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15992400000106

第106章 坦然面对“小人得势”的现象

几乎所有的上班族都有过这样的牢骚和困惑:瞧某某那小子,典型一个“哈巴狗”,见了上司那副点头哈腰的丑态,实在让人看不惯,可这样的人又偏偏“红极一时”,这世界怎么就总是“小人得势”?到底要不要与上司的“红人”斗?不斗吧,他实在是仗势欺人,显得自家懦弱;斗吧,又怕自己丢官弃职,得不偿失。真是左右为难,大伤脑筋。

1996年最得人心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引起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共鸣,很多人都深感在戏中找到了自己的种种“心酸”体会,看到了自己升迁路上的艰辛和无奈。虽说刘罗锅的时代早已烟消云散了,但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像乾隆那样的领导又何尝少见,即便再精明能干,也不免会刚愎自用,仍然喜欢听奉承话,喜欢在自己做了些“有失身份”或“影响形象”的小事之后,有人能大唱赞歌、大拍马屁,而这种本事又并非人人都有。可悲的是,每个组织里都不难找到这种“奇才”,可叹的是,逢迎拍马的,如和坤的人却偏偏官运亨通,这些人最精通成为上司的心腹的门道。

一位苦心经营却始终在官场上毫无建树的父亲在退休的那一天忠告他的儿子:“永远不要和红人争道,那些人都是魔鬼。”

然而刘罗锅却在剧中与和坤斗了一辈子,恩恩怨怨、沉沉浮浮,其间的复杂与微妙又岂是一句简单的“好人斗坏人,好人必胜,坏人必败”所能注释得清的?

其实“红人”原本是常人,更是俗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领导的心腹,则必然是有其过人之处,与这样的同事相处,一味退让或一味攻击都不是上策,最聪明的办法应该是中庸之道。

在欣赏对方优点的前提下与其推心置腹地交流、沟通,体谅对方的苦衷也是各种沟通的关键。试想:这些红人通常没有自我,靠着卑躬屈膝、谨慎做事过日子,譬如和坤大人,也实属是不容易的。

同时还应该意识到:“心腹红人”们通常是“心”思细、“心”计重,和他们讲话得多点心计。最好只是守着自己的专业和工作本分来说,只谈事不谈人。而且心腹的“腹”其实很小,绝没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那种大度和雅量。因此任何带刺的话千万别说,否则对方定会记仇,弄不好还会放支暗箭伤害你。“心腹”“红人”多半都长了一双四面八方都环顾得到的利眼,往往能抓住细节不放,喜欢从鸡蛋里挑骨头。所以多谈些天马行空、救国救民的言辞,而少讲细节、少谈个人。这样才不至于留下话柄,被“红人”抓住辫子。

“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尤其适用于与红人交往的情势中。毕竟红人的权力是依附在某个上司身上,而这个上司又未必能一直有权有势。更未必只他一个红人,一直单单信赖他,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一旦大树轰然倒地,昔日“红人”不再受宠,那么与他交往过密的人岂不要连带遭殃?何况红人一般都手快脚快,动作麻利,若我们搞得比他还快,则定会招忌,恐怕还是拙嘴笨舌、行动谨慎些为妙。

那么到底要不要和“红人”斗呢?恐怕首先要看你是不是“刘罗锅”。有没有那过人的才智和生来就“身弯心不弯”的本事。其次还要看你的上司是否比“乾卤更正直,有无可能做到“亲贤臣、远小人”。最后还要想一下与“红人”争道是为大局、为工作好,还是仅仅想为自己出口怨气。如果是后者,就不必吃力不讨好,白费心计了。

智慧人生

职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善于逢迎拍马的人,他们往往会成为领导的心腹红人。和这样的同事相处,我们要有“心计”,掌握技巧,最好是遵从中庸之道,不必跟他们走得太近,但是也不要和他们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