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询问别人不要用质问的口气
用质问式的语气来谈话,是最易伤感情的。许多夫妻不睦,兄弟失和,同事交恶,都是由于一方喜欢以质问式的态度与对方谈话所致。除遇到辩论的场面,质问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你觉得对方的意见不对,你不妨立刻把你的意见说出,何必一定要先来个质问,使对方难堪呢?有些人爱用质问的语气来纠正别人的错误,这足以破坏双方的情感。被质问的人往往会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到大大的打击。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必需的条件,把对方为难一下,图一时之快,于人于己皆无好处。你若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你就不能损伤别人的自尊心。
3.坦诚虽好但不要太直白
对方谈话中不妥当部分,固然需要加以指正,但妥当部分即须加以显著的赞扬,对方会因你的公平而易于心悦诚服。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把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修正,而不是由于你的批评。对于那些无可挽救的过失,站在朋友的立场,你应当给予恳切的指正,而不是严厉的责问,使他知过而改。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式的语气,而用命令的口吻则效果不好。要注意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4.不要吹毛求疵挑别人毛病
千万不要故意与人为难,有的人专门喜欢表示自己与别人意见不同。
这种处处故意表示自己与别人看法不同的人,和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都是不老实的。口才是帮助你待人处世的一种方法,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口才很好却到处不受欢迎的人。不要为了要表现你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故意挑毛病,惹人憎厌。
5.感情要真实,不要虚情假意
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不懂装懂是一种不老实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人要求你做一本百科全书。即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也必有所不知。所以,坦白地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这不是一种耻辱,相反,别人会认为你的谈话有值得考虑的价值,因为你不虚伪,没有吹牛。
6.任何时候都不要在他人面前炫耀
别对陌生人夸耀你的个人生活,例如你个人的成就,你的富有,或是你的儿子怎么了不起等。不要在公共场合把朋友的缺点和失败当成谈话的资料。不要老是重复同样的话题,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诉苦和发牢骚并不是一种良好的争取同情的手段。
第四讲拒绝要注重艺术性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有被人拒绝或拒绝别人的时候。拒绝,表述时总难离开一个“不”字,而这个“不”字,又往往最不好意思说出口。既要把“不”字说出口,又能赢得人家的宽容和体谅,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实非易事,敢于说“不”,诚然不易,而善于说“不”,则更加难得。所以给拒绝找一个适当的方式,确实是一门艺术。
曾有位女士对林肯说:“总统先生,你必须给我一张授衔令,委任我儿子为上校。”林肯看了她一下,并没有回答。女士继续说:“我提出这一要求并不是在求你开恩,而是我有权力这样做。因为我祖父在列克星敦打过仗,我叔父是布拉斯堡战役中惟一没有逃跑的士兵,我父亲在新奥尔良作过战,我丈夫战死在蒙特雷。”林肯仔细听过后说:“夫人,我想你一家为报效国家,已经做得够多了,现在到了就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别人的时候了。”
这位女士本意是恳求林肯看在其家人功劳的分上,为其儿子授衔。林肯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但是他采用装糊涂的方法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拒绝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因人因事灵活运用。面对某些人的无理取闹,特别是面对时弊陋习,务必旗帜鲜明,断然予以拒绝。
恰到好处的拒绝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别人。在交际中,你不可能什么事情,什么情况下都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有些人经常在该说“不”的时候没有说“不”,结果到头来既害己,又害人,将人际关系弄糟。
敢于说“不”,善于说“不”,这是做人处事不可或缺的学问。拒绝人的话是很难说出口的,因此要学会说“不”必须掌握一些说“不”的诀窍。也就是说在别人提出要求前做好说“不”的准备工作。那些在别人不论提出多不合理的要求时都很难说“不”的人,通常是由于以下一种或几种原因:
(1)对自己的判断力缺乏自信,弄不清楚什么是自己应该说的,什么是别人不该期望自己表达的观点。
(2)担心拒绝别人的请求会让人把自己看扁了,渴望讨别人喜欢。
(3)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负起责任认识不清,胡乱承担责任。
(4)具有完善的道德标准,他们会因为“拒绝帮助”别人而感到罪过。
(5)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而把别人看成是能控制自己的“权威人士”,故而不敢说“不”。
然而,不论出于何种理由,这些不敢说“不”的人通常承认自己受感情所支配。不管过去的经历如何,他们从未在别人提出要求时有一个准备好的答复。
当然,说“不”有说“不”的诀窍,高明的手法就是用“不”说不的方式来表达拒绝。以下是一些说“不”的技巧:
1.用沉默表示“不”
当别人问:“你喜欢吃韩国菜吗?”你心里并不喜欢,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即会明白。一位不大熟识的朋友邀请你参加晚会,送来请帖,你可以不予回复。它本身说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2.用拖延表示“不”
一位朋友想请你帮忙。她在电话里问你:“今天去你们公司,可以吗?”你可以回答:“明天再约吧,到时候我给你去电话。”你的同事约你星期天去钓鱼,你不想去,可以这样回答:“其实我是个钓鱼迷,可自从成了家,星期天就被妻子占有啦!”
你和孩子一块上街,孩子看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很想买,但你又不想纵容孩子乱花钱,你可以拍拍衣袋说:“糟糕,我忘了带钱包。”
有人想找你谈话,你看看表说:“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3.用反问表示“不”
你和别人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你的朋友问:“你讨厌我吗?”你可以回答:“你认为我讨厌你吗?”
4.用客气表示“不”
当别人送礼品给你,而你又不能接受的情况下,你可以客气地回绝:一是说客气话,如“你太客气了,真的不需要这样”;二是表示受宠若惊,不敢领受,如“我没帮什么忙,实在是不好意思受领”;三是强调对方留着它会有更多的用途,如“这对我来说用处不大,你留着才能物尽其用啊”等。
5.用外交辞令说“不”
外交官们在遇到他们不想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总是用一句话来搪塞:“无可奉告”。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说“是与不是”时,也可用这句话。
还可以用其他搪塞语:“上帝知道”,“不久,事实会告诉你的”,“这个嘛……我们难说明白”,等等。
6.以友好、热情的方式说“不”
一位作家想同哈佛大学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热地笑了笑,带着歉意地说:“对你的邀请,我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这样拒绝是有礼貌而且愉快的,而且又是那么干脆。
7.避免只针对对方一人
某造纸厂的推销员来哈佛大学推销纸张。推销员找到他熟悉的哈佛大学的总务处长,恳求他订货。总务处长彬彬有礼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们单位已同××造纸厂签订了长期购买合同,单位规定再不向其他任何单位购买纸张了,我也应按照规定办。”因为总务处长讲的是“任何单位”,就不仅仅针对这个造纸厂了。
当我们羞于说“不”的时候,请恰当地运用上述方法吧。但是,在处理重大事务时,来不得半点含糊,应当明确说“不”。
8.不说不的“不”
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活十分穷困潦倒,有时甚至交不起房租。
一次,克雷洛夫和他的房东签订租契。房东在租契上写明,假如克雷洛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房子,必须赔偿1.5万卢布。
克雷洛夫看了看租契,不但不表异议,而且提笔在后面加上两个“0”。
“怎么,150万卢布!”房东惊喜地喊道。
“是呀!”克雷洛夫不动声色地回答,“反正一样赔不起。”
在生活中谁也免不了要说“不”,掌握以上这些说“不”的技巧,并且在实际的说话中恰当地运用,相信你会体会到拒绝人的心得。
当然,拒绝人家的请求,否定人家的意见,往往需要委婉地表达。
这样既能使对方接受你的意见,又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你准备说“不”时,不妨采取下列几种策略和口气来应付:
1.用肯定的口气拒绝
先对对方的意见进行中肯的肯定,然后再找个借口拒绝,这就是用肯定的口气拒绝的技巧。直接反对对方的意见会给对方比较突兀的感觉,情感上因为太突然而难以接受,但是,首先对他的意见给以肯定,让他先有一个好的心理,再拒绝时他也不会过于难受,因为他也有所收获啊!
一位长期从事军事工作的部门负责人说,他最喜欢的词句是:“这个提议非常好,以后我们可以适当采用”,“好主意,不过我恐怕一时还不能实行”。先用肯定的态度表示拒绝,可以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而用“以后”、“一时间”等字眼,表示还未完全拒绝。
2.用恭维的口气拒绝
用恭维的口气拒绝别人,即使你是在拒绝别人,可是对方听到的却是你对他的恭维,对于你的拒绝虽然心存不悦,但是由于你的恭维又使这种不平心理得到了安抚,算是打平了,所以,对方也不会因此过分难受。
3.用商量的口气拒绝
如果有人邀请你参加某集会,而你偏偏有事缠身无法接受邀请,你可以这样说:“太对不起了,我今天的确太忙了,下个星期天行吗?”这句话要比直接拒绝好得多。
用这种口气拒绝最大的优点就是给了对方另一个希望,使对方感觉你不是很直接地拒绝,没有让他觉得很难堪。
4.用同情的口气拒绝
最难拒绝的是那些只向你暗示和唉声叹气的人。例如一位外地朋友对你说:
“老李要出差到你们那边。要不是旅馆住宿费那么贵,我也会跟他一起去。”
这时你应该采取的策略,是以同情的口吻说:“啊,对你的问题,很遗憾我帮不上忙。”另一对策是打开窗户说亮话:“如果你是在问能不能来我家里住,恐怕这个周末不行了。”
5.用委婉的口气拒绝
试比较一下,“我认为你这种说法不对”与“我不认为你这种说法是对的”,“我觉得这样不好”与“我不觉得这样好”这两对表达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前后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后者更为委婉,较易为人接受,不像前者那样有咄咄逼人之势。
6.忌与对方套近乎
给人以“敬而远之”的态度,比较容易把“不”说出来并说得较好,换句话说,对方试图与你套近乎,你要保持头脑清醒,以免做了感情俘虏,给对方可乘之机。一般说来,见一次面就能记住别人名字的人,常容易与人接近,故此,在交谈中不断称呼别人的名字,并冠之以“兄”、“先生”等常使人产生亲近感。那么,反过来你想说“不”时,便应杜绝这种亲密的表示,即对方的名字一概不提,这样加大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就容易说“不”了。还有谈话时尽量距离对方远些,使其不容易行使拍、拉等触动性的亲密动作。据心理学家研究,“触动”是很容易产生共同感受的,故准备说“不”时应注意避免。另外,最好也不要触摸对方递出来的东西,东西也和人一样,一经“触摸”也会产生“亲密感”,想要拒绝就不容易了。
第五讲不要命令别人去做什么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适用或失败时才用。我们要像一个善良的立法者一样,不要因为压迫人而高兴,而是因为用不着压迫而高兴。”商量的魅力在于,使自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亲人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实现它们的方法就是学会商量。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却常常将命令和商量混用。这样一来,一个小小的“词不达意”往往会扰乱人们的生活,造成夫妻间不和睦,父子不和顺,朋友不和气,家庭不和谐,邻里不安居。小则双方心中生点小气,闹个不愉快;大则双方记恨于心,以致耿耿于怀,为日后的冲突埋下祸根,甚至引来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我的朋友琼斯女士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想让她先生送自己一件特别的礼物。送什么呢?想来想去,她想到结婚五年以来,先生从来没有为她做过一顿饭。于是,她想让先生下一次厨房。
琼斯女士想要的礼物,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对于她先生来说,却非常困难。因为这位男士对油烟过敏,一闻到油烟就咳嗽不断,所以特别反感进厨房。但是,琼斯女士觉得是自己过生日,自然自己最大。所以,当先生提着生日蛋糕进门时,她大声向先生命令道:“今天你必须为我做一顿饭。”
先生本来也正有这个打算,但是当听到妻子命令式的口气后,他的心理变得有些抵触。妻子的强硬口气、使他觉得如果自己乖乖地服从命令,岂不是太没面子了。于是他打消了为妻子做饭的念头,并且装出一副绝不服从的样子,就是不肯进厨房。于是,生日晚餐变成了一场激烈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