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5676300000154

第154章 风雨过后才见彩虹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存在“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的教育意识。孩子不经一事,就不会有新的见识。家长老是考虑到孩子没有经历过,因而经常不给孩子“第一次”的机会,这将严重影响孩子明天的生活。

作家毕淑敏曾经做过许多年医生,她的儿子也因此几乎没有去过医院。为了让孩子学会看病,有一次,在儿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她狠狠心,让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她在《教你生病》一文中,记述了当时的经过。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我说:“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电话找你。”“假如……你最终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就找我爸。”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爸爸呢?”“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反正会回家。”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到医院去看病?”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明。“正是。”我咬咬牙,生怕自己会改变注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在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买一个本……”我说。

“什么本?”他不解。“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你就到化验室去,先划价,后交费。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我内心里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我后悔、责怪自己,忍耐着时间慢悠悠地向前滑动。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立刻开了门,倚在门上。“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真是件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从毕淑敏的亲身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孩子是具备一定能力的,只不过家长很少给孩子体验的机会罢了。能力是在体验中积累起来的,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去,一个人才能够获得综合能力。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家长们能够大胆地放手,能够很好地去发现它,挖掘它,发挥它,您将惊奇地发现,原来孩子是很能干的。

父母对儿女的爱和严格要求是不矛盾的,你可以非常爱你的孩子,同时也可以严格要求你的孩子,只是教的方式、分寸如何掌握,就要靠父母的智慧了。

明智的父母,愿你能像毕淑敏那样,把对子女深沉的爱,融人对他们的严格要求之中,让他们在严格要求中学会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