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西点军校给男孩最棒的礼物
16571500000031

第31章 礼物细节——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1)

在西点军校,如果对日常的小事、细节感到乏味、厌倦不已,始终提不起精神,或者因此敷衍应付差事,勉强应对工作,将一切都推到“做大事不拘小节”的借口上,那么将会受到训斥。

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小事,细节很小,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有人说“细节的问题,根本上是素质的问题”,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1.成大事须从细节突破

许多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改变一场战争的胜负。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西点军校要求每一位军官和学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责任心,始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对战场上出现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迅速作出准确的反应和决断。

士兵每天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排查、擦拭枪械等小事。西点学员必须认真完成这些小事,在反复训练中养成好的习惯,一步步攀上更高的职位,直至成为军队中的将领。

在西点军校,如果对日常的小事、细节感到乏味、厌倦不已,始终提不起精神,或者因此敷衍应付差事,勉强应对工作,将一切都推到“做大事不拘小节”的借口上,那么将会受到训斥。显然,在小事上都不能胜任,何谈在大事上“大显身手”呢。

男孩大多痴迷于宏远的目标,渴望成就大事,得到众人的瞩目。

但是,再伟大的理想都必须从小事做起,要从细节起步。空有大志,却无法按部就班地执行好细节,注定一事无成。

注重细节,就要勤动脑,勤动手,力求把所有的事情秩序化、规范话、流程化,就要比别人花费更大的工夫和精力。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经手的事情太多,眼前来看,好象面面俱到,未出纰漏,其实是漏了很多好机会,谁也不得而知。所以,做事的时候要时时刻刻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抓大事不忽视小事,放眼全局不忽视细节,这样才能打个漂亮仗。

没有做好“小事”的态度和能力,做好“大事”只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成不了气候。可以这样说,平时的每一件“小事”其实就是一个房子的地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想象中美丽的房子,只会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变为“实物”。

许多年轻人因为事小而不屑去做,对待事情常常不以为然,抱有严重的轻视态度。有一个关于古希腊著名先哲苏格拉底和其名徒柏拉图的故事,说明了做与不做之间的巨大差别,也使善于做“小事”可以成就“大事”这个观点更具说服力。

在课堂上,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大家只要做一件事就行,你们每个人尽量把胳膊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先给大家作了一次示范。接着他又说道:“从今天开始算起,大家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自得地笑了,心想:这么简单的事,谁会做不到?可是一年过去了,等到苏格拉底再次走上讲台,询问大家的完成情况时,全班大多数人都放弃了,而只有一个学生一直坚持着做了下来。这个人就是后来与其师齐名的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

“这么简单的事,谁会做不到?”这正是许多人的共同心态。但是,世界上所有人与事,最怕“认真”二字。所有学有所长的成功者,虽然一开始,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微不足道的琐事,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能成功者,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他们始终认为,现在所做的“小事”是为今后的“大事”做准备,他们目光所及之处,是十分辽阔的沃野,是浩瀚无边的大海,而常人眼中,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只是毫无生机的蓑草和茫茫无目标的沙漠。

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细节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培养在细节处做事的心计,可以使我们累积成功的经验和智慧,使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日常工作中,那些看似繁琐,不足挂齿的事情比比皆是,如果你对工作中的这些小事轻视怠慢,敷衍了事,到最后就会因“一着不慎”而导致“全盘皆输”。所以,在处理小事时,当引起重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无懈可击,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

“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年轻人要善于在学习、工作中对细节把握到位,这样就能建立起成功的基石。

第一,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事的时候,不但要善于着眼大局,还要在执行的过程中从小处着手,从而实现完美的行动过程。

即便自己的构想再宏大,如果失去了对细节的把握,那么也会遭遇失败。

第二,加深对细节的认识和把握。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细节,而且这种细节是独特的。为此,需要深入细节中获得经验和体会,获得独到的认识,从而从整体上把握大局。

1909届西点军校毕业生巴顿将军说过:“要想做大事,首先要能够处理小事才行,而且全力以赴。”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大的方向确定之后,只有把握好细微的环节,才能在做人的过程中赢得人心、在做事的过程中顺利达成目标。

2.关注的是细节,体现的是态度

注重对新学员的细节训练,是西点学校的一大特色。每天,西点学员都要接受服装仪容的检查,包括皮鞋、扣环擦亮,上衣正确扎进裤子或裙子,衬衫衣叉和裤缝对直成一条直线……不要小看这些细节,那些从西点军校走出的杰出人士无不是立足于细节,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战场之上,微小的疏忽就会导致惨败。因此,军人必须有着严苛的工作态度,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纰漏。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残酷而又公正的西点文化,而西点学员在这种环境里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西点人相信,并不是只有少数人天生具有成功的特质,而是每个学员都具有成为优秀者的潜力。过分追求细节,与其说是达到完美的地步,不如说是在追求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因为西点人一直相信,能够把小事做好的人,他做别的事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生活中,男孩大多粗心大意,还被冠之以“不拘小节”。这里面,存在很大疏漏。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一年到头》中写道:“有人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他回答说,‘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你可以具有战略眼光,但是不能因此轻视细节。

在西点,许多学员的晋升,可能就是那么一两次把小事做好的人。

那些对自己的本性毫无认识,永远不屑于做细微之事的人,永远成就不了任何大的功业。

有一家公司引进了德国设备,德国工程师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时,发现有一个螺丝歪了,但是它的紧固度没有问题。这时,另一个国家的工程师却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有六角螺丝的紧固度不可能都一丝不差,差不多就行了。

德国工程师却坚持说:“不,这完全可以做到。六角螺丝歪了,是因为在拧这个螺丝的时候,没有按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后来调查发现,是另一个国家的安装工人出了问题。按照技术操作标准要求,上这些大螺丝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人固定扳手,另一个人拧螺丝。可是,操作人员却是一个人上螺丝,另一个人去休息了。

众所周知,德国人以讲究精确闻名,在墙上钉一幅画也会拿尺子量,以确定钉子的具体位置。这种关注细节的态度与西点精神是一致的,都是成就卓越的基础。

许多年轻人总是放低对自己的要求,成为“差不多先生”。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但是却没有及时完成工作;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却不愿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位。他们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却不顾结果。他们应付差事,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

平时,面对工作总是将“差不多、过得去、慢慢来”挂在嘴边,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工作自然会出一些漏子,当问题出现后,又总是给自己找借口。这样做的危害在于,不仅工作本身没有做到位,拖累公司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没有任何进步,在空耗日子中浪费了时间和年华。

关注细节,目的是培养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细节起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好每一件事。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必须把握好下面几点。

第一,丢掉马虎思想。一个人如果仅仅是勉强完成工作,那么,他做起事来就会马马虎虎,稍遇困难就会打退堂鼓,很难想象这样的人能够始终如一地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如果你不能使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就难得到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可能会沦为平庸之辈。

第二,重视小事情。事情不分大小,所谓大事小事,只是相对而言。很多时候,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关键是做事者对它如何认知。那些真正伟大的人物从来都不蔑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情。即使常人认为很卑贱的事情,他们也都满腔热情地去干。而那些常常对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人,大事是很难成功的。

第三,消灭“差不多”心理。生活中,完善自己的责任意识,并不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有时,我们所缺少的不是技术、设备、流程和理念,而是敬业精神,消灭这种“差不多”心理的决心。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抱有消灭“差不多”的决心,把事情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就能很快让自己成长、完善起来。

第四,认真比什么都重要。做大事不拘小节,固然是一种处事态度,但这往往也是一种很危险做法,不拘小节有时会误大事的事例不胜枚举。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做事认真仔细,才能把事做得尽善尽美。

西点毕业生、美国在线前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金姆斯认为:“大事往往蕴含在小事之中,细节是完美的最好体现方式。”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态度。对年轻人来说,让自己放下差不多的心态,对自己严格要求,凡事尽心尽力去做,不敷衍、不拖拉,日积月累总有一天能够获得成功。

3.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

任何宏大的计划、战略,都必须从现实起步,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情。在西点军校,教官告诫学员要专注于眼前的事情,这是推动目标实现的基础。对此,路易·乔卡说:“关键在于学习克服内在或外在的噪音与干扰。”

一位西点学员投身商界后,取得了很大成就。于是,有记者问他:

“是什么让你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回答:“不要去攀比,要有自己的长远目标,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最重要。只有用自己的学识,把眼前的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好,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就更大的功业。”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抱怨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抱怨不被领导重视,抱怨得不到发展机会,等等。这时候,我们应该自问一句:“做好眼前的事了吗?”如果没有,就要立刻冷静思考,尝试着改变自己。

男孩要始终懂得一点,任何大事、实事都是从眼前事开始的。做大事难,做眼前事也难,把眼前事做好更难。正是有了踏踏实实做眼前事的品质,当人们纷纷转向更好的职位、更赚钱的职业时,你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内专心修炼内功,从而在某个时刻一鸣惊人,成为该领域内的专家。

好高骛远,是人的通病。如果不克服这个短板,就无法迈出坚实的一步,也无法在成长的道路上阔步向前。人们无法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情,其实是缺乏专注的精神。在学习上、在工作中专注地做事,个人才能获得成长的机会。

人们习惯对明天充满更多期待,想象未来美好的日子。不过,如果不能从当下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无法投入应有的热情,必然在虚度光阴中感觉到生活的乏味,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只有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才会更有作为。

杰森是一个从事推销业务的新人,每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这还不算什么,他最担心的是业绩不佳,那会有被辞退的危险。

有一次,他和培训师探讨如何寻找工作的意义,怎样实现苦中作乐。培训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人生有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你觉得自己活在哪个层次比较多?”

他想了想,有点忧郁地说:“在家里,我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好像多半处于‘生存’的层次;和同事能多聊一会儿,应该‘生活’层次多一点;‘生命’层次是什么?我不太懂。”

培训师又问:“当孩子从外回家,通常你会怎么做?”杰森淡淡地说:“我会说:‘回来了。’或者看他一眼,然后继续看电视,做自己的事情。”

听到这里,培训师给出了答案:“你现在已经没有心情顾及亲情、生活乐趣这些东西了,养家糊口成了你生活的全部内容。虽然跟家人在一起,却不能分享时光的快乐,少了生活的情趣,对生命的领悟也没有,却为明天如何做好推销发愁,这就是你感觉不到快乐的原因。”

“噢!”他恍然大悟,“明白了,我只停留在‘生存’层次的‘赚钱’目的上,并且总是为明天担忧,结果不能专心做好眼前的事,所以感觉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