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
15263000000033

第33章 罪犯的心理治疗(1)

本章重点:罪犯心理治疗就是指利用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消除罪犯的犯罪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活动。罪犯心理治疗的原则有接受性原则、支持性原则、综合治疗的原则。心理治疗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三种,即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及家庭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的基础理论包括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学说、性心理发展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罪犯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等。

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在中国的传统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心理治疗理论就已经初步形成。章恩友、姜祖桢主编:《矫治心理学》,页274。但是,心理学史上影响力最大且最为系统具体的第一个心理治疗理论无疑是精神分析,自从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开始,心理治疗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多年中,心理治疗的理论得到了迅猛发展,呈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诞生出了诸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疗法等四大派别。虽然,心理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其所面对的心理困难与心理障碍,改善其非适应性行为,促进其人格成熟,使来访者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心理治疗学派发展的多样性及其内涵的丰富性,使得为心理治疗下个定义十分困难。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页1。迄今为止,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一样也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定义。《美国精神病学词汇表》将心理治疗定义为“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希望消除症状,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因寻求个人发展而进入一种含蓄的或明确的契约关系,以一种规定的方式与心理治疗家相互作用”。Stone,E.M.ed.,AmericanPsychiatricGlossary,6thedition,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iatricPress,1988.从对心理治疗的这一界定中,可以发现三个要点:(1)来访者希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心理治疗的目标;(2)治疗师与来访者形成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并非是简单的治疗关系;(3)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和来访者必须互动。不同的学者在对心理治疗进行界定的时候,往往会侧重某一个方面,因此,导致了各种不同定义的出现。

综合以上观点,心理治疗是在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建立起的良好治疗关系基础上,治疗师依据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和自己的经验,运用专业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来访者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激发潜能以及完善人格的目的。一般认为,罪犯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在犯罪领域的应用。罪犯心理治疗就是指利用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消除罪犯的犯罪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活动。罪犯心理治疗与罪犯心理咨询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往往是一致的,但是罪犯心理治疗的过程要更为复杂、更为深入且更为系统。罪犯心理治疗的基本目标是让罪犯变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吴宗宪:《国外罪犯心理矫治》,页171。

二、心理治疗的原则

各种心理治疗虽然在理论与方法上有很大不同,但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流派均都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接受性原则

心理治疗师有着自己的情感和喜好,对于自己不喜欢的罪犯往往表现出不收诊,或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尽力,这都是不道德的。所有的罪犯不论心理疾患的轻重、年龄的大小、地位的高低,都应一视同仁,全心诊治。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治疗师与罪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是治疗目标达到与否的关键。一方面,如果治疗师不认真倾听罪犯的讲话,表现得不耐烦,随意地打断罪犯的谈话,或者轻率地解释罪犯存在的问题,就会让罪犯对治疗师产生不信任感,从而罪犯就无法与治疗师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必然导致治疗失败。另一方面,治疗师必须深入了解罪犯的内心世界,对罪犯的情绪感同身受。这样罪犯就会增加对治疗师的信任感,进而与治疗师建立起牢固的治疗关系。这种良好的治疗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催化剂”,它能促进罪犯全部倾诉出压抑自己已久的内心感受。

(二)支持性原则

治疗师在明确了困扰罪犯心理问题的所在之后,要通过言语与非言语的信息交流,在精神上给予罪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建立治愈的信心。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治疗师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对罪犯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要多采用鼓励性的技术,帮助罪犯建立战胜心理障碍的信心,消除罪犯消极悲观的言行,激发罪犯的主观能动性,让罪犯在自己的努力下,摆脱自身的心理困扰。在鼓励罪犯的时候,治疗师所讲的内容必须有科学依据,不能没有任何根据地乱讲,不然会引起罪犯的怀疑与不信任。此外,治疗师还要注意非言语信息的运用,比如亲切可信的语调、鼓励的微笑、坚信的点头等等,这些非言语性的信息同样可以让罪犯感受到来自治疗师的鼓励与支持。

(三)综合治疗的原则

一般而言,造成罪犯心理困扰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往往取决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心理治疗的理论也非常多,因此,治疗时应采取综合的方式。有的心理治疗师对某一心理治疗方法特别熟悉,不论罪犯所暴露出的心理问题是什么,都采用该心理理论方法。其结果可能是好的,但也可能由于理论方法的不合适,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同的心理治疗理论虽然都有着自己完整的体系,但是都有着自己擅长的一方面,也有着自己欠缺的一面。例如,精神分析对神经症的治疗效果非常好,而行为主义则侧重对不良行为的矫正等等。这就需要治疗师不能只掌握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必须对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都非常熟悉。这样,在治疗过程中,才能针对不同的罪犯选择最佳的治疗手段,进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三、心理治疗的形式

心理治疗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三种,即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及家庭心理治疗。

(一)个别心理治疗

个别心理治疗就是单个罪犯与治疗师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治疗,大多数的心理治疗均采用该种形式。在矫正系统中,就是治疗者单独对一个罪犯进行的心理治疗。吴宗宪:《国外罪犯心理矫治》,页170。按照个体心理学理论,前来接受心理治疗的个体在先天遗传、生活遭遇、个性发展以及周围环境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个别心理治疗的形式有利于治疗师与罪犯良好治疗关系的建立,便于罪犯畅所欲言。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将每个罪犯均视为不同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深入了解罪犯具体的心理症结,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使心理治疗的干预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了做好个别心理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治疗师应有诚恳、热情、耐心的态度,以取得罪犯的信任;第二,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要耐心地倾听罪犯的讲述,根据心理症结与罪犯的个性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第三,治疗师所进行的治疗过程要有目的、有计划;第四,个别心理治疗的房间应该布置在安静的环境中,要简易舒适,整洁调和。

(二)集体心理治疗

传统的心理治疗均是采用个别治疗的形式,集体心理治疗之父于1905年首次以团体方式治疗严重的结核病人,随后集体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运用。

集体心理治疗就是治疗师将有同类心理疾病的来访者组织起来一起进行心理治疗。在矫正系统中,集体心理治疗就是将具有类似问题的罪犯召集到一起进行的心理治疗。同上,页171。一般将罪犯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选出组长。集体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讲课、讨论与示范。治疗师根据罪犯中普遍存在的消极心理因素与某些错误看法,深入浅出地对罪犯讲解有关心理障碍的表现与病因等知识,让罪犯深入了解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消除罪犯的顾虑,帮助罪犯建立与心理障碍作斗争的信心。治疗师讲解完之后,让罪犯结合自己心理疾病的实际情况,组织罪犯进行分组讨论。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鼓励罪犯进行自我分析,并提出与心理障碍作斗争的具体措施,以加强理解治疗师讲授的内容。此外,治疗师还可以邀请之前治疗效果较好的罪犯作相关的经验介绍,通过罪犯的现身说法,起到积极示范的作用。

集体治疗作为一种帮助个体改变对自己或者对他人的态度和信念的方式有着很多优势:第一,罪犯感受到了归属感和凝聚感,这促进了罪犯在集体中探索自己问题的意愿;第二,来自集体的理解和支持,帮助罪犯获得足够的勇气去尝试新的行为;第三,通过罪犯之间的相互讨论,让罪犯学到了更多有效的社会技巧;第四,罪犯能从其他成员中获得反馈与洞察,了解自己在群体中如何被别人看待。

(三)家庭心理治疗

家庭心理治疗是一种需要家庭所有成员都要参加的一种心理疗法。该疗法认为,家庭的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个体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不是个体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个体在家庭环境中,由于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如果采用个别心理治疗,当个体治愈以后,再重新回到原来的那个家庭环境中,往往很快就会旧病复发。因此,家庭治疗打破了个别心理治疗的方式,把着眼点放在整个家庭系统上,关注系统内包括家庭成员的认知、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胞关系的互动,通过改善家庭环境来达到治愈的目的。对于很多罪犯来说,他们的家庭都存在着或者潜藏着一系列的矛盾与问题,如家庭不和或离异、无亲或单亲、放纵或溺爱等等,这些都是导致罪犯最终实施犯罪的潜在因素。所以,对于这些罪犯来说,要想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离犯罪的道路,就需要事先解决他们家庭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冲突,这就是家庭心理治疗所要解决的问题。

心理治疗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

(一)精神分析的基础理论

精神分析又称心理分析,是心理学的三大势力之一。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创。精神分析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潜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

1.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开创性地将无意识纳入到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中,力图探寻埋藏在人心深处的、被意识现象掩盖和压抑的无意识领域的实质。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活动比作大海中的冰山。在他看来,人的意识过程只不过是全部精神活动的极小部分,就像裸露在海平面以上的冰山,这部分是人们能够看到的,但却只是冰山一角;而掩藏在海平面以下冰山的绝大部分就是他所重视的无意识。他认为,无意识的精神活动要比有意识的精神活动重要得多,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有主要的地位。

图10-1冰山理论

无意识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包括了各种为人类社会所不齿的原始本能冲动以及与这些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由于这些冲动和欲望是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所不允许的,这些无法得到满足的本能和欲望就被压抑到了无意识之中。但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潜意识中积极地活动,不断地寻找机会,追求满足。另一部分则包括对个体创伤很大,是个体所不愿记起的内容,比如已遗忘的童年早期被虐待的经历。这种潜意识的心理过程,虽不为个体所觉察,却在个体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2.人格结构学说

在其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结构组成的。这三种结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共同起作用。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是由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冲动和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构成的,如饥、渴、性等,其中以性本能为主。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有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不断地与现实世界相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与冲动的本我相比,自我要理性得多。它不再一味地追求满足,而是遵循现实的原则,以适当的手段来满足本我的需要。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是一切道德准则的代表,追求完美,其主要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自我应该做什么,而不该做什么。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后,会促使自身欲望增长,引起自身紧张不安,进而产生某种需要。如果需要得到及时的满足,就会降低自身的紧张状态;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体验到不愉快的状态。本我为了让需要获得及时的满足,从不考虑诸如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等外界的束缚条件,导致个体一味寻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而不择手段,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本能。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这一发展从婴儿期就已开始。在性本能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产生性快感的地方会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因此形成了相应的心理发展阶段:

(l)口唇期(0—1岁左右)此期中婴儿的快感集中在嘴部,从吸吮中得到快乐。由于此期中婴儿吸吮的满足依赖于母亲,因此与母亲的关系在口唇期十分重要。

(2)肛门期(2—3岁左右)此期中婴儿要接受排泄大小便方面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肛门活动是令人愉快和吸引人的。在这一阶段中,婴儿会对大小便产生好奇,如果成人对婴儿的这些活动表现出厌恶,婴儿可能会形成低自尊感。此期中与父母的关系可以影响到婴儿以后的人格特点。

(3)生殖器期(4—5岁左右)此期中儿童开始逐渐注意到他们的生殖器,发现能通过触摸生殖器而感到惬意。他们开始炫耀他们的身体,而对其他儿童,尤其是异性儿童的生殖器感到好奇。在这一阶段中,儿童产生对异性双亲的爱恋和对同性双亲的嫉妒,男孩会形成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女孩会形成伊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这一阶段如果发展不好,可能导致儿童日后的性别认同问题,影响与同性或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