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实陈述
生活中有些可笑之事,不需加工,原样讲述,就能够产生幽默效果。
李燕杰在一次谈学习重要性的演讲中,就运用了如实陈述的幽默手法:
一个机关请我去讲一讲机关的常用文,即怎样写总结、简报、调查报告等,上课时我就当众读了一些文章病句……其中有个是表扬老师傅的:“××师傅从苦水中长大,对党一直十分热爱,长期的耿耿于怀。”
再一个:“××同志逝世了,我们全厂同志化悲痛为力量,真叫做穿着孝衣拜天地,悲喜交加。”
李燕杰的如实陈述,激起了听众的满堂笑声。
运用幽默技巧要注意两点:第一,材料和语言不能庸俗低级;第二,幽默要紧扣主题,分量适当,切忌喧宾夺主。
四、说话要善于迂回
说话有时并不直接了当地阐明主题而是采取反证、说反话、先贬后褒等手法,迂回说明主题。在某种情况下,迂回法能够造成峰回路转、恍然大悟的说话效果。
在生活中,我们有的话是不能明说的,说得太明了,就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受到负面的影响,可是如果不说,对自己的未来仍旧很不利。
那么,我们就要转弯抹角的、含蓄的把我们要说的话说出来,让对方自己去思考,以达到目的。
例如:有一对夫妻,有一双儿女,其中女儿大一些,已经四岁了,而儿子还小,仅有一岁。
家里的经济大权操纵在妻子的手里,妻子每个月都给自己的父母100元钱,而给丈夫的父母却仅仅寄去50元钱。对这一点,丈夫很不满意,但他一向老实,为了维护家庭的良好气氛,一直忍着不说。
这天,又是到了给父亲寄钱的时候了,妻子仍是一如既往,丈夫就觉得非常恼怒。恰巧这时候儿子哭了起来,妻子就让他去哄儿子。
丈夫却走过去,抱起在一旁玩得好好的女儿,哄了起来。妻子嚷了起来:“你干什么呢!儿子哭成那样,你怎么不去哄?”
丈夫答道:“那个是五十元的,还是你哄吧!我要哄这个一百元的。”
妻子立刻明白了丈夫的意思,从此以后,双方父母的对待都一样,不再偏向了。
丈夫就是运用暗示做迂回的技巧,而终达目的的。
在一次新婚喜宴上,新郎的好朋友应邀发表祝词:“刚才,大家对新郎大加赞赏,但据我所知,新郎并不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品学兼优。”
此言一出,众皆愕然,有人甚至怀疑这位朋友是不是要挑起不愉快的争端了。紧接着,祝词人介绍了新郎如何贪玩、如何疏忽大意的一些轶事。直到结尾时,祝词人才将话锋一转,“所幸新郎并没有对工作掉以轻心,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一旦他决定干一件事,必定是全力以赴,勇往直前。有这种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新郎将来一定会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祝词人运用先贬后褒的手法,对新郎的褒奖更为生动而有力。
五、说话要善设悬念
说话者要设法使听众进入自己的言谈思路,使听众随着说话的进程思考、等待和惊奇,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制造悬念。某大学举办写作知识讲座,主讲老师在谈到细节描写时,首先提出了一个悬念:“请问同学们,男生和女生回到宿舍时,摸钥匙开门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呢?”台下的大学生们活跃起来了,有的私下议论,有的举手要答问,有的干脆掏掏口袋,模拟一下自己回宿舍时找钥匙的动作。主讲教师让同学们议论一阵后说:“据我观察,大多数的女生在上楼梯时,手就在书包里摸摸索索,走到宿舍门口,凭感觉捏住一大串钥匙中的那一片钥匙,往锁孔里一塞,正好门开了。而大多数的男生呢?他们匆匆忙忙地跑到宿舍门口,‘砰’的一脚或一掌,门不开,于是想起找钥匙。摸了书包摸裤袋,摸了裤袋又摸衣袋,好不容易摸到了钥匙串,把钥匙片往锁孔里一塞,打不开。原来钥匙片又摸错了。”主讲教师的描述引起了会场中一片会心的笑声。教师趁势总结道:“把男女生回宿舍摸钥匙开门的动作描述出来,就是细节描写,而细节描写的生动又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这位教师先制造悬念,让听众探索悬念的答案,然后利用解答悬念抛出讲学要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呈现一片欢庆胜利之声,北洋军阀政府也下令北京的学校放假三天,以示庆祝。这时,李大钊先生在北京学生集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庶民的胜利》的演讲:
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得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我们庆祝,究竟是为哪个庆祝?(李大钊先生在明明是为了庆祝协约国战胜了同盟国的大会上,单刀直入地提出“庆祝”的目的问题,激起了与会者的疑惑和惊讶。)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我们庆祝,不是为哪一国或哪一国的一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不是为打败德国人庆祝,是为打败世界的军国主义庆祝。
李大钊先生利用悬念促使听众重新思考“庆祝”的目的,然后再深刻地揭示这场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这比平铺直叙地阐明主题更能吸引听众。
六、说话要善作引用
悠久的人类文化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注定了说话者永远不可能是创造一切的“上帝”,说话内容永远不可能都是说话者独有的见解和思索。因此,“引用”就成了说话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有效技巧。
1.引用的主要类型
引用是人们常用的说话技巧。其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记住原文的可以引用原文,记不住原文的可以引用意思。具体说来,引用的主要类型和方式有如下三种:
(1)原文引用
说话者把要引用的材料一字不改地转述给听众,表现在书面上即是引用材料加上引号。原文引用的材料一般是简短的言论。如某省一位领导人在一次县处级干部会议上作报告:“同志们,老百姓是怎样批评我们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呢?他们有一段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发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就是政策不兑现。’”(全场大笑)报告人随即利用与会者思维异常活跃的时候,强烈地抨击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
(2)改造引用
为了简练和便于叙述,演讲者对要引用的材料进行某些归纳、删节和加工。改造引用的材料一般是有情节的事例。如******在说话时引用“宋江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有时,演讲者也对人们所熟知的典故、成语、谚语等进行换意改造引用,以获得某种特殊效果。如把“不学无术”改造成“不学有术”;把“人一走,茶就凉”改造成“人虽走,茶不凉”等等。
(3)虚拟引用
说话者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虚拟某些言论或事例。如一位语言学家为了说明良好的口才是通过后天锻炼而培养的,就模拟了一些情节和对话:
……但就包括这些人物(指演讲家)在内,也要通过实践锻炼,只不过他把锻炼时间提前了。在幼儿园的时候,他可能就是班长,阿姨进来了,他说:“小朋友们坐好啦,阿姨发糖啦!”你在干什么呢?背着手等发糖哩!(笑声)到了小学校,两道三道红杠杠往袖子上一戴,放学时,学生们过马路了,他说:“同学们手拉手,不要慌,赶快走!”
你在干什么?拉着别人的手放都不敢放!(笑声)通过虚拟情节的模拟,惟妙惟肖地说明了高超的说话水平是通过锻炼而获得的。
2.引用的作用与技巧
说话者运用引用,绝不是为了炫耀说话的学识,而是为了充分论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即为所要阐述的主题服务。早在1400多年前,著名文论家刘勰就把引用的主要作用概括为“明理”和“征义”(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篇》)。
曲啸在一次演讲中,曾这样展开他的论点:
我记得杜勒斯临死前曾说过,他要用管乐吹垮共产党的第三代,改变他们前进的路标。我说,杜勒斯先生,你的预言落空了。
反面论点的引用震动了听众,这比从正面直接进入主题更为有力。
某全国重点大学实行考、教分离改革,大学生们对能否通过考试忧心忡忡。一位教授在考前动员会上这样鼓励他的学生:“同学们,你们要‘天王盖地虎’!考试是‘地虎’,复习就是‘天王’。考10道题,我们复习100道。‘天王’盖住了‘地虎’,就没有什么好怕的!”教授引用《智取威虎山》中的“黑话”台词,使同学们在轻松的笑声中解除了思想负担。精妙的引用使语言生辉,蹩脚的引用则使听众倒胃口。
运用引用要做到“三要”与“三忌”:
(1)要丝丝入扣,忌离题万里
说话要在深刻把握主题的基础上选择引用材料。如果引用材料偏离主题十万八千里,说话者越是声情并茂,越是会增加听众被误导的可能性。
(2)要画龙点睛,忌喧宾夺主
说话者只能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安排少量高于“我”但为“我”所用的引用。说话中过多依靠引用,说话者的自我见解和个性特点就受到了排斥,说话者变成了有生命的傀儡。个别说话者喜欢大量引用名人言论和古典诗词,这又有意无意地构成了卖弄学识、哗众取宠的嫌疑。
(3)要标新立异,忌陈词滥调
说话者只有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才能推出令听众耳目一新的引用。
说话中引用一些平庸、陈旧的材料,反而会冲淡说话的意境。在同一场交谈或辩论中,多个说话者如引用同一材料,最易给听众留下笑柄。如某场演讲先后有七位演讲者引用夏明翰烈士“砍头不要紧”的就义诗,被听众讥讽为“我们的演讲者比国民党刽子手还残忍”。
七、说话要富有节奏
节奏主要体现为快慢和停顿。说话没有节奏变化就会像催眠曲一样使人昏昏欲睡。
说话时应该减速的地方有:需要特别强调的事情;极为严肃的事情;勉强控制的感情;使人感到疑惑的事情;数据、人名、地名等等。
说话时应该加速的地方有: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情;不太重要的事情;精彩的故事进入高潮时;无法控制的感情等等。
停顿(沉默)是控制节奏,吸引听众注意力,调节现场气氛的重要方法。不懂得沉默的人,就是不懂得说话的人。
美国前总统林肯,善于运用沉默技巧。当林肯说到某项要点时,他往往会倾身向前,直接注视听众达一分钟之久。这种沉默高度集中了听众的注意力,甚至比怒吼更有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爱因斯坦应邀访日。在日本某大学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平时不善言词的校长紧张得忘了欢迎词。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校长好不容易迸出了一句话:“爱因斯坦博士万岁!”全体集会者在焦急的等待之中,被校长那异乎寻常而又发自肺腑的呼喊感动得热烈鼓掌。
教师对沉默的作用体会最深。某大学举办校外公共关系培训班,由于学员素质不一,课堂上经常有人讲小话。一位教授在讲课中,多次依靠适度的停顿来控制课堂纪律。反复多次后,这位教授说了如下一番话:“我与同学们配合默契。同学们说话的时候,我就不说了;同学们不说了,我再接着说。”培训学员在哄堂大笑中,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此后,课堂上讲小话的人明显减少了。
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几个问题。
时间对少女们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少女们回答:“万紫千红我来采,愿我青春的花朵年年月月开不败。”
是啊,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我们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我们没有宋玉“萧瑟凄凉”的悲秋,我们没有贾谊“时运不济”的忧愁,我们没有王勃“怀才不遇”的叹息,也听不见林黛玉那“絮飞花谢”的哀歌……我们有的只是青春、理想、奋斗、拼搏!我们在进行创造、探索、改革、开拓!
然而,在我们的身旁,有人在拼搏,也有人在消磨;有人在开拓,也有人在蹉跎;有人奋发攻关,精神抖擞,也有人虚度年华,逐流随波。有的人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也有人说: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是与非!有的人毕生充实,硕果累累;有的人白发早生,一生无为。
(1)这篇讲话稿的目的是什么?针对什么或对谁而言?
(2)此讲稿的优点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3)读了这篇讲话稿之后,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