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关于幸运的格言(经典格言)
16722600000019

第19章 持躬类格言品评(4)

【汇评】

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攘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译注】

忘却名誉的,言行合乎道德,会受到鬼神的福佑,用不着自己追求名誉;树立名誉的,修养身心,谨言慎行,害怕自己的荣誉不显,不会推辞好名声;至于盗窃名誉的人,外貌忠厚,内心深藏奸诈,努力捞取浮华的虚名,却得不到真正名誉。

【原文】

好讦人者身自危,自甘为愚,适成其保身之智;好自夸者人多笑,自舞其智,适见其欺人之愚。

【译文】

喜欢攻讦别人的人,常危及自身,只有甘当愚者,才能成就保身的智慧;喜欢自我吹嘘的人,多被人耻笑,兀自耍小聪明,正表现出自欺的愚蠢。

【原文】

闲暇出于精勤;恬适出于祗惧;无思出于能虑;大胆出于小心。

【译文】

闲暇时间,出于精专勤奋;恬淡安适,出于恭敬畏惧;无思无虑,出于善于思考;胆大无畏,出于谨慎小心。

【原文】

平康之中,有险阻焉;衽席之内,有鸩毒焉;衣食之间,有祸败焉。

【译文】

平静安康之中,常常潜藏着艰险;枕席被褥之内,常常藏匿着毒虫;衣食住行之间,常常埋伏着祸败。

【汇评】

祸患之伏,不在于经意处,正在于大意处。明哲之士,只在意外处做工夫,故每万全而无弊。

【译注】

祸败的潜伏,往往不是在经心的地方,而是在疏忽大意之处。洞明事理的人,只是在意料之外的地方下工夫,所以往往能够万全而没有弊病。

【原文】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译文】

处安康之境,应考虑可能产生的危难;处休治之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祸乱。

【汇评】

钱志驺《君子怀刑题文》开讲云:“凡自恕之人,皆日蹈于刑而不知忧,日幸免于刑而不知愧。人方有欲自肆,几疑朝夕补救之迂,而孰知惟此制心之可保人,至无地自容,始悟名教从容之乐,而岂若先乎虑患之为安?”

学问有得之语,当从战兢惕厉中来,真有功世道之文也!

【译注】

钱志驺的《君子怀刑题文》开头说:“大凡宽恕原谅自己的人,每天都在触犯刑律,却不感到忧惧;每天都从刑律中幸免,却不知道愧悔。人在有欲望想要放肆时,往往怀疑每天早晚省察补救是迂腐的,哪里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纯善的心田。到了无法容身时,才觉悟到遵循礼教有一种安逸舒缓的快乐,既然这样,何不预先考虑到祸患以图平安呢?”

这种对道德学问很有心得的话,应该是从战战兢兢、警惕戒慎中得来的,这才是对世道人心有贡献的文章啊!

【原文】

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而固。

【译文】

天下的形势,是逐渐地形成的;天下的事物,是积累而牢固的。

【汇评】

自古天下国家,身之败亡,不出“积”、“渐”二字。积之微,渐之始,可为寒心哉!是以君子重小损,矜细行,防微蔽。

吕新吾云:“人情之所易忽者,莫如渐;天下之大可畏者,亦莫如渐。周郑交质,若出于骤然,天子虽孱懦甚,亦必有恚心;诸侯虽豪横极,岂敢萌此念?迨积渐所成,其流不觉至是。故步视千里为远,前步视后步为近,千里者步步之积也。是以骤者举世所惊,渐者圣人独惧。明以烛之,坚以守之,毫发不以假借,此慎渐之道也。”

【译注】

自古以来,天下国家以及个人的失败灭亡,原因都不出逐渐和积累两方面。微小的积累,逐渐的开头,想一想,真令人恐惧!所以,君子注意弥补小的损害,重视细小的行为,防止微小的蒙蔽。

吕坤说:“人之常情容易忽略的,没有比得上‘渐’字的,天下最可畏惧的事,也是这个‘渐’字。‘周郑交质’这件事,如果是突然发生的,即使天子十分懦弱无能,也一定是心怀怨恨的;诸侯即使极其蛮横,又怎敢产生这种念头?但是逐渐积累,不知不觉,就发展到了这种程度。一步与千里相比太远了,但是前步后步之间,那是很近的,而千里恰恰就是一步一步积累而成的。所以,骤然发生的事,整个社会都震惊;而事物逐渐的发展变化,只有圣人才能看到并感到畏惧。细致清晰地观察,坚定不移地守护,丝毫不模糊宽容,这才是警惕事物细微渐变的方法。”

【原文】

祸到休愁,也要会救;福来休喜,也要会受。

【译文】

灾祸临头不要愁怨,但也要善于挽救;幸福临来不要过喜,但也要善于受用。

【汇评】

徒愁何益?救得一分是一分。空喜则福可为灾,能受则福且未艾。

【译注】

只是发愁有什么用处?挽救得一点是一点。只是欢喜,幸福可以变为灾祸;善于受用的,幸福是不会穷尽的。

【原文】

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

【译文】

天要降祸给某人,就先用微小的祥福使他骄纵起来;天要赐福给某人,就先用微小的祸患使他警醒起来。

【原文】

傲慢之人,骤得通显,天将重刑之也;疏放之人,艰于进取,天将曲赦之也。

【译文】

骄横傲慢的人,骤然通达显赫,上天将要重重地刑伤他;疏放不拘的人,虽然难以进取,上天将要委婉地宽赦他。

【原文】

小人亦有坦荡荡处,毫无忌惮是已;君子亦有常戚戚处,终身之忧是已。

【译文】

小人也有胸怀坦荡之处,那就是作孽肆无忌惮;君子也有时常悲戚之处,那就是终身忧国忧民。

【汇评】

陈榕门云:“迹相似而实不同,人禽之分在此。”

【译注】

陈宏谋说:“外表相似但实质不同,人和禽兽的区别就在这里。”

【原文】

水,君子也,其性冲,其质白,其味淡,其为用也,可以浣不洁者而使洁,即沸汤中投以油,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诚哉君子也;油,小人也,其性滑,其质腻,其味浓,其为用也,可以污洁者而使不洁,倘滚油中投以水,必至激搏而不相容,诚哉小人也!

【译文】

水,是君子的象征,性情冲和,质地透明,味道淡薄,它的作用,可以洗涤肮脏的东西,使它重新洁净,即使开水里放入油,也是判然分开,决不相混,确实是君子啊;油,是小人的象征,性情柔滑,质地粘腻,味道浓厚,它的作用,可以玷污清洁的东西,使它积污含垢,如果滚油中放入水,必定激荡相煎,决不相容,确实是小人啊!

【汇评】

形容尽致,推勘入微。明此,可以立身,可以观人。

【译注】

形容得淋漓尽致,观察得细致入微。明白了这种道理,不仅可以树立自身道德,还可以观察他人。

【原文】

凡阳必刚,刚必明,明则易知;凡阴必柔,柔必暗,暗则难测。

【译文】

凡是阳刚的事物,一定刚健,刚健就一定光明,光明就容易了解;凡是阴柔的事物,一定柔弱,柔弱就一定晦暗,晦暗就难以测度。

【汇评】

人心宽平则光明,狭险则幽暗。君子小人相反,只在阳明阴暗之间,故圣人衍《易》,以阳为君子,以阴为小人。尝观天下之人,其光明正大,疏畅明达,磊磊落落,无纤介可疑者,必君子也;而其依附洪沼,回互隐伏,闪烁狡狯,不可方物者,必小人也。

【译注】

人心宽阔平和,就会光明坦荡;狭窄险恶,就会幽暗难知。君子和小人相反,其区别就在阳的光明与阴的幽暗,所以圣人推衍《周易》,用阳象征君子,用阴象征小人。我曾经观察天下的人,光明正大,明达疏朗,磊落坦荡,没有丝毫可疑之处的,就一定是君子;而逢迎附和,回旋遮蔽,闪烁其词,诡诈狡猾,不可名状的,则一定是小人。

【原文】

称人以颜子,无不悦者,忘其贫贱而天;指人以盗跖,无不怒者,忘其富贵而寿。

【译文】

称赞别人是颜回,没有不高兴的,却忘了颜回是贫贱而短命的;

指责别人是盗跖,没有不生气的,却忘了盗跖是富贵而长寿的。

【汇评】

人心好善恶恶之同然,如此,而作人却与盗跖同归,何恶其名而好其实耶?

【译注】

人的内心喜爱善,讨厌恶,都是一样的,但是有的人在处事做人上却和盗跖走同一条路,为什么只厌恶他的名声,却喜欢他的实质呢?

【原文】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译文】

事事难上加难,举足迈步,应担心失足跌跤;事事想它一想,浑身上下,会发现都是过失。

【原文】

怒宜实力消融;

过要细心检点。

【译文】

怒气应下实力消除融化;过错要用细心检点省察。

【原文】

探理宜柔,优游涵泳,可以自得;决欲宜刚,勇猛奋迅,可以自新。

【译文】

探究事理应当柔韧,从容深入,就可以有所收获;斩绝嗜欲应当刚决,勇猛迅速,就可以日日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