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军事纵横
16591600000012

第12章 世界兵种(1)

陆战步兵

陆军是徒步或搭乘汽车、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实施机动和作战的兵种,前者称徒步步兵,后者称机械化步兵或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主要装备有步枪、机枪、火箭筒、轻型火炮、反坦克导弹、防空火器、汽车、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徒步步兵,顾名思义,是用两条腿走路的兵,跋山涉水皆可,行动受地形、气象影响小,便于机动;机械化步兵,是以步兵战车或装甲输送车为主要装备的步兵,以乘车战斗为主。也可下车作战,具有较强的机动力、防护力和火力,行动快,突击力强,但乘车时目标大,受一定地形和气象条件的限制,且需可靠的技术保障。步兵是陆军中人数最多的兵种,在地面作战中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最后夺取和扼守阵地、歼灭敌人,主要靠步兵。

步兵产生于远古时代。奴隶社会时期,在许多国家,步兵是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分为重装步兵、轻装步兵。中国古代称步兵为徒或卒,有徒兵、徒卒、武卒、锐士、技击、带甲等称呼,主要围绕战车作战,后来逐渐成为主要作战力量。封建社会时期,骑兵发展为主要兵种,步兵担负辅助任务。随着火器的出现和发展,步兵又成为主要兵种,其组织编制也不断变化。15~16世纪,出现了步兵连、营、团、旅;18世纪,有了步兵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始用汽车、装甲车输送步兵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组建了大量机械化步兵部队后,步兵朝进一步提高火力和快速机动力的方向发展,一些国家的步兵改称为机械化步兵或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战争年代,一直以徒步步兵为主要作战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抽调大量步兵建制单位组建和发展特种兵,同时在步兵部队内部增编特种专业部队、分队,步兵所占的比例逐渐缩小,摩托化、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

海军步兵

海军陆战队是海军中担负渡海登陆作战任务的兵种,有的国家称海军步兵。

通常由陆战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和侦察通信等部队、分队组成。有的还编制有航空兵,一般按师(旅)、团、营的序列编制。主要装备有步兵自动武器、轻便自行火炮、地空导弹、水陆坦克、两栖装甲输送车、气垫船、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等。其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陆军实施渡海登陆作战、反登陆作战。在协同陆军登陆时,通常担任登陆先遣队,首先突击上岸,保障后续梯队登陆;也可配合陆军担负海岸防御任务。

15~16世纪,一些国家为了向海外扩张,建立了经过专门训练的登陆作战部队。17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了海军步兵团。此后,俄国、葡萄牙、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先后建立了海军陆战团或海军陆战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陆战队迅速发展,各国的海军陆战队在登陆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等国还多次把海军陆战队用于局部战争,如美国在侵朝和侵越战争中,英国在马岛战争中,都使用了海军陆战队。中国在辛亥革命时,广东革命军曾组建海军陆战队。

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组建海军陆战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于1953年建立海军陆战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在参加解放一江山岛等沿海岛屿的登陆作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编有海军陆战队。美国海军陆战队是独立兵种,由于其地位和作用独特,被美国人视为“第四军种”。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世界上最大的精锐部队,拥有总数大约为194000的男女队员,共有3个师与3个配有416架战斗机的空中联队,它甚至比大多数国家的整个军队都要大上许多。

海军陆战队在兵种中是一个特别的分支,他们所受的训练就是要让他们准备好来应付各种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方式。第一支海军陆战队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正式服役,不过他们正式活跃于世上则是在这场战争之后。美国国会在1798年7月再度建立海军陆战队,他们不屈不挠、严守纪律以及高适应性的传奇,也使得他们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主要战争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炮兵炮兵是以火炮、火箭炮和战役战术导弹为基本装备,进行地面火力突击任务的兵种。

它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集中、突然、连续地对地面和水面目标实施火力突击。主要用于支持、掩护步兵和装甲兵的战斗行动,并与其他兵种、军种协同作战,也可独立进行火力战斗。炮兵在历史上有“战争之神”的称号。

炮兵按隶属关系,分为队属炮兵和预备炮兵;按运动方式,分为摩托化炮兵(机械化炮兵)和骡马炮兵;按装备战斗性能,分为榴弹炮兵、加农炮兵、山地炮兵、火箭炮兵、迫击炮兵、反坦克炮兵和地地战役战术导弹部队。

队属炮兵指集团军以下各级合成军队建制内的炮兵,英、美、法等国家称“野战炮兵”。

预备炮兵是隶属于统帅部或军区(方面军)建制的炮兵,有的国家称“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摩托化炮兵是指火炮及其配套装备用自身的动力,或用汽车、履带车辆牵引和装载而进行运动的炮兵。骡马炮兵是指火炮、仪器等装备由骡马挽曳或驮载进行运动的炮兵。山地炮兵是以轻型加农炮、榴弹炮和迫击炮为主要装备,用于在山地和难以通行的大起伏地作战的炮兵。

反坦克炮兵是以反坦克武器为基本装备,以击毁敌坦克和装甲车辆为基本任务的炮兵,亦称反坦克歼击炮兵、防坦克炮兵等。地地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是以地地战术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地空导弹为基本装备,在战术范围内以火力支持地面部队作战和掩护地面部队对空安全的部队。

炮兵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京军中就有相当规模的主要使用火炮的战斗部队,当时叫做“神机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与军队同时诞生,八一南昌起义就有炮兵营,红四军编有炮兵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炮兵在合成军队中的比重得到加强,国产的自行火箭炮、自行榴弹炮、自行加农炮利用本身的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炮兵作战的机动能力。各种高炮和各种类型的防空导弹,形成了高炮与导弹相结合的防空武器系统,从高空、中空、低空到超低空都布下了层层火网,大大提高了我军的防空保障能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研制、装备新式炮兵武器,从而出现了反应更快、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更大、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新型炮兵部队。

第二炮兵

战略导弹部队是战略核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战略导弹部队由导弹部队和各种专业部队组成。其中专业部队包括导弹技术部队、核技术部队、工程部队,以及三防、通信、电子战、测绘、气象、警卫、侦察和后勤部队等。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称为第二炮兵,简称“二炮”。

二炮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地地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进行战略核反击任务的部队,组建于1966年7月1日。主要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联合其他军种的战略核部队对敌人实施有限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

第二炮兵部队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工程部队,作战保障、装备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是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的主要用于核威慑和战略核反击的力量。目前,建成了一批不同型号和不同发射方式的作战阵地,初步形成了多种型号导弹武器装备系统,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和准确打击目标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保卫社会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发展核武器,组建战略核部队,是为了防御,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讹诈,遏制核战争。核反击是被迫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核武器和核战争,维护中国的独立和安全。中国政府一再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地区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遭到核袭击,将毫不犹豫地实施核反击,进行有限而有效的核报复。

工程兵

工程兵是指担负军事工程保障任务的兵种。通常由工兵、舟桥、建筑、伪装、野战给水工程、工程维护等专业部队组成;有的国家还包括铁道、测绘等部队;分属各个军种。

工程兵具有快速进行多种工程作业和进行一定战斗任务的能力,是军队实施工程保障的技术骨干力量。

陆军工程兵为一般兵种,设有领导机关,编有勤务保障部队、分队和教学、科研机构,通常区分为预备工程兵部队和队属工程兵部队。其他军种的工程兵,一般只编工程建筑部队、工程维护部队等。陆军工程兵战时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工程侦察,修筑道路、架设桥梁、开设渡场,排除障碍物、开辟通路,保障部队顺利开进、快速展开;构筑指挥所、通信枢纽等,保障己方隐蔽安全和指挥稳定;在敌方进攻的主要方向埋设地雷、设置障碍,阻滞敌方机动,并实施破坏作业,为己方扫清道路;对重要目标实施伪装,设置假目标,迷惑敌方;构筑给水站,保障己方部队在野战条件下的供水。野战工兵还可使用工程战斗器材,直接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平时,陆军工程兵主要承担永久性军事工程的建设等任务。海军、空军、战略火箭军和防空军的工程兵主要担负军港、机场、导弹基地等军事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抢修任务;海军陆战队的工程兵部队,主要担负登陆作战的工程保障任务。

中国很早以前就有工程兵,自夏朝始,军队即有筑城设障、架桥修路等工程作业。据《周礼》,西周军队中设有“掌固”和“司险”等官职,掌修筑城郭沟池及有关防守之事。春秋战国时期,保障军队作战行动的工程作业已有相当规模。元朝初期,开始出现担负工程保障任务的专业部队,军队中编有匠军,专事装填火炮弹药和架桥、修路,其总管职称为“炮水手元帅”,后又建立专管浮桥架设和漕渡的船桥水手军,在进攻泸州时曾在长江上游支流架设浮桥20余座。太平天国的军队中,曾编有土营和水营,清朝晚期,湘军和淮军中营配长夫,每营定额180人,负责运输并担负筑垒、浚壕、修路等工程作业任务。

新军编有工兵营(队),包括筑城、电雷、架桥、绘图、修械、电报等分队,工兵遂成为一个兵种。各地武备学堂,开设工兵专业训练课程。“中华民国”

时期,建立独立工兵团和军(师)属工兵分队,开办工兵学校;有的工兵部队曾赴缅甸北部参加盟军对日作战,修筑连接中、缅、印三国的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

化学兵

防化兵是军队中担负防化保障与喷火、发烟任务的兵种,亦称防化兵,有些国家称化学兵。通常由核观测、化学侦察、辐射侦察、洗消、喷火、发烟等部队,分队组成,设有领导指挥机关和教学、科研机构。主要装备有核爆炸探测仪器,化学观测器材,核辐射探测仪器,化学侦察器材,化验车、防化侦察车、洗消车,有的还装备有在沾染区或毒区快速侦察的直升机。主要任务是实施核观测、化学观察和化学、辐射侦察及非专业性生物侦察,实施剂量监督和沾染检查,消毒和消除沾染;组织实施烟幕保障和喷火,协同步兵进行战斗任务;研制和提供新型的装备。有些国家化学兵还担负实施化学攻击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来反对化学战争,一贯主张禁止研制、生产和使用化学武器。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只担负防化保障任务,是军队防护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技术骨干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为使用化学武器开始建立化学兵。在战争中用毒,古代就有记载。公元前5世纪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人曾使用硫黄燃烧产生有毒的烟,攻击对方。19世纪中叶,出现了将人工合成的有毒物质装填在弹丸内使用的战例。到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化学工业的发展,毒剂和其他毒物才有可能大量用于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的几个月内,法军向德军发射装有催泪剂溴乙酸乙酯的枪榴弹3万发,德军向法军发射3000发含有联二茴香胺盐酸盐的榴霰弹。1915年春,德国在战争部设立A10局,进行毒气试验,并将第31工兵团改编为毒气施放团。同年4月22日,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向英法联军首次实施大规模毒气袭击,使英法联军约有1.5万人受到毒害,近5000人窒息死亡。英军随即组建第1化学兵旅,并于同年9月在西线的卢兹向德军实施毒气反击。其他主要交战国,法军和俄军于1915年,美军于1917年,相继组建化学兵部队。初期,化学兵的装备比较简单,主要有用来施放毒剂的吹放钢瓶、毒烟罐和化学迫击炮等。对毒气防护的组织工作,起初由军事医务(卫生)部门负责。随着化学武器和防护手段的发展,1917年夏,有些参战国建立了化学兵领导机构和防毒分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化学武器的投射任务主要由炮兵、火箭兵和航空兵担任,化学兵负责参与组织并直接担负部分使用任务,但主要担负化学防护任务。核武器出现后,化学兵扩大了防护任务范围,改进了编制和装备。

在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为防御日军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国民党政府于1933年2月在军政部成立学兵队,训练化学兵人员。从1937年8月开始在军队普遍建立化学兵机构,在军政部兵工署设防毒处,行营设防毒支处,战区设防毒分处,集团军设防毒科,军设防毒课,师设防毒组和防毒排。1938年8月,军政部决定成立化学兵总队,下辖两个大队,后改为第1、第2团,装备82毫米化学迫击炮,将1933年成立的军政部学兵队改为化学兵干部训练班,划归化学兵总队,同时增设一个防毒训练班。1940年,化学兵总队又增编2个团,主要装备化学迫击炮。

防空兵

陆军防空兵陆军中以地空导弹、高射炮武器系统为基本装备,进行防空作战任务的兵种。有的国家称防空炮兵。由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和弹炮混成部队、分队及雷达兵部队、分队组成。一般采用班(发射组)、排、连、营和旅的编制序列。陆军防空兵是合成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野战防空任务的基本力量,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单独或协同其他防空兵力完成陆军各种行动中的防空作战任务。主要任务是实施对空侦察和空情报知;制止敌方航空兵侦察;拦截和歼灭敌方的飞机、巡航导弹等空袭兵器,掩护军队的部署、行动及军事设施、交通运输线等,保障军队的主要集团和重要后方目标免受或少受空中敌人的袭击;歼灭敌方正在飞行、伞降或机降的空降兵;必要时,歼灭敌方地面或水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