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大辞典
15620400000124

第124章 中国画论作者及有关作者篇(5)

游学建康(今江苏南京),受知于怀王图帖睦尔,授典瑞院都事。怀王继位称帝,即文宗。迁升为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专门负责宫廷所藏法书名画及鼎彝等古代器物的鉴定。文宗去世,南归江浙,流寓松江(今属上海市)。平生收藏丰富,对中国书画鉴藏贡献极大。他善诗精于书画,书法以行楷见长,质朴秀拔,独具一格。所画山水,苍秀浑厚,丘壑不凡;花鸟石草,淡墨传香,饶有奇趣。他的墨竹师法北宋文同,是湖州竹派的主要人物。

提出了“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即颜真卿)撇笔法”,有机地将书法笔意融于画法之中。着有《竹谱》及《丹邱生集》。(冯超)

【朱德润】1294~1365。元代画家、诗人。字泽民,号睢阳山人。祖先为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后居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延佑末,游大都,得赵孟頫推荐,受知于仁宗、英宗两朝,历任国史院编修、镇东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泰定年(1324)

归居吴郡,杜门屏处,研讨经籍,读书作画。至正十一年(1351)江淮义军四起,出任江浙行中书省照磨。善诗,师李白。工书法,师赵孟頫、王羲之,遒健古雅。尤以画山水着名,师承李思训父子、许道宁、郭熙传统,并受到高克恭、赵孟頫影响。山石用卷云皴,树枝作蟹爪枝。所画多作溪山清远,峰岳耸秀,林木挺健,景物幽静清远,笔墨劲秀清雅。善师古,更重自然,强调“于风和日明傍花随柳之时,观山川林壑远近之势,感春夏草木荣悴之变,朝清而夕昏,远淡而近浓”。注意写生,曾北游居庸关作“画笔记行稿”。着有《存复斋集》。(冯超)

【汤垕】元代书画鉴赏家。字君载,号采真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约生于十三世纪五十年代,卒于十四世纪前期。曾官绍兴路兰亭书院山长,终都护府令史。幼承家学,熟读经史,妙于鉴古,尤精于书画鉴赏。天历元年(1328)在京师与鉴书博士柯九思论画,遂着《画鉴》,兼容绘画着录画史于一体,列魏晋至金元画家,记其画迹、擅长、画法特点,辨别真伪,尤得要领。另着有《画论》,专论名画鉴藏方法与得失,强调观画要得画中之趣,“先观气韵,次观笔意”。对于文人寄性写意之作,主张“不以形似”苛求。有关绘画鉴赏的论述给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冯超)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亦号铁留子、东维子、铁心道人、铁冠道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署天台令,历绍兴钱清场盐司令、江浙行省四务提举、建德路总管府推官。元末隐居江湖,在松江筑园圃蓬台,才俊之士造门拜访者络绎不绝。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召修礼乐书,往而未留。诗、文、戏曲方面均有较高成就,为元代诗坛领袖。他长于乐府诗,其诗被称为“铁崖体”。其书法,行、草不拘成法,笔法清劲,体势迭宕。存世书迹有《鬻字窝铭》(藏故宫博物院)、《张栻城南诗卷》(上海博物馆)、《梦游海棠城诗卷》(天津市文物管理处)、《竹西草堂记卷》(辽宁省博物馆)等。

曾为夏文彦《图绘宝鉴》作序,论画重传神、重气韵,认为画品优劣,在于画家的“气质”与“人品”的高下。提出“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主张画法即书法,极力追求笔墨意趣。着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复古诗集》、《铁崖文集》等。(冯超)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别号荆蛮民、朱阳馆主、东海农等。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世代殷富,一生不仕。至正年间,义军四起,遂散其家资,遁迹于五湖三泖间,寄居村舍、寺观达二十年之久。博览古书,精工诗文,善操琴,通音律,以书画着名。所作诗文清新淡雅,质朴无华。书法天然古淡,得自分隶,有魏晋人风致。尤擅长画山水、枯木、竹石,多以水墨为之,偶亦着色。山水画初宗董源,后参学荆浩、关仝,创“折带皴”;山石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好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岭之景,章法极简,多用枯笔干擦,淡雅松秀,似嫩而实苍,风格萧散超逸,独树一帜,给文人水墨山水画以全新创造和发展。论画强调抒发主观感情,主张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自称“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其绘画创作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产生巨大影响,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着作有《清阁集》、《倪云林诗集》。(冯超)

【王绎】1333~?。元代画家。字思善,号痴绝生,其先为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寓居杭州(今属浙江)。画人物小像精细逼真,“非惟貌人之形似,抑具得人之神气”。其传世作品有至正二十三年(1363)作《杨竹西小像图》卷(藏故宫博物院)。

着有《写像秘诀》,系肖像画实践经验的总结。分三个部分:《彩绘法》、《写真古诀》、《收放用九宫格法》。前有序。为现存较早的肖像画技法理论名篇。(冯超)

【宋濂】1310~1381。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遁叟、龙门子,浦江(今属浙江)人。少负文名,元至正九年(1349)被荐为翰林编修,他固辞不就。后被朱元璋召为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明洪武二年(1369)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因案牵连,举家谪徙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

博极群书,通经史,一代礼乐之制多所裁定。工书,行楷尤妙,兼善草书,亦知鉴赏书画。他擅长散文创作,着述颇富,有《宋学士文集》等。其画学思想集中体现在《画原》中,沿袭了理学家“文道合一”的思想,以儒家经世致用观点论画。谓画之起源,与书同道,二者殊途同归。他注重绘画的教育作用,主张绘画应“助名教而翼群伦”。他叙述了古代绘画的作用及后世之转变,慨叹同时期的画家“溺志于车马、仕女、花鸟、虫鱼、山林、水石”,“使古之意益衰”。因而提倡师古,同时认为“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而崇尚形式上创新。(冯志洁)

【王履】1332~约1392。明代画家、诗人、医学家。字安道,号奇翁,又号畸叟、抱独老人,昆山(今属江苏)人。精医术,工诗文。善绘事,尤擅山水,早年以摹古为主,对马、夏画风的山水推崇备至。喜作小斧劈皴,行笔坚硬劲利,挺拔峻险,布置茂密。洪武十六年(1388)游华山,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风光和天然奇境,决心“屏去旧习,以意匠就天出则之”。在《华山图序记跋诗》中,王履表达了“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主旨,明确提出“师造化”之主张,在对古人“宗”与“不宗”,“形”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着有《医经溯洄集》、《伤寒立法考》等医籍。现存《华山图》(分藏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上有《华山图序》、《游华山图记诗叙》及《自题跋语》等绘画理论记述和百余篇咏华山诗。(冯志洁)

【朱同】1336~1385。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字大同,号紫阳山樵,又号朱陈村民,休宁(今属安徽)人。曾随父朱升隐居山林。洪武举人,任徽州府儒学教授,官至礼部侍郎。具文才武略,又擅长书画,时称“三绝”。懿文太子爱其书,甚重之。因遭人诬告,被朱元璋赐死。在论及书与画时,认为“画之与书非二道也”,关注两者之间自身特性并加以区别。强调绘画应更注重“形似”,“一从事乎书法,而不屑乎形似者,于画亦何取哉!斯不可偏废也”。评画关注“形似”,是对“形”、“意”关系的又一创见。着有《新安志》、《覆瓿集》。(冯志洁)

【练安】约1354~1402。明代政治家。字子宁,号松月居士,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性英迈,志操不凡。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授修撰,累官吏部左侍郎,擢左副都御史。与方孝孺等为建文帝所重。成祖即位,缚安至,言语不逊,断其舌,仍不屈,遂被磔死,族其家,姻戚俱戍边。善文章,多才学,亦知书画。着有《练中丞集》(又称《金川玉屑集》),后人辑其有关画语编《子宁论画》。

练安继承北宋以来文人画思想,要求绘画表达“雅人胜士”的意态情性,强调绘画的怡悦思趣作用,反映了一般士大夫画家的倾向。(冯志洁)

【王绂】1362~1416。明代画家。绂,一作芾,又作黻。字孟端,后以字行,号友石、青城山人、鳌叟、九龙山人,无锡(今属江苏)人。少为生员,生性好游。洪武时,因事被累,谪戍山西朔州达十余年。永乐初,以善书法而被荐,供事文渊阁,拜中书舍人。后归江南,隐居九龙山。博学工诗,能书善画。工山水,师法元代王蒙、盛懋、倪瓒,风格苍郁清润。尤擅墨竹,得文同、吴镇遗法,有“出姿媚于遒劲中,见洒落于纵横外”之评。着有《友石山房集》、《王舍人诗集》。《书画传习录》传其所撰。(冯志洁)

【岳正】1418~1472。明代文学家、画家。

字季方,号蒙泉,漷县(今属北京通州)人。正统十三年(1418)进士,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命入内阁。因忤石亨、曹吉祥,谪钦州同知。

将行,加罪戍肃州。成化初,诏复修撰。二年(1466)出知兴化府,致仕。博学多才,善诗文,工书画。字法精邃,大书尤伟;擅长画葡萄,世称绝品。所画葡萄乃托物寄兴,以资自修。旁及雕镌,悉臻其妙。着有《深衣注疏》、《类博杂言》、《类博稿》。画论着作《画葡萄说》,体现了士大夫文人画的思想。认为“画书之余也”,主张绘画是抒发画家主观情感和性情的“适趣写怀”载体,应当“在意不在象,在韵不在巧”。(冯志洁)

【吴宽】1435~1504。明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宪宗成化壬辰科(1472)状元,入翰林,授修撰。曾侍孝宗东宫,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吏部右侍郎,官至礼部尚书。死后谥文定。善诗文书画,尤工行书。

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旷逸中尤显朴厚,规模苏轼,多有自得。他的绘画美学思想大多体现在题画诗中,其内容涉及题跋唐宋元诸家画作及吴门画家的作品。“补世道”是他对绘画作用的基本认识;他关注绘画对于现实生活的传神表现,推崇绘画体现画家的人品和胸次,强调画家观察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表现的融合。着有《丛书堂书目》、《匏翁家藏集》。现存书法作品有《饮洞庭山悟道泉诗》轴(藏故宫博物院)、《种竹诗》卷(藏上海博物馆)等。(冯志洁)

【朱存理】1444~1513。明代文学家、收藏家、鉴赏家。字性甫,号野航,长洲(今江苏苏州)

人。早年从杜琼游,博学能文,和朱凯同称“二朱先生”。终身不仕,以藏书赏鉴为乐。访求异书秘册,手自缮录前辈诗文积百余家。精鉴别,富收藏,善书、画,尤精篆、籀、楷法。所着《珊瑚木难》是明代第一部私家书画收藏着录,始创详细着录款识题跋、辑录诗文着作的编撰体例,对明清书画着录的编着影响至为深远。编纂着作有《吴郡献征录》、《续编怀古录》、《名物寓言》、《茶具谱》、《存悔斋稿》、《楼居杂着》、《野航杂着》等。(冯志洁)

【都穆】1459~1525。明代金石学家、藏书家、文学家。字玄敬,一作元敬,号南濠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聪慧,及长泛览群籍,教授濠上(今安徽凤阳)二十年。弘治八年(1495)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加太仆寺少卿致仕。喜收藏书籍、书画,精于赏鉴。曾奉使至秦中,访其山川形势、故官遗址,极力搜访金石遗文,摹拓缮写。家藏碑刻,甲于东南,一一加以摹拓,记录于文字,并加以品题。所着《南濠居士文跋》、《铁网珊瑚》、《寓意编》或着录名画法书,或品评论述,是研究古代画论的重要文献。另着有《周易考异》、《使西日记》、《金薤琳琅》、《都公谈纂》、《工部器皿志》、《南濠文略》、《南濠诗话》、《沧螺集》、《惠山集》等。(冯志洁)

【文徵明】1470~1559。明代书法家、画家。

初名壁,一作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

出身于官宦世家,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十次应举落第,后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画兼各体,青绿、水墨、工笔、写意均能入妙。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擅画山水,远师郭熙、李唐,近学吴镇,生平雅慕赵孟頫,每事多师之。主张绘画艺术自娱作用,审美上追求古雅意趣。要求画家“作家士气咸备”,重视人品气质,提倡画家创作“集众长以为己有,能自立意”。着有《莆田集》、《文待诏题跋》等。(冯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