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可以让其回忆过去曾有过的学习趣事、有成就感的经历,启发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同时,启发孩子学会自主调整,确立切实可行的新目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始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如何保护孩子的隐私?
基本知识ABC
隐私是指那些不愿告诉别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的秘密,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人人都有不愿告诉别人的私事,个人隐私应得到尊重,法律也规定保护个人隐私不许侵犯,这便是隐私权。大人的隐私权且不说,孩子的隐私权受侵犯是常见的事,侵犯者便是父母和教师。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是隐私”。其实,孩子喜欢被当成大人对待。因此,父母亲应该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
关键词:孩子的自尊心、隐私空间
专家答疑
隐私常常包含个人的缺陷(包括生理、行为等方面)、错误、失算,是孩子自尊心遭到打击的记录。如果把自尊心比喻为花瓶,隐私就是瓶上的细小裂纹,所以当老师的、做父母的,更应细心保护好这个花瓶。随便暴露孩子的隐私,甚至当众宣扬,这无异于敲打这个有裂纹的花瓶,让孩子无地自容,把孩子的自尊心敲碎。孩子希望有一定的独立性,希望自己的某一领域不受干预,这正是有自信心的表现。做错了事,想偷偷改;学习落后了,想暗自追上去,这也正是不丧失自信心的表现。轻易地破坏他们这种希望,侵犯他们这方面的隐私,就会无意中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孩子因知羞耻才把某些过失、缺陷看做隐私,随便被揭开、公布、宣扬,孩子起初还会觉得难堪、痛苦,以后便会麻木了。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希望被父母当做大人看待。最明显的表现是,孩子开始在意自己的隐私,想要拥有自己的小秘密。父母亲侵犯孩子的隐私权,只会让孩子心生厌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会促使孩子的保密工作升级,更糟的是,不再信任父母,就连不需保密的心事也开始三缄其口,这往往是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度的首要杀手。
小贴士
写日记是一种自省方式,偷看孩子的日记,又把日记的内容宣扬出去,是不可取的。向父母吐露心事也是一种自省方式,父母听了却又透露给外人,这也是很不可取的。不尊重孩子这方面的隐私,孩子就会不再重视这些自省方式,就会大大削弱自省的欲望和能力,妨碍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的一些隐私会涉及他的同学、朋友,比如与朋友一起进行并非不正当,但又不愿别人知道的活动,并约定保密。教师和家长知情后,不分青红皂白将事情公诸于众,这便会招致朋友和同学的怨恨,破坏了孩子与别人的友谊,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
温馨提示
年轻人对隐私的敏感度要大大高于年长者,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识增强,有了强烈的成人感,不再人云亦云,他们希望独立面对世界,面对生活。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独立的心灵空间,是成长的标志。假如一个年轻人没有隐私意识,当他走向社会,进入职场后,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现实生活要求他们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要尊重别人的隐私,遵守处事规则。
另外,在成长中要建立隐私意识,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当你想说心里话时,也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并非所有人都具有保守秘密的能力,有的人并没有出卖朋友隐私的想法,但他的性格特质决定了他很难保守秘密。
青少年在成长中要建立个人信誉,假如清楚自己很难保守住秘密,甚至可以向对方提出:“别告诉我,我嘴不严!”这样做可能有点难。因为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这样做至少可避免自己陷入不断地自我挣扎或背负失信的罪责。
如何缓解高考压力?
面临人生中重要的高考,每个学生都会有压力。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进步的内驱力,促进自身主动发展,但如果压力过大,就容易引起神经抑制,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过高的心理压力,会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产生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既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单一和期望值过高是孩子产生焦虑的起始原因。
(2)封闭的环境与不良的刺激是考试焦虑的外部原因。家长、亲朋、老师对高考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成人这种焦急、忧虑的情绪通过各种载体传递给孩子,无形中成为加剧孩子心理负担的催化剂。
(3)能力偏估与知觉障碍是考试焦虑的内部诱因。人的需要、理想目标是以自身能力和自己的客观条件为基础的,而且这种需求强度与自我评价成正比。
(4)长期疲劳与负荷超载是考试焦虑的生理基础。
基本知识ABC
关键词:高考焦虑、自我暗示、放松
专家答疑
心理学家建议各位考生不妨试试下面的做法:
(1)积极自我暗示。人生总是有起有落的,考试也是一样的。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考场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有水平,因此考试分数并不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水平。榜上无名,天下有路。历史上有很多的杰出人才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照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作为考生不必过度夸大考试,尤其是中、高考的决定性,你越是担心考试结果,往往越是不容易考出好成绩。因此学生以一个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心情就会自然放松,压力也会随之减少。
(2)肌肉放松训练。针对焦虑时产生的躯体紧张状态,通过全身肌肉的放松,达到放松精神的作用。放松训练的基本要点是,依次先收紧再放松全身各部位肌肉,体会放松的感觉,每日坚持练习,最后做到可以随心所欲,随时放松。这样,考试感到紧张时,可以立刻进行放松练习,达到全身放松,缓解压力。
(3)想象放松。等熟练运用上述肌肉放松训练后,接下来就可以练习想象放松:想象自己正处于焦虑水平最低的那种场景,当焦虑感产生时,应用放松训练方法加以对抗,反复练习,直到想象这一场景时完全不紧张。然后进行下一场景的想象和放松,直到处于没有压力的轻松状态。
小贴士
父母的关心和鼓励也相当重要,此时,不应再给予孩子过多的压力,而是常常与孩子做心理上的沟通,倾听他们的烦恼,多给他们积极鼓励的话语,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保持较好的复习状态。
要适当引导孩子释放学习的压力。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效果,不准孩子看电视、杂志,不准打球、娱乐,不准听音乐、上网,等等。其实,应该给孩子找一些轻松的话题,让孩子看看新闻、散散步、翻阅杂志,建立适当的兴趣爱好,可以有效释放孩子的学习压力。
温馨提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人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笑与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考前与考中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考场遇到同学面带微笑,相互鼓励,遇到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主动问好,这样在不经意中就消除了对考场的陌生感、紧张感。
为什么男人越来越趋向女性化?
基本知识ABC
近几年,选秀之风此起彼伏,愈吹愈烈,然而,舞台上男性越来越女性化的面孔、越来越阴柔的举止,却深深影响着青少年。男人不阳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穿着打扮等外观上趋于女性化,比如留长发,穿色彩鲜艳、款式中性甚至女性化的服装,说话嗲声细气,动作柔缓等;其次是内在性格不够果断,缺乏自信,害怕承担责任等。而后者,与雄性激素减少确实有一定相关性。男孩女性化的危害在于,从生理上看,男孩将丢失男性气质,本来男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他们对运动的天生热爱,并且拥有强壮的体魄,而对于社会来说,男性本应具有的责任感将会缺失,在困难、危难面前不能挺身而出,敢于担当。
关键词:教育、污染、生理
专家答疑
产生男人女性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1)与我们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小孩从小就在清一色的女老师、女工作人员的幼儿园中长大,当然受女性的影响更大,女老师喜欢听话、文静、温顺、干净、卫生的孩子,这些正是女孩所具备的,这样男孩在学校就已经被女性化了,真是既可怜又可悲。
(2)与我们的家庭教育也有关系。现在我们的家庭分工是男人在外面赚钱养家,妻子负责孩子生活和学习,孩子受母亲的影响就大,有的母亲甚至把男孩当女孩来培养,孩子没有一点自己的生活空间,没有一点点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的男孩哪里还会有阳刚之气呢?
(3)现在的电视、电影等媒体也把男人弄得不伦不类起来。
(4)环境污染。由于环境中化学物的污染,包括人类在内的雄性变得越来越“阴柔”。杀虫剂、洗涤剂、化妆品甚至食物中,都有可能含有天然激素或激素活性样物质,它们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很大影响。
(5)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压力过大易致血管收缩,甚至出现心脏缺血等症状,这些因素虽然作用不是特别明显,但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影响到内分泌系统。
(6)生理原因。如果男性在14岁之后,还没出现喉结,没长胡须等第二性征,就应当警惕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慢性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症等相关疾病,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小贴士
根据本姆的双性化理论,一个人的性别倾向可以分为四种: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中性化。双性化理论认为双性化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性别模式,它集合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优点,双性化个体在各种条件下比性别典型者(男性化、女性化)做得更好,在心理健康、自尊、自我评价、受同伴欢迎、适应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单性化者。本姆认为:“中性化”可以说是“无性化”,是社会性别最不突出的一类群体,它没有显著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本来这是个很好的理念——男女相互学习,有助于男女两性摆脱传统文化对性别的束缚,但却被许多人误读为“中性化”,被扭曲了,结出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的恶果。
现代社会倡导双性化,但这绝不是中性化。双性化是指我们可以与另一个性别互相学习,健全自己的性格,例如,勇敢不应只是男性的专利,而温柔也不应只是女人的专利等。
温馨提示
男性体内的雌激素,有一大部分是雄激素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的,而芳香化酶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里。当男人过度肥胖时,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芳香化酶的含量也很高,雄激素就会大量转化为雌激素。当雌激素过量,打破雌雄激素平衡时,男性就会出现乳腺发育、体毛稀疏、性欲减退等“女性化”症状。
大学生有哪些心理问题?
基本知识ABC
大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1)学业问题。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有的学生自信心下降,有的学生得了考试恐惧症,每逢考试时就生病或者不敢考试。
(2)人际交往问题。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想着要和别人去交往,在不知该怎样去交往或交往失败后,而导致了性格孤僻或少言寡语。
(3)家庭教育问题。在一些家庭中,由于家长长期以来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使学生在大学中对自己的期望值也过高(尤其是来自工人、农民的家庭),这样导致学生自己的压力过大,心理失去平衡,严重的甚至导致轻生。
(4)家庭环境问题。或是以前曾经受过挫折,或是父母离异,学生长期不和父亲或母亲生活在一起,导致学生觉得生活缺乏乐趣、世界很可怕,因此与人交往时表现出敌意。有的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其价值观或对别人的看法产生一定的偏差。
(5)性心理问题。有些学生在怎么看待性和性在生活中的意义的认识方面有偏差,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多半和这方面有关。
(6)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人格缺失。现代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如宿舍中的“夜文化”、抽烟、喝酒、打扑克、 打麻将、通宵上网……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理健康,进而影响到心理健康。所谓“习与性成”,就是指长期的某种习惯会形成一定的性格,“习焉不察”则是指习惯干某事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而“习非成是”则是指把错误当成正确的,于是“积习难改”,从而给大学生带来诸多麻烦和不良的心理体验,甚至使一些青年走上歧途。
专家答疑
关键词:教育、污染、化解
在我国,自杀是第5位死因。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心理遭受长期而严重的创伤。大学生近几年自杀人数不断上升,根据调查,有自杀行为的大学生,不管男生还是女生,有“冲动型自杀”(此类人群在有自杀想法2小时内即实施)和“非冲动型自杀”两种,女生自杀与男生自杀比例为2.5∶1。冲动型自杀的大学生多具有冲动型人格。非冲动型自杀的大学生,多是因为情绪抑郁、学习压力大,加上遭受较大冲击后,导致自杀。专家建议:
每个大学生应该至少有1~2名可以吐露心声的朋友,遇到问题多与朋友倾诉、沟通,化解不良情绪。学校应重视危机干预,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对生命尊重的意识,为大学生的交流、沟通创造更多机会。
小贴士
目前,在大学生中流传“毕业即失业”的悲观论调。有部分毕业生面对人才市场感到困惑,对求职过程、择业过程产生种种矛盾心态,感到迷茫和困惑;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温馨提示
小学天真纯洁的孩子歧视学习不好的学生、身体残障的弱势学生,中学、大学歧视家庭贫困、社交有困难的学生。人与人之间缺少理解和爱心,随意践踏别人的人格与尊严,对于弱势学生来说,同学的鄙夷是让人无法忍受的,当很多因素综合起来时,自尊心特强而又自卑的学生极易导致性格上的冲动,产生报复性攻击行为,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如何杜绝家庭暴力心理?
基本知识ABC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人们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为何有的港湾给人的不是慰藉和庇护,而是伤害和恐惧?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施暴,有的人容易受害?
家庭暴力往往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伤害。虽然偶尔也会有“野蛮女友”,但有数据表明,在中国,家庭暴力的施暴者90%以上是男性。作为弱势群体,女性往往身心受伤最多。暴力频率高、手段残忍的施暴者通常会有人格方面的障碍,比如冲动控制障碍、反社会人格、自恋性人格、施虐狂等。
关键词:家庭暴力原因、危害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