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十万个为什么——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囧问题
16608600000014

第14章 你所不知道的文明窘问题(7)

此后,考古学家们再接再厉,又在周围的圣洛伦索、拉文塔等地,先后发现了16尊巨型石雕人头像,最大的一尊竟高达3.3米,估计重30~40吨。据检测,它们大都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雕刻完成,最早的约于公元前1000年完成。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巨型石像都只有头部,没有身体。它们由谁雕刻,表现的又是什么人呢?

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比玛雅人更古老、更神秘的民族———奥尔梅克人留下的杰作,奥尔梅克文明是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堪称中美洲文明的“始祖”!

奥尔梅克文明的发源地位于今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东起托纳拉河,西至帕怕洛阿潘河,约1.8万平方千米。此地东部为沼泽地,西部是洪泛区,气候炎热多雨,河流密布,水草丰美,盛产橡胶树,所以当地人被称为“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之乡的人”。

奥尔梅克文明以圣洛伦索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为主体。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先后出现,相互衔接。最早的是圣洛伦索文化,出现于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900年左右被武力摧毁;然后是拉文塔文化,在公元前900~前600年;最后是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在公元前500~前100年。后来,奥尔梅克人在东南方的玛雅人和北方的特奥蒂瓦坎人兴起之前,神秘消失,去向不明。

传说,奥尔梅克人的家乡位于科泽科克斯河注入墨西哥湾的地方。圣洛伦索遗址就位于科泽科克斯市的西南方,正好是奥尔梅克文化遗迹“蛇神避难所”的中心。在圣洛伦索一望无垠的田野上,分布着有很多矮小的土墩,周围还有好几条深沟,这是考古学家迈可·柯伊于1966年勘探这处遗址时挖掘的。

柯伊在这里发现了20多座蓄水池,密密麻麻、用玄武岩砌成的槽沟将这些人工水库连接成一个精确繁杂的体系,其中一些水库依山脊而建。排水设备的主要管线,从东边一直延伸到西边,三条支线流注入主线,设计非常先进。至今,每到下大雨,这些水闸一如3000年前一样喷出水来。

考古学家玛丽·波尔曾在方圆近200公顷的拉文塔遗址挖掘出一个圆柱形的玺印和一块绿玉残片,上面都刻了一些笔画交错的形象和图案。玛丽·波尔深信,这些雕刻于公元前650年的符号可被视为美洲文字的源头。

特雷斯·萨波特斯遗址目前只剩下分散在玉米田中的几座土墩。美国考古学家马休·史特林在这里挖掘出令人吃惊的古物———装着轮子的小狗。这明显是当时儿童的玩具,它有力地挑战了考古学界的共识:中美洲土著直到西班牙人入侵后才懂得使用轮子。

史特林还在古城外发现了一些金字塔。在遗址南端的一些主要金字塔,高30米,直径达60米,总体积约在30万立方英尺,底部略呈圆形,整座塔像一个有凹槽的圆锥,塔身有10道垂直隆起的脊骨,中间有沟槽———无论怎么看,它都堪称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面貌模糊的历史

今天,人们已揭示出隐藏在遗迹背后的部分文明要素,奥尔梅克文化的概貌也日益呈现出来,但人们并没有真正解开这个纯粹史前民族的全部秘密,考古学家也只知道奥尔梅克文化对其后的一些中美洲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奥尔梅克人的生活、发展历史仍鲜为人知。

考古发现,奥尔梅克文明仿佛没有经过产生、发展、繁荣、衰弱、消失这样的过程,奥尔梅克人几乎一夜之间就在一片沼泽地里创造了庞大完备的国家机器,形成了强有力的宗教文明。

奥尔梅克人生活的地方并不盛产石头,制作大型雕像的巨石必须从几十甚至几百千米外的图斯特拉山运来,而且制作大量“巨石人头像”工程的工作量之大以及需要动用的劳动力之多令人难以想象。当然,这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是由下层民众承担的。

巨石运到目的地后,再由工匠将之雕刻成形。

我们可以从一些石刻或石碑上的人像看出他们的身份。像服饰华美、手握权杖、指上戴有护节器(用以握拳时增强打击力)的人肯定是有权势的人物,可能是国王或祭司。这说明等级和社会分工已在奥尔梅克人中出现,有了国王、祭司(国王、祭司常常是同一人)、农民和手工艺人的区别。统治者开始掌握民众的剩余劳动,还能利用剩余物资使用、供养一批工匠,这都是阶级分化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社会生活中的权力政治,正是奥尔梅克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宗教信仰作为国家体系中的意识形态,伴随奥尔梅克社会和国家的形成,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千姿百态的石雕中可以看出,奥尔梅克人主要崇拜美洲豹。

美洲豹又名美洲虎,是当地最凶猛的动物,奥尔梅克人视其为世界的主宰以及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他们也祭祀地神和火神,多用活人献祭,以祈求五谷丰登。

由于生活区域的土地肥沃,降水充足,奥尔梅克人从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种植农作物为食物来源的阶段。他们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种植了玉米、马铃薯和昆诺阿藜等。奥尔梅克人以玉米为主食,并配有一些肉食。出土的遗骨验证,奥尔梅克人一般食用家犬和火鸡,同时也食用野鹿、鱼和鳖等。

艺术和文化成就

众多的石头艺术品和石头建筑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看出,奥尔梅克人具有精湛的艺术技艺,这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石雕作品、制陶工艺和筑墩建房技术上。

“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化中举世闻名的艺术品,具有浓郁的写实风格,构思完整,雕刻技艺精湛,尽管历经千年风霜,依然保持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体积最大的青年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嘴唇肥厚,鼻子扁平,眼睛半闭呈扁桃状,眼皮显得非常沉重,头戴遮住两耳有花纹装饰的头盔。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或许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是一种向死者表示敬意的纪念物。

奥尔梅克人除雕刻巨型石像外,还喜欢用绿玉或黑玉雕出很多小型人像、动物形象和小雕像。小型玉石人像很多是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有的小型人像胸前还嵌有一面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熠熠生辉,显得玲珑剔透,小巧可爱。

翡翠绿玉是奥尔梅克人最喜欢的玉石,他们将其做成各种贵重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奥尔梅克人认为玉石是最珍贵的物品,绿色玉石折射出的色泽就像青翠欲滴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所以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代表“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人身(有时特意表现为小孩的身体)豹头的神像,学者称之为“豹人”或“豹娃”;最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宗教礼仪用具的一批灰白、墨绿或碧绿色的石手斧,其表面非常光滑。

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形成一种方正凝重、浑厚柔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标志。后来,玛雅人继承了他们的石雕艺术,玉石制品和玉石图像在玛雅文明时期分布广泛。

奥尔梅克人早期还制作陶器,以灰黄色粗砂陶为主,手工制作,器形较厚,表面一般没有装饰。公元前1000~前800年,其制陶技术才有了明显发展,此时出现具有玛雅文化特征的黑色陶器,主要是钵形器和壶形器,器壁仍较厚,表面先经磨光,然后刻出具有象征性的花纹。

奥尔梅克人在建筑艺术上也显现出超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拉文塔祭祀台位于一个广场的南端,呈圆形,面积5平方千米,高30米,底座直径128米,用10万立方米泥土堆砌而成。一座座神庙或祭台矗立在这个高大的土台上,出现了美洲最有特色的神庙形式———在约十层楼高的塔状高台顶部屹立着一座座雄伟的神殿,远远望去,整个建筑就像一座金字塔。这一建筑风格为后来的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所沿袭。

奥尔梅克人的房屋也是土砌的,因为这里洪涝灾害频发,为防止洪水,只得挖土筑墩,把房子建在土墩上。考古发掘出两种土墩:一种呈圆形或方形,面积不大,常常是多座土墩连在一起;另一种呈长堤状,有30米长。前一种是民居遗址,后一种根据长堤下方出土的很多石片、石斧等石器推测,大概是工匠集体劳动的工棚遗址。

最不可思议的是,奥尔梅克文明是中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却在很多地方都表现得比后来的文明更加发达。1939年1月16日,在特雷斯·萨波特斯挖掘出一块石碑,石碑正面刻有“点”“横”组成的数字,竖行排列,意为“公元前31年”。

这些“圆点”和“横线”表示的是十进位制数学符号。这套由奥尔梅克人发明的数学计算方法,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简明的数学符号,比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更简单、更直接,也更接近电脑数学语言。

奥尔梅克人依靠数学计算和天文观测创制了历法,还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象形文字。可惜的是,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够读懂那些刻在奥尔梅克石碑和器物上的象形文字。

奥尔梅克人发明的数学和历法为玛雅人所继承,文字体系却失传了,因为玛雅人又发明了比奥尔梅克人的文字更加复杂的象形文字。不可否认的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现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奥尔梅克人是中美洲文明发展进程中最先发明文字和历法的人。

奥尔梅克人来自哪里

从奥尔梅克文明的发展历程看,它没有进入青铜器时代,也没有进入铁器时代,而是一直停滞在石器时代。可它却达到非常高的文明程度,对中美洲的政治、宗教、艺术和等级社会都影响深远。更令人不解的是,此前,在中美洲没有发现过丝毫和它有关并能与之联系上的文明迹象。

所以,如果说这是本土文明,那它是怎么发生这种质变的呢?如果它不是本土的,就一定有某种外来文明因素介入其中,那么,这个外来文明来自哪里?这些中美洲文明的启蒙者到底是谁呢?

考古学家认为,奥尔梅克巨石人头像好像有非洲人的特征。

也有人认为,中美洲第一个璀璨的古文明,可能是在商朝末年一批渡海逃难的中国人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首先,时间吻合,奥尔梅克文明兴起于公元前1200年以前,此时中国的商朝灭亡。中国古籍曾记载,商朝灭亡后,商朝遗民中最厉害、最骁勇善战的飞虎族,也叫白虎族、虎族,不甘做周朝的臣民,就东渡了。

第二,商人以虎为尊,商朝青铜器上绘有大量虎形图案。而奥尔梅克人认为美洲虎是权力的象征,生命以美洲虎的形式出现,酋长和祭司是美洲虎的化身,美洲虎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两种文化中虎的地位都至高无上。

第三,一批用翡翠和蛇纹岩雕刻成的小型人像曾在拉文塔的宗教祭祀遗址中出土,任何毫无偏见的人都不难看出,那是典型的中国人面孔、中国人相貌。

最后,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外文系的华裔教授许辉,提出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文字。他从奥尔梅克人的陶器、玉器、石雕的照片或实物上找到近150个文字符号,通过翻查古文字典,以及拿摹本请中国内地的古文字专家鉴定,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文字符号非常类似于中国的甲骨文或金文。而许辉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画廊于1999年6月~10月举行的奥尔梅克文化展中发现的一个商朝遗民的祭祀品,进一步验证了他的观点。

所以有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化是在来到中美洲的中国商朝流亡者的帮助下形成的。可是,很多考古学家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目前尚有争议。

此外,也有人认为奥尔梅克人具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种的特征。

黑种人,黄种人,还是白种人?奥尔梅克人到底来自何方?他们的文化形成,他们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到底怎样?人们只得承认奥尔梅克文化是最神秘莫测的古代文化之一,目前这一切都还是未解之谜。

公元前100年左右,奥尔梅克文明逐步衰落以致中断。然而文明之花并未就此枯萎,奥尔梅克文明就像早期中美洲文化的种子一样在随后的中美洲各文明中扎下根来,从神权政治、金字塔神庙、纪念碑和祭台,到象形文字、历法系统、美洲豹崇拜和活人祭神,乃至橡胶球死亡游戏,以及奥尔梅克人对玉石、可可豆和奎扎科特尔凤鸟的喜爱,都被其他部落的印第安人继承下来,它们在中美洲大陆的丛林与沟壑中灿烂绽放!

为什么说蒂瓦纳科是远古文明奇迹

难以解释的神秘古城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间,在海拔4000米的玻利维亚境内高原上,在的的喀喀“圣湖”以南大约20千米处,残留着一座神秘的古城遗址,它就是蒂瓦纳科古城。

这座神秘之城周围没有其他任何城市,离它最近的就是蓝天和白云。这里气压很低,大约只有海平面气压的一半,空气中氧的含量也极少,任何一个非本地人来到此地进行体力劳动都会难以忍受。但恰恰就是在这样的高原之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高度发达的民族,他们创造了蒂瓦纳科文化。

在南美大陆上世代生活的印第安人,自古以来就以光辉灿烂的太阳为最高崇拜。传说,太阳神曾降临在安第斯高原,在海拔4000米的的的喀喀湖畔建造了一座雄伟的城市,这就是历史悠久的蒂瓦纳科古城。

在古印第安语中,“蒂瓦纳科”有“创世中心”之意。从远处看去,这座古城显得异常宏伟壮观,大批的宗教建筑、绘画雕刻以及高度发达的古文化云集此地,流露出慑人的气势,处处充满着神秘的气氛。

蒂瓦纳科遗址坐落在长约1000米、宽450米的台地上,是一个大规模的建筑群。从残存的遗迹可以看出,这里原来是一座坚固而庞大的城池,建筑宏伟谨严,四面的城墙都由巨大的石块砌成,宽阔的石阶通向高大的城门,每扇城门都由一整块大石凿成,里面有石梯台阶通往地下的内院。

在成年累月的风霜侵蚀下,还有西班牙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后,如今的古城已是一片空寂荒凉的景象,只有几尊伫立在破损台地上的巨大石像,还有镶嵌在神庙墙壁上的百余颗用红砂岩石雕成的人头像,千百年来向世人传递着这个历史不明的古代民族的秘密,成为不可磨灭的历史见证。

在蒂瓦纳科古城周围还散建着一座座用大块岩石雕凿而成的碑柱。

这些岩石是如此巨大、如此笨重,却被切割得那么整齐,雕琢得那么精美,使得每一个前来参观这些巨石的人,都不得不被它们的宏伟气势和精湛工艺所震撼,从而唤起人们的惊叹与困惑,使人们不禁相信这不是人类雕琢出来的而是出自神祇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