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处处体现你的修养
有些人就像榴莲一样,本质里很好,但光看外表却让人望而却步。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交际中不注重细节,因而让人难以接受。
某公司新来了两名女职员,一位是狂野型的,姓欧;一位是斯文型的,姓杨。两人都在试用期,但最后只能留下一个。欧小姐是时尚女性,打扮得非常新潮,热裤吊带背心、拖鞋,什么都敢穿进办公室,头发几天染一个颜色,前卫的装扮,叮叮当当的饰品,走到哪里都要吸引一大串目光。而另一位杨小姐,恰恰相反,每天都是一套中规中矩的套装,简直乏善可陈。有一天,大家正在上班,突然闻到一股怪味,大家找来找去才发现都是一包海鲜惹的祸,谁把海鲜带到公司来了?欧小姐大声笑着说:“是我的,晚上要吃,所以中午就买回来放着!”大家没说什么。可整个下午都工作得很不开心!两个月到了,两个人的工作做得都不错,但最后还是选杨小姐留下,因为她和同事相处得比较和谐,而欧小姐已经成了同事眼中的“公害”。
有些人在与他人来往时,不注意交际中的细节问题,言谈举止随随便便,还美其名曰:不拘小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交际中的举手投足都是判断一个人品行的标准,若是你像欧小姐那样不注重细节,那你的形象和人际关系就将受到影响。
有一个人,对别人特别热心,谁家要是有什么事,他都会帮一把。可是他有一个毛病,就是不注重细节。如果谁家正在吃饭,正巧让他赶上了,没等人让他吃,他会马上坐到饭桌前,喝酒吃饭,毫不客气。一开始,由于大家对他印象好,谁也没有往心里去,可是时间长了,就对他产生了看法,认为这个人也太随便了,虽然人是好人,可是这一点却让人无法忍受。有一次,邻居家正在吃午饭,他一进屋便说:“好香啊!我看一看做的是什么菜?唷!是鱼香肉丝啊!今天我有口福了。”说完,他找了一个椅子坐下,等着吃饭。这一吃不要紧,从下午两点多一直吃到晚上六点多,一边吃一边唠嗑,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吃了一下午,他也不觉得累,菜凉了,他说:“再给热热。”等热完了,再接着吃。没完没了,实在无法让人忍受。可是谁也不好意思对他说出来,平常邻里关系都不错,如果不让他吃,那让人家多没面子,以后怎么相处啊!
不注重细节的人在交际场合并不受人欢迎,常常会遭到他人的反感与不满。人际交往中,常常是在细枝末节上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如果你不注意这些细节,在社交中就会受到别人的排斥,即使你再热情、再善良,你的社交还是不会成功。
给自己搭台唱戏
在原始森林里,到处都生长着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乔木,它们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令人望而生畏。
有一种善于飞腾、跳跃的灵猿,生活在这原始的大森林里,却如鱼得水。它们在这些又粗又直的乔木之间轻盈敏捷地攀援,嬉戏玩耍,逍遥自得,神气活现,俨然就是这深山老林中的活神仙一般。由于它们的身体十分灵巧,行踪无定,很少有猛兽恶禽能够伤害它们。
然而,如果将这群灵猿赶到一片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去生活,那就变成另外一番景象了。那里尽是长刺的柘树、酸枣树、味道酸苦的枳树等等。在这些灌木丛中,灵猿稍有不慎,就会被灌木上尖利的刺扎得疼痛难忍,因此,它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在林间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战战兢兢地爬行,全身紧张得直打哆嗦。
所以,每一个人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就需要为自己寻找舞台。如果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逐渐地被埋没。所以,当我们由于条件的限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时,要学会为自己搭台唱戏,建桥铺路,为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给自己搭台唱戏,关键的一步是要学会包装自己。如今已成为东北纸巾大王的王秀华原来是一家锅炉厂的普通职工,她为了创业,到一家知名大酒店推销纸巾,第一次是骑着自行车,穿着运动服去的,保安没让她进门;第二次她刚一进酒店大厅,就被保安撵了出去;第三次,她特意到理发店做了头发,穿戴了当时流行的服饰后,保安才放她进去。可以看出,外表的包装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法国把上土豆从美洲引进后一直得不到推广。有人说它是“魔鬼的苹果”,吃了会伤害身体;有人说它是“土地杀手”,种上会使土壤变得贫瘠……各种各样的错误说法层出不绝。
著名的法国农学家安端·帕尔曼切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在一块众所周知的低产田栽培土豆,然后,请求国王派一支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军队来看守这块土豆地。人们互相打听着,猜测着,然后趁着士兵在深夜“疏忽大意”的时候来偷挖“专供皇室食用的‘天果’”,并把它们栽种到自己的菜园里。原本无人问津的土豆就这样迅速推广开来。
给自己搭台唱戏就是一种自抬身价的做法,比如父母想让孩子多看书、多学习,但孩子就是贪玩,于是父母假装把书藏起来,不给孩子看,勾起了孩子的好奇心,自己偷偷把书翻出来津津有味地看,这样,父母的目的就达到了。运用这种方法,在求人办事时,当自身力量确实不够用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制造一些神秘感,不惜余力地将所有的“资本”都集中在一个点上,让对方从你这一点上的强大,对你的整体实力产生一种错觉,或者给自己所求之事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对方不敢也无法拒绝。
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也都假托天命,制造舆论,其实这就是在为自己将来称王称霸而搭台唱戏,如同名角即将上场之前的锣鼓铺垫。就像陈胜吴广渔腹丹书、篝火狐鸣,更有夜半之吼叫声“陈胜王”。
汉高祖刘邦在斩白蛇后发现有一个老太太在那里号哭。后面的人问她为何夜晚在此哭泣,老太太竟说她的儿子本是白帝的儿子,化成一条蛇,在此挡道,如今被赤帝的儿子斩杀,说完忽然就消失不见。刘邦于是借这些传说自命为真龙天子的化身,完成西汉的霸业。这样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帝王,使得民众无不云合景从。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社会环境中,就要有给自己搭台唱戏的本事,让自己与众不同,卓然而立,自然会吸引大批的朋友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学会效仿他人
不论什么人,刚刚开始从事交际活动的时候,对交际方法、交际手段当然毫无经验。据说“学习”一词就是源于“模仿”。
古时候,学者或艺人在学习时,他们的前辈、师傅很少有直接传授知识、技艺的,而是要求学生、徒弟们在旁边看、听,效仿老师或师傅的做法,把他的知识、技艺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并不是说这些老师、师傅是如此狂妄自大,摆架子,不肯轻易泄露知识或技艺,而是他们深深懂得:知识和技艺只有自己花工夫去模仿、去消化,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比如你初次参加一个舞会,不知道如何去邀请人跳舞,不知如何应对别人的邀请,那就请少安毋躁。《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走错一步,招来笑话,她“留心”、“在意”,就是仔细看别人的做法。听听、看看别人是怎么说话的,怎么待客的。我们也可以像林黛玉那样,效仿他人的做法,才不致出错。如果没把握,最好别去做,多学一段时间。
虽然模仿工作或交际技术很重要,但盲目地效仿和自己性格、兴趣完全不同的人的处世方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首先要“解剖”一下自己,弄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类型的人,然后再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为“师”。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自己是属于直率性格的人,就要选性格热情直爽、外向的人;如果自己属于沉着静默的内向性格的人,那你最好选性格稳重内向的人。
商业界中那些久经风霜、经验丰富的前辈们,他们拥有长期从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如果你找到一个既能干又与你性格相近的上司,你可以学习他们的一些工作方法、处世技能。对于他们一些失败的经验、教训,你也不要掉以轻心,而必须以此为鉴,以免在同样的情况下自己重蹈覆辙。
不论什么人,刚刚开始从事交际活动的时候,对交际方法、交际手段当然毫无经验,因此要懂得借鉴。
留一点空间给别人
吃饭吃个半饱,饮酒饮到微醺的境界就是半半主义的境界。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别人留下一点空隙。留有余地,才会有事后回旋的空间。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画家画一幅画,他一定要把留白算在其中,才是好画;印书,天地格、左右空白,你不能印满,总要留一点余地;做衣服,同样颜色的布料留个一小块,以防衣服破旧以后,可以拿出来缝补;三餐煮饭,总要多煮个一两碗,准备随时有客来访。做人之道,就是话不可讲满,事不可做绝,钱不可赚尽。
真话固然重要,然而如果说过头了,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信任和赞赏的心理。话重复得过多,就容易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了对方的能力。于是听得不耐烦了,心里起了反感,开始“顶牛”,和你对着干,个性弱一些的也来个“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消极抵抗。正所谓过犹不及,话说得过于绝对,也容易失误,更会降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破坏和谐的友谊。
说在明处,说得恰到好处,见好就收,就算可以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点到为止,不但能达到提醒对方的作用,使对方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并且,最为重要的,对方会感受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从而信心十足。再者,一般人都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说话者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岂不更好。
对朋友的批评也不要过于明确、“求全责备”,而是要留有余地。在不利于朋友接受真话的场合,你对他说了真话反而对他来说是故意给他丢丑。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旁敲侧击,或者说一半留一半。只要对方明白过来就行了,不必说得清清楚楚,让其他人听到。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应该预留“修正”的空间。制定计划时,应该注意切合实际,不要定得过于完整和理想化,过于刻板和硬性就意味着要进行不断的改动,还可能会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丧失计划的意义,既耗精神又白费力气,并且难免会因为估计错误从而导致重大的错误。
树与树之间,留有间隔的余地,才能长得更大。预留一些余地给他人,因为“山不转水在转,低头不见抬头见”,别人犯了错误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手下留情,适可而止。即使人有千般不是,也不该斩尽杀绝。分人一杯羹,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别人,总会得到别人欢喜的回报。这就像建筑法中的建蔽率,只准你盖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就是要你留些余地给阳光、空气、庭园,才能增加生活的品质。
现代人要时刻保持“半半主义”的弹性。点亮他人,给自己节能,让自己的生活保留一个开放性的结尾,给别人留下广阔的发挥空间,以求得到更为新颖和丰富的结果。凡事留有余地,收放自如,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适度和完美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千万别抬杠
心理学家说,每个人都渴望着引起他人的注意(当然小偷和通缉犯除外);其实,这是因为每个人在心底都有一种被认同的渴望。掌握认同别人的技巧,是你人际交往中必修的课程。
(1)成为赞同的人
有一种人,似乎天生就是“杠头”,喜欢和别人对着来。这绝对不是表现你的执著或者聪明的好办法。而且,如果这样下去,你很可能最终成为不被大众欢迎的人。努力在你的头脑里构造一个思维框架,培养一种赞同的态度和性格,这样你就会发现,其实,值得你去赞同的人和事多着呢!
(2)勇敢地开口
仅仅有赞同别人的态度是不够的,你要让对方知道。有些人喜欢用点头的方式来表示,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你应该说一句“是的”,勇敢的直视着对方的眼睛说“你是对的!”
(3)永远不要争论
别人并不总是能让我们说“你是对的”,有的时候,我们真的无法接受对方。这个时候,不要违心地说“你是对的”,也不要勇敢地说“你错了”(除非万不得已)。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陷入争论当中去,即使您是对的。要记住,在争论中,没有人能够获胜。
没有人喜欢“杠头”。其实,学会说“你是对的”并不比摊一只鸡蛋困难多少。但是,要摊好这只鸡蛋,也要你费一番脑筋。
用寒暄打开局面
有一次,我跟几位朋友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工业成果展览,由于去得比较迟,展览馆内已经人满为患了。展览馆门口一位看门的中年工作人员已经禁止参观者进入了。看着一批批兴致勃勃的外地游客和我们同样被拒之门外、悻悻而归的情景,我和我的朋友也动了返回的念头。最后,小王(我的朋友之一)说让他去试试。只见他远远地走过去,微笑着给那工作人员递了根烟,又聊了几句,不一会儿他向我们招手示意叫我们过去,很快,我们就进去参观了。
事后,我们都觉得很奇怪,急忙追问小王到底使了什么高招让那工作人员一反常态而允许我们进去的,小王却淡淡的一笑,说:“这没有什么,我只是过去跟他说:‘师傅,你这工作是不是挺辛苦。整天就站在这门口,应该挺累的吧。你喜欢什么牌子的香烟?’,他问我为什么去得那么迟,于是我回答说我们在路上堵车堵了一个多小时,想不到他接着马上就说:‘你们进去吧!’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