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办事的艺术全集
16561200000034

第34章 说话办事的奇正屈伸艺术(3)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避免言语冲撞不能靠谩骂,翻白眼,斗殴等消极的方式,否则,不但不能避免冲撞,反而会使冲撞加剧,使势态更加恶劣化。

谨慎出言,力避冲撞,这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坚持的一大原则,特别是那些涉世未深、年轻气盛的年轻人更要注意。

官不差病人

——说话办事以退为进的技巧

要想跳得高,先要向后退,然后再加速向前,腾空而起。你要出拳,也要先收拳,然后再挥出去,这样才更有力。这是体坛上的技巧。为人处世也是这样,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屈与屈不同,刘备装傻,孙膑装疯,三国魏时的司马懿却用的是装病。俗话说“官不差病人”这确实是一种技巧。

公元208年,曹操自任汉室丞相。为了实现统一南方之大业,他一面开玄武池以练水军,一面急于网罗人才。于是,他又想起了司马懿。

7年前,即201年,当时担任冀州别驾的崔琰,就非常推崇司马懿的才智,对其兄司马朗说:“令弟聪明果断,有胆识,非你所及呀!”曹操当时掌权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使其出来做官。

司马懿看出汉朝国运已衰,朝权已落曹操之手。他属于大士族后裔,而曹操乃宦官之后,他不愿屈节事曹。所以,便以身患风痹、不能起居为由,拒绝应召。

曹操向来机警而多疑,马上怀疑司马懿是借口推辞。假若如此,显然是对他的不敬。曹操很恼火,马上派人扮作刺客前去察验。夜静更深时,刺客悄悄潜入了司马懿的卧室,暗中观察,司马懿果然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仍不放心,挥刀劈向司马懿。刺客暗想,司马懿若是装病,眼见利刀夺命,定然要匆忙招架。可是,司马懿只是睁开眼瞅了瞅刺客,身体却如僵尸般一动未动。刺客这才信以为真,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

实际上,警觉的司马懿,早在刺客潜入卧室之时就已察觉,并料到是曹操派来探其病情真伪的。他十分清楚,如不露马脚,定会安然无恙;若露出破绽,必然刀下丧生。所以,面对寒光闪闪的利刀,他毫不惊慌,纹丝未动。司马懿将计就计,演出的这场险剧,非常人所能为之。一则需要对刺客的来意有准确的判断;二则需要面对利刃而不惧生死才行。年轻的司马懿,用智慧战胜了身经百战的曹操,终于蒙混了过去。

曹操此次决定再次征召司马懿,但想起当年之事,仍然有所怀疑,于是便对奉命去召司马懿的使臣说:“如果他推三推四,就把他抓起来!”

司马懿听说曹操对他再次下召,料到此次再不奉召必然难逃杀身之祸。再者,曹操此时已非七年前,他已独揽了朝中大权,又统一了北方,天下大局已定;司马懿审时度势,决定欣然应召。

曹操任命他为丞相府的文学椽,并让他和其子曹丕共处。他和曹丕相处很好,私交甚厚。曹操极为赏识司马懿,很快就将其转为主簿。

不过,曹操知其“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又见其有雄豪之志,不禁深感忧虑。曹操曾“梦三马同食一槽”。解梦:曹与糟同音,马亦指司马氏,三马食槽则预示司马家族将侵夺曹家之权。这对于有同样目的并以同样手段侵吞汉室江山的曹操来说非常忌讳。于是,曹操对司马懿非常反感,并有害其之意。曹操对曹丕说:“司马懿并非甘居臣下之人,将来必然干预我家政权。”但是,曹丕因与司马懿关系甚好,每每对其多方保护,才免其被害。司马懿看出曹操对他多有疑虑,于是做出满足现状之态,只是勤于工作,对于权势则漠不关心。曹操见此,才消除了对他的怀疑和警惕。

但是,曹氏终没能斗过司马懿。

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明帝曹睿在弥留之际,命司马懿和曹爽辅佐幼子曹芳,并让齐王曹芳前去抱司马懿的大脖以示亲近,司马懿感激涕零,连表忠心。当日即立齐王曹芳为皇太子,曹睿便放心地死了。丧事办完后,遵照明帝的遗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掌朝政辅佐幼主。当时,曹芳刚刚八岁,大权自然落在曹爽和司马懿手中。

曹爽字昭伯,是曹真之子。曹真是魏武帝曹操的侄子,历事武帝、文帝、明帝三朝,为人明敏练达,颇受信任。由于父亲为朝廷重臣,曹爽也很受重视,又因为是宗室子弟,所以当了顾命大臣。司马懿也是曹魏的开国元勋,曾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于文帝、明帝二朝更是握有兵权的朝廷重臣。

但曹爽与司马懿二人资望能力却有很大差距。司马懿老谋深算,德高望重,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都能征善战,故对曹氏政权构成很大威胁。曹爽是宗室后代,也有一定资历,当时曹芳年幼,寡妇孩子自然没什么主意,总怕大权旁落他人之手,当然要倾向于曹爽而疏远司马懿。几年后,曹爽渐渐地培植自己的势力,排挤司马懿的人,等到时机成熟时,又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撤销了太尉的实职,而安排一个太傅的空衔。司马懿见曹爽的势力控制了朝廷,于是就又装病在家,不问朝政了。这是他惯用的手段。

曹爽揽权贪位,见司马懿告病家居,也不问是真是假,便得意忘形,任意胡为起来。他提拔自己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侍讲,控制了宫廷京师的武装大权。因此曹爽日益胆大妄为,天天与亲近的人吃喝玩乐,依金偎翠,灯红酒绿,出行的时候车辆仪仗舆服皆仿皇帝规模,甚至把宫中的妃嫔、乐师也取回家中充作乐师寻欢作乐。曹爽的所作所为渐渐失去人心,一些正直的官吏有些看不惯,非议渐起。这就为司马懿的东山再起提供了条件。所以在政治斗争中,人心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曹爽之败,除去政治斗争经验不足,优柔寡断而造成的失误之外,人心之丧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司马懿虽然装病家居,其实一天也没闲着,对朝政和时局反而更加关注了。曹爽的行为及渐失人心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心中暗暗高兴,在静待时机。

正始九年冬,曹爽的党羽李胜由河南尹调任为荆州刺史。李胜是荆州人,此次衣锦还乡,自然格外高兴。临行前到太傅司马懿家去辞行。司马懿熟谙官场之事,听说李胜来访,向身旁的侍女嘱咐几句后传令进见。

李胜来到司马懿养病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还躺在病榻上,头发散乱,面容憔悴。一看李胜已经进屋,忙挣扎着要坐起,两个侍女立刻扶起他,一个侍女递给他外衣,司马懿手微微有些颤抖,十分用力去接衣服,然而手一颤,衣服竟落在地上。两个侍女忙弯腰拣起帮他穿上,司马懿吃力地抬胳膊进行配合,好容易才把衣服穿上。接着司马懿又指着嘴往出蹦单字:“渴!渴!”侍女忙端来一碗稀粥,司马懿也不用手去端,噘起满是胡子的老嘴,伸了伸脖子就喝,结果里一半外一半,胡子上都是稀粥和饭粒,前大襟上还洒了一大片。侍女忙拿手巾来揩。不过他毕竟喝进去了一大半,比刚才显得精神了一点儿。

李胜见状,忙往前凑了凑说:“只听人们说您中风病犯了,想不到病到这种程度。”司马懿呼吸略有些急促,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唉!年老病重,死期不远。君屈任并州,并州接近胡地,您可要当心啊!”说完喘了两口气又说:“恐怕你我不能再见面了,我把两个儿子师、昭托付给您,请您多照应。”李胜见他说错了,就纠正说:

“我上任荆州,不是并州!”荆和并在音上确有点相近,所以李胜把这两个字都说得又重又长。司马懿听了,大惑不解,偏偏头侧过耳朵问:“什么?放到并州?”李胜只好再改口说:“我放到荆州。”司马懿这才若有所悟地说:“啊!都怪我年老意荒,耳朵也背,没听明白您的话。您这回到‘并’州任官,盛德壮烈,也好建功立业啊。”又寒暄几句,李胜告辞。

曹爽得到李胜的报告,听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司马懿病重昏聩的老态,心中更加轻松,完全不把司马懿放在心上了。司马懿用装聋卖傻的方法打发了属于曹爽一党来探望病情的几个人后,见再也无人来问疾,便知此计奏效,加紧了各项准备工作。

正始十年正月甲午日(公元249年2月5日),皇帝曹芳到洛阳城外的南山去会扫明帝的平陵。曹爽、曹羲、曹训掌握兵权的兄弟三人全部随驾出城。平陵距洛阳九十里,按当时的交通条件势必不能当日返回,必须驻跸在外。

曹爽兄弟随皇帝出城的消息早有人报告给司马懿,他派人再去观察,这边就开始了紧张的部署。待三个时辰过后,估计皇帝车驾出城已远。司马懿立刻分派两个儿子及心腹家人及以前的门生故吏分别夺取城中禁军的兵权,马上占领了武器库、府库、皇宫和太后宫等要害部门,又以最快的速度关闭所有的城门,并立即带领亲兵出城驻守在洛水浮桥边。一个时辰里,一切部署停当,整个洛阳城进入了高度紧张的战备状态。这样,司马懿控制了京城和皇太后,但兵员并不多。而曹爽被关闭在城外,但他的一方却有天子,两个各有要人,势力相当。

一切就绪后,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名义写信给曹爽,要求他保护皇帝回城,只要投降即可免杀。曹爽本是庸俗无能之辈,不听桓范等人的劝告,竟然投降回城。不久,司马懿在剪除曹爽的羽翼之后,就以谋大逆的罪名把曹爽兄弟及亲信诛杀净尽。从此,司马氏独掌朝廷大权,为篡魏自立,建立西晋王朝奠定了基础。

人过分聪明必遭人嫉恨,遭嫉恨就免不了有祸害临身,这时候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隐退。说话办事也一样,该退则退,该进则进,一定要把握好火候。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丈夫不可争一时一事之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