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本分 做事要圆滑
16517100000047

第47章 退进自如,蓄势做事力量(1)

1、以退为进,蓄势待发

当人们谈到成功时,往往更多地强调勇往直前、积极进取。但是有时候,这也未必是最好的办法,以退为进,由高到低,这不仅是一种自我表现的艺术,也是一种生存竞争的策略。

相传有一座大寺院,主持的方丈年事已高,于是整日心中寻思着寻找接班人。但是其弟子众多,并且个个优秀。究竟选哪一个呢?于是某一天,他将所有的弟子叫到面前,对他们说:“你们如果谁能仅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后面悬崖的下面攀爬到顶峰,谁就是本寺的继任住持。”

众弟子来到悬崖下,只见那悬崖陡峭,极其险峻,令人望而生畏。

身体健壮的智空首先站了出来,仗着健壮的身体,他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上面掉了下来。智空爬起来又重新开始,尽管这次他变得更为谨慎和小心,但还是从上面掉落到原地。智空稍稍调整了一下呼吸,再一次攀上悬崖,同前两次一样,再次摔了个鼻青脸肿。

智空屡爬屡摔,他最后一次拼尽全身力气,爬到一半的时候便体力不支,因为紧紧地抓在悬崖峭壁上又无处休息,只能重重地从高处掉下,摔到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昏死。方丈不得不让其他几个弟子将他抬回寺院。

接着轮到弘一了,他一开始也是和智空一样,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结果可想而知,也是屡爬屡摔。他再一次攀上山崖,当他紧紧地抓在一块山石上面打算稍作休息时,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突然,他主动跳了下来。然后他整理了僧衫,拍掉身上的泥土,扭头向着山下走去。

旁观的众僧都十分不解,难道弘一就这样放弃了?大家议论纷纷,只有方丈依然默然无语地看着弘一。只见弘一到了山下,沿着一条溪流顺水而上,穿过一片小树林,绕过山谷……最后轻松地到达了崖顶。

当弘一重新站到方丈面前时,众僧还以为方丈会痛骂他偷奸耍滑,胆小怕死呢,哪知道方丈却微笑着宣布弘一为新一任住持。众僧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弘一见状,微笑着向众僧解释道:“这面悬崖仅凭人力是不能攀爬上去的,但是只要低头往下看,就能看见一条上山的小路。师父经常教导我们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其实就是要知伸缩会退变的道理啊。”

方丈满意地点头说:“如果只为名利所诱惑,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天本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的牢笼内,徒劳的苦争,轻者伤心,重者则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攀爬悬崖,是我在考验你们的心境。而能够做到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能顺天而行者,便是我的中意人选。”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是不是为弘一的智谋所佩服?弘一之所以最终攀上崖顶,是因为有着不同常人的头脑。他选择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最终收获了成功。

世间勇于进取的人很多,执著于顽强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往往都和故事里的智空一样,最终并不能抵达向往的地方,只是不停地摔跟头,最终一无所获。在生活面前,大多数人缺少的是一种暂时低头的智慧。低头,并不意味着放弃坚持的信念,只是让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旋空间和选择余地。

当人们做事遇到困难时,最好的策略是:等待时机,静观其变,以退为进,卧薪尝胆,蓄势做事的力量。

有一年,在法国某画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美国画商看中了法国人带来的三幅画,标价为200美元,画商不愿出此价钱,于是唇枪舌剑,谁也不肯放松,谈判进入了僵局。那位法国人恼火了,怒气冲冲地当着美国人的面把其中一幅画烧了。美国人看到这么好的画烧了,当然感到十分可惜。他问法国人剩下的两幅画愿卖多少钱,回答还是200美元。美国画商见毫不松口,又拒绝了这个价格,这位法国人把心一横,又烧掉了其中一幅画。美国画商只好乞求他千万别再烧这最后一幅。当他再次询问这位法国人愿卖多少钱时,卖者说道:“最后一幅画能与三幅画是一样的价钱吗?”结果,这位法国人手中的最后一幅画竟以500美元的价格拍板成交。

当时,其他的画的价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间,而法国人这幅画却能卖得如此之高,原因何在?首先,他烧掉两幅画以吸引那位美国人,便是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因为他“有恃无恐”,他知道自己出售的三幅画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烧掉了两幅,剩下了最后一幅画,正是“物以稀为贵”。这位法国人还了解到这个美国人有个习惯,收藏古董名画,只要他爱上这幅画,是不肯轻易的,宁肯出高价也要收买珍藏。聪明的法国人施展这招果然很灵,一笔的生意唾手而得。

在商谈中,卖方很想出售自己的商品,而买方则会提出种种借口,以图达到最高利益,此时,以退为进的战略便会大奏奇效。

当然,要想地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必须有一定的后盾的,把握好分寸。“不打无准备之仗”,心中没有十分的把握而轻易使用此计,难免弄巧成拙。如果那位法国人不了解美国人喜爱古董的习惯,不能肯定他一定会买下那最后一幅画而去烧掉前两幅,如果最后美国人没有买那幅画,法国人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追悔莫及。

你退一步,按照你所掌握的对方的,对方愿意采取令你满意的行动,你的“以退为进”才能达到与其的目的。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妨让自己的头脑灵活些,欲擒故纵、以退为进都常常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实际生活中,以退为进的智慧是不可缺少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正表现了以退为进的大智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退为进呢?首先必须处理好“退”与“进”之间的辩证关系。因为“退”不是忍让和败退;“进”也不是不假思索的冒进。其次切记退有底线而进也有节制,底线和节制需要人人灵活判断和处理。

弹簧线压缩,是为了弹得更高,暂时的撤退并不等于放弃而是在积蓄能量,蓄势待发。学会以退为进。

2、软硬兼施,求人办事要两手硬

人际交往,人情必须做到见机行事、可刚可柔才能事事圆满。一味的软,无异于任人欺负,而总是强硬相对或使诈,又会激发矛盾而最终树敌无数。

一个高明的人,如同双簧演员,一会儿扮黑脸灭人威风,一会儿又作红脸扮好人给人台阶,处处追求软硬兼施的巧妙效果,教人捉摸不定,高深莫测,最终取得满意的结果,圆满收场。

在京剧里,演员脸的谱式和色彩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其中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刚烈,白色表示奸诈。不同的脸谱显示了不同角色与不同特征。变脸是一种巧妙的艺术,同时也是为人处世的高明策略。

古代高明的统治者深谙此理,为了避开弊端,都善于运用红白黑脸的策略。有时候两人联合唱双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还有像高明的演员一样,根据不同的角色需求而随时变化脸谱。

东魏时代,丞相高欢独揽大权,临死前他把他儿子高澄叫到床前,将许多辅佐儿子成就霸业的人事安排逐一交代,最后他告诉高澄,当前朝中最大的心腹大患乃是侯景,而唯一能够与之抗衡的人是慕容绍宗。他告诉高澄说:“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当父亲的高欢故意不提拔这个对自己极有用处的人才,而是唱白脸,做恶人,把好事留给儿子去做。

高澄继位后,按照老父亲的交代和安排,给慕容绍宗许以高官厚禄,人情自然是高澄的,慕容绍宗感谢的是高澄,顺理成章儿子唱的是红脸。没过几年,高欢的另外一个儿子,高澄的兄弟高洋顺利登基成为了北齐的开国皇帝。

这就是一个明显的父子联档,红白脸契合,笼络人才最终成就大事之例。高欢、高澄为了登上皇帝的宝座,对大臣软硬兼施,最后如愿以偿。会办事者不仅做事方法多,而且手段也很多。求人办事本是件麻烦的事情,但学会软硬兼施,两手都硬的手段往往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来看看黄兴是怎么办事的。

近代革命家黄兴一生经历诸多危险,但每次在危难之时都能凭借过人的智慧化险为夷。

有一次黄兴刚回到长沙,不幸泄露了行程,湖南巡抚下令捕捉黄兴,若有隐藏者一同问罪。黄兴正在万般焦急无处藏身的时候,忽然看见街边有一个出租花轿的商店。黄兴见到店主,直接对店主说:“我就是巡抚正在追捕的黄兴,希望您能掩护我出城。”但店主怕招惹是非,无论如何也不答应。黄兴无奈之际,大喝一声:“今天巡抚下令全城搜捕我,如果我被他们抓起来,一定会说你是我的同党。如果你想免祸的话,就用花轿抬着我,配上仪仗送我出城,脱险之后,加倍付你工钱。”店主吓得面如土色,只好乖乖地照办了。

求人办事,别人自然要“拿捏”你一把,因为你有求于他。深知成事之道的人,总是能掂准火候,掌握松紧适宜的弹性法则,有时办的雷厉风行,其实暗中藏有退路,如果见势不佳,就换条路走,从而打开一条成功的道路。

刘强与一位朋友去上海郊区某景点游玩。晚上住宿,他们俩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酒店,于是被一巴士拉到某旅店,本来以为这次花的钱挺多,条件应该很不错,可是事实却让他们很失望。心里总觉得不是很舒服,于是他们俩决定退房。

“想退房?门都没有。”他们刚一开口,老板就大嗓门吼过来。

刘强见到这种场景有点害怕,想不要房费就算了以息事宁人,但心里很不服,于是狠心决心拼一把。他学着老板的腔调也吼道:“你凶什么凶,你想怎么?上海不说来过十次,至少也有八次了,我一点儿也不生。你别瞎叫,我们要退房,不然就给监督局打电话。”老板一听这个,立马换了口气:“退房可以,但是要补交10元的手续费。”刘强一听可以退房说明有松动,但都没入住就被扣手续费又不甘心,但老板说什么都不退手续费。如此一来便僵持住了。

时间慢慢过去,越来越晚,正在这时,外面又来了几位受骗者,于是刘强赶紧走上前去,轻声对老板说:“老板,我看还是全退了吧,你也是明白人,如果我们再一嚷嚷,那几位还没登记的客人必然会离开,孰轻孰重,你应该会明白吧。”老板无可奈何,只得把钱退给了他们。

对待旅店老板,如果刘强一开始就很软,老板必然认为刘强好欺负,而对他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而如果刘强一硬到底,导致他自己无法下台,情况也会变的更加糟糕。

办事高手的奥妙正在于:软硬兼施。有些人一味地以硬碰硬,企图通过重拳猛脚把对手打得体无全肤,跪下求饶,此为不知会办事之人。真正的高手,在与人交往时,不是凭借自己的声势去压人,而是守住避让之功,让自己少受摩擦。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两败俱伤”,在心平气和中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但是,很多人都是欺软怕硬,对待他们就需要软硬兼施。一味的软只能是任人欺辱,总是硬又会招致对立而处处树敌。如果能用硬的态度压制对方的气焰,用软争取到对方的同情,给足对方面子,便会让对方有顺水推舟的心理。“硬”让对方知道和你对立没什么好处,“软”又给足了回旋的余地,这时对方又何乐而不为你效力办事呢?

3、潮涨必有潮落时,等气消了再说理

“动怒的人张开了他的口,却闭上了他的眼睛。”人都不免有愤怒的时候,然而愤怒时该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叫停。心理学家告诉人们:停、想一想、再去做这三个步骤,它们是避免陷入怒火中烧的最好方法。当怒火袭来,这时便需要稍忍须臾压制恼怒。稍忍须臾,不是畏畏缩缩忍气吞声,而是为了给自己和别人一个静下来努力打开心结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商业上的案例。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是美国著名的“石油大王”。

多年以前,美国一家石油公司的一名高级主管做出了一个错误决策,这使得该公司一下子损失200多万美元。当时掌管这家公司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坏消息传出后,公司主管人员人人自危,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都想方设法尽量避开洛克菲勒先生,唯恐他将怒气发泄到自己的头上。

超乎人们想象的是,洛克菲勒先生在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把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关在办公室里。洛克菲勒先生这种反常的做法,令员工们十分不解。人们纷纷猜测着:“这位主管惨了,洛克菲勒先生一定会让他走人。洛克菲勒先生是不是在寻找下一位主管的候选人?”“这次损失这么大,洛克菲勒先生会不会追究其他人的连带责任?”……

有一天,这家石油公司的合伙人爱德华·贝德福德走进洛克菲勒办公室时,发现这位石油帝国的老板正伏在桌子上,用铅笔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

“哦,是你?贝德福德先生。”洛克菲勒说,“我想你已经知道我们的损失了。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的愤怒即将如山洪般暴发,但是,当事后我静下心来,我慎重地考虑了很多,”洛克菲勒说,“在叫那个导致我们公司损失200多万美元的高级主管进来讨论这件事之前,我十分详细地做了一些笔记。正好你过来看看。”

原来,在那张纸的最上面写着:“对某先生有利的因素”。下面列举了一长串这个人的优点,其中提到他曾三次帮助公司做出正确的决定,由此为公司赢得的利润比这次的损失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