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转念的力量
1565500000016

第16章 八风吹不动(2)

所以,当你听说有人在背后称赞你,抱着游戏的态度,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来对待,如果你当真,真的以为你有着多么重要的名望,那么,接下来你一定会一个失望接着一个失望。就算你是超级巨星,就算你是多么了不起的创业者,就算你是多么伟大的运动员,不要忘了,就算有很多人在膜拜你,一定还会有很多人不把你当回事,一定还会有很多人不喜欢你。更不要忘了,当别人在背后赞美你、崇拜你的时候,他们赞美或崇拜的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你。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值得那种赞美吗?你自己应该很清楚。面对所谓的好的口碑,不要把好口碑里的自己真的当作了自己,而是很明白地把自己看做是自己,就是不动的念头。

听到诋毁,好好想一想

当面的批评,甚至谩骂,虽然令人不悦,但毕竟是当面,至少可以理解为直率;背后的诋毁,更容易让人愤怒。“我没有招惹他们啊,怎么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呢?”这是一般的反应。然后,就会埋下嗔恨的种子,彼此间的关系开始撕裂。如果是很多人在说,好像一个无名的集团在说,就会对社会产生强烈不满。“为什么要说我的坏话,为什么?”是的,应该问一下为什么。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总有原因。什么原因呢?也许是别人的原因。但别人我们管不了,不如从自己找原因。

有人在背后说自己不好,总有原因;如果是很多人说自己不好,那就更加有什么原因了。一定是起因于自己的行为。所谓无风不起浪,即使别人是诋毁,总是由一个自己的什么行为引起,所以,知道别人在背后诋毁自己,就算愤怒,也要在愤怒之后好好想一想。把别人的诋毁看做一个机会,一个清理自己行为的机会。如果你对自己的行为有足够的了解,对于自己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别人的诋毁,只是在诋毁别人心目中的那个你,并非真正的你。你清楚自己是谁,所以,诋毁并不能打击你。

诋毁,或者称赞,都不过是一种幻象,都是别人根据自己的经验附加在你身上的东西,不妨用游戏的态度去看待。听到别人的赞美,好像是在赞美另一个人,那不是你;听到别人的诋毁,好像是在诋毁另一个人,那不是你。听到别人在赞美你,要明白同时一定有人在诋毁你;听到别人在攻击你,要明白同时一定有人在赞扬你。这就是不动的念头。

痛苦,不过是一种感觉

佛说,苦是一个真相。有多少种苦?佛说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

生苦,是出生时候的痛苦,我们大抵记不得了,但从母胎慢慢生长到最后离开母胎来到这个世间,是一件充满痛楚的过程。老苦,是时间带来的痛苦,一旦来到世间,就在时间的流逝里慢慢衰老,多美的容颜,也无法留住,多好的事情,也终有散场。病苦,是疾病带来的痛苦,即使佛陀也会生病,只要是人身,就会生病,生病就会有身体的痛楚。死苦,是死亡引起的痛苦。怨憎会苦,是不得不和不喜欢甚至相互仇恨的人在一起,比如同事,比如冤家而成为夫妻,又比如父子或母子,互相厌恶却又无法分开。爱别离苦,是不得不和喜欢或相爱的人分开。求不得苦,是有所求却不能得到。五取蕴苦,是执著于五蕴带来的感觉上的痛苦。

这八苦,几乎涵盖了生命过程中所有的苦的经验。这些经验,你无法逃避,只能承受。当牙痛的时候,会觉得很痛;当遇到风雪的时候,会觉得很冷;痛楚、寒冷,都是一种感觉,并不能消除,但你可以改变心念,把自己当作第三者去观察那种痛楚,那种寒冷。这就是不动的念头。你并不能消除它们,但你可以做到不为它们所淹没,你感受到了痛楚或寒冷,但你知道那不过是一种感觉,一种来自神经系统的感觉,如果没有神经系统,它们就不存在了。它们并非真实的东西,不过是一种感觉。

不得不与讨厌的同事相处,又无法离开,又不能改变他/她,那么,只能改变自己的心念,换一种心态去看待他/她。讨厌不过是一种感觉,一种来自自己的感觉。如果自己的心态是喜欢,那么,见到什么人都是喜欢。这就是不动的念头。遇到讨厌的事情,并不觉得讨厌,而是很平静地面对、接受。别人的讨厌,环境的讨厌,都不是你自身的问题,何必在意?何必让那些讨厌的人事牵扯着你,让你也成为一个讨厌的人?反过来,用你不动的念头把对人事的讨厌转化成一种平常的感觉。不妨把那个讨厌的人看做一块石头或一棵小草,见到了就见到了,见到了就过去了,无所谓喜欢,也无所谓讨厌。

其实,没有人,当然也没有石头或小草能够让你痛苦。那个让你痛苦的人,永远是你自己。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在痛苦的时候,唯一想到的是别人或别的什么给了他痛苦,所以,很费力地想去改变那个别人或别的东西。于是,苦就真正成为一种苦。想一想,很炎热的时候,你能够让天气改变成凉爽吗?不能。你能够改变的,只是你对于炎热的心态。这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想不到。

快乐,不过是一种感觉

人生很苦,人生也很快乐。苦的时候,我们容易消沉,容易放弃。所以,苦的时候要有不动的念头,保持一颗坚忍的心。快乐的时候,我们容易迷失,容易贪婪,所以,快乐的时候要有不动的念头,保持一颗沉静的心。很快乐,那就好好享受。但是又要明白快乐会消失,那不过是一种感觉。

高兴的时候,让你不要高兴,那很残酷,也很滑稽。比如有人在青春年少的年纪第一次相爱、第一次接吻,是很激动的时刻。如果那个时刻你要他一动不动,那个时刻你要他去思考青春会消失人会死亡,因此不值得贪恋此时的爱火,要保持平静,那很荒谬。快乐的时候,要有不动的念头,并非指你不能享受快乐。所谓不动的念头,是你可以享受快乐的感觉,但你知道这不过是一种感觉,一种和苦相对的感觉,那么,你在享受快乐,同时,你又好像在看着另一个人在享受快乐。你在享受快乐,但又不指望一直能享受下去,明白时间会带走一切,明白一切的相聚会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散场。

快乐本身没有害处,有害的只是我们对于快乐的沉溺;快乐本身很健康,病态的只是我们一直追求快乐。苦本身并没有攻击性,有攻击性的恰恰是我们对于痛苦的逃避甚或反抗:逃避或反抗,加剧了苦的感受。不动的念头,意味着快乐的时候,你并没有快乐的概念,你不过在享受一种感觉;不动的念头,意味着痛苦的时候,你并没有痛苦的概念,你不过在经历一种感觉。

活在能够控制的世界里

外境有千千万万,心境也有千千万万,归纳起来,无非顺境和逆境,无非满意与不满。《行宗记》中说:“利衰、毁誉、称饥、苦乐,四顺四违,能动物情,名曰八风。”据《释氏要览》卷下《躁静篇》:“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拔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拔为讥;逼迫身心为苦,悦适心意名乐。”

顺境的时候,心情也跟着顺畅,逆境的时候,心情也跟着低落。听到好的消息,会很兴奋;听到坏的消息,会很丧气。我们每天的生活,就在好与坏、快乐与悲哀、希望与绝望之类的情绪里交替。那些算命先生见到你,只要观察你几分钟,就能看出你的人生状态。你的情绪,都写在脸上了。而这些情绪,并非你本身具有的,而是外界的变化引起的。外界的变化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你为什么要跟着动荡呢?所以,佛教里有一个说法叫:八风吹不动。意思是外境千千万万,而你的心境只有一种,只有你自己的心境。外境如何变动,你的心境都不会随着变动,你的心境就在你自己的心里。

做到这种境界听起来很难,确实,做起来也真的不容易。《十地经》说,不动地,也叫无功用地,是因为先前已经有所成就的缘故。又说,比如大船驶进大海,在没有到达之前要做很多努力,但在到达以后,就不用再做什么,只要随风而去。这就叫不动。这个不动,并非不动,而是在之前已经有过很多修炼,很多的动,动之后,有不动。所以不动的念头,不是一个独立单一的念头,而是和其他的念头构成关联,关联之后,才有不动的境界。要有不动的境界,根本上要有落实的念头做支撑。有了明确的活着的意义,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行动,有了明确的切入点,那么,无论八风怎么吹,你都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因为你清楚你想要什么,清楚你能够做到什么,清楚你能够去到什么地方,清楚你适合做什么。

不论外境怎么样,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你能够控制的世界。算命先生看到你,会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从你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如果有情绪的话,只有一种:安定。因为你清楚自己的一切,所以很安定。就算外界即将末日,又有什么关系?你还是朝着你的方向前行,不会有丝毫动摇。也许会改变行走的方法,甚至道路,但不会改变目标,也不会改变方向。这就是不动的念头。

等了很久,终于忍耐不住而放弃,但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后,你所等待的就出现了。就差那么一点点,你最终的放弃让长久的等待变成了完全的徒劳,这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经验。小到等公共汽车,大到做一笔大买卖、做一项实验等。黄昏里年老的爱侣相互扶持,那种相濡以沫的默契让人神往,但是,这里积淀着几十年的辛苦路,情爱在忍耐里结出了沉厚的果实。舞台上的主角风光得意,但这一刻的繁华之后,他们要忍耐着长长的寂寞与艰难。

一些人总是浮在生活的表面,他们把顺应潮流、敏锐与浮躁混为一谈。他们不明白自己这一生真正需要什么,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今年来这儿,明年又去那儿,跳来跳去,不断地有新鲜的刺激,仿佛充满着弄潮的浪漫与激越,然而,永远没有自己的位置。

另一些人顺应潮流,敏锐地捕捉到环境的变化,但他们始终明白自己这一生需要的是什么。顺应环境,他们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策略,然而,永远不变的是自己的志向与理想。假如他迷恋写作,那么,在电脑时代,他不会坚持使用毛笔或钢笔,他会迅速地学会电脑,迅速地学会用新媒体来表达自己。无论他的手段怎么变,都来自于他内在的立足点。

浮躁只不过是由于对自己缺乏真正的把握,同时,对成功过于急躁,希望像中彩票那样,骤然间大发横财。想当大官,但不愿做办事员;想当作家,但不愿一字一句地爬格子;想当明星,但不愿天天早起练习嗓子……于是,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环境,但环境又怎能为自己带来真正的成功?

老同学相聚,十几年的沧桑把一张张年少的脸铸成风与霜。蓦然回首,才惊觉,那些跳来跳去的,终究无所收获,那些苦苦相守的,曾经暗淡,曾经风雨,却始终充实,终究有所获得。

坚持着做完一件事,你毕竟达到了一种完成。什么都浅尝辄止,你就永远在门外,永远是局外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生命真正的律动。你必须去做,并且,坚持着去完成。在完成中,足以抵消曾经遭遇的所有苦厄。

堆一座山,只要再加一筐土就能成功,但停止了,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但立志前进,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易经》告诫我们:不彻底地保持德操,总会招致羞辱。孔子解释说,没有恒心的人,不必去占卜了。他的意思是,无论占卜的结果如何,对于没有恒心的人,其实只有一种可能:失败。没有恒心,心总在动摇之中。而一个人,只有你的心是不动的,你的生活才是安稳的。

关于不动,《十地经》里还有一个很彻底的说法:所谓不动,就是完全停止了造业。在因果的念头里,我们已经讨论过业的问题,这是佛教的观念,也是现代心理学经常借用的观念。停止造业,就是受到环境的触动,会有自然的反应,但是,不再升起妄念。不动的,是妄念,这是一个根本。明白这个根本,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明白了,也就不再妄动了,住于不动地。停止造业,就是停止妄念。

停止妄念,就超越了快乐或悲哀,而用世俗的眼光看,停止了妄念,就会一直快乐。快乐的人之所以永远快乐,并不是因为他的生活特别平顺,而是因为他以坦然、愉快的心境去看待人生的一切,以及他自己遭遇的一切;悲哀的人之所以总是悲哀,并不是因为他的生活特别坎坷,而是因为他习惯于以阴暗、挑剔的眼光去对待人世的一切,以及他自己遭遇的一切。

快乐的人对人生取了一种看风景的姿态,自在从容,悲哀的人对人生取了一种长跑比赛的姿势,执著劳碌。将人世的一切视做风景,便有忘我的神韵,一切只是花开花落、早晨黄昏、风吹柳絮、雁过天际,顺其自然而已;将生活看成是一场竞赛,便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一切的斤两都要去计较,一切的不如意都要转化成对他人的怨恨、猜疑。

不妨自问:为什么要把生活弄得那么疲惫不堪?我很喜欢俞平伯先生一篇文章的题目:《人生不过如此》。确实,人生就是这个样子,你活着,平平淡淡但要活得津津有味。没有人能够剥夺你享受生活的权利,因为生命是你自己拥有的。明达的人,哪怕在牢狱之中,仍能活出一番情趣,只要他不想自杀。

生活本来就是由一连串的琐事构成,我们的生命必须时时加以忍耐,才能得以延续。但是,如果我们以欣赏湖泊山川的情怀去注视尘世中的是是非非,以仰望星空时的胸襟去处理生活中的形形色色,那么,琐碎的生活不就有了诗意般的安适?让我们像蜜蜂酿造蜂蜜一样,将日常生活酿成一片又一片的风景。

用无碍的念头

去化解一堵又一堵的围墙

用无碍的念头

去照亮一个又一个的暗昧

如果你的念头里全是无碍

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障碍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障碍

那么,你的存在就是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