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受益一生:跟随名嘴学说话
16532600000005

第5章 有“口”吃天下:学习名嘴说话的基本原则(3)

普列汉诺夫&灵活运用句间停顿

要想制造惊人的说话效果,需要学会运用语句之间的提顿,有时候这个必要的停顿,能够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佳效果。

普列汉诺夫(1856~1918):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被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生于坦波夫省的古达洛夫卡,开始自己的革命生涯时,普列汉诺夫是一个革命民粹主义的信徒。普列汉诺夫反对当时居支配地位的政治恐怖主义路线,是最早倾全力于城市工人工作的民粹派鼓动家之一。

1882年,普列汉诺夫翻译并由马克思作序的《共产党宣言》出版,第二年,他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反对民粹主义的长篇论文,并在日内瓦组建了劳动解放社。这个劳动解放社成了19世纪晚期俄国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中心。该社权威出版物对于后来确立俄国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观念,对列宁1914年前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普列汉诺夫于1918年在芬兰的特里奥基逝世。

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就很善于运用句子之间的停顿,来制造说话的氛围,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普列汉诺夫曾在日内瓦作题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演讲,当时有人蓄意破坏演讲氛围,一度会场秩序十分混乱。

普列汉诺夫看到这种情形,沉着冷静,大声地说:“如果我们也想用这种武器同你们斗争的话,我们来时就会……”说到这的时候,他故意停顿下来,然后又接着说:“我们来时就会带着冷若冰霜的美女!”

顿时,会场上一下子出现了“轰动效应”,演讲也得以顺利进行,会场时序一下子又有序起来。

为什么普列汉诺夫这样一次停顿,能够取得轰动效应呢?因为普列汉诺夫懂得,那样的状况下,需要唤起听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他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当听众听到“我们来时就会”这个句子时,都想知道到底“会”怎么样,产生了无意注意,然而普列汉诺夫自己却故意停顿下来了,这样更引起了听众的期待和好奇,于是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又由于普列汉诺夫后面那句使听众意想不到又饶有风趣和幽默的话(我们来时就会带着冷若冰霜的美女),从而使听众一下就被吸引了。

事实上,普列汉诺夫这种说话技巧,说明了停顿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停顿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沉默。句子之间的停顿就是一种无声语言,是一种语境需要的沉默。

这就是说,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人们不仅需要借助于有声语言,而且还需要借助于无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甚至有时候在某些语境中,无声语言更能表达有声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思想内容,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句子之间的停顿,在某些场合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那么,如何恰当地使用句间停顿呢?

1.准确把握说话的语境

不同语境下的停顿表述完全不同的意思:停顿可以表示默许,又可以是保留己见;既可以表示举棋不定,又可以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标志;同时停顿还可以表示抗议、愤怒,又可以是心虚的流露……

事实上,句间停顿的涵义非常丰富,它以语言形式的最小值换取最大意义的交流。因此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明白停顿的确切含义。

2.恰当辅以其他态势语言

我们要明白一点:停顿不是全部说话活动的停止,只是有声部分的暂停。因此在停顿时,我们的姿态、表情等态势语言充分发挥作用。

常见的停顿,一是以“目”说话,要表达的情感,需要从眼神中流露出来。二是以“表情”说话,表情或严肃,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虽未吐一字一词,但停顿给了听者揣摩其“潜台词”的时间。三是以“感情”说话,就是在停顿期间,举手、投足、坐相、站姿都能传递信息。

3.句间停顿,要把握正确时机

要想使停顿运用得恰到好处,需要把握时机。不恰当的停顿,会使一个连贯的说话过程中断,影响表达效果。如果不分场合故作深沉、高雅而滥用停顿,只会给人留下矫揉造作的印象。其次,停顿的时间长短要适度。停顿的确能对听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时间掌握不当,其结果将会适得其反:停顿的时间太短,听众来不及反应,等于没有停顿;停顿的时间过长,听众有足够的时间“想一想”,在高潮到来之前做好心理准备,本想强调的话反而变得平淡无味。停顿多长时间为宜,要根据说话内容、目的、对象、场合而定。

句间停顿的分类

说话中的停顿,通常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心理停顿。

语法停顿是为了结构明确、层次清楚所作的停顿。

逻辑停顿是为了强调某一特殊的意思或某种逻辑关系所作的停顿。

心理停顿是由说话人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达到某一目的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停顿,它常常取决于说话人的心理情绪。

范雏&善于把握说话的时机

说话的艺术除了要掌握因人而异之外,还要懂得:抓住合适的说话时机,就是获得社交成功的一半。

范雏(生卒年月不详)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位贤相。他最知名的故事就是:范雏说秦工。

范雏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位贤相。开始,他并没有那么幸运,而是费了重大周折才得到秦昭王的重用。

一次,在大臣王稽的引见下,范雏进宫拜见昭王。昭王早就听说范雏的贤明,便把他引人密室,单独倾谈。凡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均能把虚与实、张与弛处理得恰到好处。秦昭王越是急切切地请教高见,范唯越是慢腾腾地故弄玄虚。秦昭王毕恭毕敬地问道:“先生以何教诲寡人?”范难却一再“唯唯”连声,避而不答。

最后,秦昭王深施大礼,苦苦祈求说:“先生难道终不愿赐教吗?”范难见秦昭王心诚,这才婉言作答,但谈论的都是一些与治政无关的小事。等到昭王拜他为上卿,封之于应地后,范维才拿出他的“远交近攻”的策略。

故事中,范雌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当时的秦国,内有太后的专横,外有攘侯的跋启,再加上高陵君、华阳君、径阳君为虎作怅,以范维一个卿客的身份是不敢轻举妄动,与昭王畅谈国事的。直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时机成熟时,才畅所欲言。

孔子曰:“待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翻译过来是:孔子说:“陪君子说话容易有三种失误:还没轮到自己说话却抢先说了,这叫急躁;轮到自己说了却不说,这叫阴隐;不察颜观色而说话,这叫瞎子。”这就是说:不是时候,不到时机,有些话是不能说的。说了,反而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说话时机是由说话的时境提供的,即由说话时的自然、社会、心理、语言等诸多环境提供的。要把握准说话的时机,就必须注意:

1.时境的客观性。“说话要注意场合”,就是提醒你注意说话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情况,不要违背、超越它对你的限制。

2.时境的变化性。在说话时,时境会随着谈话的进程而不断改变的,因此说话还要随机应变恰到好处,不露一点破绽,就使说话时境与说话行为之间的变化同向发展,同步同趋。

3.时境的整体性。构成说话时境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是以其整体性对说话行为发生作用的。因此,说话时要顾及时境构成的各种因素,从全局出发,切切不可顾此失彼。有时从时境构成的这个方面看是相适应的,而从另一方面看又是不相容的。

因此,与人交谈一定要善于把握时机,说服与反说服更是如此。根据对方的情绪说话,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有些话不到时候不说……

如何把握住那个最佳时机,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需要我们在每一次谈话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时间久了,自然就能运用自如。

韩非子在他的《说难》中谈到了多种劝谏的原则,堪称不朽的著作。而且,韩非子在每一个说话的原则后附加一则史实,用来证明说话之难。

韩非子说:“大凡游说的要务,在于知道美化所说对象自认为得意的地方而掩盖他羞耻的地方。他有个人的急事,就一定要表示是合乎公理道义的,并且勉励他。他的心中有卑下的意念,然而不能克制,游说者应将之说成是美好的,并填怪他为什么不去做。游说者想进献与为人相安的话,就必须说些美好言辞,而又暗示这是合乎君主私利的。游说者想陈述有危险的事情,就要强调它会遭到非议,而且暗示它也会给君主个人带来祸患。”

虽然韩非子说的是古代辩士游说君王时所采取的策略,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为了说服朋友和周围的人,这些理论同样是十分实用的。只要我们善于利用特定的时间,谨慎行事,没有不心服口服的。

巧妙地利用“生物时间”说话,来说服对方

在美国电影名作《上流社会》音乐片中,两位男演员展开了一场爱情争夺战,值得注意的是,每当他们想要说服女主角时,一定选择傍晚这段时间。

为什么这类谈心要选择特定的“生物时间”呢?特定的生物时间说话,能够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因为,一般女性对这段时间的感觉是十分脆弱的。而如果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自有其深刻的缘由。

任何人的身心都可能受到一种所谓的“生物时间”所支配,每当到了黄昏时分,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生物时间即主宰着人的精神和肉体的自然节奏。

当这种节奏显出不协调时,任何人的身体都会感到疲倦,因此思考力就会降低,紧张感也薄弱,甚至失去控制。因此,在黄昏时分比较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很多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情绪化,当受了“生物时间”不协调的影响时,也较男性更易于陷人不安和感伤状态。如此说来,说服女性最好是在黄昏时分,也不无道理。这也可谓为男性的智慧之一吧!

当然,“生物时间”的变化使紧张感极度薄弱的现象,不仅对女性如此,对男性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众所周知,德国纳粹的首领希特勒这个法西斯头子就是个很会利用气氛使人陶醉的人。他的演讲会总是选择在天气很好的黄昏时刻,也就是在人的气氛要从阳转为阴的黄昏时刻才编织一些激动人心的演说。这样,让听众产生一种虚幻满足的感觉,因为,这时人的判断力渐渐降低,有些人工作了一天很疲劳,因此听他的演讲容易陶醉。由此可见,希特勒实在是很会利用人类的共同心理来攻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