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以为单靠熟练的技能和辛勤的工作就能出人头地,那你就有点无知了。当然,才干加上超时加班固然很重要,但懂得在关键时刻说适当的话,那也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要掌握说话的技巧,这里所谓的巧妙指的就是对周围情况的观察力,以及能够说出最善解人意或最贴切的话。
安娜·斯洛,毕业于美国布兰迪斯大学,获得社会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社会与经济研究所前任执行主任。在哈佛大学任职12年期间,协助美国政府决策人建立全球学术合作项目和提供相关国际合作政策的支持。
第一讲把话幽默地表达出来
一个哲人曾这样写道:“心灵若是堆满垃圾,心胸容易狭隘;心灵若是一尘不染,心胸则无限宽广。幽默的语言就来自纯洁、真诚和宽容海涵般的心灵,是生命之歌中最曼妙迷人的旋律,是人生智慧之原上绽放的最美丽的花朵,是人们能够从你那里享受到的心灵里的一片艳阳天。”可见,幽默语言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的,无论是听他人说还是说给他人听。
那么,我们怎样培训自己的幽默感呢?怎样寻找幽默的材料和方式呢?
我发现,我的很多学生为了让自己更幽默一些,就去阅读并且摘抄一些幽默小品,无疑这是有益的。幽默当然是语言的艺术,在语言上有所探求和积累十分必要。但是,如果把幽默只看成是语言的艺术,那就很难增强自己的幽默感。因为幽默究其实质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是积极开放的心态的外在表现。粗看幽默感较强的人妙语如珠,颇有口才,似乎是很会耍嘴皮子。其实,口才好坏是外在表现,其本质因素是心态开放,思想豁达而睿智,阅历广博,情趣高尚而丰富。所以有人说,幽默感就是心理上的充实感、智力上的优越感。
以幽默著称的马克·吐温曾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戒烟更容易的了,我已经戒了1000次。”你看这话说得巧不巧?你说这是嘴皮子利索还是头脑睿智?这是口上之才还是心态开放?
谈吐幽默能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乐趣,使我们的交际气氛变得轻松,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谈话技巧。谈吐幽默也有一些有章可循的实用技巧。下面是一些可以培养幽默感的方法:
1.利用对比可以造成很好的幽默效果
我举出过这样的例子,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也常用这一方法,比如:
“先生们,我这个人什么都不缺,除了财富与美德。”
通过对比可以揭示事物的不一致性,使用对比句是逗笑的极好方法。
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干的,彼此之间没有约定俗成的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显得不伦不类,以提示其相异之处,即不谐调因素。它能使人在会心的微笑或难堪的情况中开启心智,受到教育。
2.运用暗示制造幽默效果
一位女记者对日本前总理大臣吉田茂进行“纠缠性采访”,总理大臣无可奈何地回答了她一连串的问题,最后女记者说:“我还想提个问题,阁下对女人有什么想法?”吉田茂回答:“啊,过去想法很多。不过,自从这回看到您之后,就没有什么想法了……”
这是意在言外的冲撞,也是很辛辣的幽默。这类语言一般都是一些暗含有其他意思的语言,使用这种语言表达的是一种含蓄的幽默。
3.巧妙地运用比喻达到幽默效果
老师对吵闹不休的女学生说:“你们叽叽喳喳,简直胡闹。一个女孩相当于500只鸭子。”
不久,一名女生在外面报告:“老师,外面有1000只鸭子找您。”老师莫名,出门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这位女生巧用比喻,用鸭子直接喻人,给人以物的形象,同时,机械换算,自然天成,平添乐趣。
可见,比喻是导致幽默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功能是造成语言的形象性。那些让人感到别致,出乎意外的比喻是导致幽默滑稽的最佳材料。用比喻幽默要自然得体,不露痕迹,给人以天衣无缝之感,方可令人解颐。
4.转移也是制造幽默的一种方式
空中小姐用和谐悦耳的声音对旅客命令道:“请把烟灭掉,把安全带系好。”所有的旅客都按照空中小姐的吩咐做了。过了5分钟后,空中小姐用比前次还优美的声音又命令道:“请再把安全带系紧点吧,很不幸,我们的飞机忘了带食品。”
当一个表达方式原是用于本义,而在特定条件下扭曲成另外的意义时,于是便获得了幽默效果。
5.夸张也是表达幽默的常用方式
运用丰富的想象,把话说得张皇铺饰,也能收到幽默效果。大家比较熟悉的《心不在焉的教授》,也是运用了夸张这一手法。
教授:为了更确切地讲解青蛙的内脏结构,我给你们看两只解剖好了的青蛙,请大家仔细观察。
学生:教授!这是两块三明治面包和一只鸡蛋。
教授:(惊讶地)我可以肯定,我已经吃过午餐了,但是那两只解剖好的青蛙呢?
6.先承后转表达幽默
俄国诗人普希金参加一位爵士的家庭舞会。他走上前邀请一位傲慢的漂亮小姐跳舞。
小姐不屑一顾:“我不能同小孩子跳舞!”
普希金微微一笑:“对不起,小姐,我不知道您正在怀孕。”
这是剥离语意的自我防卫,也带有冷峻顺贬之意。这种说话技巧一般是先顺着对方的意思说,然后再顺势一转,形成对比,达到幽默的效果。
7.利用孩子的天真语言表达幽默
有一次马克·吐温去饭馆吃饭,吃完饭付钱时,把鞋子一脱,从鞋底抽出一叠钱。侍者见了大为惊奇,马克·吐温付之一笑:“这东西过去压迫我,我现在也要压迫它。”
语言幽默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倒引、转折、双关、故作曲解、故作天真、谐称等也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但是,使用幽默需要讲求真实自然,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给自己带来尴尬。
我经常看到和听到一些政治家们的幽默言行。他们大多把幽默的力量运用得十分自如,真实而自然。没有耸人听闻,也不哗众取宠,更不是做戏。这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太精于说妙语和笑话,对个人的形象并无帮助。
有的人智力平平,却非要附庸风雅,企图以成串的笑料和廉价的笑来博得听众的欢心。他们硬要把自己塞进别人的肚子里,不顾别人是不是有这个胃口。结果也许是真的引起了笑,但很可能是笑他形象的滑稽和修饰的浅薄。
芝加哥有个人,他一心想得到某俱乐部主席的位置。他在一次对俱乐部成员的演说中,表现过了头,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演说过程中,他至少说了50则笑话,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确实引人发笑的手势,听众们被逗得哈哈大笑。末了,在他讲完最后一则笑话时,有人大叫再来一个!
这位老兄也真的再来了一个,再次把人逗得疯狂大笑。但是他没有当上俱乐部主席,他的票数是候选人中的倒数第二。
当他闷闷不乐地走出俱乐部时,他问那位喊“再来一个”的人:“你说我比他们差吗?”“不,一点也不差,”那人说,“你比他们有趣多了,你可以当喜剧演员。”
可见,幽默是要注意分寸的,要在适当的场合,掌握好适当的分寸。
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幽默会给人一种滑稽可笑的感觉,显然对自己的形象会造成很大的损害。
第二讲巧妙运用“对比效果”
只要先将对方意识不到的前提遮盖起来,就可以使“对比效果”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说服武器。
有时候,你设计的问题可以让对方的任何一个选择都是你所需要的。
对于始终不愿看书的哈佛学生,可以尝试问他:“你今天是要复习功课,还是预习功课?”那么他肯定要从中选择一个答案。
每年的岁末,一些职业球员就纷纷向所属的球队谈论明年的调薪问题。因为在年度的交替期间,如果不将待遇问题谈妥的话,到第二年就会是件麻烦事了。
在调薪的谈判会议上,那些百战百胜的王牌选手,往往一口气就要求将年薪调高一倍。这时如果你是球队的负责人,应如何去说服这个选手呢?
首先应该清楚的一点就是,如果你对这个王牌选手说:“事实上,20万美元对球队来说并不是问题。”那么,这项谈判就很可能会破裂,虽然你坚持只能给10万美元,但王牌选手一听到你上面的话,就一定会执意要20万美元。
所以,根据“对比效果”,就必须用下面的说法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
“以你的实力,要求20万美元并不高,是很合理的价钱,但是我们球队原来只能付8万美元,不过我想10万美元还是值得考虑,也许这件事情你我都应该好好地想想看。”
如果这个选手说:“10万美元也可以。”
“不,只是说10万美元是值得考虑的,不过,如果是8万美元,我可以马上和你签约,怎么样?我们是不是彼此都考虑一下?”
如果这个王牌选手回答说:“既然如此,那就10万美元。否则我是绝对不干了。”
这时你可以叹一口气,表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然后下结论地说道:“好吧!既然你这么坚决,我也只好认了,就10万美元吧!”
也许读者会认为这种方式太过于顺利了,但若以“对比效果”的观点来看,这种方式是一定可以达成协议的。因为一般人在为自己的利益沟通时,不知不觉中总会将两件事情拿来对比,所以,如果在这时你给对方一个选择的范围,对方的思考能力就会仅限于这个范围内做比较,当然,他会选择对自己较有利的一方。
正如前面所说,虽然对方要求20万美元,但你给对方的只有8万美元和10万美元的选择范围,如果对方冷静思考的话,一定会觉得这个范围表明有商榷的余地。
但事实不然,因为这就好像当一个人头昏眼花时,被你的话所蒙蔽,他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可以商榷的余地。而且,如果你先提出一个数字,那么,即使对方所选择的未必对他有利,但对方却没有办法立刻感觉出来,所以他会立刻接受,尤其是当你提出一个上限和下限的数字,让对方进行比较而选择时,对方的潜在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对比效果”。
善于说话的人在谈话之前,会首先给对方一个“提前暗示”,使对方在后来的对话中被先前提到的答案所影响,从而不知不觉地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如果问别人:“你最喜欢什么色彩?”
答案当然是各有不同。
但是如果事先告诉他:“今年流行紫色。”
那么即使是喜欢“红色”或“绿色”的人,也有可能会转而喜欢“紫色”了。
“今年流行紫色。”这句话就是一种“提前暗示”。尤其是那些没有明确想法,头脑像白纸一样的人,最容易受到影响了。
开会时,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反对者,你只要轻松地说一声:“已经决定了。”事情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决定了。这里的“已经决定了”也是一种提前暗示。
有一位公司的总经理,他也是一位非常卓越的心理诱导者,他在每一次会议开始时,都先提出大纲,然后告诉职员们:“这是我的意见,剩下的就让你们自己去讨论了。”说完他就打瞌睡,让开会的职员们自己去讨论,直到归纳出结论时,他才又发言说:“那么大家就努力朝这个方向前进吧!”等他讲完,会议就结束了。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职员们认为,事情好像是他们自己决定的,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而职员们归纳出来的结论,事实上就是按照他所提出的大纲讨论出来的,所以说根本就是他自己的构想,因为一开始,他预先提出了大纲,并将这个大纲作为“暗示情报”,留有小部分修正的余地,让职员们提出咨询和信息,再加以改正和讨论。
这种会议的技术,当然不是公司老板拥有的专利,任何人在会议上,都可以先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暗示,再征求对方的意见。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认为你的意见和他的意见相同,而赞成你了。
愈是心态如白纸的人,愈容易被暗示所左右。这就是利用了心理的作用,即所谓的“错误前提暗示”。
总而言之,就是事先提供错误的前提信息,来引导对方改变态度,使目标达成一致。除了提供单一的错误心理达到这个目的外,还可以运用选择型的问题,诱导对方回答出你事先提到的答案。比如,对于一个懒得外出旅行的丈夫,可以尝试问他:“你是要去国外旅行呢?还是就在国内旅行?”
当你必须告诉你的部下,他已经被从总公司调到他所不愿意去的分公司时,你要怎样去说服他呢?如果你知道他绝对不会答应时,你又该如何是好?如果这时你以公式化的口气告诉他:“这是命令,你非去不可,否则只有辞职。”你这个部下一定会恨你一辈子。
在这时,假如你能巧妙地运用技巧,一定可以说服这个部下。你可以编出两个可供选择的答案,然后,让对方从中选一个好的,而实际上那个好的答案就是你想要的:“其实,公司早就想过要把你调到南部的分公司去,但后来想想那边实在太远,环境太差,对你来说太辛苦,所以最后决定还是把你调到离这儿近一点的中部分公司,怎么样?让你换一个环境,也比较有新鲜感。”
对一个职员来说,把分公司的职务和总公司比较,任何人都不会愿意接受的,但如果再给他一个更差的进行比较,他就会较容易接受了。尤其是你说要调他到环境更差的地方去,他就会产生“好险”的感觉,对调到好一点的地方也就欣然接受了。
预先创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选择,假意让对方进行选择,将对方引入你早已设计好的“线路”,说出你想要的答案,运用这种说话技巧可以在对方毫无防备之下轻松达成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