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十万个为什么——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囧问题
16608600000013

第13章 你所不知道的文明窘问题(6)

宫殿四周墙壁上均有栩栩如生的羽蛇浮雕作为装饰,在供起居的卧室里到处挂着绚丽多彩的地毯和布帘,木柱子上雕刻着花、鸟、虫、鱼。在国王用餐的厅堂里,设有一扇金制的屏风挡在餐桌前,目的是防止国王在用膳时被朝臣看见。

进入王宫里边,可看到一座庞大的园林,这是专供国王赏玩的皇家园林。

园林里饲养着几乎所有在中南美洲生活的野生动物,包括珍奇的貘、美洲豹和响尾蛇等。草坪上随处可见来自各地的奇花异草。

全城由若干个小区组成,每个区都居住着按某种关系结合的胞族或氏族。

居民房屋依建筑材料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较低等的是用泥沙砌成的,另一种是用石块建造的高档房屋。有些房屋还是两层的,建筑在湖中的木桩上,房顶上种满了各种花草,宛如一座“空中花园”。

人祭与战争

阿兹特克人认为人的灵魂可以永生,世间万物都是由至高无上的神来主宰的。他们沿袭了古代中美洲地区的习俗,除崇拜生殖神之外,还信奉自然神,如月神、云神、雨神、玉米神等。他们的民族主神是维洛波切特利,她被看做是年轻的战神和太阳的象征,传说她以人血为食。因此,阿兹特克宗教文化中有一项特异的习俗,就是以活人祭祀神灵。

阿兹特克人认为,太阳神也是有寿命的,为了延缓她的衰老,能让她不断地发光给人们带来福音,必须每天给她贡奉活人的心脏和血液,使她永葆神奇的威力。所以,阿兹特克人一直用活人进贡,把活人的心脏放入罐子里,点燃后举过头顶。他们相信,这时会有一个精灵从天而降,抓起心脏的灵魂,送给太阳神来进补,这样,世界才能正常运转,太阳才能照常升空。

阿兹特克人用活人作祭祀品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一天之内用数千人进贡是很平常的事。他们常把活人带到大神庙的顶端(因为那里离太阳最近),由祭司将人平放置于石桌上,然后斩首或者剥皮,或是活活取出心脏,让血顺着石阶流下,再把尸体抛向石阶滚下来。

大约在1487年,新建的大神庙工程竣工,阿兹特克国王为了庆祝这一盛事,召集全国的俘虏,令其排成四行,反捆着依次从祭司面前走过,祭司们总共用了4天4夜的时间才圆满完成这一祭奠。据统计,仅是平常的祭祀活动中就有几千人被杀,像这种隆重的祭祀仪式,大概要用20000颗人的心脏来祭神。

以现代人来看,这种人祭无疑是愚昧无知、恐怖至极的,但阿兹特克的武士们,却以为诸神献身为荣耀。他们认为,战死者和牺牲的祭祀者,以及经商途中被害的商人,死后的灵魂都可到达天堂;在首次分娩过程中死亡的女子会成为圣女;其他方式死亡的人,灵魂则会降到沙漠之底,化为乌有。

由于阿兹特克人常用活人祭祀,因此他们不太在意对附属部落的统治。因为这些被征服的部落中如果有人敢起来反抗的话,正好可以像在战争中抓获的俘虏一样来祭献神灵。在和平时期,统治者也会安排一些只为作战而作战的“荣冠战争”,目的是考验武士的勇气和战技,同时掳掠祭献者。所以,发动战争不仅可以扩展帝国版图,增加财富,还可以掳掠祭祀品。

阿兹特克人崇尚武力,重视军事组织,规定男子长到15岁时就要接受军事训练。部队每次打仗归来,都要论功行赏,以抓获俘虏的多少为标准,俘获者多则立大功,少则立小功,一个俘虏也没有抓到就要受罚。士兵在作战时穿上用盐水浸过的棉衣作盔甲,头上戴着羽毛头饰,手执兽皮包裹的柳编盾牌,看起来十分勇猛、威武。因为没有铁器,他们的武器多以木头为原料,枪头和刀片常以黑曜岩打制,投石器、弓箭和梭镖等也常被使用。

阿兹特克士兵中,有两种特殊类型的士兵,被称为雄鹰武士和美洲豹武士。

雄鹰武士头戴鹰喙,美洲豹武士头戴豹爪、身穿豹皮。他们在打仗时,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不是拼死杀敌,而是尽可能多地包围并活捉敌人,多抓获一些俘虏,以备祭祀之用。

然而,食尽鲜血的神灵并没能保佑阿兹特克人免遭灭亡,最后一个祭献者死在距今500多年的大神庙的顶端……阿兹特克人曾经血腥残暴、辉煌繁荣的印象,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石刻艺术与文明成就

阿兹特克人被后人赞为“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在帝国持续的200余年间,创造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艺术品。德国艺术家杜勒在1520年首次见到阿兹特克工艺品后感叹道:“我一生从未见过如此能使自己从心底里发出欢呼的东西……我对那些遥远地方的人的聪明才智深感惊奇。”

最能体现阿兹特克文明的是石雕艺术,也有人把阿兹特克文明称为“石头文明”。阿兹特克人在征服了托尔特克人后,吸收并融化托尔特克人的雕刻艺术,并将这种雕刻艺术与自身的宗教信仰结合起来,于是太阳神就成了阿兹特克石雕艺术的永恒主题。这一点突出体现在1790年挖掘出土的“太阳之石”,也就是举世闻名的阿兹特克石盘。它中央的形象就是太阳神的面部,周围还刻着阿兹特克人的历法和用来解释宇宙名称的各种符号与图案。

阿兹特克人认为,宇宙的变化是以“大循环”的方式进行的。自创世纪以来,宇宙已经历了四个循环周期,一个周期称为一个“太阳纪”。他们认为在西班牙人入侵时,正值人类进入“第五个太阳纪”,而第五纪又被称为“动荡的年代”,因为“这个时期大地会移动,会造成无数生灵死亡”。

虽然从外观上看阿兹特克石盘仅仅是一个平面的石像,但它所蕴涵的对世界的认识要远比近代科学兴起之前其他民族对世界的认识深刻得多。例如,在第二太阳纪人类的远祖猿猴出现,第三太阳纪出现了天火,第四太阳纪发生了大洪水。这些知识,如果没有对整个人类的进化历程做过深刻考察,是无法得出这种认识的,但阿兹特克人又是从何得知的呢?有人提出,这是一对从太古洪荒时代起就注视着地球和人类的眼睛所看到的,他们虽然制造了这一石盘历书,但绝不可能知晓石盘历法中所蕴涵的思想———难道这是外星人留下的天文历书吗?

在天文学方面,阿兹特克人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们经过多年观察,对天体的运行状况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测算出了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准确时间,记录下了水星、土星、金星等一些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行星的运动周期和轨迹。这说明阿兹特克人已具有很高的数学水平,还有一套极为精确的计算方法。

阿兹特克人根据日月运行的规律和季节的更替变化,制定了相当精确的历法。一种是“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365天,闰年则(每四年一个闰年)加一天;还有一种是“月亮历”,将一年分为13个月,260天。每隔52年,两种历法重合一次。历法对于社会生活的开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用于农业方面,可以确定春耕的季节,适时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用于记事方面,可以记录历史发展的时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用于祭祀方面,可以确定举行祭祀仪式的日期,指导人们的宗教活动;用于天文方面,则可记录天体的运行规律、周期和天文现象。

阿兹特克人也很注重教育,在各地都设有级别不等的学校,不论男女,从孩童时就开始让他们接受自然、历史、法律、宗教、体育、军事和科学以及道德等教育。

阿兹特克人的科研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他们对植物研究得很深入,曾专门建造植物园,对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了长期观察,对它们的性质、用途进行研究,根据用途进行分类,分别用于医疗、手工业生产、食品制作等方面。有许多植物园被用来研究开发药用植物学,并附设临床诊所治疗疾病。通过研究,他们了解到许多草药具有的医药效用:如洋地黄可治心脏病,奎宁可治疟疾,用草药可制作麻醉剂,这在当时算是超前的。阿兹特克人的各个部落都设有医院,有些地方还设有专科医院。

阿兹特克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是诗歌,从12世纪到16世纪的300年间,阿兹特克人留下了大量诗歌,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对宗教、社会、人生、世界等多方面的看法。那时,诗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深受世人尊敬。奈萨瓦尔科约特尔就是其间涌现出的一位著名诗人,仅保留下来的诗作约有30首。

他的诗歌主要侧重于对人生的思考,如:

即使是玉,也会被压碎,

即使是黄金,也会被压坏,

即使是奎扎科特尔神的羽毛,也会被撕得四分五裂。

不会永远活在世上;只是短暂的停留。

如同诗中所写的那样,阿兹特克帝国没有成为永恒的传奇,特诺奇蒂特兰的光辉也未能永世不灭,但阿兹特克的文明却未被毁灭,它犹如一颗明珠经久不衰,显示着神奇的文化力量。

阿兹特克的毁灭

就在阿兹特克帝国发展到巅峰的时候,大西洋彼岸的侵略者来到了这块文明之地,致使这段辉煌文明在西班牙殖民者手中被彻底摧毁,阿兹特克的发展历史也自此被拦腰斩断。

西班牙人很早就已经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沿岸一带进行殖民活动了。

1518年前后,一些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湾活动时探听到了一些关于阿兹特克帝国的情报,这一消息传到了西班牙驻古巴总督贝拉斯克斯的耳朵里,他急切向往着这个充满黄金的天堂,于是迅速委派科尔特斯为队长对墨西哥进行征服。

科尔特斯是西班牙一个野心勃勃的小贵族,曾跟随贝拉斯克斯入侵古巴。收到这项命令后,科尔特斯马上召集部众,倾卖所有家产来扩建军队和筹备物资,他把赌注都压在了这次远征上。这些过激举动引起了贝拉斯克斯的注意,他担心科尔特斯一旦羽翼丰满就不好控制,于是收回命令禁止其出海。但科尔特斯置之不理,于1519年2月强行出海。科尔特斯在墨西哥湾登陆后,依仗强大的实力迅速击退了沿岸的印第安人,并俘虏了一名印第安女子。这名女子是阿兹特克一位酋长的女儿,她懂玛雅语,也会讲阿兹特克语,并且很快又学会了西班牙语,成为科尔特斯征服过程中重要的翻译者。

1519年4月,科尔特斯率众乘船沿海岸向北行驶,两天后抵达阿兹特克王国境内。阿兹特克国王蒙特苏玛二世早就知道了他的行踪与意图,派了一些印第安酋长为科尔特斯提供沿途的食宿,还送来贵重的黄金及礼物,想以此来打消科尔特斯入侵特诺奇蒂特兰的念头。这些礼物非但没有消除科尔特斯侵略阿兹特克的野心,反而助长了他侵略并掠夺黄金的欲望。1519年11月8日,科尔特斯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特诺奇蒂特兰城,受到了阿兹特克人的欢迎。入城后,国王邀请科尔特斯参观宫殿,并允许他在宫殿内留宿,但科尔特斯却借机俘虏了国王蒙特苏玛二世,理由是有几个西班牙人被阿兹特克人所杀,他在王宫地下室中搜掠了大量财宝。

1520年,在阿兹特克人宗教祭祀的一次活动中,西班牙人杀害了大批的阿兹特克人,引起阿兹特克人的奋起抗争,西班牙人的驻地被团团围住。1520年6月30日夜间,科尔特斯带领队伍突围,逃出了特诺奇蒂特兰城,但已损失过半。1521年4月18日,科尔特斯又纠集兵力围攻特诺奇蒂特兰城,遭到了新首领库奥特莫克带领的阿兹特克人的英勇抵抗。8月,特诺奇蒂特兰城被西班牙殖民者攻破,他们大肆毁坏建筑物,烧杀抢掠,将这座印第安古城洗劫一空。

这些西班牙殖民者之所以能侵略并摧毁阿兹特克帝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西班牙殖民者的凶残和武器的先进,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综观人类发展史,在侵略与反侵略问题上,一种落后文明在先进文明的侵略下,总会处于劣势,阿兹特克帝国也不例外。在科尔特斯到达阿兹特克的宗教圣地乔卢拉城时,就以国王蒙特苏玛二世在乔卢拉设陷阱对付西班牙人为借口,对城中手无寸铁的阿兹特克人发动了血腥的大屠杀,死者多达3000人。其后又在阿兹特克人的一次集体祭祀活动中,借口以活人为祭献品的祭祀形式极其凶残而对庆祝的人群大肆砍杀,当即有一些贵族和600多无辜平民倒在了血泊中。科尔特斯在特诺奇蒂特兰城不仅屠杀生灵,还极力毁坏城市。墨西哥最早的并残留至今的大教堂是在特诺奇蒂特兰大庙的废墟上修建起来的;特拉特洛尔科的圣地亚哥教堂坐落在供奉印第安之神“维洛波切特利”的地方。这些建筑都是在毁灭一切以后的废墟上重新建造起来的,但西班牙殖民者却将这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摧毁得千疮百孔。

西班牙人还给阿兹特克人带来了疾病,使其遭受肉体上的灾难。科尔特斯的一个奴隶感染了天花,然后这种疾病在毫无抵抗能力的阿兹特克人中迅速传播开来,这些新大陆的原始居民们不得不为他们长期的与世隔绝付出惨痛代价。

西班牙人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征服,甚至对整个美洲的征服,既是靠武力,也是靠病菌来完成的。

西班牙人能顺利入侵阿兹特克帝国,也与阿兹特克人迷信的神灵崇拜有关。

阿兹特克民族流传着一个海上之神的传说:有一群白皮肤、白胡子的人从海上而来,教给他们各种知识,帮助他们建造神庙,然后又从海上飘然离去,并答应以后会回来看他们,阿兹特克人把他们称为“克萨尔科亚特尔”。所以当西班牙人从海上登陆抵达特诺奇蒂特兰时,他们的白皮肤赢得了阿兹特克人极大的信任。阿兹特克人以为乐善好施的海上之神真的回来看他们来了,于是竞相设宴款待庆祝。他们不曾想到再次归来的不是降福的神灵,而是带来灾害的侵略者。

阿兹特克人对待战争的态度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灭亡。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缴获俘虏,以此来供奉神灵,争战中并不会置对方于死地,这与西班牙殖民者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态度截然不同。两种战争态度的双方交战,前者失败的结局是必然的。

森林里也有文明吗

丛林深处的巨石头像

有个古老的传说一直在墨西哥民间流传:远古时代的密林里曾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拉文塔族,他们住在犹如仙境的城市里,文明高度发达……

在神奇传说的吸引下,1938年墨西哥考古学会组织了一支考古队,走进拉文塔族森林,去寻找那个古老的民族。出人意料的是,考古学家在一个叫特雷斯·萨波特斯的热带森林小镇中,出土了好几尊用玄武岩雕成的巨型人头像:高2米多,圆周长6米,重量超过1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