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16585200000017

第17章 不断更新思维方式,苦干不如巧干(1)

为什么有人做事费尽心血,但还是一败涂地?为什么有人做事不费吹灰之力,但总能马到成功?其中的差别就看能不能走出一条新路来。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挤破脑袋还不一定能过去,能懂得变通,成功的路上才能畅通无阻。

突破思维定势才会有创造力

老观念不一定对,新想法不一定错,只要打破心理枷锁,突破思维定势,就会成功。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且年龄越大,这种影响就越明显。对中年人来说,突破思维定势尤其重要,否则创造力就会受到阻碍。

众所周知,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1吨重的行李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表演时却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

因为它们自幼小无力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牢固的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都太沉重了,当然动也动不了。不久,幼象长大,力气也增加,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这就是思维定势。长大后的象,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留存至长大,所以它习惯地认为(错觉)“绝对拉不断”,所以不再去拉扯。从人类来看也是如此——虽被称为“万物之灵”,有着独特的高级思维能力,但却自以为是或自我设限而徒然浪费了能力,实是愚蠢。

由此可知,不只是动物,人类也并未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而只能以常识性、否定性的眼光来看事物,自以为是地认为“我没有那样的才能”,终会白白浪费大好良机。除了这种静止地看待自己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外,用僵化和固定的观点认识外界的事物,有时也会带来危害。比如,通常我们都知道,海水是不能饮用的,可是如果抱定了这种认识,也可能犯下严重的错误。

一次,一艘远洋游船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8个人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口渴得要命,水成为了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都是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8个人惟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等啊等,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他们支撑不下去了。

有7个人相继渴死,当最后一个人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这个人喝完海水,一点儿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他非常奇怪,于是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这海水发现,这里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是可口的泉水。

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逐渐失去了对事物的热情和新鲜感。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惟一标准,存在的当然变成了合理的。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我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越来越老成持重,于是创造力丧失了!想象力萎缩了!思维定势已经成为人类超越自我的一大障碍。

亨利·福特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直到40岁,他的生意才获得成功。

他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在建立了他的事业王国之后,他把目光转向了制造八缸引擎。他把设计人员召集到一起说:“先生们,我需要你们造一个八缸引擎。”这些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们深谙数学、物理、工程学,他们知道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行不通的。他们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看着福特,好似在说:“让我们迁就一下这位老人吧,怎么说他都是老板。”他们非常耐心地向福特解释说八缸引擎从经济方面考虑是多么不合适,并解释了为什么不合适。福特并不听从别人的意见,只是一味强调:“先生们,我必须拥有八缸引擎,请你们造一个。”

工程师们心不在焉地干了一段时间后向福特汇报:“我们越来越觉得造八缸引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福特先生可不是轻易被说服的人,他坚持说:“先生们,我必须有一个八缸引擎,让我们加快速度去做吧。”

于是,工程师们再次行动了。这次,他们比以前工作得努力一些了,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资金。但他们对福特的汇报与上次一样:“先生,八缸引擎的制造完全不可能。”

然而对于福特,根本不存在“不可能”之说。福特炯炯有神地注视大家说:“先生们,你们不了解,我必须有八缸引擎,你们要为我做一个,现在就做吧。”猜猜接下来如何?他们制造出了八缸引擎。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成功离不开创造力,而人要想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就一定要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勇敢地去创新。

思路独特必有厚报

许多人没有留意到机遇会来敲门,因为他们都在按部就班地依照已经制定好的计划行事。而正确的方法是,不要等待,要主动地去寻求偶然的发现。

在认识和培养自己的优势上,有时候不但要看自身情况,还要考虑客观因素,以便找出适合自己的路,这样说不定就能从“冷门”中爆出“热门”。但这条“路”并不是人人都能找到的,那些总是追赶风潮,没有主见的人,与这种机会无缘。

有一位叫刘耀庭的人就有一绝——为小提琴诊断“治病”,经他的手给以“针刺”,小提琴立刻变得音色美妙,令世人称奇。刘耀庭的这手绝活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他大学毕业分到北大荒一个农场工作。他开始学的是中文,也搞过美学。后来,开始沉湎于对小提琴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探索三百年来世界音乐界对小提琴美妙音色来源的各种争议。

之后他开始实践操作,从刮削琴体的各个部位入手,探寻琴板厚薄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时间长了,琴板刮削之后显露出的一道道清晰而又神奇的纹理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试探着改变某些木纹结构,结果一种奇特现象发生了,相关的琴音发生变化。经过多次摸索,他终于把握住了琴板木纹和琴声之间关系的规律,练出了一手通过改变纹理纠正琴音的绝技。

刘耀庭的绝技引起音乐界的注意,他被请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有几位专家教授想亲眼看看他的“针刺疗法”。他们随意将一把小提琴递给他,他对琴背部的木纹做一番细致观察之后,就诊断出这把琴音色的毛病。

他手握一把小钢锥,在缜密的木纹之间确定穴位,然后进行“针刺”,轻轻敲打。几番功夫下来,被“针灸”过的小提琴的音色即刻变得优美起来,犹如换了一把琴似的,把专家们惊得目瞪口呆。他的技艺堪称“神州一绝”,自然为他赢得了成名的机遇,从此他在音乐界成了奇人、名人。

前些年随着舞台上的变化,手风琴演奏家杨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手风琴上台的机会越来越少。有些耐不住寂寞的手风琴手纷纷弃琴而去。可是,他分析了形势之后,认识到手风琴艺术一定会有机会再度辉煌,他坚信这门艺术不能丢。杨屹不但要干,而且还要干出名堂来。

1984年6月,他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他的深沉细腻和极富表现力的演奏博得了观众及行家们的好评。1987年底在全国手风琴大赛中他的成功演奏,一举夺魁,荣获了一等奖,坐上了第一把交椅。

后来又有一次机会。在美国钢琴、手风琴学会成立50周年前夕,他接到美方邀请函,请他参加比赛,但是几经努力终因没有经费而告吹。一次机会失掉了,面对失利,杨屹并没有气馁,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

后来,团里要到香港演出,节目单上印了他的名字,可是出发的时候却没有他了。又一次机会失去了,可是他一笑了之,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他说:哪有那么多的好机会总让你赶上呢?他没有熄灭心里的那团火,依然勤奋练琴,同时他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为部队官兵服务上,坚持下部队,认真地为广大官兵演出,发展自己的事业。他在另一个天地里表现自己,在军队这个领域里追求机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93年,他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同时,他录制了大量盒带、录像带在全国发行,培养年轻的手风琴演奏人才,他的影响更大了。杨屹的名字出现在《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当代青年名人辞典》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上。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们总是爱盯着一些所谓的“热门”行业,一拥而上,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导致“热门”的热量降温,反而成了“冷门”。

其实,在做人做事上,尤其是带竞争色彩的事情,最忌跟在别人屁股后面随大流。人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人走我随,这不但是没主见、没根底的表现,也是没新思路、无创造力的做法。

反其道而行之是最有效的变通

选择应该是以对社会的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为前提,而不应是盲目的,这样,才能保证重新选择的正确性。

反其道而行之是不随大流的形式。它不但不随,反而朝相反的方向走。这虽然冒风险,但只要是出于正确方法的指导,出于清醒判断的选择,一般都会闯出来自己的路子。

美国布里奇玩具公司董事长莱希顿常常为了公司的事情而烦闷。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大玩具公司竞相推出儿童们喜爱的新型玩具,并且在市场上十分畅销,这无疑对布里奇玩具公司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如何在玩具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确实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莱希顿的别墅后面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每当遇到令人头痛的问题的时候,他都会到树林里去散步。树林里幽静的环境和美丽的景色能够使他暂时忘却烦恼。

这一天,莱希顿又慢慢地踱到了树林里,但他的脑子一刻也没有停止转动,他是一个不肯服输的人,为了对付其他公司的排挤,他绞尽脑汁,努力地想找出一个新的方案来给予反击。正在这时,他看到小路旁的一棵树下,几个小孩似乎在玩什么东西,每个人都玩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莱希顿马上跑了过去。原来,那几个小孩正在玩一种肮脏而且看起来十分丑陋的昆虫。

莱希顿十分奇怪,便问其中的一个孩子:“你们怎么玩这种又脏又丑的虫子呢?难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没有给你们买好看的玩具吗?”

那个小孩一噘嘴,说道:“那些商店里卖的玩具我都有,可是全玩腻了,都是一个样子,没有什么意思。这种虫子我从未见过,虽然脏一点,丑一点,可是比家里的那些漂亮的玩具好玩多了。”莱希顿头脑里突然闪过一道火花。他知道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莱希顿一连对那几个小孩说了好几声谢谢,弄得他们莫明其妙,然后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回了家里,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电话。

不到一个月,布里奇玩具公司就隆重推出了一种新产品,一改过去玩具总是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的格局,而是以丑陋、色彩暗淡为主要方向。

一时间,这种丑陋玩具满足了儿童们的好奇心理和新鲜感,于是成为市面上的抢手货,在儿童之中甚至形成了一种玩丑陋玩具的趋势。

布里奇玩具公司因为莱希顿的奇妙设想而在竞争之中稳住了阵脚,并且一一击败了对手,而成为玩具业的佼佼者。

另一位美国的家具商人马德罗尔斯也是这样,他是个勇于创新的商人,整天除了生意上的工作外,便是思考着如何设计出更好更独特的家具来迎合口味越来越高的消费者的需求。

有一次,马德罗尔斯到纽约乡下去度假,路过一个小村庄时,眼前出现了一片残垣断壁,原来这里刚刚发生一起火灾,烧毁了大批的房屋和树林。由于道路被阻,马德罗尔斯不得不停下车来等候路障的清除。

由于无聊,他便四处闲逛,看着这一片悲惨的景象,他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他跑上前去,帮助村民搬运残留的物件。突然,一片焦松木引起了他的兴趣,那块木头的边缘虽然已经烧焦了,但是中心的木纹却十分漂亮,仿佛是一幅画似的,他从中得到了启示。

回家之后,经过几个月的研制,他发明出一种仿纹家具,这种家具美丽的花纹和亮丽的色彩使之在老式家具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而马德罗尔斯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是一种独特做人的方法的体现,它既是一种创新,又是一种对常规的破坏。当然,这种“破坏”不表现在对人情和风气习惯上,而是表现在能落实到具体事物的常规思维上。新的思路往往能在常规事物之外找到突破口,当然这也需要人的清醒判断和某种可遇不可求的机遇。

要变通,就要有改变规则的胆识

没有人能阻拦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更没有人限制我们的生活自由,一旦我们跳出了墨守的成规,来到外面的世界,就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更宽更广,更加多姿多彩。

《塔木德》中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解决问题不能总靠常规的方法。”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虽然处处商机,但也遍地风险,危机四伏。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如果只知道一味地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保守态度,一定难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