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理知识大观
16584200000021

第21章 森林草原大观(1)

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温带天然优良草场、传统牧区,因其境内有呼伦、贝尔二湖,故名。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盟,东起大兴安岭西麓,西至中蒙、中俄边界;北起额尔古纳市境内的根河南岸,南至中蒙边界;东南一隅与兴安盟接壤。草原面积9万多平方千米,其中天然草场面积占80.1%。呼伦贝尔,以它茫茫的草原、浩瀚的森林和古朴多姿的民族文化而着称于世,被人们誉为绿色之净土,北国之碧玉。

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这里东部和西部隆起为丘陵和低山,中央陷落成谷地,海拔多在650~700米,大部分被第四纪风沙及砾石层掩盖。草原夏季温和短暂,冬季严寒漫长。

草原的天然草场以干草原为主体,包括林缘草甸、草甸草原、河滩与盐化草甸及沙地草场等多种类型。有野生种子植物600多种,占优势的牧草主要有羊草、贝加尔针茅、大针茅等。这里是着名的三河牛、马和锡尼河牛、马的产地。西部大面积草场退化,东部大面积草场未利用,地形和缓,水源较丰,改良利用条件好。滨洲铁路横贯大草原。重要城镇有海拉尔市、满洲里市。

草原上牧草茂密,每平方米生长20多种上百株牧草。有药材约400种,兽类约35种,禽类约200种,鱼类约60种。草原白蘑、秀丽白虾、三河牛、蒙古羊享誉国内外。呼伦贝尔草原河流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主要河流有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伊敏河、辉河、锡尼河、莫尔格勒河、哈拉哈河、根河、乌尔逊河、克鲁伦河等。每到夏季,这里莺飞草长,牛羊遍地。星罗棋布的河流湖泊,是呼伦贝尔自然风光中的又一奇观。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呼伦贝尔的河流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河流在山林中水势湍急,而到了草原则温顺平缓,九曲回肠。“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长约150千米,宛如一条玉带,延伸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呼伦湖像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呼伦湖与东南方相距250千米的贝尔湖被称为姊妹湖,并成为呼伦贝尔草原的象征。呼伦湖是内蒙古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这里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草原辽阔,食饵丰富,是鸟类和鱼类的天堂,因此是我国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候鸟繁多。据初步统计,呼伦湖地区共有鸟类17目41科241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少有的鸟类资源宝库之一,是一个硕大的鸟类博物馆。

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南中蒙交界地带,大部分属蒙古。湖形椭圆,长约33千米,宽20千米,面积约6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8米左右。东南有源于中国大兴安岭特尔莫山的哈拉哈河注入,西北角有乌尔逊河与呼伦湖相通。

水质良好,湖内盛产鲤鱼。

热带植物王国

中非热带雨林被人称为“热带植物王国”,林区树木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加蓬榄是这里比较珍贵的树种,生长快、树干挺直、成材率高、木材纹理美观,是很好的用材树种;非洲桃花心木质地轻盈、木纹漂亮,是制作家具的理想木材;而非洲梧桐树则体型轻巧、颜色淡然,适合制作胶合板和造船;紫檀树高大而木色深红、质地坚固耐用,是红木中的上品;此外还有闻名世界的非洲楝、非洲箭毒木、西非乌木、非洲朴和西非合欢等。

在乔木下面长有矮小的灌木丛,众多的藤本植物密密匝匝地缠绕其间,结构十分复杂。非洲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热带木材的重要产地和出口地区,世界上一些国家,如法、意、德等国80%左右的热带木材是从非洲进口的。高大的乔木拔地而起,树冠紧密相连。

中非热带雨林为诸多种类稀少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温暖的栖息地,如猩猩、河马和其他鸟类、昆虫等。但是由于近年来在该地区居住的人们出于金钱利益的考虑,将雨林边缘砍伐开辟为种植园,种植咖啡、可可、油棕等,使雨林的面积逐渐减少。有些地区甚至失去了森林的保护,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中非热带雨林的夜晚,可以听见鸟叫、虫鸣,此起彼落,穿插着一些不知名动物发出的不同调子的叫声,好似一曲丛林交响乐……心情跟着宁静下来。原来沉浸在原始森林中,是会被催眠的。于是整夜整夜,像阿里巴巴一样,在月光照得到的地方,遍寻一把发光的钥匙,让人能穿墙而过,幽灵般降落于思念之处。不由得想起台湾作家三毛说的一句话:“最深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与和谐。这份快乐,乍一看也许平淡无奇,事实上它深远而悠长,在我,生命的享受就在其中了。”美国大平原

美国大平原是世界上最辽阔的四大平原之一,它东西宽640千米,南北长约2400千米,土地面积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1/5,这里地势西高东低,西起落基山山麓的海拔1800米等高线一带,东到密西西比河谷地,大约沿着等高线为海拔300米的位置。这里景致别致,仿佛一汪盛满绿意的湖水在流淌,荡漾无限,意蕴悠远。这里是美国着名的畜牧区、风景区,虽然在此定居的人并不多,但每年却有众多观光者慕名而来,来感受这异国的绚丽美景和情调。因此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来赞颂这片饱含生机的沃土,正如一位旅美华人所描绘的那样:“由来山色为诗魂,平陆应怜亦堪吟,灼灼物华竞畿甸,盈盈谷粱溢仓廪,尽目无涯追落日,入室有思解疑云,胸中自有丘壑在,生机勃发遍桃李”,这里绝对是旅游赏心之地的不二之选。

到过蒙古草原的人都会为蒙古草原的“远看成山,近看成川”、“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威严磅礴气势所吸引和折服,然而美国大平原呈现给你的却是另一番景致。平坦是这里亘古不变的格律,近乎感觉不到坡度,每平方千米海拔只相差2米,只是在宏观理论上有这种起伏的存在,当身临其境来个亲密接触时,此时无论如何你也感受不到这里的起伏,说是沃野千里一点都不为过。

这里没有高山的阻隔,在这里所能感受到的除了广阔还是广阔,似乎太阳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也要比在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长得多,太阳没有高山可以屏蔽,只好接受草原朝夕迎别的热情。置身草原之上,你会发觉穷极大草原的边界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臆想,存在却又不真实,只能模糊地看见遥远的天际边有一个蓝色和绿色的过渡。如不是两种颜色迥异得分明,你真的很难辨识何处为地,何处是天,只能悻然地抱怨盘古开天辟地时清晰了世界却为何混沌了这片天地。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平坦只有数学里才有,大自然怎么也不会精确到如此地步,所以说美国大平原遵循着唯物的辩证,偶有微小的起伏。这种起伏不是很明显,好比平静的湖面也会有水光的颤动,只不过平静是主流,颤动掩于平静之下。美国大平原是平坦的,本区大部分表层由年轻的陆相沉积洪积物组成,在北部还被更新世的冰川物质不连续地覆盖,还有黄土沉积物出现。

总体说来,地质情况比较简单,地质运动表现不太强烈,但易受侵蚀的结晶岩块、熔岩盖所保持的古老侵蚀面以及由松树岭断层打破了平原的整体性,并有不同的侵蚀产生,让平原在保持主流的同时又有这种小的“颤动”。

有人说是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滋养了这片草原,才让它变得如此美丽。这里的气候属于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虽然西太平洋吹拂的湿润空气被落基山脉无情地阻挡,但大草原会把冬季时冷风带来的大雪当做春天的希望装进自己的大口袋里悉心珍藏(大平原两端高,中间低的形状类似口袋),待暖风吹来时,将其化为生命的甘露,滋养万物。而密苏里河、普拉特河、堪萨斯河也犹如白色的丝带缠绕在草原上,会同富含有机质的黑色土壤一起,孕育着这片繁荣富庶的土地,使这里成为美国的“面包篮”。

如果说草原只有绿草还略显单调缺少灵动的话,那么或许成群的逐水草而生的畜群可以弥补这些缺憾,让草原不再感到寂寞。这里成群的牛马享用着草原赐予的美味,走走停停,好不惬意;羊群像天上的云朵点缀在草原上,它们时聚时疏犹如天上变换的云朵,羊群似乎也很配合草原,试与天空的云朵夺美争艳。这就是繁荣的草原,美丽的“畜牧王国”。其实这里早在工业革命时就是美国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加上交通的便捷,吸引了无数牧民到这里定居生活、发展畜牧业,如今这里成了世界的畜肉供给区。虽然过度的放牧曾给这里带来过伤痛,让人们在沙尘暴肆虐的日子里饱受煎熬,可最终人们还是幡然悔悟,认识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自然让这片土地以草原的形式存在,本身就是对这片土地的眷顾,塑造并保留这里的原始的美就是对自然最好的答谢。于是伴随着人们的不懈努力,大草原又恢复了它昔日的繁荣。

大草原植物类型为草原型植被,它是由短草(也称水牛草)组成,亦有散布的落叶树,最常见的为棉木树,沿着平原河谷分布,在石质的非农业土地上还有茂密的防护林,这些为抑制风暴而建设的防护林现在却成了大草原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所以当在草原游览略感疲惫之时,到森林里小憩放松一下,未尝不是一件趣事。

这里到处充斥着浓郁的西部牛仔风情,以及西部拓荒时期的狂野与豪迈。

在这里你可以观看驯马表演,体验在马背上变换动作的乐趣;你还可以体验一下传统的牛仔服饰:头戴墨西哥式宽沿高顶毡帽,穿着牛仔裤、皮上衣,以及束袖紧身多袋牛仔服,肩扛温彻斯特来复枪,身缠子弹带,足蹬一双饰有刺马钉的高筒皮套靴,颈围一块色彩鲜艳夺目的印花大方巾,骑着快马风驰电掣地呼啸而来,呼啸而去,让你重新体验一下西部拓荒年代的激情与浪漫。

这就是美丽壮阔且人文气息浓郁的美国大平原,浪漫的自然景色,浓郁的人文气息,给人无限激动和惊喜,又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塞伦盖蒂草原

也许你对电影纪录片《非洲狩猎》中的场景还记忆犹新:在激昂音乐的烘托下,角马、羚羊等数以百万计的动物举家迁徙,场面宏伟壮观,犹如古代沙场点兵,动物震耳欲聋的吼叫声如同吹响的号角、擂起的战鼓,迁徙的“大部队”中蹄声阵阵,脚步声紧凑,紧随其后的是四起的狼烟。这场迁徙大战由野生动物自发演绎,让每个观看此画面的人惊异于它的壮观,并发出无限慨叹,或许这就是生命前进的力量吧,永不止步,一直奔向生命可安然存续的地方。

没错,以上所展现的就是被称为“地球上最伟大奇景之一”的塞伦盖蒂草原动物大迁徙,而我们也将跨上求知的骏马去探索属于塞伦盖蒂草原更多的不为人知的神秘。

塞伦盖蒂草原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自然文化遗产之一,它位于坦桑尼亚的东北部。它在马萨伊语中的意思是“无际流动的土地”,或许是因为这里是动物迁徙的“运动场”的缘故,再或许是因为这里是由喷发的火山灰组成的缘故,火山熔岩是流动的,所以这片土地也是流动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塞伦盖蒂草原像明珠一样点缀在坦桑尼亚这片黑色的土地上,成为更多人了解坦桑尼亚的窗口。在塞伦盖蒂草原,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你感到神秘,一如坦桑尼亚人的热情、狂野、奔放。

塞伦盖蒂草原是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旱季雨季分明,旱季炎热干燥,雨季雨水丰沛,降水集中。每年的3~5月是这里的大雨季,11~12月是这里的小雨季,降水量可达到500~700毫米,在西部维多利亚湖附近的狭长地带年降雨达950毫米,草原最北端肯尼亚边境附近年降水达1150毫米。每年6~9月,10月到翌年2月是比较凉爽的季节,也是最适合旅游的时节,其余时间为旱季。正是由于这里鲜明变换的节令和显着的气候特点,使大批动物逐水草而居,于是才有了文章开头所说的动物群体迁移的场面的出现,可以说是热带稀树草原的独特气候条件造就了动物界的奇迹。

这里被誉为动物的王国。马赛人说:“神明为马赛人创造出动物。马赛人赶走了其他人,保护了动物。”这里有170多种兽类,数目达300多万头,鸟类达1500多种,因此这里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是当今世界上野生动物数量最多、品种最多的野生动物群栖居区。当你驱车沿着草原公路行进时,沿途会看见诸如狐狼、狒狒、河马等这些非洲热带草原特有的动物。对于这些动物你或许有种好奇,但又不敢接近的恐惧,但它们对人类早已司空见惯。见车行至时,不慌不忙地躲闪并目视你离开,表现出憨态可掬的淡定与礼让。按理说,生存在这弱肉强食的土地上的生物对外界应该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毕竟追捕与逃脱追捕是动物世界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比这更迫近生命本能的了。或许是它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生存环境,危险降临时自有应对之道,或许是“我比其他种群个体跑得快就足够了”的“动物心理”在作祟,倘若“动物心理”真的存在的话,抑或是它们对人类的和善早有感触,原因种种,不得而知。

除却这些,你还可以去游览光顾一下非洲热带草原所特有的风光:你可以去看一下躯干矮小粗硕、枝叶稀疏点缀的“香肠树”;目睹一下被称为“塞伦盖蒂之母”,创造了这片神奇土地的、令人惊异的火山口;欣赏一下令无数人向往、被视为河马生活篮的河马池;品味一下如诗如画般的孕育肯尼亚文明的山谷风光。

即便你哪儿都不想去,那你也可以坐在美丽的伞树下,斟满一杯葡萄酒,品尝鲜美的热带水果,聆听鸟儿的歌唱,好不惬意。或许时不时还会传来巴哥的唠叨,正讽刺嘲笑你的吃相呢。

如果你问除了塞伦盖蒂草原的动物迁徙外什么最令人震撼,那应该是坐热气球观光飞行跨越塞伦盖蒂草原了,这里的气球旅游闻名全球。在热气球上你可以像鸟儿一样尽情地感受这飞翔飘逸的感觉,你可以鸟瞰大草原,在高空领略无与伦比的旷世奇观,让一切美景尽收眼底:你可能有幸看见动物的大迁徙,感受成千上万的动物所带来的惊喜,与角马、野马一同飞奔;或者你可以在气球上感受大草原的日升日落,感受无数生命迎接太阳的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