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水平培训手册
16561800000035

第35章 辩论水平训练(1)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行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争执或辩论。这种辩论是参与的双方,就同一问题,站在对立的立场上,以多角度的论点,进行的针锋相对的争论。辩论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技巧性。论辩的双方都想从有利的方式、有力的证据驳倒对方,从而取得优势地位,确立自己的观点。一个人有没有说话水平,从辩论水平中可见一斑。

第一节掌握辩论要领

辩论者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取得辩论的胜利呢?经验告诉人们,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严密的逻辑推理、准确的捕捉战机、良好的信心自助和疑慧的幽默风趣能力这五种基本能力。否则,是不可能战胜论敌的。

一、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力

论战者要使自己的辩论具有强大的威力,首先在于对论题具有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只有高瞻远瞩、通达事理,才能心明眼亮,明察秋毫;胸中有论战全局,手中有道理千条,才能不为强者所败,或将辩论引向胜利。据载,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一些人不服气,在庆功宴会上公开说:“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了不起?任何人通过航海都能到达大西洋彼岸,这是世界上最简单不过的事……”对于这种非难,哥伦布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说:“先生们,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谁能让它立起来呢?”但鸡蛋在宴会者中间传了一圈,也没人能立起来。当鸡蛋转回到哥伦布手中时,他敲破了鸡蛋的一端,毫不费力地把鸡蛋立了起来。不服气的人顿时吵嚷起来。哥伦布说:“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吗?然而你们却做不到。是的,当人们知道了某件事情怎么做后,也许一切都很容易了。”

哥伦布的这番话,正是出自思想认识的正确性,揭示了深刻的科学道理,以无可置辩的气势,把那些无视科学真理的人驳得哑口无言。

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论战,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推理严密,不但能使自己的立论稳如泰山,而且可以使自己的反驳锋芒毕露、若决江河,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无还击之力。

人的推理机能属于抽象思维。哲学家、数学家的这个机能都很发达。据说康德死后,有人解剖了他的大脑,加以研究,发现康德的“推理机能”异常发达。有人认为,推理机能是大脑中最高级的智力机关。大致说来,观察机能的作用能知觉物体的存在;推理机能的作用是探索变化的原因,以及推定本来的结果。这个机能可以满足人类理性对事物变化刨根究底、探个明白的欲望。哲学上的种种疑问,也是人类发现真理的原动力。

人如果没有推理能力,就不可能发现真理。如牛顿从苹果落地中想到: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为什么不掉到空中?这个看似愚蠢的问题,却是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契机。

人由于具有推理机能,使人与猿人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对人类而言,如果推理机能不强或者不正常,就无法从某种原因推出某些结果。

猴子虽然知道火可以取暖,却无法推测火怎样才能产生。有了这种推理机能,人说话才合乎逻辑。因此,推理性强的人,往往好辩。

美国名作家马克·吐温喜欢向人家借书。他的邻居家就有很多书,但他不想借给马克·吐温。当马克·吐温提出要借阅某一本书时,这位邻居说:“可以,可以,但是我定一条规定: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

一星期后,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用割草机。马克·吐温说:

“当然可以,毫无问题,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定:从我家里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这让那位邻居略有所悟。这也正是逻辑推理在语言上的运用。

三、准确的捕捉战机能力

论战中,在能在对方露出破绽之时,准确地抓住战机,发起有力的进攻。在针锋相对的舌战中,辩论者必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使用锋利、明快,夹枪带剑的语言,迫使对方频频后退,难以招架。

四、良好的信心自助能力

辩论者要想在唇枪舌剑中取胜,首先要具备信心十足的心理素质。

心理准备往往比巧用言语更为重要。

首先,要善于克服胆怯心理。有的人在辩论中过于关心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往往情绪一激动,思维就混乱,舌头也就不听使唤;或未开口,胆先怯,心一慌,两眼就发黑。1969年,有两位知名的演讲学教授在纽约同行的会议上宣读论文时,因过度紧张,竟当场晕倒在地。

因此,在参辩时,首先要超越自己,战胜自己,克服胆怯,沉稳应变。

如何克服胆怯心理呢?首先应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要在心理上站在“评价”对方的立场,而不是先设想自己是站在“被告席”上。应千方百计寻找对方的弱点,抓住对方的把柄。应该看到他也是一个平常的人,他同样也会有紧张不安的心理,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惧怕他。克服胆怯的具体方法是:

(1)可选择自己熟悉的场所去辩论,并掌握好时间,尽量提早到达会场。

(2)说话声音洪亮,为自己壮胆。

(3)视线与对方平齐(若是矮个子,可建议坐下来谈)并放慢自己的言行速度。

(4)采用内心自我对话的方式为自己鼓气:“这一次我很可能失败。——不,这一次我必然会取得成功。”

(5)事先准备好有关的资料、备忘录之类,在辩论中可随时翻看,这样不但可以掩饰内心的紧张胆怯,而且还可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其次,失言而不失态。“失言”是辩论中一大致命伤。失言后要想克服手足无措,应集中注意力去想一想跟失言、辩论全然无干的事,如围棋赛、大厅内的陈设、电视中的某个镜头等。这样做可化解你因失言而引起的愧疚不安的紧张感,从而做到失言而不失态。其实,任何人都免不了有“出洋相”的时候,正如法国一句谚语说的:“一个生平不干傻事的人,并不像他自信的那样聪明。”在辩论中,我们要不怕“出洋相”,而一旦出了“洋相”,就对自己说:“没关系。”这是取得辩论胜利的一种必备心理。

五、颖慧的幽默风趣能力

辩论是智慧的角逐,话语的较量,高明的辩论者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养,掌握多种有效的方法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无辩而不胜。幽默会助你在辩论中显示神威。一个幽默高手会在剥去对方虚假机智的伪装时,寓刀枪锋芒于说说笑笑之中,其讽刺的辛辣,驳斥的痛快淋漓,使一个个对手不得不在哄堂大笑中败下阵来。

第二节运用辩论技巧

辩论场上,常常是唇枪舌剑,寸理力争,何人取胜不仅决定于阐述的道理,也在于所使用的辩论技巧。因此,研究和提高辩论的艺术技巧对提高一个人的说话水平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一、辩是非、明事理,条分缕析

所谓技巧,即辩论中使用的方式方法。

墨子说过:“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意思是说,辩论就是要弄清是非界限,考察治乱的原因,懂得同一和差别的客观根据,考察概念和事物的关系,权衡利弊得失,解决心中的疑惑。列宁也说,在辩论中,“更要冷静地分析论据,更详细地、更简明地说明事实真相。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获得绝对的胜利。”可见,辩论的基本要求就是使人对事物的是非、因果、异同、利弊、联系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与认识,使人明白事实的真相。因此,辩论中要战胜对方,基本的战术和首要的办法就是辩明,使对方明白。

辩论技巧有以下几种:

1.分析立论理由

分析理由的内涵,使之条理清楚,因果分明,主次分明,表里分明,以证明自己的观点,理由的正确,显示自己立论的严谨。

2.表明立论根据

把立论的根据、理由讲清楚,把论据、特别是事实论据说明白,以释疑惑,以显示自己立论的确凿无误。

3.辩证对方是非

指出对方论据的不真实,指出对方论据似是而非,歧义丛生。

二、取守势、多提问,静观其变

采取守势,坚守自己的主张与论点是一种以逸待劳的辩论技巧。运用中的一般方法有:

1.加固自己“堡垒”,转移对方攻势

可采用不断加固自己的“堡垒”,坚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则与观点,令对方久攻不下,攻势渐弱渐缓;也可采用适当方法转移对方攻势,即转移对方的攻击方向、攻击对象。如使其由正面进攻转为侧面进攻,由实质性问题转入枝节性问题,均可使对方攻势减弱。

2.质问劳乏对方,我方以逸静观

即采用多提问题的方法,实行自卫。尤其是多提一些难题。向对方连连质问,使对方忙于筹思应答,不暇进攻,而我方则以逸待劳,静观其变,伺机反击。

3.抓住有利论题,防止对方胡搅

辩论中,应防止对方转换论题,力求使辩论紧紧围绕中心论题进行。如对方将论题转换到对方所长、我们所短的论题上去,显然于我方不利;再如,对方用转换论题,甚至胡搅蛮缠来掩饰自己的失误与疏漏,也会给辩论造成严重阻碍。因此,在辩论中,遇到对方有意转换论题时,应当及时指出,迅速纠正。

三、直接驳、迂回辩,借题发挥

攻击辩论技巧可分为正面、侧面、包围、迂回等。正面攻击,指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尤其是中心论点;侧面攻击,指从侧面驳斥对方的论据或指出对方论据逻辑上的毛病;包围进攻,指对对方核心论点周围的分论点及论据逐一进行驳诘,最后推翻对方的核心立论,全面否定对方的命题;迂回攻击,指远距离地攻击,如从挑剔对方的辩论态度不妥或辩论风度有失开始诘难,进而抓住对方的辩论企图,深入进行驳诘。

以下介绍几种具体的进攻辩论技巧:

1.在于诱其说“是”

苏格拉底是2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他以论辩见长。他创立的问答法至今还是被世界公认为“最聪明的劝诱法”。其原则是:与人论辩时,开始不要讨论分析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具体的做法和特点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与此同时,一定要避免让他说“不”。

辩论中有其特殊的功效,即能诱使对方多说“是”。通常情况下,那些老练的心存戒备的对手是不会轻易说出“是”的。日本明治时期的名医、军事家大村益次郎是位板着面孔,很难与之交往的人。一次,邻人跟他寒暄:“您好,今天天气很热,是不是?”他却爱理不理地回答:

“夏天本来就是热的。”假若他顺着对方的问题回答:“是的,的确很热。”这样,自我防卫的态势先就瓦解了。

诱使对方说“是”的方法是,辩论开头切勿涉及有争议的观点,而应顺应对方的思路强调彼此有共同语言的话题,从对方的角度提出问题,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让对方连连说“是”,与此同时,一定要避免让他说“不”。

2.在于巧析岔题

在辩论中一旦发现对方把话题岔开,你不必打断,你应立即分析其用心。一般说来,岔题的出现,或是由于一时不慎,或是由于突然联想起另一件事,或是由于有意把话题扭到另一方向。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对方说不了多久,就会自己发觉而显露窘态;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他一旦省悟就会很快地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来;如果是第三种情况,对方会继续朝着岔开的方向说下去,毫无“回心转意”迹象,你就可据此推断出他是有意扭转辩论的方向,从而立即采取相应对策,避免对方伎俩得逞。

3.在于借题发挥

在辩论中,当我方受到攻击时,可以不直接从正面答辩,而借助对方提供的话题进行还击,从而改变论战的局势。这种对策的关键在于一个“借”字,能否借为己用,决定于辩论者的论战经验和思辨能力。

1959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苏,在此之前,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针对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在尼克松与赫鲁晓夫会晤时,赫对尼说:“这个决议臭极了,臭得像刚拉下的马粪,没有比马粪更臭的东西了!”赫出言粗俗,欲使尼克松难堪。谁知尼克松回敬道:“我想主席先生大概搞错了,比马粪臭的东西是有的,那就是猪粪。”因为赫鲁晓夫年轻时当过猪倌,所以,尼克松借题发挥,歪打正着,使赫鲁晓夫脸上泛起了羞涩的红晕。

4.在于逼其亮底

对形状不全的图形或半截子话所作的解释,可以显示人的性格和内心的状态。利用这个方法所做的测验叫“投影法”。在辩论中,你可运用投影法逼对方亮底,即把话说到一半就故意停下来。然后让对方接下去说。如:“这么说,你的意思是……”,“如此说来,这个论点是……”,“照你的话说,它的意思是……”当你用这些半截子话去诱发对方时,对方十有八九会像这种方法所显示的那样,不假思索地把这句话按他的意思说完,这时,你就轻而易举地又多了张“底牌”。

四、识诡辩、驳诡辩,随机应变

诡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为识别诡辩和驳倒诡辩,很有必要掌握一些驳斥诡辩的具体技巧和方法。

诡辩手法千变万化,对付诡辩的方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

1.概念的诡辩性

在概念上玩弄游戏,这是诡辩者惯用的伎俩。其具体办法一是利用一词多义,把语词形式相同、但表达的不是同一概念混同为同一概念。

二是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使之变成另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