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16724100000017

第17章 苗族服饰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七百四十多万,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和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和自治区的交界地带。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部分地区苗族人兼通汉语。苗族历史上曾历经多次民族迁徙,支系众多。各支系传承的文化丰富多样,单从服饰上看,就有“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和“花苗”等不同。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达一百三十多种,样式与图案等都有极其独特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被形象地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服装多为棉、麻质地,也有部分用丝绸。几乎没有冬夏等季节性服装,只是根据气温冷暖增减数量。约在清中叶以前,苗族服装没有男女差异,皆用“色彩斑斓布”,“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近百年时间,部分苗族才渐分男女服饰。甚至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部分苗族服饰还男女不分。现有的苗族服饰,主要以地域而定,分为黔东南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湘西型和海南型五种。

1.苗族男子服饰

相对于女装而言,苗族男装比较简便。一般都包头巾,上身穿小领对襟短衣,下身穿青蓝两种颜色、长抵小腿肚的宽腿裤子。老年人多裹黑布头巾,打绑腿,束腰带。黔西北苗族男装较有特色,肩上披着织有几何图纹的披肩。

黔东南苗族男青年有佩戴银饰的习俗,有的地方并将其作为未婚的标志。苗族男子盛装时穿青色大襟衣,腰系花带,头缠包头帕,颈戴银项圈,胸佩银链饰或银牌。男子佩戴三根银项圈表示未婚,佩戴两根的表示已婚。他们常年腰刀不离身,腰带上系着火药葫芦和牛角筒及银钩、荷包等物。

2.苗族女子服饰

苗族服装的百多种样式,主要体现在女子服装上,尤其是节日盛装。从现在留存的诸多苗族女装看,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传统的古老形式。这一类是苗族服装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内容丰富,华丽多彩。仅头饰就有几十种,在头饰上以挽发髻盘扎于头顶,上插木梳及其他妆饰物,类似云髻为多。其中挽髻的方式也有差异,如安顺、镇宁有的挽偏髻于头右上方,黔东南是挽髻于头顶中央,黔西南有的挽螺旋髻于额顶,贵阳地区有的扎蓬髻类似盘边帽,有的扎成狭长的船形髻,有的则在头髻中扎上两头向上的大牛角梳。黄平的少女头上戴金紫色的小平帽。惠水、平坝地区有的戴青色尖帽。遵义苗族妇女包头巾,平布宽圆,上覆盖绣花红巾,周围缀以数十条珠垂链,犹如古代皇后的垂帘巾,美观而又高雅。不同地区头饰各样,同一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女子头饰也有不同。如黔西北部分“花苗”,未婚女子留长发扎双辫或于双耳上方扎两个尖髻,缠彩色花羊毛并缠发梳妆饰;已婚者只在额上扎独尖髻,形如锥。

在衣饰方面,比较常见的是上身穿窄袖、大领、左右衽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着百褶裙。裙长不一,以长齐小腿肚为多,也有的长到脚背,短的仅齐膝。雷山、丹寨接壤一带甚至有长不盈尺的“超短裙”。百褶裙图案花纹色彩斑斓,多刺绣、织锦、蜡染、挑花装饰。衣裙颜色以红、蓝、黄、白、黑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好五色衣服”的传统。裙子花饰有素净、浓艳等不同风格,如黔东南喜紫黑色,遵义喜紫红色,贵阳喜青色、白花色,威宁喜红白相间。贵阳、安顺等地有的喜穿蜡染裙,有的穿锦布裙,有的喜用色布拼镶裙子。

第二类是清中叶改装后逐渐兴起的样式,是一种改造过的具有苗族特点的满人服。这类比第一类的传统式样相对素净些,用料少,费工小。经过长期改进,又长又大的衣身和袖管已变成紧身窄袖。这类服饰多为青色或蓝色,也有的用深灰色和黑色。此类装束,有头帕、长裤,在衣缘、衣袖和裤脚处都镶“花边”,衣服肩部及胸前、背肩上也绣“花边”。胸前再系上一幅绣花围腰。湘西部分苗族妇女习惯穿海蓝色立领大襟窄袖短衣,无花饰,戴挑花胸围兜。

苗绣技法有平绣、挑花、锁绣和堆花等十几种。图案也极为丰富,各种人物,自然界的花鸟鱼虫,山川田地,房屋街道,各种作物及家禽家畜等形象都被写实或变形夸张,绣在衣服上。欣赏之余,还可以通过对这些图像的解读,粗略描画出苗族人的生活史。

银饰是苗族青年女子主要佩饰,名目繁多,主要有银冠、银衣、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银链、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梳、银锁、牙签和银扣等。银饰不仅是可避邪的神物,同时也是财富的象征。以黔东南地区工艺水平为高,佩戴的数量也最多。经常有做工考究的银冠和银衣等银饰重可达四五十两以上。银衣是苗族服饰中的精品,指钉有许多银饰的盛装礼服。松桃和铜仁地区次之,主要是在头巾上插上许多银花。肩上披银披肩,胸前围腰上绽着许多大块银花,耳坠很纤巧。工艺水平也很高。

第三类是贵阳以西地区,银饰数量较少,仅在头上发髻插少许银簪、银梳和银花等,或根本无银饰品,只戴铜项圈等。

苗家女子的花鞋有船头鞋、圆口鞋、瓮鞋和钉钉鞋等多种式样,都为正底,不分左右。年轻姑娘的船头花鞋鞋面分两节,鞋尖一头用淡红绸底,常绣“蝴蝶闹莲”图案;后一节为蓝底或绿底,多绣六瓣花朵,形似桃花。鞋口用青绸镶边,绣有各种花卉。后跟有耳,绣有蝙蝠或花朵。看上去雅致秀丽。与花帕、绣衣和银饰等一起,展示苗家女装的富丽俊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