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海洋之门:海岸与海湾
16873700000010

第10章 海洋的窗口:海岸(4)

如果你有幸来到大连的海边,你可以看到海岸背依着峰峦起伏的青翠山岗,对面就是蔚蓝色的大海。当你登高远望的时候,一个个小小的海湾就展现在你的面前。那些岛屿星罗棋布地点缀在海面上,蔚为壮观。

通常情况下,山岗伸向大海中形成海岬,由于被海浪不断侵蚀,所以无论是海岸边的,还是位于海中的岬角,在海水的作用下,它们会慢慢被冲裂和切断,最终成为一些断崖陡壁和岩石滩地。但是也有一些礁石可以长久地屹立在大海中。

而被海岬环抱的海湾,由于被岬角保护,所以海湾中几乎没有什么动静。一般来说,那些港阔水深的海湾都是自然形成的,例如我国的旅顺、大连两港就是利用天然海湾开辟成的优良海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型海湾,它们都是天然的海水养殖场,在这里人们可以养殖大量的海产品。而海湾的顶部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受到阳光的照射,在习习海风的吹拂下,整个海滩都气候宜人,适合人们娱乐和锻炼身体。

除此之外,海岸会随海浪作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海浪冲击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岬角的岩石发生了崩裂破坏,而破碎的岩屑在波流的作用下,继续对岩石发生作用。在双重夹击下,岬角与海面相交接的地方被掏蚀后退,最后形成向海的凹穴,这些凹穴被称为海蚀穴。在波浪的侵袭下,这些海蚀穴不断扩大,当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上部就会因为失去支持而坍塌下来,岬角逐渐后退,形成了断崖陡壁。在这种作用下所形成的海滨陡崖被称为海蚀崖。在岬角向陆后退的过程中,在海蚀崖前方形成了一个崎岖不平的岩石滩地,简称为岩滩;而岩滩上则有些坚岩,最后成为各种各样形状的岩石。如石柱状的海蚀柱、拱门的海穹、蜡烛状、石林状……关于其不同的形状,人们也会对其进行命名,如石公、石婆婆、石蘑菇……简单的名称不仅较为形象,而且还充满了生活化,如果可能的话还会有相关的神话传说。

因为岬角遭受破坏后退,所以有大量的岩屑和泥沙形成。在海浪侵蚀作用下,这些泥沙不断向海岸移动,而且可能在搬运过程中最终停下来,堆积在一起。在泥沙堆积过程中,首先沉积下来的是在水深最浅、波浪作用力最小的海湾顶部,随后就会有海滨沙滩形成。随着堆积的泥沙量越来越多,海滩越来越宽,向海推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其实,在所有的海湾湾顶几乎都有这种沙滩。另外,在波浪的作用下还可以在湾中与湾口形成横拦海湾的长条形堆积体,其中最为普遍的是虎尾状的沙嘴。除此之外,还有具有宽坦巨大堆积体的沙坝,它把整个海湾都围起来了。在我国,这种港湾海湾还是比较多的,例如山东荣成湾有规模巨大的沙嘴横亘在海湾中部、海南岛三亚湾有着数列宽大的沙坝……在海湾被沙坝围封之后,海湾内部的水与大海被隔离了,而这种被隔离的海湾水域叫做潟湖。在缺少海水“抚摸”的情况下,潟湖慢慢地淤浅,最终使得海湾被泥沙充填而形成了平原。除此之外,还有的沙坝可以把海岸与沿海岛连接起来,被称作陆连岛。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港湾海岸长5000千米,约占大陆海岸线总长的30%,其中,辽东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是其主要分布区。除此之外,港湾海岸还分布在其他一些地方,如山东半岛以及杭州湾以南的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沿海……因为各地海岸带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河流情况以及海浪作用方面都有相异之处,所以岬湾的各方面也是不同的。

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的港湾海岸,在成因上与北方基本相同,但各地条件不一,南方的港湾海岸还有它自己的特色。其中浙江、福建以大小港湾相连、岛屿众多、岸线曲折为其特点。此外,南方还有一些大型的狭长形海湾伸入内陆,因河流短小或无淡水注入,故以海水为主,这种以潮流为主的港湾海岸又称潮汐汊道。广东的广州湾、镇海湾、广海湾、汕头湾,福建的湄州湾、平海湾以及浙江的乐清湾等皆属此种类型。

辽阔的平原海岸

在渤海西岸,华北平原直接与大海相连,此地不仅有平直的海岸线,还有低洼的地形。虽然与大海相连,但是海底依稀可见。当远远望去就会感觉水天相接,蔚为壮观。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看到很多水产动物在清澈的海水中任意游动。

沿岸是辽阔的粉沙淤泥质的海滨平原,由于地势平坦,所以根本无法用肉眼看出海岸的地势走向。另外,在平原上海分布着很多小河汊、洼地和沼泽,有时候也会有缓丘和土岗。它们零星散落在宽阔的平原上,因为土质盐碱,没有什么植物,景色单一,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在浅海与平原之间有一条几千米到十几千米宽的潮间带浅滩。每当海水涨潮的时候,浅滩就会被完全淹没,在海水退去之后,浅滩就是一幅泥滩的景象。在滩面上部有一层淤泥,如果有人在上面行走,必然会陷下去。泥滩中部受潮流冲刷后,表面并不平坦,很多地方都会出现被海水冲刷的痕迹。另外,潮水沟是潮水进出集中的通道,由于沟中淤泥特别深厚,因此在行走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否则就会有没顶的危险。在河流淡水汇入的地方,各种耐盐的植物生长在泥滩中,如碱蓬、白茅、茜草、芦苇……当天气变暖的时候,整个浅滩上绿意盎然、有多种色彩的花竞相绽放,一片片的绿色为浅滩带来了生机,异常美丽。

与其他类型的海岸相比,平原海岸有独特之处,如浅海与海滨平原都是由细粒泥沙组成;坡度极小;海岸的冲淤变化快……当然,种种特点都与含沙量大的大河流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海岸带有大量的泥沙淤积,海岸线会迅速变长,如果河流泥沙供给中断,那么平原海岸原来的泥沙就会在海水的冲刷作用下遭到破坏,最终导致海岸后退,而且长度不断发生变化。

我国的平原海岸主要包括渤海西岸及黄海西岸的江苏沿海。另外,在其他一些地方也有平原海岸的分布,如松辽平原的外围以及浙江、福建、广东的一些河口与海湾顶部……

水乡泽国河口岸

在我国特有地势的影响下,所有的大河都是从西向东流入大海。在入海处泥沙堆积形成了各种形状的三角洲平原,有些入海口形成喇叭状的海湾,被称为三角港。由于它们靠海,而且地势平坦,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有着肥沃的土壤,所以成为发达的农业区。

在三角洲平原上密布很多河流,其中很多都属于人工渠道。这些河流和渠道的存在方便了交通运输,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而平原上的湖泊为水产发展提供了条件。由于平原上的洼地不适合耕种,所以人们就用勤劳的双手挖水塘、筑围堤,利用水塘养鱼灌溉,堤圩上栽种桑树,发展蚕桑。很多荒滩都被开发为良田,农业经济发达,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各种物产,如稻米、棉花、丝麻、各种水果蔬菜及鱼虾……

在海岸下沉、潮汐作用强烈、河流含沙量较小和受到冲刷的平原地区形成了三角港,一般为喇叭形。在我国较为著名的三角港是杭州湾。

与大海的潮流相比,三角港湾内的潮流要强烈很多。在潮流波浪进入三角港之后,由于地形比较狭窄,水较浅,能量集中,所以水流迅速增大。通常情况下,三角港中的水速会随着地形的缩狭向上游增大。在海浪退潮之后,所有的河水都会流入海中,因此,退潮的流速也非常大,严重冲刷着两岸。

相关资料显示:杭州湾湾口水面宽98千米,水深8~9米;向西90多千米至澉浦,水面缩小,其宽为20千米,水深约为4米;至海宁水面宽仅2.6千米,水深1~2米。随着地形不断变得狭窄、水深减小,水量大增,形成激流。例如钱塘江大潮,景象蔚为壮观。

三角港底部地形是不规则的,由于盐水楔的活动,在河口处常常有巨量泥沙停积成浅滩,这被称为拦门沙。残存在水下为河口的交通带来了很大不便。除此之外,湾底还有一些顺着潮流流路方向延伸的深槽和浅滩,它们是潮流冲刷或堆积的。由于深槽和浅滩都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它会对两岸滩地的崩塌和淤积增长产生影响。

在一些被海水淹没的山地河流下游也发育了一些三角港。虽然河流中都有一些沙,但是这些山地河流并没有太大的含沙量,但是有更强的潮流冲击作用,不仅扩大了河口,而且还形成了喇叭的形状。因此,一旦提到三角港,人们就会这样来理解:受潮流作用的、下沉地区的、呈喇叭形的河口段。这种理解是十分正确的。无论是在平原河流还是山地河流,三角港都可以形成。山地河流兼有港湾岸与河口岸的双重特性,不仅海湾内部比较狭长,而且还有很多河流,使得岛屿或礁石都能露出来。另外,在河流的影响下,这里的潮流比较多,海水被带入海湾内,而且在海口周围,海洋环境,波浪作用都非常明显。然而,在河流不断活动和泥沙补给作用下,在湾口水流扩散处,常发育着拦门沙与水下浅滩,其底部为沙,表层是粉沙和少量淤泥。严格来说,这种三角港是港湾岸与河口岸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在浙、闽沿海发育较多。通常这种类型的港湾岸是在潮汐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国最为典型的是闽江口,它的大轮廓是个三角港,然而在河、海的淤积作用下,湾内已经有很多的小平原形成,长此以往,三角港正在向充填的三角洲平原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