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9200000017

第17章 做人要追求成功也要讲游戏规则(2)

战前,晋文公亲自部署作战方案,到士兵中做作战前动员。他与士兵约定:“根据我们的军事力量和原国的战斗实力,我们能够速战速决。以七天为限,降服原国。”

但这次战争的结果却出乎预料。原国的将士们在强大的晋国面前,英勇顽强,沉重应战,尽管他们伤亡惨重,给养困难,但仍有拼死决战的势头。

七天期限已到,原国仍然十分顽强。晋文公为遵守诺言,便坚定地下达了撤离的命令。眼见原国已经接近绝路,军官们纷纷向晋文公进谏,请求再坚持一下,大家一致表示:“只要再坚持三天,原国军队就会完全崩溃,只有投降臣服的路了。”

面对原国即将陷入绝境以及军官们纷纷请战的局面,晋文公坚定地说:“君主应当言而有信,遵守诺言是国家得以昌盛的珍宝,也是军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珍宝,为了降服原国而失掉如此贵重的东西,我们值得吗?我们合算吗?”

这一次,晋文公虽然没有征服原国,但他言出必行的事情却传遍了周边的国家。

第二年,晋文公又一次发兵攻打原国。这次他与士兵约定并向外宣布:“这一次,我们必须坚持到底,达到彻底征服原国的目的后再返回。”

原国人听到这个约定,知道晋文公不达目的是不会罢休的。于是战幕还没有拉开,就投降了。另外一个一直不肯臣服的卫国,也归顺了晋国。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是中国古人从帝王到百姓都信奉的处事立世之本。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就是强调人们必须把守信用作为人生的重要信条。

要想建立好声誉,获得别人的好感,你必须看重诺言的价值。一旦失信,你失去的可能不仅仅是你的人品,更可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受别人欢迎的人,常有许多共同的优点去待人处世,其中很显著的一点便是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诚实守信、遵规守约。

刘天青在叙述他与著名作家邓刚的交往经历时,颇有感触地说,从这位名人身上,他学到了比知名度更高的优秀品质。有一次,刘天青与邓刚有约在先,但是,邓刚却临时因特殊情况而去了异地。为此,他专程打来长途电话通知,并约好第二次见面的时间。为了决不再失信,他急得是如坐针毡,以至于别人以为是哪位大首长要约见他。办完事,立刻用面包车以最快的速度将其送回。按照生活中我们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的例子,因特殊情况失约本无可厚非。而且,对于那些大脑容易健忘或工作繁忙的名人来说,说了不算又能怎样?邓刚平易近人守时重诺的品格深深地感动着刘天青,所以,他说要把它写下来,告诉那些在生活中既不守时也不讲信誉的人。

有一则名酒的广告是这样说的:狼来了不可怕,失去诚信最可怕。确实,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里,这则广告宣传的酒你可以忘记,但这句话你必须永远铭记。

做一个讲规则的人

一个曾在德国留学的学生讲过这样一件事,她说:“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后,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

“但没想到的是,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变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如果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500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年夫妻。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以原则为纲的,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做事有做事的原则,不遵守原则,不按规矩办事,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系统功能紊乱,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社会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有其特定的原则的。虽然大多数人都清楚这些规矩和惯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候都能够很好地遵守的。他们就像那位留学生一样,常在自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时候忽略这些原则的重要性,不仅给别人添堵,也给自己制造麻烦。

培养实力靠学习

有一个卖气球的老人,拿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就放出一只艳丽的气球。于是招来了一大批踊跃的购买者。老人在一阵忙碌之后,又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忽然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老爷爷,怎么黑色气球也能飞上天呀?”老人慈爱地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气球飞上天,跟颜色是红是黑没有关系,要紧的是它肚子里有一口气呀!”

气球要飞,必须要有口气;人要做事,肚子里也不能空空如也。

这个世界是个竞争的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你要问人:“竞争靠什么?”十个人有九个会告诉你:“靠实力。”******同志有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实力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会自己生长,它就像是一棵树、一盆花,需要你不断地给它浇水,给它施肥,不断地为它补充成长所需要的养分。这个过程,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学习。

古往今来,成功的人无不重视学习,也大都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晋平公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君主。他晚年的时候想学一些知识,可是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有一天,他向乐师师旷求教说:“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没有听懂他的话,生气地说:“哪有为臣的这样戏弄君王的!”师旷说:“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我记得古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点。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动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呢?”晋平公点了点头说:“你说得真好!我已经明白了。”

李嘉诚在香港十大财团的排行中位居榜首,是一位名扬四海的超级豪富,在香港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一位外商曾经问他:“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呢?”

李嘉诚答道:“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我们不可能比晋平公还老,也不可能比李嘉诚的实力还强,他们都如此热爱学习,我们为什么不趁年轻赶快抓紧时间学习呢?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也必须要把握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否则乱学一通,不仅没有效果,学错了可能还有害。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呢?其一,以弃为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个扬弃的过程,不抛弃落后的观念、不抛弃没用的东西,你的学习就没有效果,你不可能学到真正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其二,以书为友。古人云:“开卷有益”。一个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必定是与书为伴的,因为他们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其三,以人为师。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学习的人从来都不肯放过每一位值得学习的“老师”。

其四,以用为本。学没有用的东西是浪费时间,学到有用的东西用不上,浪费的就不仅仅是时间了,还有资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学习必须以用为本,必须学以致用。

态度决定一切

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糊糊的棺材,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活见鬼,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糊糊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