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1649100000082

第82章 金沙堆赋

张孝祥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四川简阳市)人,卜居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隆兴元年(1163),领建康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被免职。后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被谗徙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乾道五年(1169)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宋史·张孝祥传》)张孝祥力主抗金,“其欲扫河洛之氛祲,荡洙泗之膻腥者,未尝一日而忘胸中。”(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寓诗人句法,维轨东坡”,“忠愤慷慨,有足动人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张元干并称“二张”。其诗文亦气势飞动,近于苏轼,是苏辛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其赋仅存一篇,写景咏物,托兴寄慨,发人深思。存《于湖居士文集》四十卷,有清影印宋抄本,《四部丛刊》据慈溪李氏所藏宋本影印。今有徐鹏校点《于湖居士文集》四十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韩酉山著《张孝祥年谱》,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版。彭国忠校点《张孝祥诗文集》,黄山书社2001版。宛新彬著《张孝祥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6版。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罢知静江府,北归途经湘阴,于中秋日到达洞庭,夜登金沙堆。本赋与《金沙堆》《金沙堆屈大夫庙》诗、《祭金沙堆庙》辞、《金沙堆观月记》文、《念奴娇·过洞庭》词等,均为同期纪行寄慨之作。宋魏了翁《鹤山大全集》:“张于湖有英姿奇气,著之湖湘间,未为不遇。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清宋翔风《乐府馀论》:“靖康以来,惟和战两言,遗无穷祸,要先立自治之策以应之。孝祥所陈,可谓知恢复之本计矣。”“故北宋之初,未尝不和,由自治有策。南宋之末,未尝不言战,以自治无策。于湖《念奴娇》词云:’悠然会心,妙处难与君说‘,为惜朝廷难与畅陈此理。”

洞庭之野,吞楚七泽[1]。乘秋而霁[2],天水一色。登高桅以挂席兮[3],插余舟之两翼。凌长风以破浪兮[4],骇掀舞于一叶[5]。横中流而北望兮,何黄金之突兀[6]!触白日以腾耀兮[7],疑波神之泛宅[8]。舟人告余曰:“此金沙堆也。”[9]壁立千仞,衡亘百步[10]。灵鳌之背孤起以自暴兮[11],弃方丈而不负[12]。涌青城之玉局兮[13],迟虚皇而来下[14]。太仓露积以弗校兮[15],白粲粲而非腐。熬海波以出素兮[16],莽既多而无数[17]。胡山十丈之雪结而不复释兮[18],吴江八月之潮来而不复去[19]。谅非目见而心识兮[20],虽巧譬其焉喻[21]。

客有叹曰:墼土为城[22],隐以金椎[23],一雨之暴,或倾以摧之。今此沙也,质轻而性离[24]。得水而走,得风而飞。澶漫乎大漠之北[25],飘流乎昆丘之西[26]。曷稽天之巨浸兮[27],独与此而相宜[28]?廉隅峻以特起兮[29],若斗之覆而四维[30]。潦尽不为之高兮[31],春既涨不为之卑[32]。风揭石以拔木兮[33],蛟鼍驾海而上驰[34]。卷近岸之丘阜兮[35],若烈火焚乎枯萁[36]。谓此沙既无有兮,当散入于渺弥[37]。旦起而视之兮[38],曾无毫发之或夷[39]。岂与息壤同生兮[40],为上帝之所私[41]?将富媪之多藏兮[42],万宝萃而在兹[43]?岂女娲五色之石兮[44],完天漏之所遗[45]?将神禹治水兮[46],聚九野之土以补东南之亏[47]?岂劫火之灰兮[48],岁既久而莫移?将神龙之攸居兮[49],百鬼夜筑而守之?征至理而莫得兮[50],愿先生之予思也[51]。

张子笑之曰[52]:子来前!天地之间何所不有?远者莫谇[53],近或可取[54]。今夫积水为冰,及春而澌[55],此物之常理也。然凌人氏乃得而藏之[56],垦其土[57],使地气无所泄[58];厚其覆[59],使天气不得下[60]。天且暑矣[61],于是方谨而献之。夫以一人之私[62],犹能变易阴阳之度[63],而况天地之大乎!沙之积不积,流不流,安所置论[64]?子行矣!

(《于湖居士文集》卷一,《四部丛刊》本)[1]吞:涵容,容纳。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七泽:指古时楚地诸湖泊。《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

[2]乘:适逢。霁(jì):天晴气爽。

[3]挂席:扬帆。《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李善注:“扬帆、挂席,其义一也。”

[4]长风破浪:语出《宋书·宗悫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5]一叶:一叶扁舟。司空图《自河西归山》:“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6]黄金之突兀:指金沙堆突兀耸立。张孝祥《金沙堆观月记》:“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7]触:受到阳光照射。腾耀:折射出耀眼光芒。《金沙堆观月记》:“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8]泛宅:泛宅浮家。本指以船为家,此指如水神宫殿浮出水面。

[9]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在今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读史方舆纪要》卷七七:“金沙洲,亦在洞庭湖中,一名龙堆,延袤数里,亦名金沙堆。”参阅张孝祥《金沙堆观月记》。

[10]衡亘(gěn):即横亘,绵延横陈。

[11]灵鳌(áo):传说中的巨龟。《列仙传》:“有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戏沧海之中。”孤起:孤峰耸立。暴:显露。

[12]方丈:方丈洲,传说中海上神山。《海内十洲记·方丈洲》:“方丈洲在东海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五千里。上专是群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群仙不欲升天者,皆往来此洲。”

[13]青城:青城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在此羽化,被道教称为“第五洞天”。玉局:道观名,在今四川成都市北。《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引彭乘《玉局记》:“后汉永寿元年,李老君与张道陵至此,有局脚玉床,自地而出。老君升座,为道陵说《南北斗经》。既去而座隐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14]迟:等待。虚皇:太上虚皇天尊,道教最高神。

[15]太仓:古代京师储谷大仓。露积:指积蓄的谷物露泄。《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校:计数查点。

[16]熬海波以出素:煮海水以炼盐。张融《海赋》:“若以漉沙构白,熬波出素。积雪中春,飞霜暑路。”姚宽《西溪丛语》:“盖自岱山及二天富,皆取海水以炼盐,所谓熬波也。”

[17]莽:无边无际貌。

[18]胡山:指北方高山。释:消融。

[19]吴江:指钱塘江。

[20]谅:谅必,料定。

[21]巧譬:巧妙比喻。

[22]墼(jī):捣土为墙坯。

[23]隐以金椎:在墙中埋设支撑铁柱。

[24]性离:指沙性易散不易聚。

[25]澶(chán)漫:飘散。葛洪《抱朴子外篇·诘鲍》:“澶漫于淫荒之域,而叛其大始之本。”

[26]昆丘:昆仑山。

[27]曷:何。稽(jì)天巨浸:此指洞庭湖。《庄子·逍遥游》:“大浸稽天而不溺。”成玄英疏:“稽,至也。”

[28]独:却。相宜:谓洞庭湖与金沙堆竟能并处一地而不相妨。

[29]廉隅:棱角。特起:突兀耸立。

[30]若斗之覆:状如倒置斗形。四维:四棱。

[31]潦(lǎo):积水,此指洞庭湖水。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

[32]卑:降低。谓金沙堆既不随水枯而增高,也不因水涨而降低。

[33]揭石拔木:掀起石头拔起树根。

[34]蛟鼍(tuó):鳄类动物。司马相如《子虚赋》:“其中则有神龟、蛟鼍、瑇瑁、鳖鼋。”

[35]丘阜:小土山。《淮南子·泰族》:“丘阜不能生云雨,涔水不能生鱼鳖者,小也。”

[36]枯萁(jī):干枯的萁枝。句谓大浪汹涌如烈焰升腾。

[37]渺弥:水流旷远貌。《文选》木华《海赋》:“冲瀜沆漾,渺弥湠漫。”李善注:“渺弥湠漫,旷远之貌。”

[38]旦:早晨。

[39]曾无:不曾有。夷:平。

[40]息壤:传说中生生不息的土壤。《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41]上帝:天帝。私:私爱,偏爱。

[42]将:抑或,或许。富媪:当作“富煴”。《后汉书·礼乐志》:“后土富媪,昭明三光。”王先谦补注引吴仁杰:“’媪‘当为’煴‘字之误。”谓地富宝藏,烟煴之气上达于天。

[43]萃:荟萃,聚集。

[44]女娲:女娲氏,神话中的古帝名。传说上古之时天崩地裂,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见《淮南子·览冥》。

[45]完:修补使之完整。

[46]神禹:大禹,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帝之命以疏导之法治理洪水。见《史记·夏本纪》。

[47]九野:九州之域,传说中我国上古行政区划。见《尚书·禹贡》。亏:欠缺。东南地势低洼,多水少土,故云。

[48]劫火之灰:佛教认为万物都循成、住、坏、空四劫循环流转。坏劫之末起大火,世界皆化为灰烬。《仁王护国经》卷下:“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惠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49]攸(yōu):语助词。

[50]征:考核,验证。

[51]予思:给予思考。

[52]张子:作者自称。

[53]谇(suì):责备,数说。

[54]取:取以为譬。

[55]澌(sī):河水解冻。

[56]凌人氏:古代掌储冰之官。《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冬天凿冰藏之窖,夏季供降温保鲜之用。

[57]垦其土:挖地窖。

[58]地气:地下阴冷之气。

[59]覆:冰窖的覆盖物。

[60]天气:外界阳热之气。

[61]且:将要。

[62]一人:指天子。

[63]阴阳之度:冬寒夏热的自然法则。

[64]安所置论:哪能加以论说。

评赋文首段重在纪游。作者离任致友人云:“不应此地淹鸿业,盍去吾君致太平。伏枥壮心犹未已,须君为我请长缨!”(《张仲钦朝阳亭》)洞庭水天一色,扁舟乘风破浪,金沙光芒四射之景,正是作者胸襟与激情的生动写照。次段重在状物。沙堆如龟背出海,沙白如仓米海盐,状如高山积雪,势若钱江潮涌。以其神秘莫识天巧难喻,引发下文主客问答。三段为“客难”,诘问中多所寄寓。用离沙随风飘散,喻朝野人心涣散;以风浪揭石卷岸,喻国政飘摇动荡;借女娲大禹,寄托自己壮志夙愿。作者一贯主张“先尽自治以为恢复”,自治之要惟在“谋国欲一”(《论谋国欲一札子》)。聚而不散的金沙堆,即是“欲其同德比义,共济艰难之业”(《论治体札子》)的象征。末段为“答客难”。近水之流沙,尚可聚为金沙堆。天子因一己之私,亦可变易阴阳寒暑。人心聚与不聚,恢复大业行与不行,非不能也,实不为也。难述之理,怊怅之情,见于言外。

(赵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