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学校不大教的55门必修课
16221200000020

第20章 从善如流,从善待自己开始

生活中,许多父母怕自己孩子受欺负、容易上当,于是往往会给他们进行一些“特殊教育”,如“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以为这样就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善待自己。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这是发生在一辆公交车上的小事。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上车了,站在一个青春靓丽的少女旁边。自从孕妇站在少女旁边的那一刻起,她的脸就始终朝着车窗外,一点也没有要让座的意思,还装得理所当然,仿佛她没有看到一个即将做妈妈的人正和她的小宝宝一起站着,随车体晃动。

然而这个孕妇神态自若,一点也没有因此而显得不高兴,大概她正幸福地想着肚里的小宝贝,脸上还不时露出甜蜜、安详的微笑。

事实上,少女看到了孕妇,这是全车的乘客都心知肚明的事,所以少女很清楚自己的看不见是装出来的,而且装得很不像。于是车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情景:少女有座位可以坐,但她坐着心情一点也不轻松,一点也不舒畅,躲躲闪闪的目光暗示着她的不安;孕妇没有座位可以坐,但她心情愉快,她的表情愉悦着自己,也愉悦着别人。

这时,后座一个30多岁的男人起身为孕妇让了座。随后,他一只手抓住车扶手,另一只手拿着一张报纸看了起来。又过了几站,这名男子哼着小调下了车。

这名男子的举动固然可以称得上是善举,但是孕妇的举动同样也是值得赞赏的善举。因为她不认为别人理所当然要给自己让座,在起初无人让座的时候仍能怡然自得,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就是善待自己的举动。那位少女不让座,不但没有获得众人的称赞,反而让自己尴尬难堪。即使她有座或许可以使自己不用站着那么累,但是由于自己的良心不安,受着心灵的折磨,这不正是让自己吃亏吗?又如何谈得上是善待自己呢?所以说,从善如流,需要从善待自己开始。

第一招:善待自己,就要让孩子把握好自己。

父母的善良教育除了以“特殊”的方式教孩子“不要吃亏”之外,另一种极端的方式总是要孩子注意对别人友善,却忽视了要孩子对自己友善。

注意自己的语言。每一个人都会有自言自语,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例如,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就对自己说“我这个白痴”或者“我怎么可以那样做?”诸如此类的话。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反问孩子:你对自己说的话不会对别人说吗?你对自己友善吗?

对自己耐心一点。当孩子对自己不能迅速达到目标而显得不耐烦时,往往会降低他们的自尊心,整天充满坏心情。没有耐心也会使孩子停滞不前,陷入消极的过去。所以,父母应该在孩子埋怨某件事情很“麻烦”的时候,注意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对自己慷慨一点。友善的一种行为表现是在物质、时间或精力上给予自己想要的,如允许孩子花些时间和精力放松自己,看场电影;花点零用钱和朋友去游乐场,或者为自己买个心仪已久的礼物……父母不要为此而责怪孩子乱花钱。

不要为小事而烦恼。孩子常常因为塞车而烦躁,因为别人买票插了自己的队而生气,因为服务生态度恶劣而一个人生闷气……父母在这个时候要问清楚孩子为什么生气,把虐待儿童、人民遭受战争之苦等严重的事情与这些小事作比较,孩子就会发现,为这些小事而烦恼是多么的没有必要。

不断地自我激励。孩子每做好一件事,父母应该引导他们对自己说:“我真的很不错!”

第二招:从善待自己升华到从善如流。

我们并不是活在真空里的,而是与周围的一切共存,所以善待自己,就要善待自己周围的一切。

保护环境和动物。让孩子在学习中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例如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和孩子一起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不要随意捕杀野生动物,尤其不要吃人类的益友——青蛙,因为1只青蛙1年内大约能吃掉1.5万只昆虫,其中主要是害虫……通过把环境和孩子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孩子从善待自己开始走向善待他人。

同情并帮助弱者,创造机会让孩子帮助有困难的人。现在街上很多乞丐采用各种骗术,如用伤残、病痛等理由想博得大家的同情,而孩子生来就有一颗善良的心,见到这些乞丐就会慷慨解囊。父母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善良,阻止他们不分好坏的行善,而应该鼓励这种行为。更好的办法就是,与孩子一起到孤儿院,养老院等机构行善,这样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自然会分清哪些人值得自己慷慨解囊,哪些不值得。

对待他人要有宽容心。这就要求孩子要敢于舍弃个人的私欲,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不能做到宽容,关键在于是不是过于在乎自己的“面子”。在看待个人得失的问题上,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因为孩子本身也并不是个完美的人,为什么不容许别人也有错误的时候呢?

唾弃暴力。父母不应该给孩子提供暴力玩具,要让孩子远离暴力镜头。在处理问题时,父母也要教孩子采用理智的方法,而非使用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