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8900000005

第5章 分数到底有多重要

《联合早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故事,很耐人寻味。讲的是新加坡一少年与他家人到移民登记局办手续的事情。到询问处登记后,有关人员叫他们先到某个房间验血型。放眼观望,都是来自不同学校的男女学生,年龄相仿,应该都是中学学生,人家都很有秩序地耐心等候。拿到“成绩”的人,表情都不同,有人欢乐有人愁,我心里犹疑:又不是考试成绩,何必在乎?少年的母亲开玩笑地问儿子:“你希望自己是什么血型?”“当然是A 型,而且是A+。”少年毫不犹豫地说。少年的母亲是B 型,父亲是A 型,儿子希望自己是A 型,少年的母亲想大概他比较崇拜爸爸吧,于是发出会心一笑。

不久轮到他们了。工作人员很熟练地在少年的手指头抽了少许血,分别滴在画上A、B、AB 和O 不同栏的板上,然后在上面磨啊磨。少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很快的,其中O 型那一栏起了变化,跟着工作人员在纸上写上“O+”。“不错啊!O 型的人很伟大,可以把血捐给任何人。”走出验血室,少年的母亲只顾着讲话,没有注意到儿子的脸色也像那块验血板一样起了变化。他闷闷不乐,神情木然,她忍不住问:“你怎么啦?O 型不好吗?”少年哭丧着脸说:“我不要O 型,我们班上很多同学都是A 型,我每个科目都是A 等,‘O’多难看呀!拿到‘O’就别想进大学了。”她拍拍少年的肩膀,笑着说:“傻孩子,这是血型啊,又不是成绩。”少年突然转过头,一本正经地说:“妈咪,我要换血,让它变成‘A’,可以吗?”

现在看重成绩、视分数为命根是学生的一种普遍心态,就像一种病毒,在青年学生中广为传播。

小学六年级学生刚刚,因为一次外语考试得了93分而哭了5次。他能得93分,其实还是在自己的水平内,没有必要那么伤心。原因是在上一次外语考试中,这名学生得了98分,是全班最高分,他很自豪,并下决心要当“第一高手”,卫冕冠军宝座。由于目标定得高,结果爬得高跌得重,掉了5分,就伤心欲绝。

身为一名学生,把分数看得太重,已是一种迷失,分明是“分数中毒”。争第一、夺高分,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吗?

其实,“分数中毒”的不只是学生和家长,教师、校长、学校也已迷失其中。这名学生说他的外语老师因为他们的分数下跌。狠狠地把他们训了一顿,骂哭了不少学生。他总爱拿另一班的最高分数和自己一班的相比。虽然这次只输了一分,他却耿耿于怀。

在学生的家长看来,成绩排名同样是一场噩梦,搞得他们都晕头转向,压力重重。最辛苦的还是那些被喂得饱饱的“小鸭子”,还得为了分数的落差而苦恼和哭泣。

不要成为“分数主义者”。而且,我们还应记住一点:世界上除了你,永远还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