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9200000018

第18章 做人要追求成功也要讲游戏规则(3)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棺材”真的好灵。叔本华说过:“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的确,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每个人都必定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而积极的人,常常能够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找到打开命运枷锁的钥匙,得到灿烂和光明。

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和事。每个人和每件事都有优缺点,关键是我们选择怎样的角度来看问题,是以积极的方式还是消极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同样的境况,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当你经常往坏的或消极的方面去想的话,必将错失许多“成功的机会”。相反,如果你一直能够往好的、积极的方面去思考的话,就会挖掘出许多令人想不到的机会,即使是危机也可能藏着一线机会。

在美国有一家鞋子制造厂,为了扩大市场,工厂老板便派一名市场经理到非洲一个孤岛上调查市场。那名市场经理一抵达,发现当地的人们都没有穿鞋子的习惯,回到旅馆,他马上拍发电报告诉老板说:“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此地无市场。”当老板接到电报后,思索良久,便吩咐另一名市场经理去实地调查。当这名市场经理一见到当地人们赤足,没穿任何鞋子的时候,心中兴奋万分,一回到旅馆,马上电告老板:“此岛居民无鞋穿,市场潜力巨大,快寄一百万双鞋子过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积极和消极就像是一条道上的两个岔道,刚开始就那么一点点偏差,但走到后来,则天差地别。说到底,实际上,积极心态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生活化,积极心态能使一个懦夫成为英雄,能使一个人从心智柔弱变为意志坚强,由软弱、消极、优柔寡断变成积极向上。

所以我们说:态度决定一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锤炼自己的积极心态?其一,相信积极心态能够产生出奇迹。积极思想只有在你相信它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功用,并且产生出奇迹,而且你必须将信心与思想过程结合起来。其二,坦然的目光会增加你的信心。没有什么比你看着对面或旁边的人的方式,更能说明你的自信心。在你的眼神从闪烁不定到坦然自若的过程中,自信便不请自来。

其三,说话时把“否定式”改为“肯定式”,用积极的语言触动积极的思维。

其四,将你的步伐加快四分之一。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你的姿势,加快你的前进频率而达到改变你的态度、心理的重要目的。挺胸、抬头,更快地往前走,你会觉得自信心倍增。

其五,对矮小或其他生理缺陷采取坦然态度。忘掉自己的缺陷,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的活动上,这便是最佳的方法。

其六,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可以使你的事业变得更加容易,即使是小的成绩,也足以让你得到积极进取的动力。

把自己适当看高一点

“把自己看太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看太低了,便不能振兴。”这是古人的一句经验之谈,其意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

要把握一个评价自己的准确的度,是极难的,那么,你不妨把自己适当看高一点,这对培养你的自信心有好处。当你走到人前时,昂首挺胸总是要比低眉顺眼好。一个人若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别人怎么会看得起他呢?所以,与其把自己看低,不如把自己看高。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办成的,没有什么结果是不能改变的,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事情往往就成功了一半!前进的道路上,有时差的就是那自信的一步,前进一步便是不一样的人生。

福州著名的四维广告公司招聘“企划文案”人员,要求硕士学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王力原本不符合招聘条件,由于失业近一个月,在生存压力下,无奈也抱上一大叠应聘材料和证书前去应聘,但当他赶到这家公司时,所有应聘者的初试已经结束,任凭他好话说尽,接待人员仍是很委婉地把他打发了。

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回到家后,他四处查找资料,找到了这家公司老总的名字和电话。第二天早上,他很客气地打电话找到黄总经理,表明自己是来应聘的,因错过时间没能赶上,但又非常自信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所以希望能再给一次机会。黄总说:“你如果真的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个工作,就过来试试吧,直接找我们的人事主管。”

来到公司后,人事主管亲自对他进行了面试。在自我介绍后,主管面有难色地说:“对不起,你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的招聘条件不仅仅是有硕士学历,更要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王力虽有一些气馁,但并没有绝望。他笑道:“我虽然只是本科毕业,但我在学校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大学时勤工俭学做过日用品直销员,兼任过报刊特约记者,在广告公司实习时也从事文案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相信自己完全能胜任这一份工作。”说完便递上精心设计的求职材料。

人事主管一言不发地看着他的材料,过了好久,他合上材料,抬起头对他说:“你的确很优秀,可是我们规定要硕士以上学历,真的很抱歉。”

王力差点完全失望了,当他准备起身离去时,决定还是做最后一搏。他鼓起勇气说:“文凭只是代表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正能力。规定是死的,但规定毕竟也是人定的,我相信贵公司要的是能为公司创造财富的人才,而不是硕士文凭。”

面对求职者灼热的、自信的目光,人事主管动摇了,说:“你稍等一下。”随后走进了黄总经理的办公室。两分钟后,人事主管出来告诉他:“年轻人,就冲你这份勇气,你被录用了!”

很多人受学历、经验等因素所限,认为自己肯定不会被别人欣赏,因而看到一个好机会时,不止一次地打消了努力争取的念头,从而一次又一次地与那些能够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擦身而过。

为了避免这样的遗憾,你不妨把自己看高一点,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位置是你没有资格去占有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你不配享有的,然后信心十足地付出努力。你将发现,你的人生道路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了。

别答应你无法兑现的事

守信或不守信,都是一种习惯。要纠正一种坏习惯比较难,要放弃一种好习惯却很容易,只需一次又一次迁就自己,好习惯就变成了坏习惯。就像抽烟上瘾一样。当你想坚持一种好习惯时,重要的不是别人能不能原谅你,而是你能不能原谅自己。

将守信理解为一种品德,较难坚持。将它理解为一种回报率很高的长期投资,则比较容易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当你获得了一个守信用的形象时,会获得越来越多人的信任,因而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这就好似拥有了一座金矿。反之,缺此一条,别的方面再优秀,也难成大器。

要获得守信的形象并不容易。最要紧的一条是:别答应你无法兑现的事。古人云,轻诺必寡信。这不仅是一个主观上愿不愿意守信的问题,也是一个有无能力兑现的问题。一个人经常答应自己无力完成的事,当然会使别人一次又一次失望。热心肠的人,很乐意帮助人,从来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帮忙的请求。可是,当别人对他满怀期望时,他由于根本没有兑现的能力,结果既让人失望,又损害自己的名声。

有一个年轻人,在银行工作。他过去的老师想开一家公司,却缺少资金,便去问他能不能帮忙。他想:“这是老师第一次找自己帮忙,怎么能拒绝呢?”当即一口答应。可是,他毕竟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没取得说话的资历,老师的贷款请求又不完全合乎规章,所以,当老师租好门面,请好员工,等着资金开业时,他这里却拿不出钱来,搞得很被动。

老师大怒,责备他说:“你这不是捉弄我吗?你即使不想帮我,也不该害我!”

他能说什么呢?只好苦笑而已。

《道德经》说:“夫不信者,有不信焉!”意思是说,别人不相信你,是因为你说话不讲信用。

有的人自己觉得蛮讲信用的,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老是对他投来怀疑的目光。究其原因,问题很可能出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平时空口许下一个诺,以为不是大事,不放在心上。可是,生活中并没有多少大事,当你一次次在小事上失信,就给人形成一个不讲信用的牢固印象,被看成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人。这时再想改变别人对你的成见,就很难很难了。所以,一个讲信用的人,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即使受损失也在所不惜。多米诺皮是一家知名的大公司,它对客户有一个承诺:在30分钟之内将客户订购的货物送到任何指定地点。

一次,该公司的一辆运送几百公斤生面团的货车在半路上抛锚,眼看无法及时赶到目的地,司机只得电话通知管理层。公司总裁弗尔塞克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租一架飞机运送这几百公斤生面团;终于兑现了“30分钟之内”的承诺。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许下了诺言,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兑现,应该怎么办呢?当然只能诚心诚意地向对方道歉,以求得谅解。但是,请记住:人并不是一种完全理智的动物,心情往往随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变,“谅解”二字,只是一个缓冲区。它能让人不记恨你,却不能让人喜欢你和信任你。所以,尽可能不要做需要别人谅解的事情。那么,还是只能回到本文的主题:别答应你无法兑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