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16793100000023

第23章 说话左右逢源,心想事成(7)

看着小王那若无其事的样子,我想起了小王不错的人缘和他接近陌生人并很快沟通的一个高招——寒暄。

确实,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些问候语,或是几句赞美词,在许多场合下都能够迅速打开局面,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奇功效。

寒暄,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暄取“日”字旁,表示和太阳有关,是“温暖”的意思。寒暄原指两人见面时谈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在古代,它被作为一种两人见面时比较正规的“开场白”而固定下来,晚辈见了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不多多寒暄上几句会被视为大不敬,是犯了大错误。

不过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人们的时间都很宝贵,寒暄就显得更为重要,它可以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调节人际关系的“粘合剂”。

在日语里,表示寒暄的词是“挨拶”。“挨拶”的“挨”字的意思是“开”、“打开”的意思;而“拶”字是“逼近”、“靠近”的意思,“挨拶”就是“敞开心扉接近对方”。而且“挨”也有“逼近”,“拶”也有“敞开”之意。

“挨”字的原意是“推”,而“拶”字有“推回去”的含义,这就是说当一个人受到寒暄时一定要回礼。可见,寒暄也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日本人早上相遇时互相礼貌地问候:“早上好!”、“您早!”一个人新到一个工作岗位时也常常会向他的同事说声:“以后请多关照!”

这样看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寒暄已经成为人们交际礼仪的基础,它是心与心相连的粘合剂。这道理很简单,寒暄让人感到亲切,能够很快地赢得别人好感,产生一种亲和力;寒暄是让人坦率地、光明正大地打开心灵窗口的第一步,它是建立良好人缘的开始。

其实,寒暄并不仅仅是“早上好!”“您好!”“近来好吗?”等简单的问候,它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试举几例:

(1)夸赞的方式。当我们见到我们熟识的同事、同学或朋友时,我们可以自觉不自觉地夸他几句,这样能立即获得好感。如:“小王,你今天好精神,有什么好事呀说来给我听听。”“老马,你这套西服真帅!”“李小姐,你今天这条裙子真合身。”“小静,今天打扮得这么漂亮,是不是要去相亲哪!”等等,这些看似随便调侃式的寒暄,让人毫无客套之感,别人听了会很愉快。这样会立刻营造一个融洽的谈话氛围,使话题很快进展下去。

(2)招呼、点头的方式。如果我们在去上班或上课途中,时间比较紧而碰到认识的领导、同事、同学或朋友时,简单招呼一下,叫一下别人的名字或微笑着向他(她)点一下头也是很好的方式。如“嗨,×××(别人的名字)”、“王师傅……”、“何经理……”都会让人觉得你亲切并有礼貌,觉得你与他们的关系是融洽的。

相反,如果见了亲朋好友不吭一声,视若无睹,会让人觉得你不正常,有问题,觉得你跟陌生人没什么两样。如果对方是你的老板、同事,则会觉得你傲慢,架子大,难接近,无意中在你们之间加了一层隔膜,拉大了你们之间的距离。

(3)询问的方式。有时候,我们遇到认识的朋友时,我们可以根据他(她)当时的神情、着装、情绪状态揣测一下对方的行为动向,并抱着关切的态度询问一下,如:“小顾,这么急匆匆的,有什么急事吗?”“张教授,你今天脸色不是很好,生病了吗?要不要陪你去看看医生?”“哟,小梅,今儿个怎么这么高兴,有啥喜事呢?”这样关切地询问,比起简单的招呼、问候或点头显得更关注别人的行动,让人觉得你在关心他(她),是个友好、乐于帮助他人的人。如果从询问中你果然问出了人家的难处,你就可以进一步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这样一来,你们的交往就会更进一步了。

(4)“开场”的方式。也许这才是寒暄最初的用处,当我们要和别人商谈某事时;或参加一个非正式会议时遇上其他公司的董事、经理;或是和异性初次约会时,为了避免初次见面时的陌生感而不知如何开口;或缓解正式场合的紧张气氛,我们都可以先谈些与正事无关的彼此熟知的话题:如天气、社会风气,等等,如“今天天气变化真快,昨天还挺凉爽的,今天怎么就跟三伏天似的了?”“今天路上的车太挤了!”“听说×××当选了××部长了。”

这种话题能很快得到回应,可以使对方暂时忘却正式场合会面时的一些约束感,轻松活泼地和你交谈下去。不过,这种无关正事的聊天也不宜过长,否则真会“喧宾夺主”,误了正事。

上面这些寒暄方式是最基本的。除了这些,也还可以凭自己的经验,根据不同的环境想出一些寒暄的方式,借以达到接近对方融洽关系的目的。同时要指出的是,任何的方式也不要死板照用,聪明的人肯定知道在哪种场合可以采用哪种方式,或者在同一场合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寒暄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恰到好处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却也要花点功夫。寒暄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积极、主动、爽朗地向人寒暄。记住,不论对任何人都得做到这一点,而且最好附之以和善的微笑。这样才会立即赢得人家的好感并很快得到回礼或回应。不要等别人都快从身边过去了才匆匆地应付上几句,这会让别人觉得有点突然和尴尬,在彼此能看清对方时就要立即露出笑脸点头示意或寒暄上几句,并且声音要足够大,要让对方听清楚,明白你是在向他问候致意,不要让人误认为你是在自言自语,声音要热情、恳切。不要生硬得让人听了不自然。

(2)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于特别熟识的亲属或朋友,也要大大方方地问好,或关切地询问对方最近的学习、工作情况,尽管可能是无意间的寒暄,但却成了很好的思想交流的时刻,同时你们之间的情义也更深了。对于附近的邻居,也要天天问好:“你好!”“你早!”一句发自内心的真诚问候却能使你们之间的感情纽带更为结实牢固。

另外,谈谈天气冷暖变化也是常用的寒暄方式。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新职员,那你在寒暄上更应该积极主动些,应该比别人先说:“你好!”“早上好!”这种亲切而友好的寒暄,会使别人很快接受你,很快使你和周围的事物熟悉起来。遇到上级,单单寒暄可能就不够了,最好还行个礼。在办公场所有客人在而你要先离开时,最好向对方致意。对同事可说:“请多多关照!”并轻轻点一下头;在食堂和同事同学一起用餐,你先走时应说声:“你们慢吃,我先走了。”

(3)注意寒暄时的表情和姿势。寒暄时最好配以笑脸,对久别重逢的好友可上前握手、拥抱,要和对方的目光接触。如果行礼时,一定要挺直上身,以优美的姿势使你的寒暄更有效果,如果颔首猫腰或耷拉着脑袋眼睛斜视,都不会给人以真诚恳切的好印象,使你的寒暄韵味顿减。记住:做什么动作都要精力充沛,让人觉得你有生气,不要养成不良的习惯。

寒暄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可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特别是对于经常接触的亲朋好友或同学之间,反正“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非得每次见面都打个招呼、问声好,惹许多麻烦呢?其实不然,越是亲近的人越要注意礼节,为什么你不会无缘无故地跟陌生人招呼问好而要跟好友、同学、亲人、同事寒暄问候呢?就是因为陌生人跟熟人毕竟不一样,如果对和你认识的人在路上碰到连声招呼都不打的话,久而久之,会使他人跟你拉开距离,真的跟陌生人没有什么两样了。

情通才能理达

常言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不通则理不达。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情为先是进入对方内心世界、产生亲和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实现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在接人待物时,话语中一定要充满着真情实意,这样才会产生语言魅力和感染力,从而取得圆满的实际效果。同样,要想把道理说得清楚,把事办得漂亮,也必须寓理于情。否则,就会事倍功半,背道而驰。

一位外方经理在检查酒店客房时发现,房间里的地面、窗帘、浴室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几乎没有灰尘,床铺也很整齐。但当他准备离开客房时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茶几上的茶杯朝向摆错了。按照酒店要求,这几个茶杯的正确摆向应该朝向门口,好让客人一进门就看得见酒店的名字,借此传达酒店的品牌形象。但现在茶杯上酒店的名字却不见了!

外方经理非常恼火,他当众斥责了服务员工作粗心大意,不负责任。而这位服务员虽然自知工作失职,但终因受不了被人当众斥责的尴尬与外方经理当场顶撞了起来。她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是经理在鸡蛋里挑骨头,小题大做。结果,双方不欢而散。

事后外方经理与中方经理沟通后才恍然大悟,外国人讲究管理,中国人讲究人情,他当众指责服务人员的行为难免让服务员感到自尊心受损,下不了台。第二天,外方经理与他顶撞的服务人员进行沟通。当他再次出现在这位服务员正在整理的房间时发现,这回茶杯摆对了,他们相视而笑。外方经理对于昨天起冲突一事向服务员道了歉,认为不应该在众人面前挫伤她的自尊心。但是,他又强调杯子的摆法非讲究不可,因为它关系到酒店的品牌意识。外方经理寓理于情的态度让这位服务员分外感动。她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疏忽带来的后果。从此,她格外注意这方面的细节。

其实,外方经理对酒店管理制定严格的制度,讲究规范化、科学化,这都是对的。服务人员工作上的失职在先,才会有外方经理当众训斥她的一幕发生。但是外方经理忽略了一个事实,即由不同国情所带来的在文化和管理上的差异。所以,外方经理在说理过程中就事论事、缺乏了人情味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是导致这次不愉快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不同的态度与工作方法收到了不同的效果。对他人表现得情真意切,关怀体贴,别人就容易愉快地接受你的观点;冰冷的态度、公事公办的言辞,往往会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没有心理上的沟通作基础,即使有理,也不一定能使人信服。如果在说理时能巧妙地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征服对方,使他不由自主地成为情感的“俘虏”。以情为先,攻心为上,以自身的情感优势化解对方的顽固,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诗人白居易所说的“动人心者莫先于情”,就是这个道理。

随机应变出妙招

我们随时都会遇到一些突发的事件,有的令你感到尴尬,有的却会让你陷入危险的境地,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随机应变,巧妙地处理各种令人措手不及的情况。

下面是几招简单有效的应变方法:

(1)将计就计

某剧团到工厂慰问演出,一位工会干部代表全厂职工上台致欢迎辞。因他是头一次当众讲话,心情过分紧张,当念完讲稿时,不慎将讲稿散落在舞台上,又被风扇一吹,讲稿在舞台上飘舞起来。他下意识地去追扑,引得全场大笑不止。出了洋相,如何收场呢?他心一横,将计就计,干脆拿出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滑稽步态去追稿纸。这一来,大家笑得更是前仰后合,待他拾完稿纸来到话筒前,说道:“我表演的小品‘追稿’演完了,谢谢大家捧场!下面正式演出开始!”台下的笑声立刻转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个由失态转化来的小插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应变法就是将计就计。

(2)虎口拔牙

一天,卓别林带着一大笔款子,骑车驶往乡间别墅。半路上突然遇到一个持枪抢劫的强盗,用枪顶着他,逼他交出钱来。

卓别林满口答应,只是恳求他:“朋友,请帮个小忙,在我的帽子上打两枪,我回去好向主人交代。”强盗摘下卓别林的帽子打了两枪,卓别林说:“谢谢,不过请再在我的衣襟打两个洞吧。”强盗不耐烦地扯起卓别林的衣襟打了几枪。卓别林鞠了一躬,央求道:“太感谢您了,干脆劳驾将我的裤脚打几枪。这样就更逼真了,主人不会不相信的。”

强盗一边骂着,一边对着卓别林的裤脚连扣了几下扳机,也不见枪响,原来子弹打完了。卓别林一见,赶忙拿上钱袋,跳上车子飞也似的骑走了。

卓别林实在是个聪明人,如果他硬拼的话,可能就会受伤,如果屈服的话,就会损失一大笔钱,幸好他想出了这样聪明的办法:他最害怕的不就是强盗手中的枪吗,那么就把这个威胁去掉,想个办法让强盗把子弹浪费光,强盗就会变成一只没牙的老虎,再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当然,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冒一定的风险,一个不注意,可能就会“拔牙”不成反被“咬”。所以,使用此法者千万要小心。

(3)反咬一口

有一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福·汤姆逊外出归家,天色已晚,他旧大衣内有两千美元,心里老担心遇到强盗。

越是怕鬼越有鬼,他突然发现身后有个戴鸭舌帽的彪形大汉紧紧尾随着他,而且怎么也甩不掉这个“尾巴”。

汤姆逊走着走着,突然转身朝大汉走去,祈求地对大汉说:“先生,发发慈悲给我几角钱吧!我快饿得发昏了,路都走不动了!”

大汉一愣,仔细打量着他的旧大衣,嘟囔着说:“倒霉,我还以为你口袋里有几百美元呢!”说着,从口袋里摸出点零钱扔给汤姆逊,十分败兴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