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知识小百科
16607400000018

第18章 人文艺术(7)

也是神话传说,《汉书》却把它归为“地理志”。但不管如何,它却是中国小说的最初形式。到了后来,慢慢出现了诗、文、赋。我国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标志性的是陈鸿写的《长恨歌传》和白行简写的《李娃传》,它们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小说不再是历史性的东西了。慢慢地一些传奇就开始出现,传奇最盛行的是唐朝,但唐朝却不是小说的发展的顶峰。到了宋朝,传奇就没落了,到了宋后,随之而来的是根据传奇改写的话本。但话本只是跳台,在这个跳台的帮助下出现了类似近代小说的小说,如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大部分都是文人根据民间的话本改写的。它都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生产出来的。从这里再发展,文人们再也拿不出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从而出现了《金瓶梅》,它是第一部写民间人物生活的书,在小说的发展史上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金瓶梅》开辟的道路上很快的达到了中国小说的最顶峰一一《红楼梦》出现了,它意味着中国小说走向了成熟。中国小说的发展基本就是这样,但是在这里还要提一点,就是关于小说诗化,我觉得小说诗化也是小说发展的关键,而在这个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红楼梦》,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在小说诗化的方面讲,可以上说是一个飞跃,这就如同西方的《十日谈》到后来的《堂·吉诃德》一样。小说诗化,也是以后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我认为,中国小说要是从长远来讲还是要往小说诗化方面靠。

西方文学

古希腊罗马文学

西方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的古希腊文学。希腊神话生动丰富,保存完整。荷马史诗气势镑礴,是史前社会的宝贵文献。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的命运悲剧是奴隶主民主制时期社会现实的写照。古罗马文学继承了古希腊文学的传统,维吉尔(《埃涅阿斯纪》)、贺拉斯(《诗艺》)和奥维德(《变形记》)是古罗马最具影响的诗人。

中世纪文学

欧洲中世纪文学主要由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构成。骑士文学反映了骑士阶层的荣誉观和爱情观。《罗兰之歌》是中世纪英雄史诗的代表。《列那狐的故事》表现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情绪。但丁是中世纪最卓越的诗人,《神曲》用梦幻故事的形式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出现在14—16世纪的欧洲。意大利作家彼得拉克(《歌集》)和薄伽丘(《十日谈》)是其先驱。法国作家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表现出反经院主义思想。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塑造了一个既耽于骑士幻想又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复杂形象。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在历史剧、喜剧和悲剧创作中均有很高的成就。悲剧《哈姆雷特》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剧情生动、背景广阔、形象鲜明。

古典文学

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文学。法国作家高乃依(《熙德》)和拉辛(《安德洛玛克》)的悲剧均有拥护王权和崇尚理性的特征,符合“三一律”规范。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对宗教骗子达尔杜弗的鞭挞,体现了这位作家的民主倾向。英国诗人弥尔顿以长诗《失乐园》等作品,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理想和英雄气概。

启蒙文学

18世纪的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塑造了“真正资产者”的形象,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在近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占有地位。法国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有:小说家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剧作家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等。

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席卷欧美。德国出现过耶拿派和海德堡派。英国出现过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等。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创作代表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法国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还有夏多布里昂、大仲马等。惠特曼(《草叶集》)和霍桑(《红字》)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意大利的曼佐尼、波兰的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的裴多菲也是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开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美文学的主潮。法国作家斯丹达尔的小说《红与黑》是其奠基作。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巨著《人间喜剧》堪称巴黎上流社会的编年史。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双城记》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反映了他的命运观。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以辛辣的讽刺鞭挞专制农奴制度。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以恢弘的气势探索俄国社会的出路。这一时期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还有: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德国诗人海涅(《德国——个冬天的童话》)、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

音乐概述

广义地讲,音乐就是任何一种用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所谓的音乐的定义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议,但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

《词典》上的定义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

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

音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体验,最传统的一种是到现场听音乐家的表演。现场音乐也能够由无线电和电视来播放,这种方式接近于听录音带或看音乐录像。有些时候现场表演也会混合一些事先做好的录音,如DJ用唱片做出的摩擦声。当然,也可以制作自己的音乐,通过歌唱,玩乐器或不太严密的作曲。

甚至耳聋的人也能够通过感觉自己身体的震动来体验音乐,最著名的聋音乐家的例子便是贝多芬,其绝大部分著名的作品都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后创作的。

人们想学习音乐的时候会去上音乐课。音乐学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音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各文化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系统,民族音乐学是一门以该领域为讨论对象的学科。

音乐起源

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巳无法查考。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巳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1.弦乐器的起源传说墨丘利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使神。据说他在尼罗河畔散步时,脚触一物发出美妙的声首,他拾起一看,发现原来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所发出的声响。墨丘利从此得到启发而发明了弦乐器。虽说后人考证在墨丘利以前就巳经有了弦乐器,但也可能是由此得到了启发。

2.管乐器的起源传说

中国古代历史记述了距今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有一位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他进人西方的昆仑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虽然这一故事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可将其看做是有关管乐器起源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

3.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最初的帝王一黄帝,是5000年前创造了历法和文字的名君。当时,除了前述的伶伦之外,还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乐家。据说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弹奏了有五十弦的琴,由于音调过于悲伤,黄帝将其琴断去一半,改为二十五弦。

此外,在黄帝时代的传说中,还有一位名为神农的音乐家,他教人耕作,并发现了医药,据说是牛首人身。他创造了五弦琴,如果设想当时的音乐是使用五声音阶,那么这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音乐

1.正式的中国音乐历史文字记载,始于周朝

中国音乐从很早已经掌握七声音阶,但一直偏好比较和谐的五声音阶,重点在五声中发展音乐,同时将中心放在追求旋律、节奏变化,轻视和声的作用。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和西方音乐不同,西方音乐从古希腊的五声音阶,逐渐发展到七声音阶,直到十二平均律;从单声部发展到运用和声。所以西方音乐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正像亨德尔的某些作品。中国音乐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称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2. 史前古乐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6700年至7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会烧制陶埙,制作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相联系。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能发出七声音阶。但中国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声音阶。

3.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诗”与“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联系的。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比如汉代的官方诗歌集成,就叫《汉乐府》,唐诗、宋词当时也都能歌唱。

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不像对待画家,因为中国画和书法联系紧密,画家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在宋朝时甚至可以“以画考官”(其实也是因为宋徽宗个人对绘画的极度爱好)。乐手地位较低,只是供贵族娱乐的“伶人”。唐朝时著名歌手李龟年也没有什么政治地位,现在的人知道他也是因为他常出现在唐诗中,受人赞扬。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发展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没有能留下更多的书面资料。但音乐和文学一样,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必修课,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则更是充满了多彩的旋律。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人的发展。到了元代,民族乐器三弦的出现值得注意。宋代还是中国戏曲趋于成熟的时代。它的标志是南宋时南戏的出现。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其音乐丰富而自然。最初时一些民间小调,演唱时可以不受宫调的限制。后来发展为曲牌体戏曲音乐时,还出现了组织不同曲牌的若干乐句构成一种新曲牌的“集曲”形式。南戏在演唱形式上已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传世的三种南戏剧本《张协状元》等,见于《永乐大典》。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元杂剧的兴盛最初在北方,渐次向南方发展,与南方戏曲发生交融。代表性的元杂剧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另外还有王实甫、乔吉甫,世称六大家。典型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元杂剧有严格的结构,即每部作品由四折(幕)一楔子(序幕或者过场)构成。一折内限用同一宫调,一韵到底,常由一个角色(末或旦)主唱,这些规则,有时也有突破,如王实甫的《西厢记》达五本二十折。元杂剧对南方戏曲的影响,造成南戏(元明之际叫做传奇)的进一步成熟。出现了一系列典型剧作,如《拜月庭》《琵琶记》等。这些剧本经历代流传,至今仍在上演。

西方音乐

西方音乐以七弦琴作为音乐的标志乐徽。西洋音乐主要指欧洲的音乐,由于欧洲历史上统治阶层比较重视音乐,因此许多音乐家都得到资助和保护,发展出比较完善的音乐理论。目前西方的音乐理论在全世界的音乐界占有主导地位,欧洲音乐界发展的记谱法和作曲的程式得到世界的公认。

西方音乐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

在公元前12—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史诗本身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它由职业弹唱艺人“阿埃德”用一种叫基萨拉的乐器伴奏吟唱。

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

中世纪时期的音乐

西元476年罗马帝国瓦解后,希腊、罗马文明便趋衰微。日耳曼人统治欧洲西半部,历史上称为“黑暗时期”,也就是“中世纪时期”。教会是当时人们的生活重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艺术家在宗教中生存,因此当时艺术与宗教息息相关。这时期的音乐活动受基督教影响很大,音乐多以宗教仪式或歌唱颂歌为主,以功能为重,如格雷果圣歌。歌词多是采自圣经。特色是旋律高低起伏变化小,缺乏和声基础,表现朴实。

公元390年左右,安布罗斯推行对圣歌的双声合唱,引人和声,并准许非僧侣、教士的俗人参与演唱。使教会音乐得以发展和普及。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为1450—1600年,在中世纪“新艺术”的基础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这时的音乐家在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对复调音乐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声乐与器乐逐渐分离而独立发展。这一时期五线谱已得到完善,印刷术也运用到曲谱上,这都使音乐的传播更加便利和广泛。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指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为从1600—1750年之间的150年。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人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复音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于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复调在J.S.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致。数字低音及即兴创作是巴洛克重要的部分,并且管弦乐团编制尚未标准化。

古典主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