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水平培训手册
16561800000014

第14章 衡量说话水平的基本标准(5)

二、以情感人的表达方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理可以服人,诉情可以感人。但如何使听众真正被你的话所感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善于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也是一个人说话水平高超的体现。

1.推心置腹法

大诗人白居易说得好:“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这里的推心置腹就是指话语真诚。所谓真,是指不矫揉造作,不言辞虚浮,能够保持说话人的自我本色。如:1860年林肯与民主党候选人道格拉斯竞选美国总统。道格拉斯是个阔佬,他为了推销自己,特地租用漂亮的专列,车后安放一尊大炮,每到一站就鸣放30响,配以乐队的喧闹,声势之大,为历史之最。并口出狂言:“要让林肯这个乡下佬闻闻贵族的气味。”林肯则买票乘车,每到一站就登上朋友们为他预先准备好的马拉车。面对道格拉斯的强大挑战,他以退为进,沉着应战。在一次演讲中,他说道:“有人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办公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林肯之真诚首先在不讲排场,与选民心距拉近;内容上,贴近常人之心,谁个没有妻室儿女?他却称他们是无价之宝。这是情感认同。租用的办公室,家具少,书架大,投合选民们理想中的总统形象:廉洁,勤奋,富有学识。这样的自我介绍,不无幽默,这是形象的心理认同。最后,不把自己当作选民的救星,而把选民当作自己唯一的依靠,予以得体恭维,从而获得心理的亲近认同,真可谓真诚显魅力,林肯一举获胜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2.因情引话法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次,众人同在园中赏桂。贾母说起小时候跌了一跤,鬓角上留下了一个蹦破的坑儿。只见凤姐不等众人说话先笑道:“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蹦出个坑儿来好盛福寿啊!寿星老儿头上原是坑,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突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众人都笑软了。贾母说:“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一拿着我也取笑起来了!恨的我撕你那油嘴!”凤姐说:“回来叫螃蟹,怕存住冷在心里,怄老祖宗笑笑儿,就是高兴多吃两个,也无妨了。”贾母说:“明日你黑家白日跟着我,我倒常笑笑儿,也不许你回屋里去。”王夫人接口说:“老太太因为喜欢她,才惯得这样!还这么说,她明儿越发没礼了。”贾母说:“我倒喜欢他这么着……”真是艺高人大胆,敢拿老祖母头上的伤疤开玩笑。其艺高在哪儿?那便是因情引话。众人同赏月桂,心情自然不错,人在心情好时,自然越发能宽容。更重要的,贾母年事已高,其心其情当然希望万福万寿,凤姐投其所好说老祖宗的伤疤“原是蹦出来盛福寿的”,并巧联寿星老儿头上原本也是个坑,万福万寿装满了才突出来。这种得体的恭维,幽默的话语,均因情而发。当贾母假装生气骂她,她便进一步表白,这调笑之说,原是为着吃螃蟹不存住冷在心里——关怀体贴之至,好一位有心的孙媳妇!貌似不恭寻开心,却蕴含着对老祖母的一片孝心,难怪婆婆责怪她无礼时,祖婆婆倒要给她护短了!

这种因情引话,需得交谈的主动者察言观色,揣度对方的心理情感而发话传情。

第八节技巧性标准:引人入胜

说话是一门艺术。凡是艺术的都是技巧性的。相声演员之所以时而让人喜,时而让人忧,就因为他们说话处处都渗透着技巧。具有技巧性和艺术性的语言才能动人心弦,引人入胜。

一、说话要有形象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85%以上的知识,是通过视觉印象被我们吸收的。为了增强视听效果,说话者当然应该注意自己的外貌形象和体态动作,但更为重要的是,说话者要善于调动语言表达手段,让抽象的哲理物化为活动的景象,让空洞的说教转化为鲜明的画面。

说话要做到形象化,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运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段。如蔡顺华的题为《小狗也要大声叫》的演讲:

各位青年朋友,到这个讲坛演讲的,应该是曲啸、李燕杰、邵守义那样的大人物。我这个嘴上无毛的青年人站在这里,很不般配哟。(停顿。提高声调)不过,我很欣赏契诃夫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叫!”

小狗也要大声叫——就按上帝给的嗓门叫好了!今天,我这个自信的“小狗”,就来大胆地叫几声。

利用这种新颖滑稽的开场白吸引听众后,蔡顺华简单解释了契诃夫比喻的本意,又很快将“小狗叫”引入了主话题:

试想,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倘若只充斥着极少数名家、权威和当权者的声音,虽不算“万马齐喑”,但群众,尤其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的智慧和声音被压抑了,哪里会有真正的“九州生气”?

蔡顺华接着以青年工人石峰为例,说明了青年人应该关心国家改革大业的演讲主题。演讲的结尾仍然紧紧围绕着“小狗叫”做出了如下结论:

那些腹有经纶但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的奶油小生是不敢“叫”的;那些虽“嘴上无毛”,但已深谙“出头椽子先烂”等世俗哲学的平庸之辈是不敢“叫”的。响亮而优美的“叫声”,往往发自那些有胆识的开拓者与弄潮儿。如果我国的每一位“小狗”都发出自己的叫声,那么地球也会颤抖的!

蔡顺华的演讲,通篇利用了“小狗叫”这个生动、新奇而又幽默的比喻,把开场白、正文、结尾贯串起来,使听众在笑声和思索中接受了一个普通而又严肃的话题。

有些说话水平较高的人为了证明某些说话的可信性,说话时需要引用大量的数据。但说话又不同于调查报告和工作总结,仅仅把一连串枯燥的数据抛向听众,会使现场气氛沉闷平淡,听众也无法记住那些一带而过的阿拉伯数字。高明的谈话者总是善于把干巴巴的数据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图景。美国记者爱德文·史路森呼吁人们充分利用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能量的文章,实在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典范:

我们知道,美国境内有几百万穷人,吃不饱、穿不暖,然而在尼亚加拉瀑布这儿,却平均每小时浪费相当于25万条的面包……每小时有60万枚新鲜的鸡蛋从悬崖上摔下去,在漩涡中制成一个大蛋卷。如果印花布不断地从一架像尼亚加拉河那样宽达4000英尺的织布机上织出来,那也就表示同样数量的布料被浪费掉了。如果把卡耐基图书馆放在瀑布底下,大约在1或2小时内就能使整座图书馆装满各种好书。或者,我们也可以想像,一家大百货公司每天从伊利湖上游漂下来,把它的各种商品冲落到160英尺下的岩石上。

要想不理会充满形象的言谈,就好像要求球迷坐在沸腾起来的足球场上不看球赛一样困难。所以,法国哲学家艾兰说:“抽象的风格总是差的,在你的句子里应该充满了石头、金属、椅子、桌子、动物、男人和女人。”

二、说话要有个性化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善谈者总是力求突出自己的个性风格,创造独特的“我”。伟大的政治家都具有自己的说话风格。如鲁迅先生的风格是分析深刻、外冷内热、富于哲理;郭沫若的风格是热情洋溢、奔放不羁、文采华丽;******的说话风格是通俗风趣、论证严谨、民族特色浓厚。

土光敏夫是世界知名企业日本东芝公司的掌门人,他的说话个性特点就是“人情味”极强。在他70多岁高龄的时候,曾走遍东芝在全国的各公司、企业,甚至会乘火车亲临企业现场视察。有时,即使是星期天,他也要到工厂去转转,与保卫人员和值班人员亲切交谈,而不管说什么内容都必不可少关心人的话题,从而与职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说:“我非常喜欢和我的职工交往,无论哪种人我都喜欢与他交谈,因为从中我可以听到许多创造性的语言,使我获得极大的收益。”

例如,有一次,土光敏夫在前往东芝姬路工厂途中,正巧遇上倾盆大雨。他赶到工厂,下了车,不用雨伞,和站在雨中的职工们讲话,激励大家,并且反复地讲述“人是最宝贵”的道理。职工们很是感动,他们把土光敏夫围住认真倾听着他的每一句话。炽热的语言把大家的心连到了一起,使他们忘记了自己是站在瓢泼大雨之中,激动的泪水从土光敏夫和员工们的眼里流了出来,其情其景,感人肺腑。

讲完话后,土光敏夫的身上早已湿透了。当他要乘车离去时,激动的员工们一下子把他的车围住了,他们一边敲着汽车的玻璃门,一边高声喊道:“社长,当心别感冒!保重身体,更好地工作。你放心吧,我们一定要拼命地工作!”

三、说话要有幽默感

“幽默是说话者与听众建立友好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你说得听众眉开眼笑时,他们也就主动参与了思想交流过程。”可以说幽默在说话中有两大作用:建立友好关系和促进思想交流。

运用幽默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从构成幽默的方法介绍幽默在说话中的运用:

1.故意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像,扩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形象、作用和程度,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夸张可以构成幽默。

里根曾两次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两次竞选美国总统。他在竞选演讲中曾这样抨击物价上涨:

“夫人们,你们都知道,最近,当你们站在超级市场卖芦笋的柜台前,你们就会感到,吃钞票比吃芦笋还便宜一些。”

“你们还记得当初你们曾经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美元吗?而今天美元却真的几乎代替不了什么东西了!”

里根通过夸张美元的贬值,激起选民们对当政者导致物价上涨的不满。

2.设置“包袱”

相声中常用“设包袱”、“抖包袱”的手法构成幽默。说话也可以借鉴相声的表演艺术,先设置一个疑问,然后加以解答,通过机智风趣的解答构成幽默。

有一伙年轻人,结伴出游,到了晚上共同住进了一家旅馆。第二天早上,他们准备吃早点,有位小伙子发现自己昨晚放在桌子上的三明治不翼而飞了。于是,他大声叫起来:“谁把我的三明治吃了?”

大伙一听,都说:“我没吃!”

“那就太好了!”这位小伙说。

“你为什么这么说?”有人问。

“因为昨天晚上我见房里有老鼠,就向服务员要了点老鼠药,放在三明治里,想用它来毒老鼠。如果老鼠吃了倒好了,若是人吃了不就坏事了吗?”

一听这话,一位小伙子大叫起来,“我中毒了!”

这位小伙却笑了,说:“放心吧,我不过是想让你说真话罢了。”

在这里,所用的就是设包袱法。

3.移花接木

当甲、乙环境互换和甲、乙词语互换时,都能造成移花接木的幽默效果。如在报纸上刊登着“一青工游园不慎误入虎口,有关部门提醒游人注意安全”这样一段话,可以算是比较标准的新闻语言,但在姜昆与李文华合说的相声《虎口脱险》里,却是一个掉进动物园老虎山的青年在与老虎相伴时的胡言乱语,惹得听众捧腹大笑。这种幽默效果正是由环境互换所带来的。

四川的浩云在题为《论男子汉》的演讲中,大量运用了“大词小用”这种幽默手法:

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演讲题目——《论男子汉》。(掌声)掌声证明,这是一个真正的时髦问题。(掌声、笑声)广大的女同胞和男同胞,都在积极地做这一时髦的促进者,呼声日起,浪头一天比一天大,标准一天比一天高,要求一天比一天严,大有让所有的年轻男性公民们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之势。(笑)刘晓庆说:“做女人难,作一个名女人尤其难。”我说,作男人难,作一个男子汉尤其难也!(笑声,掌声)……而要成为一个男子汉,最能立竿见影的,大概就是所谓的物理方法了:

穿一双中跟鞋,增加些海拔高度;(笑)留一撮小胡子,显出些粗犷;着一条牛仔裤,添几分潇洒……

演讲者使用了“时髦”、“脱胎换骨”、“立竿见影”、“海拔高度”等词语,大大增加了演讲的幽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