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仇杀过后,遇难村民的大量土地以及200亩属于“孔回回”的土地统统被幸存者接管。虽然孔庙直到1935年才重建,这些土地中有一半被当做庙产。后来,其中的一部分土地转卖给私人,卖地的收入被用于孔庙的重建。
到1951年大川土改之际,大川孔庙三大殿仍然用于举办祭祖仪式或村务会议。也许更重要的是有二十多个教室的大川小学就设在孔庙。祭祖仪式和建筑保养所需的资金以及教师工资主要靠仍为孔庙所有的40亩土地提供。到1953年土改完成时,三个县级干部组成的工作队决定取消孔庙对小学的管理,将没收的庙产分给土改积极分子。时至1958年,县政府关闭了大川孔庙,在1961年电站水库修建后,庙基被上涨的地下水严重腐蚀。地下水位线是指地下浸水的上线,有可能紧贴地皮,也可能在数米之下。在一般情况下,在干旱或大量用水时,这条线会下沉,在降雨过量时则会上升。但如果建有水库,库区积起厚厚的淤泥会阻断地下水的通道,将水向表层挤压,从而破坏庄稼与房屋。
由于地下水上涨,大川的孔庙和原来地势较高的房屋渐渐地浸满了水,一家接一家地被迫退向地势高点的地方,最后,大川最初的地点完全被抛弃了。孔庙渐渐荒废在湿地之中。但在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开始时,孔庙建筑还没有完全消失。公社领导为响应上级号召决定把孔庙剩下的部分建筑全部拆除,用拆下的材料建仓库。当孔家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一伙人主动把孔庙残存的横梁、瓦片、砖头、窗棂,统统卸下藏在村办公室背后。
到1984年,祭祀祖先的隆重仪式终于重现。祖龛放在一个木匠工坊里。这里所讲的祖龛指纪念孔子和本地祖先的灵位。甘肃地区常见的死者灵位又称灵牌,通常以木头制作,一般为竖条状,规格则大小不一。灵牌正面记录死者姓名、出生地、官职等。灵牌背后记录死者生卒时间。当被作为祖先崇拜的对象时,灵位或常年摆在祖堂或在重要的节日(如清明节)摆在正房。当年摆在大川木匠工坊的临时性灵牌则由红纸书写黑字制成。孔家人在重建了新孔庙后,这个黑暗、狭窄、破旧的临时祖龛被弃。而今,复建的孔庙是大川最雄伟的建筑。
旧孔庙和新孔庙对大川的孔家人意味着什么?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讨论这个问题。下面的论述将集中于孔家人自称是孔子后裔的说法。我们将追溯孔家人是如何到远古选择记忆。这样做的目的是建构一个范围更大的历史框架,在其中审视从当代大川收集到的田野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