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喧嚣的海洋
16592700000021

第21章 海洋之谜(4)

由于航船在塞布尔岛不断罹难,船员们纷纷要求本国政府在岛上建造灯塔,设立救护站,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微不足道的孤岛上付出代价。

1800年,在新斯科舍半岛发现了不少金币、珠宝及印有约克公爵家徽的图书和木器,而这些物品是渔民从塞布尔岛上换来的。这事引起英国政府的注意。因为当年开往英国的“弗莱恩西斯号”,从新斯科舍半岛起航后,便杳无音信。

英国海军部认为,“弗莱恩西斯号”遇难后,船员可能登上塞布尔岛,而被当地居民杀死,船上财物被洗劫。后来的调查最终搞清了真相:船员与船一同被无情的海沙吞没了。

几个月后,英国的“阿麦莉娅公主号”又沉陷于塞布尔岛周围的流沙中,船员无一生还。另一艘英国船闻讯赶来救援,不料也遭同样厄运。英国政府大为震惊,立即决定在岛上建造灯塔,设立救生站。

1802年,在塞布尔岛上建立了第一个救生站。救生站仅有一间板棚,里面放着一艘快速艇,板棚附近有一个马厩,养着一群壮实的马。每天有4位救生员骑着马,两人一组在岛边巡逻,密切注视着过往船只的动向。

救生站建立后,发挥了巨大作用。1879年7月15日,美国一艘排水量2500吨的“什塔特·维尔基尼亚号”客轮载着129名旅客从纽约驶往英国的格拉斯哥,途中因大雾不幸在塞布尔岛南沙滩搁浅,但在救生站的全力营救下,全体船员质利脱险。

1840年1月,英国的“米尔特尔号”被风暴刮进塞布尔岛的流沙浅滩,由于他们求生心切,在救援人员还未赶到时纷纷跳海,结果全部丧命。

两个月之后,空无一人的“米尔特尔号”被风暴从海滩中刮到海面,在亚速尔群岛又一次搁浅时,才被人们发现。

可怕的塞布尔岛已划人加拿大版图,岛上现已建立有现代化设备的救生站、水文气象站、电台、灯塔,并备有多架先进的直升机。每当夜幕降临时,在30千米远的地方便可以看到岛上东西两座灯塔闪烁的灯光。每天24小时,岛上无线电导航台不停地向过往的各国船只发射电波信号警告。尽管近几十年航船在该岛罹难事件已大大减少,可有关塞布尔岛的古老民歌还在告诫人们:避开这可怕的坟场。

小岛消失之诚

1964年,从西印度群岛传来了一件令人瞠目的奇闻:一艘海轮上的船员,突然发现这个群岛中的一个无人小岛,竟然会像地球自转那样,每24小时自己旋转一周,并且一直不停。这可真是一件闻所未闻的怪事!

这个旋转的岛屿是一艘名叫“参捷号”的货轮在航经西印度群岛时偶然发现的。当时,这个小岛被茂密的植物覆盖着,处处是沼泽泥潭。岛很小,船长卡得那命令舵手驾船绕岛航行一周,只用了半个小时,随后他们抛锚登岛,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珍禽异兽和奇草怪木。船长在一棵树的树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登岛的时间和他们的船名,便和船员们一起回到了原来登岛的地点。

“奇怪,抛下锚的船为什么会自己走动呢?”一位船员突然发现不对劲而大叫起来,“这儿离刚才停船的地方差了好几十米呀!”

回到船上的水手们也都大为惊异,他们检查了刚才抛锚的地方,铁锚仍然十分牢固地钩住海底,没有被拖走的迹象。船长对此满腹狐疑,心想这是不是小岛本身在移动呢?

这件奇闻使人们大感兴趣,一些人闻讯前去岛上察看。根据观察结果,一致认为是小岛本身在旋转,至于旋转的原因,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比较多的人认为,这座4、岛实际上是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因潮水的起落而旋转。但真相究竟如何,当时谁也不能断言,只好留待科学家们去研究了。

过了不久,这座怪岛从海面上消失了。

不可思议的撞船事件

在辽阔的大西洋上,两艘装有当时最先进导航仪器的优质海轮相向驶近。彼此早在十多千米以外便通过雷达装置看到了对方。可是,一路小心避让的结果,却偏偏撞个正着。这事」L—你说怪不怪?

事情发生在1956年7月25日,当天是星期三。两艘不幸相撞的船,一艘叫“阳里亚号”,属于意大利航业公司所有;一艘叫“斯德哥尔摩号”,属于瑞典瑞美公司所有。前者于1951年6月在热那亚下水,装备着当时最先进的全套仪器与装置,号称“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可以平稳航行”。后者的设备在那时也是第一流的,而且它还有着一个特别坚硬的船头,以便可以在北极圈的海区内破冰前进。

两艘船的船员也是无可挑剔的:可谓个个精兵强将,既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又极富责任与纪律性。至于两船的船长,更是无须质疑。“阳里亚号”的船长卡拉美,时年58岁,拥有40年航海的辉煌纪录,战时曾任海军司令,自1953年1月起即担任该船船长。他忠于职守但对部下却很亲近,管理严格却作风民主。而该船自首航以来连这次已是第51次航行了,5年间从未发生过任何大小事故。“斯德哥尔摩号”的船长拿腾逊,时年63岁,仅替该船所属的瑞美公司服务即达40年。在他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长形脸上,显露出的是经风霜和与海浪搏斗的坚韧及老练。他那严谨的神色,则表示出他一贯守纪一丝不苟的态度。

星期三下午1时许,“阳里亚号”与“斯德哥尔摩号”在大西洋上相向行。前者自意大利热那亚出发,朝纽约行驶,距纽约已不到一昼夜的航程了,其时位置在南塔角东264千米处。后者则自纽约出海,目的地是丹麦哥本哈根,其时位置在南塔角西352千米处。这也就是说,两船距离当晚12时相撞时,其直线距离为616千米,每船平均还需走308千米的航程。南塔角的南塔岛南64千米处有一条灯塔船,它是纽约港设在大西洋近海岸的一个浮动界标:西行的船只可以由它导向纽约港,东行的船只则在它的指引下穿行大西洋。

在大西洋的这一带,每年夏天的气候变幻无常,但对大半辈子都在与大海打交道的卡拉美船长(“阳里亚号”)与拿腾逊船长(“斯德哥尔摩号”)来说,则是司空见惯的事。因此,这天下午3时光景,当海上突生浓雾,“阳里亚号”进人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水域时,卡拉美并不惊慌,但是却开始更加小心起来。每当碰到有雾或大风大浪的坏天气,他都要亲自出现在船桥上指挥。这天他也不例夕。

卡拉美命令把航速由43千米/小时降至39千米/小时,同时要求“阳里亚号”上的专用雾角每隔一段时间就鸣叫一次。船长还命令特别注意雷达屏幕上的动静。

但此时“斯德哥尔摩号”所处水域还未起雾,天气虽然昏暗有云,然而阳光却不时拨开云层照射在海面上。在船桥上当值的是三副乔安生,这是一个极有责任;0、工作也很细致的青年职员。他一直小;0翼翼地观察着前方的航程上的动静,船长拿腾逊就守在身旁,也未能分散他的注意力。进人当夜9时,乔安生估计了一下:离南塔角灯塔船还有80千米的航程。于是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雷达突屏。10时30分,屏幕左角出现一个小小光点。他知道,这表示在离19米的前方有海来。

再说“阳里亚号”,在晚上10时30分多一点,卡拉美船长也看到荧屏上出现的一个小光点,也同样知道有一条船正向着自己驶来。他同二副佛兰齐尼算了一下,此时两船的距离约为27千米。于是,在大约相近的时间里,两条相向驶近的船上的指挥员们者密切地注意着荧屏上对方光点的渐渐明亮与扩大。

两条船中,“斯德哥尔摩号”比较靠近海岸,南塔岛在其左舷方向。“阳里亚号”则离岸较远,它的左舷方向是广阔的洋面。当然,按常理,这两条船的安全交会当是无问题的。可是,为了增强安全系数,卡拉美船长仍命“阳里亚号”把航线再往左调节4°。不过,令卡拉美疑惑的是,当荧屏上的亮点越发明显时,却听不见来船的雾角声,而在这样的雾夜之中,漆黑如磐,却不响雾角,真是难以想象。他自己的船,则一直响着雾角。

在对方一“斯德哥尔摩号”上,也存在着同样的疑惑:咱们的雾角尖锐响亮,可传至很远的洋面,可对方却何以闷声闷气,不发一声地朝咱们驶来?更令人不解的是,当双方通过突屏发现只有8千米的距离时,却都寻不见对方的灯光。其实双方此时都是开着指示灯的。照说8千米的距离,完全可以发现,却硬是发现不了,依然是起初的雾漫漫,夜沉沉……当时,“斯德哥尔摩号”左舷上的红灯大开着。他们也多么希望看到来船左舷的红灯啊,因为只有这样,两条很快就交会的海船才会按照国际航行守贝J的规定:以左舷相向而过,避免碰撞。

过了一会儿,船桥上的电话响了,待在“斯德哥尔摩号”船顶上守望观察的船员向三副乔安生报告:“左前方20°发现灯光。”这时,乔安生用肉眼也观察到了一个暗红色的亮点,在左前方不到3.2千米处。乔安生立即下令舵转右方。这样好使来船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船左舷的红灯。可是,就在这时,来船的红色灯忽然消失,随目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绿色……这是怎么一回事?乔安生心里顿感不妙。因为这显示出本船面对的是来船的右舷。换言之,就是来船正拨转船头向本船船首冲来。这情形,就犹如在高速公路上西侧行驶的车辆突然横到东行车面前来了。

乔安生当即做出反应。他将引擎间联络通讯器的把手从“前进”位置果断地扳到“全速后退”的位置。此时,船长拿腾逊正待在自己舱里。他明显地感到一阵由引擎改变转向而引起的震动,立刻赶到船桥上来……这是“斯德哥尔摩号”方的。

在“阳里亚号”一方的船桥上,此时的情况也完全一样:来船何以不鸣雾角,却突然出现在眼前?眼看着对方的灯光迅速变亮,放大……猛然间,一名船员高声喊道:“它转过来了,撞上来了!”其实,此时对方的船一即“斯德哥尔摩号”正在采取紧急避让措施,但在“阳里亚号”看来,“斯德哥尔摩号”乃是全速地抢到自己的航道上来,并拼命撞上!卡拉美船长当机立断,发出命令:“赶快躲开!急速左转全速后退!”

孰料此时已躲闪不及,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斯德哥尔摩号”那无比坚强的钢角已拦腰插人“阳里亚号”的船身,犹如一支尖矛射中大鲸鱼一样。

两船互相绞缠在一起,在漆黑的海上擦出星星般的火花。这时,“斯德哥尔摩号”的“全速后退”才真正发挥作用一它“吭嘛吭嘛”地艰难地从对方船身中拔出钢角……于是,“阳里亚号”摆脱羁绊,也全然失去控制,开始摇晃下沉。

“见鬼!”卡拉美船长只来得及咒骂出这一声,便迅速指挥船员放出救生艇与舢板,紧急援救本船的1134名旅客。闯了大祸的“斯德哥尔摩号”自然也参与了大援救,将对方的旅客转移过来。此时,两船探照灯大开,人声鼎沸,哭喊喧嚷,犹如炸开锅一般,附近有五六条过路船闻讯赶来,也参加救助行……

7月26日上午10点整,“阳里亚号”完全沉人海底。最后清点人数,该船死亡43人(多半在撞船瞬间便已丧命)。船长卡拉美痛不欲生,抱着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准备随船自尽,在最后一分钟才被船员生拉硬拽地拽上救生艇。

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沉船悲剧。可是,也有因祸得福的:一位19岁的意大利女移民安苏丽在被救上救生艇时突然跌落大海,一位纽约青年哈得生奋不顾身跳水救美。8个月后,两位青年竟喜结良缘。

那么,此次临近纽约港时才发生的撞船事故责任在谁呢?两家轮船公司相互控诉,而提出的证据又都证明自己无罪,于是只得在庭外和解。可是,到底谁是肇事者呢?难道真如卡拉美船长所咒骂的一“撞到鬼了”?

海洋资源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水不仅是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其他能源。加强对海水资源的幵发利用,是解决我国沿海和西部苦咸水地区淡水危机和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