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欧洲音乐的发展与交响乐作品欣赏
15257500000003

第3章 欧洲音乐发展史概况(2)

古钢琴(clavichord)是一种键盘乐器,创制于欧洲15世纪。分为拨弦古钢琴与击弦古钢琴两种类型。拨弦古钢琴又称羽管键琴(harpsichord),它的外形象卧式钢琴,一般有两排键盘,也有一排键盘的,每个琴键的后面都有可活动的拨子,拨子上装有羽毛管或皮革,当按下琴键时,羽毛管或皮革拨动琴弦发出声音。它的音色清脆,略带金属声,音域最多不超过五个八度。它声音的强弱变化不像钢琴那样靠下键的力量使发音有变化,而是装置有若干音栓,用音栓控制强弱或改变音色。音栓有手控的和脚控的两种。在文艺复兴末期和巴罗克时期,羽管键琴是在音乐厅中演奏的主要独奏乐器,同时也是乐队中的基础低音(担任数字低音的演奏)。与钢琴相比,在演奏复调音乐时,它更能清晰地表现出中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击弦古钢琴又称楔槌键琴(clavichord),外形像一个长方形的木匣,琴键下面连接着一个个小铜片(称为楔槌),当按下键时,该键的楔槌升起击弦发出声音。它具有歌唱性音色,但音量很小,最初的音域只有三个八度,18世纪扩大到五个八度。它还可以使音发出微小的音高变化,类似小提琴揉弦的声音效果。楔槌键琴一般只作为家庭乐器或练习用的乐器,见图1-4。

4.器乐音乐体裁

文艺复兴后期,器乐音乐兴起,出现了舞曲、变奏曲和各种即兴式器乐曲,如前奏曲、幻想曲和托卡塔这些自由即兴的和具有引子功能的乐曲。

(1)变奏曲

变奏曲(variation):对主题进行多次重复或展开,称作变奏;用这种写作技法构成的独立器乐曲,称为变奏曲;用作曲式时,称为变奏曲式。

(2)前奏曲

前奏曲(prelude):是一种篇幅不大,结构自由,具有即兴风格的器乐曲。文艺复兴时期,常常作为键盘乐曲的引子,即兴演奏,有试奏乐器和活动手指的作用。17世纪在意大利发展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全曲常基于一个有特点的音型,加以自由展开。19世纪以后,一些戏剧开场前演奏的音乐不用较长的序曲,而用较短的前奏曲。

(3)幻想曲

幻想曲(fantasia):是一种充分展示作曲家想像力、结构自由的即兴性器乐曲。最初常由管风琴或古钢琴演奏。以后常常放在赋格曲、组曲等乐曲之前,作为开始曲,采用复调模仿手法写成,如巴赫的《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18世纪末成为独立的器乐曲。19世纪的作曲家往往采用现成主题创作幻想曲,如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编曲的《卡门主题幻想曲》等。

(4)托卡塔

托卡塔(toccata):是一种具有技巧性、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大多以快速的音阶或音型为主体,节奏急促,自由奔放。16-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18世纪常用于赋格曲之前,相互形成对比,如巴赫的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思考题

1.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主要音乐流派?简述这些乐派各自的音乐特点与主要贡献及代表性作曲家。

2.简述拨弦古钢琴与击弦古钢琴各自的外形特点与发音特点。

3.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哪些器乐曲体裁?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四、巴罗克时期的音乐

巴罗克(baroque)原意为“怪诞”。最初含有贬义,指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意大利的建筑、雕刻、绘画所崇尚的豪华、怪异和不规则的艺术风格,后来,逐渐成为这一时期庄严、雄伟、富有动感和紧张性艺术风格的总称。

在音乐上,一般将1600-1750年这一百五十年视为巴罗克时期。在这一百五十年间,主要诞生、萌发和发展了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序曲、奏鸣曲、协奏曲、早期交响曲、赋格曲和古典组曲等近代音乐中常见的重要音乐体裁。同时,随着提琴族乐器、古钢琴等乐器制造业的繁盛发达,乐器演奏水平高速发展;乐队开始形成;十二平均律得以实践和推广;大、小调式体系取代了教会调式;早期曲式和奏鸣曲式初步形成;复调音乐逐渐向主调音乐过渡……这一时期是为近代音乐奠定基础和开辟道路的重要时期。

1.歌剧

(1)歌剧、正歌剧及歌剧诞生

歌剧(opera)是由戏剧、声乐、器乐、舞蹈和美术等结合在一起,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欧洲歌剧的主要体裁有:正歌剧、大歌剧、喜歌剧和轻歌剧。17、18世纪发展、盛行的是正歌剧。正歌剧(operaseria),17世纪末起源于意大利,以那不勒斯为发展中心,内容严肃,题材大多是希腊神话或历史故事,用意大利语演唱,注重演唱技巧,音乐由序曲、有伴奏的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构成,无芭蕾舞场面,无说白。1600年第一部歌剧《优丽狄茜》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诞生,由里努契尼编剧,佩里作曲,讲述的是奥菲欧与妻子优丽狄茜的神话故事。以后,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是在威尼斯和那不勒斯(那波里),在那里形成了早期的歌剧乐派。

(2)早期意大利歌剧乐派

①威尼斯歌剧乐派

威尼斯歌剧乐派形成于17世纪上半叶,创立者和杰出作曲家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ClaudioMonteverdi,1567-1643)。在欧洲歌剧中,独唱部分有宣叙调和咏叹调两种形式。宣叙调是语言化的,是一种略带旋律性的朗诵或说白,主要用来叙述情节。咏叹调是情感性的,在歌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和旋律性,是用大篇幅的抒情旋律来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蒙特威尔第在他的歌剧创作中,将原本单调的宣叙调加入了抒情性的因素,同时扩大了乐队的规模,弦乐器开始占有主要地位,首创了震音和拨弦等弦乐的演奏技法,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②那不勒斯歌剧乐派

那不勒斯(那波里)歌剧乐派出现于17世纪后半叶,代表作曲家是A·斯卡拉蒂(AlessadroScarlatti,1660-1725)。他的歌剧中的咏叹调由ABA1三部分组成,第三部分在重复(第一部分)时,歌唱者可以即兴加以装饰,发挥演唱技巧,形成变化性的重复,这种形式称为“返始咏叹调”。这一时期,注重优美的音质和华丽演唱技巧的“美声唱法”(belcanto,字意为“美妙的歌唱”),也开始形成。1680年,A·斯卡拉蒂确立了由快、慢、快三个段落组成的意大利歌剧序曲,这种意大利序曲的结构,后来成为古典交响曲结构的基础。

(3)法国歌剧

17世纪70年代法国歌剧建立起来。法国歌剧经常采用神话题材,多用芭蕾舞和合唱,并且与法国古典悲剧联系密切。让-巴蒂斯特·吕利(Jean-BaptisteLully,1632-1687)是这种歌剧风格的代表性作曲家,他还确立了由慢、快、慢三个段落组成的法国歌剧序曲结构。法国序曲与意大利序曲一起作为17、18世纪歌剧序曲的主要类型,法国序曲为组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清唱剧与康塔塔

(1)清唱剧

清唱剧(oratorio,又译为“神剧”、“圣剧”):是一种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少数为世俗题材)、有较具体戏剧情节的大型声乐作品,用管弦乐队伴奏(也有独立演奏的段落,如序曲、间奏曲)。声乐部分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其中合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清唱剧与歌剧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服装、布景和舞台表演,在教堂和音乐厅演出(歌剧是在歌剧院里演出)。1600年在歌剧诞生的前后,罗马出现了第一部清唱剧《灵魂与肉体的表现》,作曲家是卡瓦里埃利(Emiliode’Cavalieri,1550-1602)。

(2)康塔塔

康塔塔(cantata,原意是指“歌唱的作品”),17世纪诞生于意大利。这是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队组成的大型声乐曲,以世俗或《圣经》故事为题材,与清唱剧很相似。但规模较小,偏重于抒情,故事内容也较为简单。

3.器乐音乐体裁

17世纪,意大利的提琴制造艺术空前发达,小提琴的制作工艺精湛,音质柔美。在意大利的文化名城克雷莫纳,出现了许多制作小提琴的名匠,上百件优质小提琴流存于世,成为稀世珍品。同时为小提琴创作的音乐纷涌而至,其中最重要的体裁是奏鸣曲和协奏曲。

(1)奏鸣曲与协奏曲

奏鸣曲(sonata,意为“鸣响”)是指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如钢琴奏鸣曲)、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如小提琴奏鸣曲、长笛奏鸣曲等)的三个或四个乐章组成的器乐曲。

巴罗克时期(即17世纪)的奏鸣曲常分为独奏奏鸣曲与三重奏鸣曲两种:独奏奏鸣曲是为一件独奏乐器(通常是小提琴或长笛)和通奏低音乐器(通常是一件低音弦乐器和羽管键琴)而作;三重奏鸣曲是为二件乐器(通常是两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乐器(一件低音弦乐器和羽管键琴)而作。那时的奏鸣曲多在教堂和贵族家里演奏,因此又有教堂奏鸣曲与室内奏鸣曲之分:教堂奏鸣曲的音乐较为严肃,大多情感内在,一般由慢、快、慢、快四个乐章组成;室内奏鸣曲是由多首古典舞曲组成(与古典组曲相近)。巴罗克时期三重奏鸣曲十分盛行,意大利作曲家阿尔坎杰洛·科雷利(ArcangeloCorelli,1653-1713)是巴罗克奏鸣曲创作的杰出作曲家,他写的奏鸣曲大多是为小提琴而作。

为小提琴写的另一种音乐体裁是协奏曲,它的乐队规模要比奏鸣曲大得多,奏鸣曲属于室内乐,协奏曲属于乐队作品。

(2)赋格曲

这一时期管风琴音乐创作的主要体裁是托卡塔和赋格曲(Fugue),它们都是为教会仪式写的乐曲。赋格曲简称“赋格”,是由主题和在不同声部上对主题进行模仿而构成的乐曲。一般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①呈示部:主题以单旋律形态出现,然后各个声部依次进入,对主题进行模仿。②展开部:主题不断改变调性出现,并作各种变形。③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再现,但较为简短,更具概括性。

古钢琴音乐创作的主要体裁是组曲和变奏曲。

4.数字低音与主调音乐

(1)数字低音

数字低音(Figuredbass)也叫“通奏低音”,是一种乐谱简记法,巴罗克时期也被称为数字低音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普遍使用数字低音。数字低音的使用加速了主调音乐的发展。数字低音,是指在每个低音的下方标写出数字,以表示这个低音应该演奏出什么样的和弦,多由羽管键琴演奏。

(2)主调音乐

主调音乐(Homophony)是多声部音乐中的一种。主调音乐是以一个旋律为主,其他声部对这个旋律加以烘托、陪衬、丰富这个旋律,或起伴奏作用。旋律一般位于高声部,有时也出现在其他声部。在烘托、陪衬与伴奏声部中,有与旋律声部节奏相一致的和声式织体写法,也有与旋律声部节奏不同的各种音型式织体写法,亨德尔所作清唱剧《弥赛亚》中的一首着名的合唱曲《哈利路亚》开始部分,就是用主调音乐中的和声式织体手法写成的。

5.巴赫与亨德尔

巴罗克音乐的晚期,出现了两位伟大的作曲家:巴赫与亨德尔,他们的作品达到了巴罗克音乐的峰巅。两位作曲家同生于1685年,亨德尔2月份出生,巴赫3月份出生,巴赫1750年去世,亨德尔晚他9年辞世。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缩写J.S.巴赫;1685-1750)一生从未离开过德国,一直在教堂和宫廷中任职,主要创作领域是器乐曲,以管风琴和古钢琴音乐最为杰出,作品以复调音乐为主体,他将复调音乐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登峰造极之地。

另外,现在的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确定音高(调制音高)所用的律制是十二平均律,巴赫创作的古钢琴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上下两卷,以音乐证明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从而为十二平均律的实施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宗教合唱《受难乐》、《弥撒曲》

和《康塔塔》等,汇总了其音乐创作的各种手法,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表现出巴罗克时期特有的热情和幻想力。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FredericHandel,1685-1759)被认为是最国际化的巴罗克音乐大师,他虽然出生于德国,但曾在意大利生活过,后半生一直在英国,最优秀的创作领域是清唱剧。他的清唱剧气势宏伟,充满各种对比,其中合唱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出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同时使人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和鼓舞精神。他的器乐作品具有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作曲技法,很多经典之作流传于世。亨德尔的作品以主调音乐为主体。

两位巴罗克音乐大师生活在欧洲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化的重要时期,生活在欧洲古代音乐向近代音乐过渡的重要时期,他们的音乐是巴罗克音乐辉煌的终点,是近代音乐的伟大宝藏。

6.巴罗克音乐的特点

巴罗克音乐总的特点是:庄重、富有动力,意态冷静,所表现的情感是普通性的喜、怒、哀、乐,不是作曲家个人情感的表达。以复调音乐为主体,用奔腾不息、此起彼伏的多声部旋律线条,统一的乐器色彩与持续稳定的力度等,使感情单一而持重,同时具有动力感和紧迫感。另外,这种音乐中的动感还借助了调性的转换和乐章间力度与速度的变化等手法。

7.洛可可音乐

大约在1750年前后,一种新的音乐风格——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形成并开始盛行。洛可可(Rococo)的原意是“贝壳形”,是一种精致的装饰艺术风格,18世纪初起源于巴黎。

特征为纤细、轻巧、华丽和烦琐,喜用C形、S形或漩涡形的曲线和轻淡柔和的色彩,以后风行于欧洲各国。洛可可音乐(Rococomusic)轻巧、优雅,织体纤细而精美,旋律中有大量的装饰音。这种音乐风格以法国作曲家F·库普兰(FrancoisCouperin,1668-1733)和让-菲利普·拉莫(Jean-PhilippeRameau,1683-1764)的古钢琴作品为典型代表。

思考题

1.什么是歌剧?什么是正歌剧?第一部歌剧的名称和内容是什么?什么是美声唱法?

2.A·斯卡拉蒂和吕利各自对音乐的贡献有哪些?

3.清唱剧与歌剧的区别?什么是康塔塔?什么是数字低音?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异同之处?

4.巴罗克时期出现了哪些器乐曲体裁?它们各自的特点?

5.巴罗克音乐与洛可可音乐各自的特点?

6.简述巴罗克时期最伟大的两位作曲家各自对音乐所做的贡献与音乐特点。

五、古典主义音乐

1.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Classicism,Classicalism)作为一种文艺思潮,首先在17世纪法国的文学和戏剧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以后影响到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并遍及整个欧洲。古典主义是以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崇尚理性,主张节制,力求平衡与完美的形式。