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胆量太小,于是经常给孩子讲些古里古怪的“鬼”“妖怪”等故事,还有的父母则硬带着孩子去蹦极,以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没想到反而给孩子心里留下了阴影。培养胆量并不是让孩子去冒险,而是让孩子能够披荆斩棘,走向成功。
一个公司的老板要招聘雇员,有三个人前来应聘。
老板给第一个应聘者的面试题目是:楼道有个玻璃窗,你用拳头把它击碎。应聘者毫不犹豫,没带任何工具,也没做任何保护措施就按照要求完成了任务。幸好,那不是一块真的玻璃,否则的话他的手定会严重受伤。
老板给第二个应聘者出的题目是:去装一桶脏水,然后把它泼到此刻正在楼道拐角处一间小屋里休息的清洁工身上,不必说话,推开门泼到她身上就是了。这位应聘者提着脏水出去,找到那间小屋,推开门,果然见到一位女清洁工在那里。他也二话不说,把脏水泼在她头上,然后回来向老板交差。老板才告诉他,坐在那里的只不过是个蜡像,否则的话,肯定遭到清洁工的投诉。
老板给最后一个应聘者出的题目是:大厅里坐着个胖子,你去狠狠击他两拳。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应聘者说:对不起,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攻击他;即使有理由,我也不能用暴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因此可能不会被您录用,但我也不执行您这样的命令。
最后,老板宣布要聘用第三位应聘者,理由是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也是一个理性的人。他有勇气不执行老板荒唐的命令,当然也更有勇气不执行其他人的荒唐命令了。
有胆量的人不一定什么都敢于硬来,而是能够理智地处理面临的挑战。前两位应聘者虽然有勇气,但是没有理性,即“有勇无谋”。而最后一位应聘者则体现了胆量的力量,那就是敢说、敢想、敢干。光有一个“敢”字,是不够的,需要大气量的协助,才能说得对,想得对,做得对。培养孩子的胆量,才能让他们体会生活的自由和舒畅,才能让他们不失去自我,有自己的航标,才能让他们拥有一份平淡从容的宁静。总之,培养孩子的胆量可以帮助他们承载生活的各种际遇。
孩子胆小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先天因素,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其次是环境因素,现在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再有,教育不当是孩子胆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的重要原因;最后,没有切身体验也容易使孩子缺乏勇气。在清楚了这些影响孩子胆量的因素之后,父母就要着重从这四个方面做一些改变。
第一招:鼓励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建议。
权威型的家庭特点是严格但不民主,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导致孩子不敢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削弱了孩子勇气的表达。与此相对,民主型的家庭特点是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这种家庭是最适宜培养孩子胆量的。因此,父母应该就某件事主动问孩子的意见,并问清楚理由,最后尽量采纳孩子的建议,这样可以增强孩子说出自己想法的信心。例如,要装修孩子的房间,完全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来进行。
第二招:制造机会,让孩子在人多的场合大声说话。
父母常常会发现,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总是躲在角落一言不发,给客人打招呼也是躲躲闪闪。这是中国孩子的普遍现象,其实这与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和高标准有关。这些期望和标准使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不良情绪,父母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又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一个好的办法是:鼓励孩子在熟人面前讲话,然后在熟人人群中增加一些陌生人,这样逐渐增加人群的陌生程度,直到全部是陌生人为止。从孩子敢于开口打招呼开始,不断进行鼓励,到让他们敢于大方地发言。如果孩子确实不敢在大人面前讲话,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多邀请邻居、亲朋好友的孩子来家里做客、玩耍,让孩子在小朋友中开口说话。
第三招:通过体验锻炼孩子的胆量。
很多父母看见小孩子滑冰就说很危险,害怕孩子受伤,不让孩子玩;看见宠物狗又告诫孩子不要靠近,说危险,害怕小狗会咬伤孩子;去游乐园,不让孩子玩过山车,说危险,害怕孩子玩完下来会头晕……父母的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孩子胆量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放手让他们去体验。
刺激适应法。向孩子介绍他们所恐惧的事物,使他们熟悉这些事物的特征。然后,让孩子逐步接触他们害怕的事物,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加大孩子与恐惧事物的接触频率,这样,孩子的恐惧感便渐渐消除了。但是这种方法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千万不可猛然接触。
榜样模仿法。有意让胆小的孩子从影视或书刊中看同龄人的胆大行为,并立刻鼓励他们也试一试。让他们做某件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如夜晚到门外看一眼,或走一小段夜路(大人可隐蔽跟在其后),当孩子自己一个人完成这些任务之后,便会勇气大增。
技能训练法。上街时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并嘱咐其他注意事项,说明怎样走危险,怎样才安全。父母还应该叮嘱孩子记住必要的电话号码,如父母单位的电话,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电话等。这样,让孩子感到如果遇到危险也会有人帮助,就不会遇事畏首畏尾了。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当孩子感觉自己有自护本领时,他们的胆怯度就会越来越低,自然会从容面对一切。
第四招: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敢想。
敢想并不等于胡思乱想,而是一种设计,一种构想。其出发点是希望生活过得愉悦、更好。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构想未来的衣服,未来的房子,未来的眼镜,未来的手机。鼓励他们把家里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指出来,使自己家的生活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