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在起跑线上(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6100000012

第12章 开会时切忌人身攻击

曾见过网上一个帖子,一位年青的女白领谈到她患上了开会恐惧症,说单位的每次例会完全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上司毫不留情批评下属工作没做到家,下属之间则是互相挑毛病,谁有不同意见必然招致更多的不同意见……拿这帖子询问了不少白领朋友,大家的感受竟然惊人的一致——“怕开会”,尤其是会上领导的人身攻击更是让人无法忍受。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行政主管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他说自己刚刚从一家民营企业辞职出来,因为实在太压抑了。每次开会,都是一次煎熬。他们老板是个40多岁的女人,得承认她很能干,但也很跋扈。她一手创立了这家公司,当然是说一不二,但是,她太不尊重下属了。在他的记忆中,她从来没有表扬过任何一个人,永远都是指责,而且常常是很不入耳的人身攻击。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会计师老王的报表交了晚一天,她就在会上指责:“怎么搞的,这么慢,你真是老了。”老王面色苍白地辩驳道:“老板,我是快50了,可是……”没想到那女人的跋扈劲来了,她不等老王说完就大声说:

“50有理了,50就可以磨蹭?你的脑袋是怎么长的?”老王随后辞职走人,后来很多人也走了,当然也包括这位年轻的行政主管。

可见,在开会时切忌人身攻击,否则害处不仅仅是失去人心,走掉员工,而且还会招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在某部队中,战士王某因未当上副班长,情绪低落,工作消极,连长在开会时当着全连的人批评他说:“三脚踢不出个屁来,还想当骨干,好像你有多大本事,不愿干就滚蛋。”王某听了心灰意冷,当晚就找了一把刮刀和一包安眠药,准备杀了连长再自杀。作为领导,一定要牢记开会时尽量不要批评人,如果真的需要批评某个下属,也应当注意: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不无限上纲上线,切忌把问题扩大到对方的人品、态度、修养等方面,类似于“你笨得像个榆木疙瘩、你真是太蠢了、你素质太差、扶不起来的阿斗、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窝囊废”等定论似的评价,往往会形成误导,招致不良后果。

管理者在批评前有必要先确认“真的是事实吗?”“有必要批评吗?”只听单方面的信息就行动,会变成没确认事实就批评。批评的目的是要让犯错误的下属本人注意,促其反省,让其努力改善,所以弄明白下属的想法、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以及对周围的影响最重要。

涉及人身攻击的批评具有反效果。“像你这种男人,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像这种骂法不仅不知道在骂什么,而且会让人产生“反正我就是没有”的退缩,或者认为“我真是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的人”而丧失自信。这样的话,斥责反而只有反效果。

只批评事实。弄明白事实,边说理由边批评,对方较容易接受。下属如果抱怨“完全不听我的理由,只一味地啰嗦、批评”则只会引起反抗,有时会产生憎恨的心理,这就失去做管理者的资格。应该采用“事情真相我了解,但是……”这样的亲切的批评方式。

其实,领导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员工,他们总是喜欢不遗余力地攻击指责别人,散布流言蜚语,造谣中伤同事,或出言不逊地辱骂别人等。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要不要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呢?

对此,在考虑和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时,领导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应弄清楚自己所遇到的是不是真正的攻击,下面这几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攻击。

1.由于对某种事物持不同的看法,员工提出了比较强硬的质疑或反对意见。此时,如果领导能够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冲突就会很好地解决。

2.由于领导自己对某事处理不当,员工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下表示不满,提出抗议。如果的确是领导自己处理不当,或虽然并非失误,但确有不妥善之处,而员工又言之有理,那么,尽管员工在态度和方式上有出格的地方,也不能把这看作攻击。

3.由于种种误解,致使他人发脾气,出言不逊。这时,只要耐心地、心平气和地把问题澄清,事情自然也会过去。如果领导忽视了判别与区分真假攻击的不同,往往会铸成大错。

其次,即便领导完全能够确定员工在对自己进行恶意攻击,也不应该统统地给予回击。与员工的交往中,对付恶意攻击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不理睬他。

如果不理睬他,他仍不放松,那领导也不必对着干。因为就此“接招”恰恰是“正中下怀”。而且那些喜欢攻击他人的人,都善于以缺德少才之功消耗大德大智之势。如果领导和他对着干,他不仅喜欢奉陪,还颇会恋战,非把领导拖垮不可。在这种时候,领导应果断地甩袖而去。

领导与富于攻击性的员工打交道,不管他是否怀有敌意,首先是要敢于面对他的进攻。此外,还应注意下面7点:

1.给员工一点时间,让他把火发出来。

2.员工说到一定程度时,打断他的话,随便用哪种方式都行,不必客气。

3.如果可能,设法让员工坐下来,使他不那么好斗。

4.用明确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

5.避免与员工抬杠或贬低他。

6.如果需要并且可能,休息一下再和员工私下解决问题。

7.在强硬后做一些友好的表示。任何一位领导都应该知道:在社会生活中,任重道远的人往往也是最受人攻击的人。这种情况几乎在每个行业都一样,它正说明了你的价值所在。

随着你人生的成功、事业的发达,你可能不会再为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孩子的学费发愁,也不再像事业初创时期那样疲于奔命,这时,又一个让你恼火的事情扑面而来,那就是在社会上、在你的周围、在你的生活圈内,关于你的谣言四起,攻击你的语言风起云涌。今天有人说你得了一种很不好的见不得人的疾病,明天有人说你和某明星走得很近,后天又说你因为某件事情看破红尘,一气之下遁入空门,甚至说你昨天跟情人幽会出了车祸。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面对种种谣传,你会怎么做?你绝对不能因此而生气,更不能大动肝火,如果真这样,你的作风就不像一个成功人士,起码,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只像一个普通人。

要知道,受人攻击意味着你的重要。我们都知道,已经离任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因为跟莱温斯基的事情东窗事发,在全世界人面前都可以吹胡子瞪眼的克林顿那时候多么狼狈不堪。他在独立大法官面前那个可怜样,想起来都让人觉着可笑。

有时候我们想想,不就是婚外情么,这在美国那样的开放社会,算得了什么?

在美国,如果你是一普通人,发生了跟克林顿类似的事情,估计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跟妻子说声“再见”,绝不会弄得在全世界人面前出丑。但你是总统,事情就不能这么简单。谁让你是总统呢?

在影视界,有关知名演员的批评最多,他们受到的攻击也最多,而那些初出茅庐的演员,却能够躲避批评与指责。

在军队中,高级将领通常都被传言弄得焦头烂额,几乎无法忍受,但一个普通士兵绝不会有此烦恼。

当你日益位高权重,你就应当预期到会有更多的批评与指责落到你的身上。

当人们把你攻击得体无完肤的时候,你应当把它当作是你“继续在成长”的一个必然现象。

或许,在你开始创业的时候,你在潜意识中就想做一个出人头地的公众人物,就是想成为人群的中心。

所以,既然你已经是公众注意的焦点人物了,那就应当有接受攻击的心理准备。然后,不要理会那些攻击,继续做你自己的事情,而且要越做越好。

那你就赢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