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通用汽车和福特公司之间的合作;日立和松下电器之间的合作;戴姆勒—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之间的合作;通用汽车和丰田之间的合作等。
原本他们也都是短兵相接的对手,但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他们放弃竞争,选择合作,一起开发新产品,分享新理念和新技术,共同开拓市场……
由此可以看出,对手之间的合作,不仅能为自己带来诸多的好处,还能很大程度地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当然,我们不能说与对手合作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在现代商业社会,企业之间本身就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竞争与合作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课题。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才能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观念。如果对双方的发展都有好处,我们为什么不放下曾经短兵相接的积怨而选择合作呢?
所谓人多力量大,强强联手抢市场总比单刀匹马要容易得多。2010年,创维以10%的股份参股LG在广州的某项目。对于此项投资计划,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曾公开表示,通过参股的方式不仅降低了投资风险,也在上游取得了主动。
可见,很多企业已经尝到了与竞争对手合作的甜头,并且,正如马云所推断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了如今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因为,人们都非常清楚,无谓的竞争必然会导致无谓的结局。生意场上的厮杀尽管也非常激烈,但毕章不同于战场,把对手击败是战争的最高目的,但商业上的合作往往比相互的恶性竞争更加有力量。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对手,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所以,阿里巴巴人都会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让企业在竞争和合作中走向成熟,马云的自信来自他的团队。
马云总是说:做企业最重要的在于团队,团队非常之重要。要记住,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团队,你现有的团队就是最好的团队。团队里面的教育背景、文化程度都不一样,如果我们公司每个人都跟我一样会侃,那是没有用的。我又不会写程序,我连电脑都不会看的……我自信不是因为我自己,我的自信来自于阿里巴巴的团队。
美国著名企业家凯克尔也说过类似的话:“我的成功,10%是靠我个人旺盛无比的进取心,而90%,全仗着我拥有的那支强有力的团队,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
可见,一个组织的成功,不光是靠中层领导个人的智慧和才华,绝大部分的成功关键在于中层领导周边的那些追随者,在于他们助手的完美表现。
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向我们挥手告别。我们早已迈入合作就是力量、讲求团队默契的******了。领导虽然位高权重,拥有领导统御的大权,但是如果缺少了一批心手相连、智勇双全的跟随者,还是很难成就大事的。任何组织,不管他们是球队、乐团、特遣小组、委员会,还是公司内的任何部门,现在需要的不仅是一位好的领导人才,更需要的是一位能投注于团队发展的真正领导人。
将团队定义为“一个联合而凝聚的团体”的管理大师威廉·戴尔,在《建立团队》一书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近15年来,领导人在组织内的角色已经产生重大改变。他解释说道:“过去被视为传奇英雄,并能一手改写组织或部门的强硬经理人,在现今日趋复杂的组织下,已被另一种新型领导人取代。这种领导人能将不同背景、训练和经验的人,组织成一个有效率的工作团队。”
马云认为:做互联网公司,留不住人才是最大的失败。这其实不算什么高深的管理哲学,有点常识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多数人都失败在这个上面。反过来说,马云的成功就恰恰得益于此。在当初做“中国黄页”时,除了马云他们几个高层管理人员外,很重要的是,他们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
从1995年做中国黄页开始,他们都是一起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
大家一直都很团结,都对中国黄页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些员工都有着一股实干精神,里里外外都拿得出、放得下,这样的员工才是马云他们这个网络公司最大的财富。
看看周围的网站,人们就会问:为什么一些网络公司的人员变动比较大?因为很多管理者在做网站的时候,先是员工没日没夜地做,接着是大规模地炒作,但后来热情就降低了,大家开始时的很多期望都没有兑现,这时候新的网站做起来了,愿意花高薪聘请有经验的网络人才,造成原有的网站人才动荡。然而,中国黄页却不同,自开始运行以来大家都有一种很强烈的归宿感,都把公司当作自己的事业。
中国黄页在运作初期就考虑到了股份问题,马云把自己的股份中的很大一部分分给了和自己一起打拼的员工。马云认为,对待人才,是花大力气去培养他们,还是采取用过就算了的卸磨杀驴态度,会取得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因此,他注重更多地关注人才的长期策略,他舍得花工夫跟员工沟通公司的经营理念,并且在经营理念基础上使大家形成一种共识。同时,在挑选人才的时候更看重的是人的品质,像三国时的吕布那样的人才,他们是不要的。
马云无疑是对的。其实,对人才二字的解读,第一位的是人,第二位的才是才。才可以有高低之分,可以人尽其才,各有所得;而人的品质、德行却只有好坏之分,坏则万不可用。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本无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何况人的才能呢?
关于互联网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马云认为最需要的是有传统产业背景的人才,具有非常强的市场销售和一定运作能力的人才。互联网公司喜欢从别的公司挖人,挖来挖去都成了近亲繁殖。他们有一次招聘一个从广告公司过来的人员,那人谦虚地说自己不懂互联网,马云就对他说:“这正是你的优势呀,我们要的就是‘不懂互联网的人’。”后来那人利用自己在传统行业里的优势,很快就成了业务骨干。马云坚信,只要人品好,是个热血青年,有激情,跟这样的人共事是能够做出一番事业的。
马云认为,竞争对手能够拷贝一个网站的模式,但是无法拷贝这个网站的文化,无法拷贝他们的团队。马云相信,凭借他们富有创造精神的团队,即使所有的机器在瞬间毁于一旦,他们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建阿里巴巴。
马云在总结中国IT业的得失后认为,一艘性能良好的船,一支素质良好的船员队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做了一艘很好的船,又有一支很好的船员队伍。等我们浮出水面的时候,大风大浪都会来的。如果船不好,有可能沉下去的。如果船员素质不好,大风浪来时,大副找不到二副,二副找不到三副,整个团队就要乱套的。所以,阿里巴巴强调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团队。一个好的产品,一定需要一支良好的团队。在阿里巴巴团队之中,没有人因为自己的股权相互间发生过任何的口角。
他们创业的人共18个,现在全部都在公司担任着不同的职务,而且每个人都很普通。公司成立的第一天马云就说,如果我要开除员工,就要先把我开除。
现在他们的管理队伍不断地有海外力量加入。阿里巴巴牢牢把握当初的约定,要想当director(主管)职位以上的人,必须是在海外受过3年到5年教育,或工作过5年到10年的。这是个死命令,一起创业的18个人,可以当连长、排长。团长、师长以上的人,马云统统从外面请。一支军队光有团长师长也不行,得有一大批敢冲敢杀的连长排长。就是要贯彻马云原来说的: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全世界的大市场。因为他必须对西方市场有认识。中国人的智慧够,但运作能力不行,家族气、小本本主义、小心眼,这些东西都不行。西方很多东西用系统来保证,而我们中国是用人来保证。所以公司在选人的时候要用系统来保证公司健康。
马云也非常怀念大家挤在一个小小的办公室中的时光。当时他们那么多人在一个房间工作,非常真诚的交流,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出来了,那时候可以说是一种宿舍文化,这些文化最后传播到了其他新来的员工身上。
马云经常对员工说:你们要珍惜今天的友情,因为五年以后你们各自都是董事,到了公司办公室大的时候我都找不到你们,现在我们天天见面,一年以后我们一个礼拜能不能见一次面都很难说。现在他们很多当时的员工都分配在各个地方,他们一个月都见不到一次面。
虽然创立之初的阿里巴巴很穷,十八罗汉并无抱怨,还是乐呵呵地跟着马云一起穷开心。那些年轻人很单纯,他们只是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他们无条件地相信马云,认为马云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又一个奇迹。阿里巴巴的员工从那时候就有一个显著特点,每一个人都很平凡,平凡到你会认为他们根本就不是精英,而是普普通通在你身边的朋友。但是每一个平凡人相信自己会做不平凡的事业,因为他们有信念,为了这个信念,他们不惜一切地为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这就是马云的魅力。有人曾经评价:马云是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羊在森林里走。这条路非常艰辛,但是他们走得无怨无悔。这些羊群在狮子的带领下,一天比一天坚强,一天比一天更具远见,最后他们也慢慢地成为了具有狮子品格的羊。这样的羊在战场上,应该比具有普通品格的狼更有坚韧力和持久力。也许很具有爆发力,但是一个互联网从开始到最后的成功,不具有艰难久远的长期作站的思想准备是很难坚持到最后的。所以,在互联网历史上,许多狼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也许他们在找寻更适合自己的天空,但是坚强的羊群们,仍然具有最初的耐心,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现在的阿里巴巴,已经形成了几乎无可挑剔并令人艳羡的高层管理班底:在GE工作了16年的关明生就任COO(首席运营官);法学博士、加拿大籍台湾人、曾在欧洲InvestAB公司做副总裁的蔡崇信任CFO;雅虎搜索引擎发明人,美国籍上海人吴炯任CTO。再加上CEO马云,这样公司就组成了坚强有力的4个“O”的团队。
这些人在原来的公司都已经做到高层,并且阿里巴巴并没有用高薪挖他们,在职位上也没有升迁。他们看重的不是这些,他们看重的是马云和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