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婚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三个阶段、三种形式,在这三个阶段中,爱情是不断得到发展的。群婚阶段,原始人的****已经不同于动物的****。在动物那里,****与雌性的发情相联系,纯粹是出于延续后代的本能。为了种群的强壮,自然选择了强壮的雄性有交配的权力。而人的性关系不一定总是发生在女性的发情期,也不一定只有强壮的族长才有这方面的权力,更不是个体之间的胡乱结合,其中总有男女之间一定的、哪怕是初级的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初级的思想意识就是爱情的萌芽。
对偶婚是对群婚的否定,它是以女子为中心,实行“男嫁女,从妇居”,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子女们仍然是“只认其母,不认其父”。这比起群婚来是巨大的进步。男的能够选择一女并愿意与之较长时间的同居,女的能够选择一男并允许与自己较长时间的同居,并在接纳男方的这一时期内不与其他男子(第三者)交合,这里面肯定有感情的支配,说明爱情已经产生了。
一夫一妻制又是对对偶婚的否定,这种婚姻已从以女子为中心过渡到以男子为中心,“男嫁女,从妇居”已改为“女嫁男,从男居”。这种形式已成为婚姻的基本形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还将继续下去。一夫一妻制不是短时间的夫妻,而是长时间的夫妻,终身夫妻。两人能够相伴终身,爱情起着关键的作用。尽管封建社会的婚姻是执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刚结婚时也许没有爱情,但就大多数而言,婚后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爱情,这是“先结婚,后恋爱”的典型形式。
2、从社会制度的发展看爱情的进步
在奴隶制社会,爱情的自由只属于奴隶主。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包括婚姻在内的一切都由奴隶主支配。奴隶连人身自由都没有,那么,爱情的自由也被剥夺了。奴隶没有爱情的自由,并不等于奴隶制社会没有爱情,也不等于奴隶没有爱情,仅仅是奴隶的爱情受到压抑和限制而已。
在封建社会,奴隶得到了解放,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爱情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男女之间可以比较明确地表示爱了。但是,由于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宗教等多重压抑,爱情的实现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其婚姻制度发展的也相当完备。婚姻,本称“昏因”,“昏”是黄昏,“日入后二刻半为昏”。古时用漏沙的方法计时,漏壶上有100个刻度,一日漏一壶,所以一日有100刻,每刻等于14.4分钟,与现在的每刻15分钟差不多。“因”是因由、原因。“昏因”指的是男女结合的时间、过程和事实。“男以昏时迎娶,女因男而来”,然后“和牢共食”,即成夫妻。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奉行儒家的婚姻观,集中起来概括为两句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掌握着子女的婚姻大事,男女之间的恋爱不是当事者自己谈的,而是由双方的父母代谈的。当事者的父母双方也不直接谈,又是通过媒人沟通而间接谈的。
媒人要做的事是“撮合”,有一整套繁琐的“撮合”程序。女方要“许嫁”,要行“著笄礼。古代“女子十有五而笄”。到了十五是否著笄,要看是否许嫁,许嫁则著,没有许家要等到二十再著。许嫁,就是有人来聘,实际上就是订婚。有人来聘,父母愿意将其女子许给,就算是订了婚。明代才有订婚一词,以前都叫许嫁。男方的礼节更为复杂,从提亲到成亲要行“六礼”,即六步程序。第一步:“纳采”,即男方请媒人带上采礼到女家提亲,采礼不同于“财礼”,只是象征性的,女方收下,表明可以继续来往,不收,到此为止。第二步:“问名”,男方请媒人到女家问明女子的庚年日月时辰,带回男方,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卜卦,八字合则继续来往,不合则罢议。第三步:“纳吉”,男女双方八字合了之后,男方送贴子,下聘书,立契约,算是正式订婚,受法律保护。第四步:“纳征”,即送财礼,下定钱,表明女子以属男家,只待婚日。第五步:“请期”,送定礼到女嫁,约定婚日。以上这些事都是由媒人完成的,至此,媒人的使命就结束了。第六步:“亲迎”,新郎奉父母之命亲到女家迎娶。接到家以后还有一系列成婚仪式。这些过程有的也征求子女的意见,但主要是父母做主。这尽管比奴隶制时代有了很大进步,但对人性、对爱情仍然是压抑的。
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又前进了一步。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宣扬人本主义,追求个性解放,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爱情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资产阶级喊出了“爱情自由”的口号,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爱情的自由仍然是有限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含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共产党宣言》)。爱情、婚姻不是男女双方自身条件所能支配的,往往被物质利益或与物质利益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条件所左右,地位、金钱、权力常常取代爱情。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抢婚。现代资产阶级的两性****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剥削阶级,他们推崇所谓“性自由”、“******”,实际上是为以金钱、权力、地位为基础和本钱的极端纵欲主义制造舆论。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产生关系,妇女获得空前解放,男女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为健康、纯真的爱情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彻底摆脱男子统治的男女真正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以实现以爱情为基础的自由、自主婚姻。社会主义的婚姻制度,既扭转了包办婚姻时代的“先结婚,后恋爱”的颠倒局面,又摆脱了金钱、权力、地位的羁绊,是婚姻成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产生关系上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存在着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旧道德、旧习俗糟粕的影响;存在着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这决定了在社会主义时期爱情还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婚姻也不能获得完全的自由。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切才能真正实现。
三、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人生是丰富的,生活是多采的。爱情使人生中最富光彩的一部分,但是它不是人生生活的全部。那么,爱情在人生生活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怎样处理爱情生活与其他生活的关系,这是我们在爱情问题上必须弄明白的问题。
1、爱情与生活
生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它包括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生活的类型可以有多种划分: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可以分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可以分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从生活的实际内容上,可以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思想生活、道德生活、文化生活、艺术生活、宗教生活等等。
个人生活就是个人参与社会活动,具体包括: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活、劳动生活和家庭生活等。劳动生活就是人进行劳动的活动。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首要的意义是劳动。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而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没有劳动,一切都无从谈起。阶级剥削可以不劳动,好逸恶劳,那只是阶级社会中人性的一种背离,是人的一种异化,他们的生活是不完善的。就绝大多数人来讲,劳动生活是第一性的生活。由于劳动生活的需要才创造了社会关系,才有了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活。
任何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与他人、与社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如劳动关系、人际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等等,个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些关系,都是在这些关系中进行和完成的。所谓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认识和学会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的过程。因此,人在一生中,必须不停地认识和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家庭生活是缩小了的社会生活,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劳动生活,又有处理社会关系的生活,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最主要的内容是爱情、婚姻、生儿育女、赡养老人等。家庭生活既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又是从事家庭以外的社会生活的立足点。因此,家庭生活在人生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也是人生生活的重要方面。
我们分析了个人生活的全部内容以后,现在来看一看爱情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位置。
首先,爱情仅仅是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生活的一部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有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血缘关系、夫妻关系,还有朋友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等等。个人与他人之间的感情包括友情、亲情、阶级情、民族情、爱情等,爱情又是人的复杂的、丰富的感情的一部分。
其次,爱情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不一定都是家庭的基础。《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一家人之间就只有阶级感情、亲情,没有爱情。所以,爱情又仅仅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爱情尽管在人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它仅仅是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远远不能代表、代替个人的全部生活。人首先是生活,然后才有爱情,正如鲁迅所说:人生的第一要义“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2、爱情与学习
爱情,对于青年人来说,特别具有吸引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成了青年人的专用术语。久传不衰的爱情故事,从西方的亚当夏娃,到东方的牛郎织女,无不都是青年人唱主角。这首先是因为人在青年时期自身的性器官发育趋于成熟,对异性追求的心理开始萌动,对未来人生生活的向往特别强烈,所以对异性特别敏感,对爱情也特别钟情。爱情生活成为青年人生活的最富诗意、最闪光彩、也最难驾驭的一部分。
但是,青年时期不仅是长身体的时期,更是长知识的时期,怎样使自己身体与知识协调共长,处理好爱情与学习的关系,摆正爱情的位置,这是每个青年人不容回避、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的问题。
在对待爱情与学习的关系上,存在三种观点和三种倾向。第一种观点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趁大学生活的美好时光找个如意伴侣,免得将来“花落人亡两不值”,所以把爱情放在第一位,学习服从于恋爱。第二种观点认为,谈恋爱影响学习,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有了好的成绩,“书中自有颜如玉”。第三种观点认为,爱情和学习可以互相促进,可以兼得,既有爱情,又有好的学习成绩,“革命生产两不误”。这些观点各有各的道理,很难说谁对谁错,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理解、去把握、去实践。但至少有两点我们是不赞成的。第一,不要过早地涉足爱情。有的人从中学就开始张罗着找异性朋友,那时才十三四岁、十六七岁,太早了!这时从生理方面讲,性器官虽开始发育并趋于成熟,但毕竟没有完全成熟,即使到了大学时期,身体也还在发育。一般来说,男性发育要持续到25岁左右,女性发育要持续到23岁左右。过早地恋爱,甚至偷吃禁果,对身体发育是不利的。花开的早也落的早,道理是很清楚的。另一方面,年龄太小,自己的心理条件更没有成熟,对人生、事业、家庭、责任、义务等等的理解也相当肤浅,甚至还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仅仅是出于一时的冲动,很大程度上又是自然性的冲动,所以成功率是很低的。再一方面,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们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学习的路程也越来越长,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至少得十七八年,在你还远远没有到达学校学习的终点的时候就背上个包袱,这不利于向终点的攀登。
第二,不要痴迷于爱情。有的人一进入恋爱,就卿卿我我,缠缠绵绵、如痴如醉,如胶似漆,忘记了一切,丢弃了学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有可能落的个竹篮打水,爱情和学业一无所成。
3、爱情与事业
事业是学习生活的继续,实际上是进入了个人的劳动生活。如前所述,劳动生活是人的全部生活的基础,没有劳动生活,其他一切生活都无从谈起。一个人要活着,首先要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生计问题,这要靠劳动的创造而获得,是通过劳动以后获得报酬而实现的。一个人活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人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获得了怎样的物质生活,也不再于获得了多少爱情,而在于他的劳动创造,劳动奉献。因此,爱情与事业相比,毫无疑问事业是第一位的。
一切创造过巨大价值的人都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的。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逃亡到齐国,整天迷恋于爱妻齐姜,苟且偷安。在重耳看来,“人生如白驹过溪,苟可适志,何必他求?”可是在齐姜看来,“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于是,她帮助重耳出走,周游列国,使重耳后来终于当上晋侯。倍根说得好,“即使心中有了爱,仍能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情绪,就会阻碍人坚定地奔向既定目标。”在中外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惊人的成就,固然原因很多,但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决不把更多的时间抛向情场,更不会因为恋爱而影响事业。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22岁时就与表姐埃玛感情很深了,他渴望早日结婚,就在这个时候,英舰“贝格尔”号要去南非做科学考察,预期要两年以上。达尔文为了事业,把爱情埋在心里,毅然登上了“贝格尔”号,这一去就是5年。埃玛一直等着他。达尔文回来以后,又一心忙于《航海日记》的整理工作,撰写学术论文,无暇顾及谈情说爱,一直到30岁时才正式向埃玛求婚。
车尔尼雪夫斯基被华茜丽爱娃所爱,他也爱她。当姑娘提出结婚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婉言拒绝了,这使华茜丽爱娃大失所望,问:“你难道已经结婚了?”回答“没有”,“是我不好,不配?”“不是”,“那你为什么拒绝我?”车对她讲了自己的事业与理想,他准备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反对沙皇专制的事业,随时有可能被迫害,被杀头,不愿意连累她。姑娘转悲为喜,说,这我早就考虑过了,我愿意一起去迎接考验。后来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沙皇监禁、流放长达26年,但他的妻子始终没有离开他。
四、爱情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要求
爱情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恋爱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在进行中必须遵守社会生活和处理社会关系的一般准则和一般要求。如以善待人,以诚待人,以信待人,以礼待人,以宽待人等等,这些都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一般准则与一般要求,在爱情生活中都是应该坚持的。但是,爱情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特殊的关系,又有特殊的准则和要求。
1、恋爱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
恋爱是爱情的开始,是爱情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爱情得到培养、提升、升华的具体方式。爱情与恋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爱情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为恋爱应遵循的道德原则提供了依据。具体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