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策略投资者,不要投机者
大凡做企业的人,都不是一开始就一帆风顺、一路坦途,大抵都要经历一段黑暗时期,诸如,没钱进行技术改进、缺少运转资金等。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有相当多曾经胸怀大志的企业家“人穷志短”,甚至“给奶就是娘”,只要有投资者主动送钱来,便来者不拒。1999年年初的阿里巴巴,在伙伴们用“闲钱”凑来的50万元人民币早已花得差不多了之后,无疑正处于这样的困境中。
当时,中国互联网一时成了来钱最快的地方,很多所谓的投资者或者说是投机者都想在这一领域捞上一把。因此,在马云家中办公的阿里巴巴员工,经常会接到各方投机者、投资者打来的电话。
而这个时候的每一个电话对于这些憧憬着梦想、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来说,无疑都是一次离成功更近的信号。遗憾的是,马云一次次地与实现这些美丽梦想的机会“擦肩而过”。
第一个来找马云合作的是一个浙江本地的企业老板。那个老板开门见山:“马云,我给你100万,你给我每年10%的利润就行,也就是说明年这个时候你要给我110万,怎么样?”马云回答:“您真是比银行还黑!”
刚刚拒绝了这个浙江老板不久,马云又接到了一个投资人的电话。投资经理出了一个价,所谓的价钱就是这个金额占阿里巴巴多少股份。他们表示,如果马云同意,他们可以马上作决定。可是马云并不满意对方提出的股份比例,他强调,阿里巴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言下之意很明白,投资经理们出的钱太少了。
于是马云提议停一下,借口出去后,他问他的合伙人彭蕾:“你觉得怎么样?”彭蕾在那时候是管钱的,她清楚地知道阿里巴巴已经没钱了,所以就说:“马云,公司账上没钱了。”
马云没吭声,虽然,是取是舍让他着实犯难了一阵,但再见到投资方时,他依然坚决地告诉对方:“我们还是觉得阿里巴巴的总价值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你们的看法与我们差距太大,所以我们无法合作。”
有些人一定很想知道,一个几乎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的CEO,为什么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呢?用马云的话来解释就是:“除了钱,他们不能为阿里巴巴带来其他任何东西。”
实际上,这还只是马云拒绝众多投资者中的一个缩影而已。在这之后,马云又接连拒绝了各方投资者,前前后后一共有38次。
1999年7月,钱已经成为阿里巴巴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马云甚至困窘到必须借钱来发团队成员的工资了。就是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阿里巴巴受到了来自美国最顶级的商业媒体《商业周刊》的关注。起因是据说有人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发布消息,说可以买到AK-47步枪。这条消息把马云吓了一跳,可是马云他们找遍了网站上所有的消息也没有找到这条买卖信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尽管有关AK-47的报道给阿里巴巴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带来了更多国际记者纷至沓来的脚步,伴随这些脚步而来的当然还有国外的投资者。
1999年10月,由高盛公司牵头,美国、亚洲、欧洲多家一流的基金公司参与,阿里巴巴引入了第一笔高达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接下来,软银公司也宣布为阿里巴巴融资2000万美元。
其实,当软银要为阿里巴巴投资的时候,马云是没打算接受的。之所以后来谈判成功主要还是在于他和孙正义之间的互相欣赏。孙正义看上的不是马云的钱或者马云的公司有多大、多强,而是马云这个人,他觉得马云有领导者的气质。而马云也说:“我见过的聪明人有很多,孙正义却是其中最特别的。他神色木讷,说很古怪的英语,但是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像金庸笔下的乔峰,有点大智若愚。”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事实证明,孙正义没有看错人,马云也没有选错人。后来,阿里巴巴的飞速发展,和他们之间的愉快合作是分不开的。
所以,马云用他的实际经历证明,阿里巴巴人决不能“有奶就是娘”。
即使是在弹尽粮绝的危机时刻,也不能丧失一个人应有的尊严。马云拒绝38家投资商的故事,给了所有阿里巴巴的员工一个启示:阿里巴巴人的前途,阿里巴巴人的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资本家”的口袋中。
但是,如果错选了一个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就有可能毁掉一个优秀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要选择聪明人合作
很多人在选择合伙人的时候喜欢找那些成功过的人,他们觉得以前能够成功,以后再做什么必定也有经验,容易成功。殊不知,这些人因为已经享受过成功的果实,再做起事来常常有些狂妄自大。
马云认为,选择合伙人应该找那些犯过错误而又很聪明的人。这类人,因为犯过错误,必定也从错误里吸取过不少教训,所以做事就会更加谨慎。
另外,因为曾经犯过错,他们会更渴望改正错误,取得成功。这样的人,往往比那些没经过多少挫折就取得了成功的人更加努力。
后来,阿里巴巴和雅虎的合作也充分证明了马云的立场。雅虎正式进入中国是在1999年,当时的中国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雅虎把美国的经验复制到了中国。之后,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迅速崛起,并在各领域都各有专长,而此时的雅虎中国却迷失了方向,在每一个领域都插了一脚。
被阿里巴巴并购之前,雅虎中国有搜索、门户、3721网络实名、SP业务,还有一拍网和一搜网。在这些业务中,搜索占营业额的50%,然后是SP业务和广告。在搜索业务中,网络实名又占据了80%的营业额。
并购后,雅虎中国原来的“门户+搜索”的战略被马云重新定义为“搜索”。在这种逻辑下,雅虎中国的产品遭遇了大刀阔斧的调整,SP业务首先被砍掉。对此,马云主要考虑到两点:一是SP业务与雅虎中国的未来目标不一致,SP全称ServiceProvider,是指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的直接提供者,负责根据用户的要求开发和提供适合手机用户使用的服务;二是雅虎中国当时的SP业务有不健康的内容。同样被砍掉的业务还有一些小广告。
马云说:“我们选择雅虎,是因为雅虎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技术,还有雅虎在中国七年的经验,无论是犯的错误还是取得的进步,都是我们发展的资本。”
马云认为,互联网是新兴事物,每家互联网企业都在面临着无数的未知。
只有在犯了一些错误之后,才能总结出一些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是另外一些企业所急需的。因此,错误也是一种资本。只有把得到的经验复制到现有企业中,才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雅虎全球首席运营官罗森格也认为,双方的成功联姻,将是雅虎在中国能够取得成功的可行办法。“这种方法实际上同雅虎日本的方法是一致的,在当地找到一个合作伙伴,这样我们能够把最好的资产和最好的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将来取得成功。因为我们相信,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在五年内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的确,对于那些优秀的人来说,犯错有时候恰恰是给他们提供了悟出真理的机遇。只有在犯错时,他们才能突然猛醒,要么从所犯错误中发现问题关键,要么总结出许多经验,以便下次做同样的事情时可以绕过障碍,直接稳步向前。而且,这些人在经历过失败后,做事往往会更加有目标、有计划、有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步骤。
虽然我们大致了解了选择犯过错误的人合伙的诸般好处,但是这个人如果不聪明,只会犯错误,不懂得总结经验当然也是不合适的。
有些人,一副猛张飞的性格,做事盲目草率、蛮干、瞎干,最后事情失败了,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尽量避免与其合作,否则他不仅不能在整个成功的过程中帮到你什么忙,反而会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坏事。
总的来说,在阿里巴巴看来,选择合伙人是关系阿里巴巴成败的至关重要的事情,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非常谨慎。如果选择合伙人这一关把握得当,那么在以后在工作过程中也会少走许多弯路。
懂得与对手合作
很多人认为,竞争对手就是敌人,会为了某些利益争个你死我活,哪还有合作的可能。但是,当市场要求企业不断加快创新速度,当全球化的压力越来越大,曾经短兵相接的竞争对手其实也可以在不损害各自的竞争优势的前提下,结成战略联盟。
2006年,当淘宝与eBay在中国的竞争还未完全分出胜负时,一则消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就是雅虎和eBay宣布,双方将建立为期数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则消息让长期关注eBay和淘宝激战的业界人士大跌眼镜。
要知道,当时的雅虎中国实际上已经被阿里巴巴完全控制,同时雅虎以10亿美元持有阿里巴巴40%的股份。因此,市场分析者怀疑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与eBay的竞争将会由于雅虎的介入而受到影响。
对此,马云曾公开表示,雅虎和eBay的合作不会影响到淘宝的发展。
雅虎在阿里巴巴只是个投资者,最终的决策还是由阿里巴巴来做;而雅虎中国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美国雅虎的合作不会影响到中国的业务。
马云还透露:“事实上,我的参与促成了雅虎与eBay的合作。”在雅虎与eBay两家接触了一段时间后,马云随后扮演了进一步牵线搭桥的角色。
在他看来,在竞争中有合作是未来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趋势。
他向业界声明,自己虽然喜欢挑战强者,也向来不害怕竞争,但这并不表示他不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他说:“我希望在美国出现这样的先例后,中国市场也能够随即引进这种状态。”马云表示,未来不排除阿里巴巴与竞争对手的合作,比如“淘宝与易趣,淘宝与百度,淘宝与Google,都存在这种可能性”。
的确,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常常能为企业消减投资成本,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这主要表现在,双方通过合作,不仅可以共同分担产品开发的成本与风险,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还能共享资源与人才。这样,它们就可以更快地向市场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或与更大的竞争对手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