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16700100000161

第161章 儿童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的预防

儿童情绪障碍(childhoodemotionaldisorder)常以焦教师那里调查也难以得到儿童情绪的全部情况。目前的虑、恐怖、强迫和抑郁为主要表现。由于儿童心理生理发儿童情绪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是从父母或教师处得育水平的限制,儿童对心情的表达受到限制,即使从父母、到的,因此所得的现患率要远远低于实际情况。儿童行为障碍(childhoodbehavioraldisorder)则以活动过度或过少、注意涣散、适应困难、冲动和破坏为主要表现。当然儿童行为问题中的“行为”也可以泛指外显的行为活动和内心的情绪体验。

国外报道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现患情况几乎5个少年儿童中就有1例。据加拿大Costello1989年的调查,发现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现患率为12.6%—22.2%,同时一个儿童患有几种障碍的现象也很常见。1992年我国22个省市26家单位对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应用艾森博克(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得出行为问题的阳性率为12.97%。综合我国近几年的七个主要研究报道,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3%—13.4%,其中多动症患病率为3.5%—8.3%,有27.0%—32.0%表现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近些年来肥胖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恐怖症和网瘾所带来的情绪、行为问题颇受关注,是儿童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中新的课题和挑战。

(第一节)国外儿童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的预防

在西方国家,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面广量大,其严重性受到社会的关注,但由于专业人员和资源的缺乏,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预防之上。他们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出生前到婴儿阶段的预防性干预计划

这项计划的服务对象是出生前至4岁的儿童,由护士或非专业人员对危险家庭进行家访。主要鼓励孕妇采用适宜的饮食,禁烟、禁酒和防止药物滥用,并为孕妇提供有利于婴幼儿期间身体和心理正常发育的教育方法。这项计划可以减少母亲的社会隔离。

类似的计划还有美国心理学会提出的一项新的一级预防计划。计划主要面向孕期少于25周的贫穷的单亲母亲,包括三个部分:(1)对怀孕最后3个月的孕妇主要进行改进饮食、监测体重、禁烟、禁酒和禁止药物滥用,并及时发现妊娠合并症,鼓励按时作息,为分娩作准备,并进行照料新生儿的教育宣传对婴儿的照料技巧,着重于对婴儿气质的了解,促进婴儿社会、情绪及认知发育,提高婴儿心身的健康水平,并鼓励母亲合理利用社会机构的帮助。这项计划实施后,证明很有益处,如3年追踪观察,发现儿童虐待或未被好好照料的发生率下降了,发生意外伤害和到医院急诊的次数减少了,家庭环境改善了,利用社会服务、得到社会支持的机会增加了。

美国耶鲁大学儿童研究计划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少年母亲和她们的婴儿,从出生到30个月,给予家庭和社会支持,白天照料婴儿,并提供心理卫生服务以满足每个家庭的需要。经追踪观察,在计划实施30个月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小儿比较研究,发现实验组小儿的言语发育和适应能力均较好。5年后,实验组小儿IQ分较高,学习成绩和到校次数均较好。到10年时,实验组小儿继续保持高的到校率,需要特殊教育的很少。

二、学龄前儿童的一级预防性干预计划

最为著名的是“从头开始(headstart)”补偿性计划,主要服务于处于不利地位(家庭贫困)的儿童,而后又扩大至残疾儿童(至少包括10%)。这一计划由1920年起美国各处蓬勃发展的儿童行为指导所发展而来。有多学科的人员从事这一计划,包括儿童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等。这一计划包括两个部分,即社会服务部分和心理卫生部分。

1.社会服务部分为父母进行职业培训,帮助其得到稳定职业,使沉浸于悲观、绝望中的家庭出现生机,为儿童的成长建立起健康环境。并指导父母利用社区服务设置,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2.心理卫生服务部分贫穷家庭的儿童身体发育较迟缓,易受疾病侵袭,并存在认知和情绪发育问题,所以应采取会诊方法,不仅需要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和智力、情绪发展评定,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这些儿童的特点,满足他们的需要。

这项计划重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采取综合措施,如:(1)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提供学习和游戏机会提高在社区中的生活质量改善儿童的家庭状况;—加强儿童、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6)增强儿童情绪生活中的平衡,并鼓励他们朝明确的前进方向努力。

这项计划的实施采取会诊、巡视、家访、带领游戏、调解家庭关系、指导科学育儿、开展个别和集体心理治疗等多项措施和手段,并重视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项计划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素质和学习成绩,留级、转特殊学校和逃学的儿童少了,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习态度和动机也端正了。长期效果表现在少年犯罪减少了,就业率增加了,并在成人早期,个人心理需要能得到满足,少女怀孕大为减少。几年来,美国每年有40万学前儿童参加这一计划,并且正在向婴儿和二三岁幼儿延伸。

三、小学生的一级预防性干预计划

(一)以儿童为中心,集中于培养特殊技能或胜任能力

1.情感教育出于增进情绪和社会功能的发展而改善病儿的行为。这一计划让小儿意识到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怎样影响人际关系和个人内在的欲望、信念和需求。但缺乏对照组和追踪观察,其功效如何尚不肯定。

2.解决人际认知问題儿童行为规范由母亲进行训练和教育,教会儿童对人际问题采取正确的认识或沟通办法。

3.社会技能确立自信心训练,让小学4—6年级学生中缺乏社会技能的小儿随意参加改善行为组、提高成就组或大众化组,接受2个月至1年的训练。

(二)学校生态学干预计划

生态学是指对个体生存环境影响其行为适应方式的研究。美国耶鲁一级干预计划于1968年开始实施。这一模式人员包括学校管理人员、父母、心理卫生人员和专职儿童特殊需要的教师。er着重于为学生、父母和学校职工培养一种公共意识,优化学校、教室和家庭环境,了解社区内民众心理适应情况,帮助适应困难的小儿解决问题,提倡有益身心的活动,提高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心,指导父母寓教育于亲子间安详和谐相处之中。其结果增进了学校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上学率,减少了行为问题发生率,提高了父母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

对24名8年级学生进行3年追踪观察,并与24名未参加此计划活动的学生作对照,发现他们之间学习成绩和自信心大不一样。

1989年社会和社会服务部对一级学校干预计划进行考察,确认了优化学校和教室的环境,增进心理社会胜任能力,上学前和放学后活动的一体化和父母参与学校活动的重要性。

四、离异家庭儿童的预防性干预

随着离婚率上升,离异家庭儿童也愈来愈多。父母离婚对儿童是一种持久的精神创伤,也增加了发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危险性。亲友、工作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进行调解,如能避免这悲剧的发生乃是上策。如离婚已不可避免,父母应向子女说清楚,并由子女自己选择跟随哪一方,而另一方仍应负起照料子女的责任,并定期探视,与子女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这方面干预的效果常决定于年龄、性别、与父母的依恋程度,小儿得到学校、邻居等的关心程度,以及小儿本身的脆弱性和应付能力。

五、精神病父母小儿的预防性干预

精神病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决定于父母精神病的严重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小儿暴露于父母失常行为的时间长短等。另外,父母有精神病将造成家庭的不安宁、生活杂乱,对小儿照料不周,小儿不时地面临威胁、恐惧,使小儿的情感需要更难以得到满足,这就必然增加子女发生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危险性。

为此,父母如有精神病应早治,严重者应以住院治疗为好,或将孩子交亲友照料、短期寄养,应将此事给子女讲清楚,并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要求学校、妇联和街道等给小儿以更多的交往和更多文娱体育活动。对这种家庭的小儿要注意培养他们应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照管的能力。

(第二节)我国对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预防的研究和实施

我国对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预防工作是20世纪80年代末从在校的中小学生儿童多动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始的,在调查的基础上紧接着开展了各种干预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一些进展。如:1992年上海市一项研究是进行学校心理卫生教育实验,通过对63例中专学生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其步骤分三个阶段:(1)心理卫生调查,心理评定,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作为初试和心理卫生教育依据心理卫生教育复查,考核效果。每周实验班固定两节课(90分钟)作为心理卫生必修课,平时教育实验包括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和集体心理咨询、社交训练、心理稳定训练、智力训练和社会化学习。此实验的心理卫生教育措施紧密结合学校常规教育,教育内容、方式和步骤较为明确,以保障心理健康,改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品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高效能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

初步表明,此实验对提高和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提高教育质量等皆有裨益;同期另一项研究是让被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其他精神卫生问题并伴有学习困难的儿童,每星期日上午到“综合调处班”学习,同时对家长提供咨询,帮助他们掌握儿童心理特点,包括运用儿童注意特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髙学习效果,还对儿童进行个别心理治疗,并少量服用哌甲酯(哌醋甲酯,哌甲酯)以提高注意力和自控能力。90年代至今北京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临床类型、诊治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六项主要治疗方法和几项附加治疗方法,对早期及时改善多动一注意障碍儿童的症状,预防显著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的出現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内容包括:(1)认知行为治疗特殊教育项目;(3)社会化技能训练躯体训练项目;—父母管理班;—学校心理老师的帮助。当严格的连续的家庭、学校行为矫正方案都没有明显疗效时,才应考虑药物的帮助。这些综合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及社会多方面的干预,应当说是医学模式转变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在现代快速城市化及現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儿童肥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儿童肥胖症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还是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贪食,也应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儿童健康的问题而引起我们的重视。肥胖症儿童大都伴有不良行为特点和情绪问题。他们不喜欢活动,不喜欢交往。肥胖的少年儿童特别是女孩,认为自己形象丑,活动困难,自我形象贬低,常被同伴拒绝和嘲笑,产生自卑感,不但情绪抑郁,也会继之产生退缩行为。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倾向于有较强的依赖性和被动性,面临压力时可能导致情绪障碍,不仅产生抑郁、焦虑,甚至拒绝上学,或冲动,有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想法。Lumeng的研究发现,肥胖儿童出现行为问题的比率是非肥胖儿童的两倍。杜克大学的研究发现9岁典型肥胖儿童发生抑郁的比率是正常儿童的4倍。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儿童对自我形象不满,出现低自尊和抑郁症状,其中26%考虑过自杀有过自杀企图。当今美国自杀是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近些年来在儿童情绪障碍中,学校恐怖症在临床中屡见不鲜,它是指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比较严重的情绪障碍,常见于7—14岁少年儿童。比较公认的原因有如下几种:(1)与分离性焦虑有关。多见于年幼儿童,怕上学的实质是怕与父母分离,缺乏安全感,为自己或对父母安全担忧。(2)个性脆弱、过分依赖的儿童,从小被家人过度保护、溺爱,生活上和精神上独立性差。(3)家庭和社会因素。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少年儿童的期望值过高,往往超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病儿往往害怕失败,或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责备和处置。

我国的教育仍处在应试教育模式,相当多的地区、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是衡量儿童甚至是衡量教师、学校优劣的标准,如此势必将所有的压力最终都落在学生身上。所以,一些影响学业的相关因素也就可能成为导致学校恐怖症的诱因,如因为疾病而赶不上学业;有时转学、升级、更换教师后不能适应已改变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有部分儿童出现如慢性疲劳症候群的症状,如时常头痛、头晕、腹痛、睡眠障碍、记忆低下、缺乏兴趣、缺乏积极性,学习成绩不良。屡遭挫败也可能导致学校恐怖症。对于学校恐怖症这类儿童的情绪障碍,需要家庭、学校和医院综合处理,原则是尽早让儿童返回学校。但不少案例相当困难。然而长期不上学,留在家里,即便在家能够学习,也还会导致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如回避退缩,焦虑抑郁,沮丧无助等,儿童把负性情绪发泄到父母身上,引发家庭暴力,为此需要较长时间的调适。在预防中应注意提倡:(1)充分尊重儿童的自身发展条件和兴趣,尊重儿童的心理感受,培养儿童正常的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2)尊重儿童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以学习成绩取人,应注重儿童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3)改变价值观,改变社会、学校、家长对儿童、对教师、对学校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他们优劣的指标,让学校真正成为不仅是教育学生学业的场所,更是育人的场所。(4)在家庭和学校都要注意给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及兴趣小组,发现他们的特长,建立自信和自尊。

由于我国专业人员缺乏,资源紧缺,若要为每个病儿提供治疗,事实上是不可能,故问题的解决应寄希望于预防。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儿童少年的心理卫生将日益受到重视。不少学校已开设了心理卫生课,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举办心理卫生咨询和家长学校等。如将此纳入统一的学校心理卫生科研项目,将对预防情绪和行为障碍起着积极作用。

(陶国泰杨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