面战役阶段(1991年2月2~8日),多国部队成功地实施了战役欺骗,于2月24日发起地面进攻。伊军遭受38天空袭后,损失惨重,防御体系迅速瓦解。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停战,伊军迅速崩溃。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地面进攻,海湾战争至此结束。
海湾战争是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陆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
南联盟上空的灾难——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位于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1980年铁托逝世后,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频频发生。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结果双方未能达成一致,阿族坚持要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斯拉夫联盟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由此,北约于3月24日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斯拉夫联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也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的伤亡。科索沃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是美国为了独霸全球、利用北约这个地区组织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的一场非正义、反人道的战争。通过这场战争,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利用北约组织在推进欧洲地区的整合、实现其主导世界新格局的战略目标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中国海军舰队远征索马里海域
21世纪初,原来的索马里政权被推翻,组建的过渡政府不能有效控制全国局势,出现了几十支武装力量。一些海盗组织得到了与临时政府有密切关系军阀的支持,使得他们能在索马里2880千米的海岸线上横行。过去五六年间,索马里海盗的总人数一直在100人以下;目前,这一数字已上升到1100~1200人,装备也得到了更新,从绳索、大刀和长矛等传统手段升级到快艇、重型武器(AK-47突击步枪和火箭筒),并且拥有现代化的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通信等高科技装备,使攻击范围从索马里沿岸扩展到数百千米之外的公海。
2008年以来,索马里沿海累计发生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盗极其猖獗。劫案大多发生在亚丁湾,那里是从印度洋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及大西洋的海上咽喉。
2008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派出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首支护航编队由“武汉”号和“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两架舰载直升机和部分特战队员组成,共800余名官兵。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