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5676300000153

第153章 鼓励孩子去尝试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发现自我,相信自我,对于孩子以后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父母喜欢做“搭救型”父母,他们常常介入到孩子的事情中,替孩子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一次次把孩子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时,表面上是在搭救,其实却在起相反的作用,使孩子永远不能自己解救自己。搭救者总是在为孩子解决问题,出主意,想办法,甚至代替执行。这样并不是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动手做事情的意义和乐趣,而是将其限制在某一个层面停滞不前,使他们失去获得必要经验的机会,也丧失了自强自立的信心。

美国的拿破仑·希尔写过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当时,有一名因企业破产而绝望,准备投湖了却一生的企业家读了这本书后,去找希尔指点迷津。希尔将他带到一面大镜子前,指着镜子里的人对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使你东山再起。”听了这番话后,这位绝望的企业家猛醒,恢复了自信,重新获得了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身上的潜能往往大大超出自己的评估,重要的是充分认识、充分相信自己,永远对自己说:

“我行!”

越是孩子未做过的事,就越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这是父母引导孩子发现自我的最好办法,也是父母发现孩子能力,客观评价孩子能力的最佳途径。例如你要发一份特快专递,你就可以让孩子去代发,告诉他收件人的地址、邮编、姓名,同时提醒他,如果遇上什么问题,可以问邮局的工作人员。

孩子接触完全陌生的事物,对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都是绝好的机会,而且对于培养孩子的意志、耐力及向困难挑战的勇气也很有益。家长必须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体验新事物,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必担心孩子没做过、不知该怎么做,从而不厌其烦地反复交待、悉心叮嘱。

比如,对一群从没有野炊经验的孩子,父母可以鼓励他们结伴去野炊。对孩子野炊的目的地,父母可以提供参考意见,提醒孩子应该带些什么以及注意安全,告诉孩子遇上困难时应该怎么办。具体的细节,详细的步骤,让孩子自己去探讨,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孩子会觉得新奇而刺激,虽然困难很多,但会满怀信心地向困难挑战,并体验战胜困难的喜悦。

现在不少父母对孩子总是不放心,认为孩子太小,不能单独行动。有的孩子都上小学五六年级了,父母还天天接送孩子上学。其实,让孩子独自行动——比如单独去不太远的亲戚家,独自去公园游玩等正是培养孩子的好办法。人们常说: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倘若总不让孩子自己出去见世面、经风雨,孩子怎能长大呢?

有一位明智的父亲是这样做的:孩子的班级组织全班同学去森林公园春游,他们家离森林公园有七八公里,父亲决定让孩子单独骑车去。他先告诉孩子详细的路线,又给孩子一张地图,对孩子鼓励一番就让孩子上路了。等孩子出门后,这位父亲也骑上自行车远远地跟在孩子后面,不让孩子发现。孩子骑岔了道他也不着急,看着孩子又是查地图又是问人,最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在节假日,不妨让孩子自己出去游玩,这可以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能力。即使再胆怯的孩子,内心里也有着争强好胜的激情,只是看父母是否给他机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