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科学保健指南
16769100000012

第12章 科学应对高血压(5)

服用优降宁后为何忌用******和饮啤酒

众所周知,优降宁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而单胺氧化酶在体内主要存在于肠、肝和交感神经末梢处,它不但能破坏交感神经介质,还能破坏由体外进人体内的许多单胺类药物,如肾上腺素、间羟胺(阿拉明)、甲氧胺(美速克新命)等。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酪胺的物质也必须经单胺氧化酶破坏。酪胺是一种拟交感胺,其天然品存在于啤酒、扁豆、红葡萄酒、奶酪和腌鱼等食物中,正常人在摄入这些食物后,其中所含的酪胺在吸收过程中,被肠道和肝内的单胺氧化酶破坏。但若服用优降宁后,单胺氧化酶被抑制。此时,这些单胺类药物和食物中的酪胺在体内破坏减少,而它们都具有升压作用,结果导致血压显著升高,并可诱发高血压危象、脑溢血、心律失常及惊厥等,甚至危及生命。这是高血压病人在用药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应当高度警惕。为此,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优降宁后,切不可再使用******等药物和进食啤酒等食物,以免发生意外。

高血压患者为何忌服速效伤风胶囊

速效伤风胶囊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在感冒早期第一二天服用,疗效较好,但是并非人人都宜服用。另外,有些人还错误地把它当成预防感冒的药物而经常服用,这实际上是有损健康的。

速效感冒胶囊的主要成分,有人工牛黄、******、扑尔敏和扑热息痛。其中扑热息痛在体内代谢会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发绀,尤以儿童多见;体质过敏者服用后可造成粒细胞减少及发生过敏性皮炎;肾功能减退者使用不当,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出现蛋白尿、血尿、少尿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过量的扑热息痛还可以影响肝功能,甚至造成肝坏死。由于扑尔敏是一种抗组胺类药物,服后会产生嗜睡、头昏、乏力、眩晕等副作用。******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药,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服后可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老年病人服后可能会引起意识不清和排尿困难;青光眼患者服药后还会使眼压升高,更不能把它当作预防药物而经常服用。

高血压患者为何忌服避孕药

由于避孕药物种类繁多,药理作用复杂,就育龄妇女而言,并非人人都适用。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分析认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静脉血栓病等心血管系统病的育龄妇女不宜服用避孕药。

因为,不论年龄大小,患有高血压病的女性在口服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避孕药一年后,多数人收缩压上升5mmHg,舒张压上升1~2mmHg,生化检查可见血浆中的肾素活性、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均有升高。导致血压高的原因与避孕药中所含的炔诺酮有效成分有关。

有人做过调研,发现30~40岁患心肌梗死的妇女中,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比不服药者高4倍。究其原因,可能与避孕药中孕激素通过对血脂代谢而影响降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而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再加上雌激素成分使造血功能亢进、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有关。故有人主张40岁以上的妇女,或者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症的妇女不宜服用避孕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使血清内脂质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浓度上升,血小板的黏附性也增高,以致血凝过程及纤溶反应改变,导致血黏度升高而易于形成血栓。故对有血栓静脉炎的妇女来说,也不宜服用避孕药。

服优降宁时为何忌服含酪胺食物

在服用降压药物优降宁时,如果进食含有酪胺的食物,如干酪、动物肝脏、巧范力、牛奶、红葡萄等,血压不但不下降,反而会大大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维生素E 吗

维生素E 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据介绍它还有抗衰老、美容、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口服治疗无不良反应,无禁忌症。

但是,现在发现维生素E 可以升高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并可以使心脏两侧作功失衡。

据报道,每日口服维生素E300mg(治疗量为每日30~300mg),可使血清胆固醇平均增高74mg /100mL。会使心脏两侧作功产生失衡的副作用,还会给风湿热患者带来危险。

因此,高血压、高胆固醇、风湿热患者以不用或慎用维生素E 为佳。

廉价药就不能有效治疗高血压吗

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抑制剂及钙拮抗剂相比,廉价的药物一样能很好地治疗高血压,甚至能更好地降低血压和预防心脏病。

通常,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费用很高,例如在美国抗高血压治疗每年要花费大约155亿美元。抗高血压治疗包括ACEI 抑制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

然而,近期它们的治疗效果受到了廉价药,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挑战,它们不仅能治疗高血压还能预防冠心病。

近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对抗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试验。他们进行这项研究是为了明确与服用苯噻嗪类利尿剂氯噻酮的患者相比,服用钙拮抗剂氨氯地平,或ACEI 抑制剂赖诺普利的患者是否会降低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或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危险。

在这项纳入3357例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中,他们至少8年中有1次以上的复发危险。研究人员发现,其中2956例参与者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塞、死于冠心病,或兼而有之。研究人员说,无论是氨氯地平还是赖诺普利,在预防主要冠心病事件或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上,并不优于氯噻酮。氯噻酮比氨氯地平能更好地预防心衰,然而,在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方面,它不比氨氯地平更有效。与赖诺普利相比,氯噻酮在降低血压和减少发生卒中、心衰以及心绞痛的危险方面效果更好。

为何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检查眼底

高血压病患者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但只有眼底的血管是能直接用肉眼看到的血管。所以,临床医师用眼底镜透过眼球前部组织,观察眼球后部眼底的血管变化,对高血压的病期、类型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一般来说,高血压病人的早期眼底大多正常,或仅有轻微小动脉缩小。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人眼底小动脉常会有明显缩小或轻度硬化,表现为局限性或普遍性动脉管腔狭窄,中心反射亦变狭。若血压持续升高,病人眼底小动脉硬化往往十分明显,表现为动脉管壁透明度变低,管腔狭窄,中心反射增宽。在动静脉交叉处静脉两端变尖,远端肿胀,称为交叉征。随着高血压病的逐渐加重,视网膜动脉附近可出现少量出血。在高血压病的晚期或高血压急症期,由于血压急骤升高,视网膜动脉急剧收缩,常导致视网膜屏障破坏,血浆和细胞均可渗出,从而出现视网膜水肿、渗出和出血。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可反映高血压的时间长短、严重程度以及与全身重要器官的关系。而眼底改变的分级,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帮助。目前广泛采用的四级分类为:第一级除视网膜动脉有极轻微变细或硬化外,其他均正常。第二级有中度视网膜病变,小动脉反射增强,动脉变窄,动静脉交叉处有压迫现象。第三级为第二级血管改变加上视网膜渗出及出血。第四级除第三级的弥漫性视网膜病变外,出现视****水肿。临床上视网膜动脉硬化是不可逆的,而且硬化的程度与高血压的时间长短成正比,这一点也是诊断高血压的有力依据,当视网膜动脉已有明显硬化,尤其已合并视****水肿时,常提示体内其他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眼底视网膜病变与血压、心脏及肾脏关系密切。眼底视网膜动脉与整个眼底的改变均与血压水平成正比,其中与舒张压的关系更为密切。舒张压在17.31kPa(130mmHg)以上时全部有眼底改变,而收缩压24.0~27.9kPa(180~210mmHg)时,只有85.4%的患者有眼底改变。眼底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几乎全部心脏正常。眼底如有严重出血性改变,左心室扩大的机会较大。如视网膜有渗出、出血或水肿者,有62.5%左心扩大,75%患者心电图有左心室肥厚。正常眼底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往往无明显改变,眼底改变越明显,肾功能不全的程度也越严重。有人认为高血压患者眼底病变重,而肾功能较好者多为原发性高血压,反之,则为肾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