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身处于五个外部环境条件中:
(1)生在有佛法的时代;
(2)能受到佛法的教育;
(3)佛法的学修不受外部干扰;
(4)能碰到懂佛法的善知识,
(5)有良好的学修佛法的慈悲道德环境。
虽生在有佛法的时代,但受不到佛法的教育也不行,要能碰到善知识的教导才能听闻到真正的佛法。学习时要不受社会、家庭等的干扰,所以有学修慈悲道德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在藏地,一个人在山上修,不需要考虑有没有饭吃,无须化缘乞讨,群众会自动地给你送饭。学佛行善需要有环境,不然会被别人误解造成很多麻烦,只有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髙了,才能真正实现佛法的大善。
具缘人身非常难得,就像奥运会的金牌一样,奋斗了多少世才得到一个。下一世能否再得,概率不高,因为创造人身的条件非常难。所以,侥幸地得到了这么一次人身,是无比珍贵的,胜过了如意宝,当倍加珍惜。
如意宝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可以帮助人拥有财富,解决当前的困难;而人是活着的生命,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今世人身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命运,圆满万世的长久大业。
菩提道次里说,人生的价值不在身体本身,人的肉身分析起来是毫无价值的,只是个皮囊,死了之后就是一堆臭肉、烂骨,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人的思想。人生如同在十字路口,上升还是下堕,全在于自己,奇迹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珍贵具缘人身不但难得而且易失,人生短短几十年,较之以光年来计的整个宇宙历史长河,恰如空中闪电一般,又似流星划过夜空……因为生命是无常的,凡是生的东西都要死,这是必然规律。自古以来没有生下来不死的人,所谓长寿,哪怕是300年、800年,都只是时间的长短,早晚的问题。包括佛陀,最终也会圆寂。所以,人是必死无疑的。
而且死无定时。提婆《中观四百颂》中说,打从投胎到娘肚子的那一刻开始,就一步步地走向死神。死是注定了的,就是不知何时遇到。有的死在胎中,有的生下来不久就死,有的是死在十几岁、二三十岁,有的活到五六十岁、七八十岁……除生命本身的规律以外,外部的非自然的死亡原因是非常多的,水灾、火灾、地震、台风、交通事故、传染病等等,生命并非顽强而是极其危脆,自己的周围潜伏着很多死亡的因素,生因少而死因多,随时会遭遇不幸,经不起打击。学佛就是要认识到死亡随时会来临,从而修法、行善,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紧迫感,时时警醒自己,不要无畏地浪费宝贵的生命,千方百计来做更多的利己利众之事。
死亡来临的时候,除了佛法,任何世间法都帮不上忙。亲友、钱财在死时都毫无意义,我们只能孤零零、赤裸裸而走,唯心灵上可以依靠佛陀教导的大道之理,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力量,视死如归。因为生前正确地对待人生,不做恶事,所以心襟坦荡,无有畏惧;因为听闻死亡的教授,所以能正确对待死亡,并可以运用死亡的规律来努力修行净化自己的思想,升华自己的精神,修持中阴成佛法。
“想此情景尘世一切事,犹如扬糠求谷两手空”,想到人生的难得易失,便觉尘世间一切的名利得失之事就像是扬糠求谷一样,徒劳无益,白费心思,到头来只能是两手空空!
世间的荣华富贵,就像是南柯一梦。
《蓝宝书》中也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人,有一天中午做工回来,见妻子正在淘米煮饭,他就先上炕躺下休息,很快就睡着了,进人梦乡……他梦见来了一匹骏马,跨上骏马朝前走,走了好长时间后来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这是一个山沟沟,沟里只有一户人家,天已黑,他只好上前请求人家留宿。进门后,看到屋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似是那家人的亲戚。后来,他便与这女子住在了一起。很长时间过去了,他们先有了一个男孩,又添了一个女孩。一天,夫妻俩正在河边地头千活,两个孩子就在旁边嬉戏。不知怎么的,小姑娘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哥哥急忙拉妹妹,也一起落水,母亲情急跳到河里救孩子,结果母子三人都被急流冲走了……他悲痛难忍,嚎啕大哭,哭着哭着就突然哭醒了。醒来见妻做的饭还没有熟,妻子笑他:“你哭什么?大白天做梦你还哭得这么伤心?”他才知,刚才经历的许多年的离合悲欢只是做了一个梦。人世间的事情正是如此。
“朝朝暮暮该求善结果因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有长远打算,朝朝暮暮争分夺秒,行善戒恶,追求善结果。
“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求解脱者你也应仿效。”
依次修习菩提道次第。
(1)共下士道。
①皈依三宝,深信因果。
死后没有把握不下堕,
能够拯救恶堕唯三宝,
因要诚心皈依于三宝。
奉行教诫勿使失检点,
常思善恶因果不爽理,
行为杨弃合理是关键。
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
求解税者你也应仿效。
死后只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人、天善道,另一条就是下堕到三恶道。后世谁也没有把握不堕落到三恶道,因为人生短暂,善少恶多。年少之时不懂事,十几甚至二十多岁,都没办法修学佛法;及至七八十岁暮年时,老眼昏花、体力不济,记忆力衰退,想要修行也已经很难了。其间,掐头去尾还有四五十年光阴,睡眠占去了1/3,吃饭等为生计而行又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真正能坐下来静心思考自己前途命运的时间并不多,为修行而做事情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一生中做错事如生气骂人等,因此而伤害别人谁也难免。如此细想,再得一个人身的条件,我们大部分人并不具备,大量所做都是下堕的因。
古时候有一副对联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闯。”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所以“死后没有把握不下堕”。唯一能够解救恶堕的只有佛法僧三宝,所以,一定要诚心诚意地皈依三宝。
皈依佛,以佛为导师;皈依法,以佛法作为处事为人的方法;皈依僧,以僧作为同行的朋友。这是他身三宝,是外三宝。内三宝是从自己修证上来讲的,自己成佛时就真正得到了对佛的皈依;见性,进入菩萨道及地后,才真正开悟得到了法宝,皈依了佛法;能够严守戒律,达到圣僧的阶段,才真正皈依了僧宝。
这是自身三宝,也叫果三宝。
他身三宝是因三宝,自身三宝是果三宝,自己达到果三宝才是真正的皈依三宝。这些基本常识在《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里说得很清楚,不妨去认真看看,不然,有很多的人非常糊涂,根本搞不懂三宝是什么。
“奉行教戒勿使失检点”,就是说佛如何教导,菩提道次中怎么说,就要依教奉行,不能使失检点。《剑轮修行法》中说,佛法的慧剑始终应该对准自己,而不是对着别人,只有坚定信心,战胜自己的烦恼,才是圣者,佛陀是圣者之王。
“常思善恶因果不爽理,行为扬弃合理是关键。”因果之理毫厘不爽,所以要深信因果,合理取舍自己的行为,这是修行的关键,要高度重视。说话、做事要凭良心,这个“良心”就是顺应因果法则的,宁愿别人对不起自己,自己绝不对不起别人。这也是大乘佛教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点,修自他交换的菩提心,把众生的痛苦拿来自己承受,把自己的幸福奉送给众生。如果这一点做好了,我们的人生就有把握了,现世就会成为一个纯洁的、高尚的、伟大的人,会得到人们的敬仰和拥护。否则,不但来世没有好的结果,即在今生,一个缺德的人也是得不到别人拥护的,说的话也没有人听。
②依止四力,忏罪净修。
学修善道倘若不具备,
具缘人身难得有进展,
为此要修充足善因缘。
身言意受罪恶浸染者,
消业洗罪之行艮重要,
经常修习四力消业行。
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
求解脱者你也应仿效。
倘若不珍惜难得的具缘人身,继续修善积德,那么就会堕落下去。生命在循环轮回之中,并不是过完了这一世就完了,所以必须要考虑来生。就像我们会考虑今天吃饱了,明天将吃什么、明年该怎么生活一样。来世我们会甘心变成动物,让人任意驱赶、奴役、宰割吗?我们会甘心成为永远都处于饥渴之中的饿鬼吗?还是要堕入无边地狱,受无量难以忍受说不能尽的苦痛的煎熬呢?谁愿意呢?谁也不愿意。所以,“为此要修充足善因缘”。是要有“充足”的善因缘才行的,非是做一两件善事,这是非常难的,难的是一辈子做善事不做恶事。
“身言意受罪恶浸染者,消业洗罪之行很重要。”我们的身体行为、言语、思想,是最容易被侵染的,我们无始以来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曾经造了很多恶业,所以才会遭受许多的灾难与不幸。所以,消业洗罪是非常重要的。罪业就像是铁锈、垃圾一样的东西,我们自古以来经历了多少世,身上也是堆满了垃圾,就像是个上了锈的垃圾筒一样。消业,就是要清除掉不净,把思想上的贪嗔痴连根都要拔除,就像是在地里除草、拔草,否则善功德的庄橡就生长不起来。
应如何来消业呢?当“经常修习四力消业行”。也就是依靠四种消业的方法,即依止力、对治力、悔改力、防护力这四种力量来消除自己前世和今生所造作的罪业。
第一,依止力。依止力是最主要的,消业最直接的、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皈依三宝和发菩提心。《入菩萨行论》有一句话:“通常,世间人的善行总是微弱而短暂的,而罪恶的势力又非常强大而持久;除了殊胜圆满的菩提心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善行能够胜过这些罪恶呢?”所以,消业主要依靠的就是菩提心。
第二,对治力。对治力就是修善之力,就像是有了病要对症下药一样,有多种的方法。念经、念咒、念佛号等,如念三十五佛忏、百字明,念观世音、阿弥陀佛圣号。还有就是行善对治,如造了杀生罪就放生;偷盗或者得了不义之财造下的业,就想办法偿还等。
第三,悔改力。就是认识到自己犯下罪业的过错,觉得对不起别人、对不起众生,心生忏悔,决心改过,下次不再犯。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只要认识错误,加以改正,就是好人。
第四,防护力。防护力就是戒行,持守戒律来严防犯错,就像是为了防贼,把门关好、院墙砌好,让贼进不来。
依靠这四种力量,才能消业。有的人虽有忏悔,但是不能改过,还会重犯,就像是吸毒的人,虽然在戒毒所里戒了,出去之后又犯,最后导致死亡。所以,要经常修习四力消业行。“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求解脱者你也应仿效”。
总之,下士道的修法就是在思维人身难得的基础上,修三皈、五戒及十善戒,以再得人身为先决条件来消业、戒恶、行善,创造美好的未来。一生成不了佛,要想成佛度众,必须一世接着一世地来接近完成我们的目标。
(2)共中士道。
若不常思苦谛世间过,
不会生起真实求脱心。
不思集谛入世之因缘,
不知如何断除轮回因。
厌恶世过激起出离心,
了解系缚世间是何物?
瑜行者我是如此做,
求解税者你也应仿效。
“谙”是真实、真理。佛教导了苦、集、灭、道四摘,四种真理。“苦”是真实存在的;“集”就是形成苦的许多因素,是痛苦的根源;灭苦的道路,是真实的“道”,就是智慧,只有智慧才能破除集谛;“灭”,就是苦熄灭了,产生一种快乐的境界,是清静涅盘状态,就像病人恢复了健康的状态。搞不清楚这四谛,就不知道如何断除轮回因。
“若不常思苦琉世间过,不会生起真实求脱心”。轮回世间的苦是真实存在的,苦有几种分类法,最菡本的归为三苦:
第一,苦苦。这是任何人都可以认识到的明显的苦,比如人得了病、遭遇到了灾难等,身体心灵上所受的苦。
第二,变异苦。所谓‘变异”,就是由乐变苦,有的是形乐实苦。佛经上举例说,身体受冻是一种苦,跑到太阳底下晒一晒就感到非常舒服,但晒得久了又觉得难受。同理,嫌热了,去找阴凉地,呆久了又不惬意。有吃有喝是乐,吃多了、喝多了又会闹病。
名声、地位、财富、权力,世间的一切无不是形乐实苦。有权有势有名望,表面上看起来是快乐,实际上后面隐藏着极大的痛苦与危险。
钱财也是这样,所以藏族有一句谚语:你的钱财有戒指大,你的苦难就像你的戒指一样大;你的钱财有牛大,你的苦难也有牛一样大。
第三,行苦。行苦指的是生命的本质是苦,如果不生,就没有什么苦。经典里讲到,住胎十月,身处母亲子宫中,就像是被牢牢捆缚关在黑暗的房子里的犯人一样,没有任何自由;出生时,就像是被铁钳子夹着,身体都要被挤碎了一样的痛苦,所以出生后的第一声就是哭,实在是太疼了;加上娇嫩的肌肤,一接触到外部空气,像是刀割一般;环境不舒服,饮食、衣服不舒服……稍稍长大,就要上学,进了学校的孩子就没有了自由,无休无止的作业要做;好不容易盼到了毕业,到了社会上就更没有自由了,忙不完的世俗琐事……一直到失去亲人、财产、权力、地位,在恐惧、贪婪中走向死亡。
人生即是苦,生、老、病、死,哪一样不是苦?有多少乐可寻呢?常思苦琉,看待世间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不因暂时的安乐而沾沾自喜,觉察到世间就像是火宅、是苦海,产生脱离苦海要求,就像一个在监狱里的人,希望马上出去,有一种求解脱的紧迫心。
“不思集谛入世之因缘,不知如何斩断轮回的因。厌恶世过激起出离心,了解系缚世间是何物。”凡事都有个因缘,没有无缘无故而生的东西。入世是集琉造成,如果不知道集谛,就没办法脱离苦难。就像是医生治病,如果不知道病因,就不能从根本上治愈。一切的苦都是贪嗔痴所生,是自作自受,其根源是无明。十二因缘从无明开始,把自己捆绑在世间轮子上不得自在的是我执和我爱,是智慧的反面——愚昧无知。斩草要除根,断除轮回需要智慧,真正的智慧就是道谛,从根本上消除无明,拔除贪嗔痴。
所以,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贪恋这个世界的名誉、地位等等,厌恶这些世间过患,真正产生出离世俗的心。断除无明之后就是解脱的灭谅状态,这是中士道的修法。“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求解脱者你也应仿效。”
(3)上士道。
①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大乘道根本,
诸大乘行基础与主体。
完成二资粮之点金术,
万般善缘汇集福宝藏。
一切大勇佛子明此意,
菩提宝心常做修心本。
瑜伽行者我是如此做,
求解脱者你也应仿效。
“发菩提心大乘道根本,诸大乘行基础与主体。”发菩提心是大乘道的根本,一切大乘发心的基础是菩提心,修大乘就是修菩提心。
什么叫菩提心?菩提是觉悟义,就像大梦方醒,把梦幻般的世俗东西都除掉了。自觉觉他,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定义是:为了利益众生发成佛之愿。比如要成为医生才能给人治病,又比如救落水儿童自己得会水。要救度无量众生,使无量众生觉悟,首先自己要觉悟。救度众生,最重要的是点燃众生心中智慧的明灯,使驱逐无明来自救,只有佛才有能力点燃无量无边众生心中的智慧明灯。凡夫自救尚不能,没办法肩负起救度众生的责任。所以,为度化无量众生的需要,我要发愿成佛,这就是发菩提心。
具体发心修法有多种,显宗密宗都是修菩提心,只是修法不同。显乘依六度来修菩提心;密乘以佛身瑜伽、生圆二次第来修菩提心,金刚萨埵是菩提心显现为佛身。最终追求的都是觉悟的心,让自身原有的佛心重放光明,从污染中解脱,而且也要使所有的众生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