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16454500000013

第13章 发展心理咨询(8)

家庭暴力可以分为两类:偶尔为之型和家常便饭型。偶尔为之型可能是女方嘴巴特别能说,甚至很唠叨,而男方不善言辞,明明有理却被数落得哑口无言,有时急了,就可能动粗。家常便饭型则与施暴者个人性格有关,可能他对事件的应对方式本身就有问题,易怒易冲动。而受害者性格懦弱,逆来顺受,无形中也助长了施暴者的行为,以致愈演愈烈。

家庭暴力易发型家庭特点:

(1)年龄特征:家庭暴力最常发生在30岁以下的夫妻之中。30岁以下的夫妻的婚姻暴力的比率是31~50岁的2倍多。婚姻暴力可能在任何年龄层次的婚姻中发生,但是婚姻关系越短,虐待妻子的危险性越高。

(2)经济因素:婚姻暴力大多发生在低收入和低社会地位的家庭中。尤其是丈夫的职业地位。失业对男性来说是一种毁灭,因为男性没有完成社会对其的期望。

(3)教育与职业因素:早期的研究发现,教育程度及职业地位比妻子低的男性,较那些教育程度及职业地位比妻子高的男性,更容易虐待妻子。

(4)童年的经历:家庭暴力30%会代际传递,有人说家庭施暴者往往来自暴力的家庭。有的孩子儿时很恨父亲打母亲,发誓自己将来绝不打老婆,结果成人后,他也打老婆。因为他从父亲那儿习得了不良的应对方式。孩子往往会因此怨恨父母,产生自卑、恐惧、焦虑、羞耻感等。

家庭暴力不仅让受害者身体受到伤害,心理也受到巨大创伤,有的甚至会出现心理应激障碍、自杀等。而且,受害的往往不仅是被打者。

小贴士

家庭暴力会经过三个时期:暴力期、蜜月期和积压期。先是暴力发生,施暴者马上认错说:“对不起啊,把你打成这样我也不忍心啊,就是控制不住……”双方进入蜜月期,关系改善。然后进入积压期,矛盾和压力积到一定程度,暴力事件再次发生,不断循环。

温馨提示

对于家庭暴力,第一次的处理很关键。一定要以非常有力的手段坚决予以抗击,女的不妨学几招擒拿术。即使当时打不过,事后也一定要寻求外力支持,绝不许他再有第二次,写保证书用处不大。生活中,有些人第一次往往下手有些顾忌,事后又及时认错,妻子可能觉得没什么,就原谅了,殊不料,对方从此“打上了瘾”。

受害者在处理躯体伤的同时,别忘了寻找心理支持和慰藉。此外,找到让暴力提前消解的办法。比如在家里准备沙袋、手套,养成有压力就打沙袋而不是打老婆的好习惯。夫妻相处中,学会表达有利于促进沟通。

心灵暴力更加可怕吗?

基本知识ABC

心灵暴力是指个体或群体的人偏离了自然赋予人类本善的良知理性,以变态的心灵状态思考、待人、处事,其内在表现为:忧郁、急躁、焦虑、恐惧、烦恼、愤怒、乖张……由此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争吵、冲突,并常常演变为肢体暴力,如果上述情形是大范围的群体性行为,其社会表现即为动乱与战争。

心灵暴力是肢体暴力、现实暴力的根源与主体,一切暴力都是起源于心灵的扭曲与变态,比起现实人们看得见的肢体暴力,心灵暴力具有隐蔽性,也可以说是一种“隐性暴力”,所以不容易被人们认知、预防并矫正,这一点也正是心灵暴力最具危害的原因。

关键词:心灵暴力表现、危害

专家答疑

有一种暴力连法医都看不出伤痕,因为它针对的是心灵。可在受到伤害的程度上,它和武力伤害对一个人的摧残是相同的。这种暴力就是冷暴力!

冷淡、轻视、听之任之和疏远,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都是它的特征。

心灵暴力最直接与最普遍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伤害,比如夫妻之间,家庭本来应该是生命的绿洲、心灵的港湾,但是由于心灵暴力的缘故,却常常成为人们“最受伤”的地方;又如亲子之间,父子、母子亲情本来应该是人世间最美好、最亲密的情感,但是由于心灵暴力的缘故,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却是最直接、最深层的。

婚姻生活中冷暴力的出现是婚姻危机和婚变的信号,这至少提示双方或其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感情已经消失。许多人是靠这种冷暴力来拖垮对方,以达到离异或其他某种目的。冷暴力出现不见得有什么特别的发展过程,不是很敏感细心的人也不会发现什么明显的前兆,但一旦冷暴力被察觉,什么预防措施也用不上了。但很多人还是希望维持现有的家庭,因此,努力缓解冷暴力、消除冷暴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常言道“童心不可辱”,不过,当孩子犯错误后,不少家长喜欢用难听的话辱骂孩子,这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造成了亲子间的隔阂,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失去进取心。

心灵暴力另一层面的危害为群体性心灵暴力,其产生往往与某一社会群体、阶层、部门、集团有关。比如,某些“窗口部门”,全无“服务”意识,居高临下,教训、为难服务对象,并由此产生新的心灵变态与心灵暴力……

小贴士

心灵暴力分为以下类型:

(1)个体迷失型。暴力源产生于个体的人,直接的受害对象为自我个体、家庭成员及周边人群。

(2)社会群体型。当个体迷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或者由于某些“理论”,不合理的规定,不完善的法律、法规,都可以造成社会群体型心灵暴力,受害对象为大范围的社会群体。

温馨提示

心灵暴力对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危害是巨大的,认知心灵暴力第一步先要认知自我心灵这一天赋的良知良能,只有知道什么是心灵的“常态”,才知道什么是心灵的“变态”,才能及时认知心灵的“变态”及其对自我和周边人群的危害。通过心灵修养使个体的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在此基础之上也才有可能形成相对合理的、能够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大多数人利益的各种“游戏规则”,进而避免“社会群体型”心灵暴力……

如何警惕约会暴力?

基本知识ABC

大学生群体中的约会暴力一般是指亲密关系(恋人)当中的暴力行为,包括性侵犯、身体损害、精神暴力等多个方面。这种暴力不仅指男性对女性的侵犯,也包括女性对男性,甚至同性之间的暴力行为,并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聚会、网络交友中。

关键词:过度自我 控制 自卑

专家答疑

约会暴力并非新名词,但近年来确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约会暴力在大学生中频频出现,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各种外来文化“强调自我”给年轻一代很大的片面影响,但这些文化所强调的“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一面,却没有得到普遍认同。“他们玩的很多游戏都是以伤害人为主题的,在宣泄他们的情绪之后,也养成了一种通过竞争或剥夺乃至伤害他人方式生存的丛林法则”,这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情感交往中“就是自我,没有责任感,也没有同情心”。

部分大学生对于这种“约会暴力”不以为意,认为是恋爱中正常的冲动和纠纷,大部分是可以被接受和原谅的。正是这种想法导致了“约会暴力”的越演越烈,施暴方认为这是“爱的一部分”,他们往往会创造出让双方冲突的环境和机会;而在约会暴力出现后,对这种情况的原谅和沉默,也往往导致了更多的伤害。

在约会暴力当中,这些施暴者的心态都不正常,他们对于实施暴力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非简单的冲动,他们实施这种暴力某种程度上是获得自我的一种满足感,在这种时候他们的心态已经严重失衡,不计后果,也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其次,这样的男人在男女关系上的心态是比较扭曲的,他们往往将女性工具化;如果是女性,那么她们往往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学会了一种“控制术”,所谓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些都是一种要挟,在亲密关系中,对她们第一重要的是控制,而非感情,她们最不能接受的往往不是分手,而是失败。她们无法容忍自己的失败,这同样和她的女性身份联系在一起,失败对她们意味着自己女性力量的失败。对于她们来说,或许最重要的不是情感,而是控制,主题则是竞争。

这种约会暴力中的施暴者往往是更倾向于用身体表达情绪的人。如果是男性,他们的自卑来自自己的性别本身,或者说他们一直对自己的男性身份有一种强烈的不被认同感,一旦遇到挫折,他们会质疑自己作为男性的存在,并试图通过暴力来证明自己是男性。

小贴士

对于时尚女性来说,性感等同时尚,所以她们穿性感一些、显示自己姣好的身材,这更容易吸引同性或异性的目光和赞誉,这会增加她们的心理满足感。但是她们也必须考虑到,这种展示在某些心态不太健康的人心中会有完全不同的内心解读;也有一些人明知道约会、聚会有风险,但他们更愿意寻求刺激、冒险。对他们来说,这种略带陌生的、新鲜的约会、聚会是为无聊的生活增加一些味道,从主观上来讲,他们可能是在寻找一种心理力量的提升,希望借助这种新鲜的东西分散自己对于某些纷扰的注意力,这是一种主观上的好意,但却可能让他们因此心理防御懈怠,成为约会暴力的受害者。

温馨提示

年轻人应该如何做才能尽量避免约会暴力的发生:

第一,警惕性与熟悉程度、尊敬程度呈反比。施暴者往往利用受害者的防卫心理不足进行约会成功并力图施暴;第二,性侵害70%都发生在熟人之间;第三,越是鲜花、越是美酒、越是五星级酒店,可能出现的侵害越大。

拒绝时要非常坚决,动作也要坚决。很多时候,对方是否继续取决于你的反抗强度,如果是约会暴力的话,多数是知根知底的,那么你的坚决会对对方造成威慑,他们就会中止。但如果是网友约会,反抗一定要慎重。

你了解男女择偶的不同心理吗?

基本知识ABC

每个人的择偶心理各不相同,并且不是单一的心理类型,它往往是复合的,由多种心理状态交织而成,只是以某种心理倾向为主罢了。而这种复杂的择偶心理,取决于每个人的人生观、恋爱观、价值观等。

男性的择偶条件较少且较为宽松。他们多是要求姑娘要长得漂亮、温柔,感情的、审美的色彩浓厚,他们的择偶比较现实且随时能加以调整。男性对女人的才学不那么看重,不大欣赏女强人那样的女性。他们比较愿意找一位各方面条件不如自己的女性为妻。

女性择偶条件比较具体、苛刻,更多考虑和关注现实问题,尤其是经济方面。许多女性依赖性强,坐享其成心理突出,她们总想找一位有地位、有才华、富有的男士。女性多注意男性的身材、气质、个性、才华等,理性的色彩浓厚。她们对男子的个性与气概会比对他的容貌、身材更感兴趣。女性希望她的恋人具有才华出众、个性开朗、幽默、风趣、诚实、有事业心、刚强等优点。女性由于受影视作品及爱情至上的影响,常将爱情过于理想化,在择偶时要求十全十美。

关键词:个性缺陷 技巧

专家答疑

单身男女择偶困难的原因,除了一般人都了解和看到的,诸如年轻时把事业看得过重耽误了择偶、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条件、家长或亲友的干预、工作和社交条件的限制等以外,还有一些属于个人心理上的原因。这些方面的问题,他们自己以及亲友或许都没有认识,或者是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1)缺少爱与被爱的能力。

(2)未从过去的创伤和伤害中走出。

(3)个性方面的缺陷。有暴力倾向的男性,也许是从小生长在一个经常诉诸暴力的家庭里,养成了以武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此外,男或女如果控制欲望太强,嫉妒心太强接近于偏执,情绪极度的不稳定,性观念方面太保守或太激进,都可以看做是人格方面的缺陷。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择偶的因素。

(4)缺少与异性交往的技巧。有这方面不足的男性或女性也不在少数。

小贴士

当情人们进入热恋,并且,两人的情感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时,他们的亲热举止会越来越大胆、放肆,以至发展为要求性交。从男女的生理、心理角度来看,这是正常性行为过程的必然趋势。但是,就传统的社会观点和对爱情的责任感来说,这样做是不道德和轻率的。因此在热恋中:对异性在性爱方面提出的非分要求,既不要如遇猛虎,又不能听之任之。

温馨提示

男性在择偶时比较外向和热烈,往往敢于率先表白自己的情感,有的甚至与女方接触不久,便产生了爱慕之情,进而大胆地追求;女性则比较含蓄和深沉,她们善于多方面综合评判对方,更多地把握交往过程中的分寸和进展,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时,常常采取迂回的、间接的方式。所以,男子比女子更容易一见钟情,也更易掉进情网。

你了解“网恋”心理的探究吗?

基本知识ABC

把感情注入网络里,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但这种新的社交方式却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社会学家分析说,人们所追求的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的交流,网络因不受时空的限制,为“纯”精神交流提供了完美的空间。这两者的“结合”应该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心理学家认为,距离会使人产生朦胧,朦胧为想象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想象则产生美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化情感“网恋”也应运而生。在许多人看来,网恋既虚幻又浪漫,似乎能给生活增添不少绚丽色彩。可是,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特别是未成年人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精神准备,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因此,对网恋进行理性分析和保持正确认识相当必要。

关键词:网恋类型

专家答疑

网络通常会产生三种人:

第一种人会在网络上突出他的次要性格;第二种人会在网络上变成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第三种人会在网络上变成他“不可能”成为的那种人。网恋常有的五种心态是:

(1)超越型。理想主义者幻想在网络上能够有超越一切的纯爱情。带有此类心态的人往往很容易在网络上坠入爱河,不能自拔。

(2)超脱型。现实生活中爱情与婚姻不可避免的联系限制了人们对情感、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网上可以爱得死去活来,却不必言娶论嫁。

(3)游戏型。有些人只是想在网络上体验一下交友的感觉,既无意于真诚地爱一个人,也无意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此种人往往比较潇洒,不必担心被爱情这把双刃剑刺伤。

(4)实用型。由于网络便捷的特点,很多有意于寻找终身伴侣的人把网络作为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他们往往会主动挑明自己的条件和要求。因为他们不想浪费时间。

(5)恶作剧型。有些人以在网络上勾引异性为乐事,当他们成功地勾引到一个异性使对方爱上自己时,就悄悄地退出,对方越是痴情,他们越是有快感。

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