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胃肠病科学保健指南
16770600000003

第3章 胃肠病常识入门(3)

情志致病因素

情志,亦称“七情”,即喜、怒、优、思、悲、恐、惊7种情绪变化,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不同情绪的反映。如果七情太过或不及,如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正常心理承受能力,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较多见的是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故情志的异常变化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七情之中,尤其是忧、思、怒对脾胃影响较大。如忧思过度,精神抑闷,常致脾胃气机郁结不畅,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会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大便溏泄等症。又如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恼怒太过,肝气过盛,又常横逆乘脾犯胃,导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常。肝气犯胃可见胸闷太息、胃脘胀痛;胃气失降,出现呃逆、呕吐、嗳气等症。如暴怒太过,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可致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导致胃病的情志因素中,除了忧、思、怒以外,凡过惊、过怒、过恐、过悲皆可致病。如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悲则气缓;凡过度精神创伤,都可导致脾胃气机紊乱,进而升降失常,出现嗳气、泛酸、呃逆、恶心、呕吐、脘腹痛等症。

饮食的致病因素

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依靠饮食以摄取营养,正常的饮食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若饮食偏嗜,饥饱失宜,或食物不洁”,皆会损害。

(1)饮食偏嗜饮食偏嗜,是指长期偏食某一类食物导致单一食物摄入过多,或其他所需食物营养缺乏而出现的病症。如过度食用醋、蒜、辣椒、咖啡、香料等刺激性食物,既可直接损伤食管、胃腑,又可导致胃肠内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或化火,或伤阴,或动血,或耗气,而出现胃痛、腹痛、呕吐、痞满、吐血等症状。偏嗜肥甘厚味,过食营养丰富的滋腻食物,如猪牛肉、鱼、虾、蝇之类,常常壅滞脾胃气机,而致胃痛、呕吐、痞满;若饮食化生热毒,可致胃痈(胃溃疡)、肠痈(急性阑尾炎)等病。平素偏嗜热食,或进食过热、过快,容易烧伤食管与胃,日久可出现吞咽不顺,胃脘疼痛,甚至引起噎膈症。

嗜酒是导致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长期大量饮酒,常常引起胃肠病,尤其是烈性白酒,危害更大。由于酒性既湿又兼辛温燥热,过度饮用,既能损伤胃气,耗损阴液,又能腐伤胃肠,如平时经常饮酒过量,可致胃及小肠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酒湿积于胃肠,可酿生湿热,形成胃肠的湿热病。如酒湿化寒形成寒湿致病,常出现胃痛、痞满、腹痛等病症。

此外,嗜饮浓茶,常导致寒湿凝阻中焦,损伤脾胃阳气,出现脘腹胀满、疼痛、呕恶等症,或诱发慢性胃病发作。

(2)饥饱失宜饥饱失宜,是指食量不足或饮食过量而形成的致病因素。食量不足,常使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此谓之过饥。过饥则气血生化来源缺乏,脾胃运化受纳功能亦随之减弱,而出现面黄肌瘦,神疲乏力,食后胃胀等症。过饱是指暴饮暴食,超过脾胃的承受能力;或儿童由于被过度溺爱,饮食过量,消化不及;或因脾胃素虚,虽食量如常,但因饮食滋腻太过,胃腑无力消化等情形。过饱导致食物停滞胃肠,气机不利,壅滞不通,而出现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或吐或泻,故古人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

(3)饮食不洁误食陈腐变质或被病菌污染的有毒食物,或饮用污水,都可能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司,清浊混杂,而出现呕吐,腹痛,或下痢脓血等症。另者,发酵、腌制的食物和发生霉变的花生、黄豆,也往往含有致病成分。如沿海有些地区,人们经常食用发酵的豆酱,腌制的酸菜、咸鱼、鱼露等。这些食物容易损伤食管及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胃气壅滞,形成噎膈(贲门或食管的肿瘤)、胃痛、胃胀,甚至出现胃的恶性病变。有人对福建沿海胃癌高发区的长乐、莆田等7个县(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胃癌的发生与当地居民食用鱼露有关,鱼露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经实验研究证实,鱼露中可检测出可疑致癌物——亚硝胺。

(4)其他因素临床上常见因服药不当而导致的胃病。如长期服辛热温燥药物,多损伤胃阴;过用寒凉、攻伐的药物,每因苦寒败胃,损伤胃气。如生半夏能致恶心、呕吐;鸦胆子可直接损伤胃肠。亦有因服用对胃有损害或刺激的西药,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激素类等,而引起胃痛发作或溃疡出血等。

长期大量吸烟,不但能损伤肺气,也会耗伤胃阴。烟草的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不论纸烟、卷烟或旱烟,都是有害的。烟碱对交感神经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对消化系统,可以引起胃液分泌增加,胃黏膜表面小血管收缩和胃肠蠕动增加,成为胃炎和胃溃疡发病的诱发因素。据报道,长期大量吸烟,可致幽门括约肌舒缩功能失调,引起胆汁反流,损害胃黏膜屏障,所以许多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常与吸烟有关。

劳逸致病因素

劳,指过度劳累;逸,指过度安逸。过劳过逸,均是胃病的常见病因。过度劳累,既包括脑力劳动过度又包括体力劳动过度。脑力劳动过度,可耗气伤脾。长期夜间勤奋攻读,或伏案工作,可使脾胃运化迟滞,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脘腹痞满、不思饮食或食后难以消化。体力劳动过度,多表现为中气受损,脾胃功能减退,出现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胃纳减退,胃脘部有重坠感的症状。

过度安逸,尤其是喜欢长时间卧床的人,胃肠气机呆滞,运化无力,出现纳差食减、脘腹胀满、大便滞下的症状;日久耗伤中气,营血运行不畅,不仅脾胃受损,且可变生他症。故古人有云:“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即言安逸过度,能使精气耗伤,脾胃功能减退,脏腑失调,导致相应病症的发生。

六淫致病因素

六淫,即“风、湿、燥、火、寒、暑”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6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便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引发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胃病是六淫侵犯人体所引起的常见病症之一。由于六淫之邪具有不同的特性,所致的胃病亦各异。

(1)外感风邪外感风邪可直接侵袭胃腑而致病。风邪侵入于胃后,胃气与风邪相搏,则出现颈项多汗,时时恶风,饮食不下,胃脘痞满的症状,谓之胃风,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所述,“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食则呕,冷泄腹胀”,指出外感风邪可导致胃痛、呕吐、厌食、泄泻、腹胀、痞满等病症。风邪又常常与其他外邪相兼为病,如风寒相兼致病,多见于冬季,或冬末春初之际。风寒之邪侵犯人体,既易伤肺卫,出现感冒症状,又可直犯胃腑,引起胃气不和,而见厌食,呕吐,痞满,胃痛等症状。

(2)湿邪致病湿邪致病,多由于气候潮湿,或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湿邪侵入脾胃,易于阻滞气机,常见胃脘痞胀,纳呆,胸闷,口中黏腻,或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

(3)燥邪致病燥邪致病,多因秋季燥化太过,或过用、滥用温燥药物,或过食辛热温燥食物所引起。燥属阳邪,多从热化。燥热之邪侵犯胃腑后,以伤津耗液为主要病变,导致胃肠失其濡养,气机不利,运化与传导失常,出现唇干舌燥,口渴少津,胃纳不佳,大便干结,排尿短少,甚则干呕呃逆,舌红少津等症。燥邪侵犯人体引起胃病,多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是素体阴虚的患者,在秋天燥邪盛行之时,其致病的易感性与症候表现尤为明显。

(4)火邪致病火邪致病,多因气候炎热而感受火热病邪,或由风、寒、湿、燥等邪郁而化热。火热之邪侵犯胃腑,会耗伤胃阴,出现口燥咽干,尿黄便秘等;邪热阻滞胃腑,多见胃脘胀满疼痛;火热之邪烧伤胃络,迫血妄行,则见吐血便血。

(5)寒为阴邪寒为阴邪,容易损伤人体阳气。冬季寒冷,如衣着单薄、起居失常或素体阳虚,偶触时令之寒,即令寒邪侵犯人体而容于胃,脾胃阳气损伤,气机阻滞,胃的升降功能失常,则出现胃脘部冷痛,呕吐,呃逆等症。故而胃病在冬天严寒季节发病率最高。

(6)暑属阳邪暑属阳邪,其性炎热。夏暑之际,感受暑邪,伤及于胃,易于耗伤胃中津液,进而损伤胃气,以致气阴两虚,而出现口燥咽干,身热汗出,气短神疲,肢体困倦乏力,排尿短黄,舌红苔黄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