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就好像是家里的“小皇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是围着他们转,对他们的照顾无微不至,从未想过从孩子身上得到什么回报。孩子从小就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以至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可以使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得到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回报。
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有一位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他把城里最穷的孩子招集到家门前,然后给他们每人一个面包,并对他们说:“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饥饿的孩子们听了,一窝蜂地涌上来,他们争吵着要拿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但是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没有和大家一起争抢,而是谦让地等候,每次都是最后一个拿篮子里最小的面包。每次拿完面包,她总是要向面包师表示感谢,并亲吻他的手之后才离开。
有一天,面包师像往常一样把面包篮子放到孩子们面前。依娃依然最后一个拿面包,这次的面包比之前的都要小得多。回到家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妈妈诧异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师傅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依娃,赶快去!”
依娃乖乖地跑到面包师家里,要把银币还给他。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依娃高兴地跑回家,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告诉她,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尽管依娃还没有能力在物质上给予面包师回报,但是她怀有的一颗感恩之心却是比物质更有价值的东西。现在社会上的竞争越演越烈,人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懂得感恩的人受人们欢迎,人们愿意跟他们再次合作;而不懂感恩的人觉得别人帮他是应该的,不思回报,别人就不愿意再帮他。不要以为在竞争中靠单枪匹马就能获得成功,一个人的成功必然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社会资源的支持。所以,学会感恩是一种社会竞争力。
孩子感恩之心的培养通常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认知因素,只有意识到别人的付出才能产生感恩之心;亲身体验,只有感受到感恩所带来的鼓励和喜悦才能继续行动;家庭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只有生活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才会耳濡目染。所以,父母可以从上述几个因素着手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第一招: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引导孩子时时注意别人的付出。
如今不少孩子常常在伙伴面前吹嘘自己父母的地位如何显赫,如何富有,却不愿意谈及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孩子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如何来之不易。虽然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但是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艰辛,同时要让他们真心地发现他人的付出,懂得对他人回报。
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父母的工作很忙、很多,孩子不可能直接参与,但可以让孩子通过眼睛去看,看父母是如何忙碌一整天的。还可以通过语言来传达,例如,下班回来很累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好累哦,抱抱我吧,过一会,我还要擦地呢。”
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这样很容易让他们认为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帮自己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们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们的。
让孩子面对家人也要多说感谢的话。例如,给孩子买了新衣服,可以跟他说:“这是爸爸给你买的新衣服,要去跟爸爸说谢谢哦。”;孩子收到礼物,可以跟他说:“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这样,引导孩子多说“感谢”的话语,让他们养成说感谢的习惯。
第二招:父母要注意言行和榜样的作用。
感恩是相互影响的,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言传身教”的原则来引导孩子的感恩行为。
父母要起表率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有意无意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所以父母应该注意关心和感激上一代,孝顺自己的父母,经常看望他们,为他们添衣添食,给他们挂挂电话问候,为他们过生日,一起过节等等,而且这些事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做或在孩子面前做。
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教育。各种节日可以作为教育的载体,比如感恩节,让孩子写下自己要感谢的人;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们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父母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父母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也可以给孩子讲传统美德故事或长辈们小时候尊老爱幼的事情,向孩子渗透“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有一个很感人的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自己的妈妈给奶奶端水洗脚,然后自己也端了水要给妈妈洗脚。还有,像雷锋的故事和电影等都是很好的教育例子。
第三招:注意细节的引导,使孩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无论是接受谁递送的礼物,都要双手接过来,并大声说“谢谢”。父母要常常提醒孩子,别忘了对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和老师说声“谢谢”;别忘了给自己做饭的奶奶捶捶后背;别忘了把喜欢的东西和大家分享;别忘了给美丽的花儿浇水;别忘了向给自己快乐的小鸟挥挥手;别忘了自己受着大人的照顾、自然的惠泽……
注重孩子和伙伴在一起的细节。孩子最喜欢和自己的伙伴一起玩,而现在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好吃好玩的东西肯定想自己先占有,即使是好朋友的都要霸占,这些习惯都是不好的。平常在家时,父母要找机会试探锻炼孩子的行为,还有让孩子主动去关心其他小朋友,比如生病时的问候,多创造孩子和伙伴一起合作的机会,让孩子懂得他再强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对朋友施给的恩惠即使再小也要铭记在心。
从身边小事引导孩子联想。比如,妈妈带孩子上街,看到清扫马路的清洁工阿姨,要给他们讲:清洁工阿姨每天清晨顶着星星出来扫地,给大家创造了干净整洁的环境,我们不能随手乱丢废纸垃圾。吃午饭时告诉孩子:白米饭和各种蔬菜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种出来的,千万不要浪费。总之,要让孩子懂得感激那些给社会创造财富、给大家带来幸福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